查看原文
其他

焚书后只剩下秦国的历史,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刘勃 少数派文选 2022-10-26



公元前221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到了三十四年,一次朝会上,一个齐国来的儒生叫淳于越,引用老规矩,批评新政策,说话让秦始皇不爱听了,于是,丞相李斯趁机提了一个建议: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李斯列举了三类书: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史官非秦记”)、儒家经典(“《诗》、《书》”是代表)和诸子著作(“百家语”),认为统统都该烧掉。这个建议秦始皇采纳了,接下来,就是著名的焚书事件。

三者虽然同为打击对象,但损失是不一样的。


诸子书,尤其是儒家经典,在社会上流行已久,有的是所谓“家藏户有之”。你要禁,儒生们就把书藏起来;藏不住,我咬咬牙还能发狠把书背下来,等到哪天不禁了,我再默写出来。所以经秦火这么一烧,儒家经典的版本虽然因此出了大问题,引发后来持续几乎两千年的今古文经学之争,但流传下来的典籍,总还是不少的。


历史书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山东六国的历史书,基本就是各国的档案馆里只有独一份,一烧,就没了。剩下来的,只有秦国的历史书,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这还不光是写历史的人可能不诚实的问题。再巧妙的谎言,多少会露出些蛛丝马迹,可以让后来人循着它找出真相。但更糟糕的是,秦国一直是地理很偏僻、文化很落后的国家。从春秋往战国过渡的这一段,秦国在崤山以西静悄悄地待着,跟山东六国没什么来往,因此崤山那边的许多大事,在它的史书上一片空白。


无意遗忘掉的东西,比有意抹杀掉的东西,往往更难钩沉复原出来。所以司马迁写历史的时候,就深感史料不足,在“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后面,连写了两个“惜哉”,痛心之极。


以上节选自刘勃老师的《战国歧途》,有书友评价:仅商鞅黑洞一章就值回书价,小编深以为然。




刘勃老师写史语言诙谐幽默,读起来完全不会感觉枯燥:


今天给大家推荐刘勃作品集“青春中国四部曲”包括了《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匏瓜:读〈史记·孔子世家〉》和《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四部作品。关注从先秦到汉代的华夏古史,这恰是奠定中国未来气质的青春期。在此期间,中国完成了从列国纷争到大一统,从贵族统治到皇权专制,从百家齐放到独尊儒术的转变。


作为知名历史作家,刘勃没有采用常见的通史写法,而是选取当时最有代表性的群体和个人,观照时代和国家的变迁。他擅长在史料基础上讲故事,重新勾画熟悉又陌生的古代中国世界。在经典和读者之间架起桥梁,书写有力度的趣味历史。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周秦之变:两千多年帝制血泪史的根源

秦制两千年:走不出的历史循环

“封建社会”VS“秦制社会”:我们误解最深的一组词

张宏杰:秦始皇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浩劫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压着相同韵脚

揭破伪史,还琦善、林则徐等人真面目

钩沉商贸往事 追溯家国痛史 |一本严重被书名耽误的高冷奇书

刘勃:他们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黑暗的一部分




防走失,请关注兄弟号


“阅读原文”进入先知书店独家好书专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