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近代史,最容易忽视的四个关键视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中国有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越是关切的事物越是如此。对于复杂的中国近代史来说,旁观者的视角尤其重要。因为究其根本,历史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新的史料,更不在于运用了“时髦”理论,而是在于观看历史的视角——


· 看晚清,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王朝更迭,而忽视了,历史的主轴与其说是断裂,不如说是延续与更新——只谈破旧立新,为何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现代之路仍然困境重重? 


· 看抗战,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军事层面,战略相持和“小米加步枪”的抗战神话,殊不知,军事账背后是政治账,政治账背后是经济账——而经济凋敝的情况下,是什么支撑中国扛过了长达14年的战争?


· 看国共之争,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国内的“内战”,国共双方逐鹿中原;而忽视了,国内的小棋盘,离不开国际的大棋局——在国际政治的大棋局下,国共两党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 


· 看冷战,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冷战的主角美苏,从而忽视了,全球政治板块的位移,往往来自边缘的碰撞——如果冷战主要在于美苏争霸,为何冷战中的中国往往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跳出主流叙事窠臼的视野,已经颇为不易。找到被忽视的视角,厘清历史的纠葛,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而将视角作为一把“解牛刀”,从历史洞悉当下,更是只有关心现实、一只脚踏出专业历史研究之外、贯通多个领域的顶尖学者才能够运用自如。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阿瑟·杨格《抗战外援》,吕迅《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林孝庭《困守与反攻》。分别从四个被忽视的视角揭开近代史的真相——从现代转型的视角看晚清,从经济援助的视角看抗战,从国际局势看国共之争,从台湾视角看冷战。



同时,这四部更是该领域极为难得的经典——


《1840年以来的中国》:只有王人博这样关心当下中国现代转型的宪法学者,才能从转型的视角,抓住中国现代的真问题“宪治”,看到晚清最重要的意义,是最后十年的立宪尝试,开启了现代中国的“格林威治时间”;


《抗战外援》:只有阿瑟·杨格这样既是局外人(美国人)又亲历抗战财政(曾担任蒋介石财政顾问)的当事人,才能深刻洞悉抗战外援的内幕和真相;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只有吕迅这样同时拥有国际视野、又有胆识的当代学者,能在众多未刊档案和一手资料中,看清国共之争背后的“大棋局”;


《困守与反攻》:只有林孝庭这样出身台湾本土,又身处学术前沿的国际一流学者,才能站在台湾视角,看到一个更为诡谲和复杂的冷战。


从被忽视的视角中发现历史的真相需要勇气,在当下还能够读到这几部书是一种幸运。更为难得的是,这几部都是极具可读性的历史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学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四书出版不易,含断货多年的绝版复活之作,以及先知书店独家好书,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历史学家马勇:蒋廷黻的这个看法虽说残忍,但确实是对的

你有你的规矩,世界另有规矩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阿城:很多人在思想上,还不属于现代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绝版书讯:《议会如何工作》,最后200本,揭示权力游戏的核心规则

叔本华:庸人的本质

被遗忘的罗马艺术:“黑暗时期”文明的苏醒

张鸣:监察御史为何治不了腐败?

经济决定贫富,政治决定生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