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先知书店 少数派文选
2024-08-15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


通货膨胀,想必大家对这个概念都不陌生,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资本积累是财富之源,但是通货膨胀却阻碍了人们积累资本的速度。一旦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不仅大多数人的财富会严重缩水,甚至普通人的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那么,通货膨胀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又该如何医治通货膨胀?对于这些问题,不仅深入思考的人不多,还极容易被电视上的某些专家所误导。


“电视是富于戏剧性的。它使人激动,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然而我们还是认为,书籍是更有效的进行教育和说服的工具。一本书的作者可以深入地探讨某些问题,而不受嘀嗒作响的时钟的限制。读者可以停下来思索,可以回过头来再看没有弄懂的问题,而不会被电视屏幕上不断变换的情景所激动,注意力也不会被分散。”


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写在《自由选择》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本书中,他还专门用一章集中讨论了“通货膨胀的对策”,其中谈到了通货膨胀的5个真相,精简而深刻——


1.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而不是产量的急速增加(虽然货币增加的原因很多)。


2. 在当今世界上,政府决定一一或能够决定一一货币的数量。


3. 只有一种医治通货膨胀的方法:即放慢货币增长率。


4. 通货膨胀的发展需要时间,以年计算而不是以月计算;通货膨胀的医治也需要时间。


5. 医治通货膨胀的不良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事实上相当于一种税收,它是政府增收的一种隐秘手段;要稳定物价、控制通胀,政府就必须控制货币的发行数量——但几乎所有政府都缺乏这种自制力,就像酒鬼戒酒一样困难。



另外,对于“通货膨胀”的理解,许多人其实已经被严重误导。面对这种现实,弗里德曼在书中写道:


“我们被一种虚假的两分法引入歧途:要么是通货膨胀,要么是失业。这种选择法是虚幻的。真正的选择是:较高的失业率要么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的结果,要么是医治通货膨胀的一种副作用。”


从通货膨胀的这5个真相延伸开去,我们能跟随弗里德曼发现更多的真相——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大萧条


1912年7月31日,米尔顿·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层的犹太人家庭。他青年时期见证了美国经济大萧条前的“繁荣”,也见证了大萧条后经济的惨象。



1913年,美联储成立。1929年,美国大萧条爆发,经济陷入长期停滞和倒退。主流经济学家开始普遍怀疑市场自发调节难以达成经济稳定运行,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理论被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折中主义路线所代替。从那时起,政府干预被公认为经济繁荣的灵丹妙药。


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二战之后的美国,通货膨胀成为那个时代的代名词。20世纪70年代,弗里德曼大胆预测,美联储印钞以使国家摆脱衰退的做法,反而会导致更糟糕的情况:滞涨,即高通胀与高失业率的结合。


这个时候,依然很少有人意识到政府过度干预的荒谬。直到滞涨真的发生并严重到了相当程度,许多之前否定弗里德曼的经济学家终于承认他才是对的。


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年是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和《独立宣言》发表200周年。



1979年,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出版,他在书中指出,正是政府干预导致了大萧条:


“大萧条并非私人企业的失败所导致的,而是因为政府并未成功地履行它被赋予的责任。”


弗里德曼表明,大萧条不是失控的自由市场的失败,失败的是失控的美联储。美联储“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外部影响,而把所有合意的结果都归功于自己。”


“建立中央银行体系,原本是为了使商业银行不必实行限制支付,但后来它却同各家商业银行一道,对银行支付实行了更为广泛、更为彻底的限制,其程度之严重是美国前所未有的,从而使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干扰。”


弗里德曼相信,没有联储,就没有大萧条。自由市场会自行想到办法解决,就像在之前的经济动荡中那样。对此,弗里德曼在另一本著作《美国货币史》中有更为详细的叙述。


政府的强力控制,几乎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只有个人享有较大的自由,经济活动主要是靠自由市场来组织的地方,人们才可能普遍地对未来的进步充满信心,经济才可能繁荣发展。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中写道:


“凡是那些国家对其公民的经济活动事无巨细地加以控制,详细的中央经济计划占统治地位的地方,我们发现其公民深受政治束缚,生活水平较低,而且几乎没有力量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由于弗里德曼对政府控制经济的强力批评,很多人把他描绘成完全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者,但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弗里德曼并没有说一切政府干预都是不合理的,而是说我们应当监督政府的行为,大力发展检验手段,以对政府干预措施进行考察,而不是放任政府肆意妄为。



后来,弗里德曼成为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座上宾,他开出的控制货币发行的药方被采纳,美国和英国的经济又得到了扭转。他几乎独自把经济学从凯恩斯主义全面胜利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撒切尔夫人说:“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事物都有代价


弗里德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深入人心,使得长期以来不少人都认为是他的发明。


一切事物都有代价,也不存在完美的解决办法,只有权衡取舍。人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比如,如果你支持政府实行普遍的福利政策,那么就要承担不断增加的税收压力,包括隐形的税收——“通货膨胀”。


而比通货膨胀更可怕的,是计划经济。弗里德曼认为,很多行为市场本可以自我调节,政府的干预往往弄巧成拙。然而,不少民众对政府的依赖已经到了迷信的地步,一旦出现经济问题总认为是政府的不作为。当人们寄希望于政府出面“免费”地计划经济时,却往往是更大问题的开始。


“强势大政府的兴起非但解决不了市场失灵的问题,而且限制个人自由,窒息了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发动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政府占用了本来可供民间使用的资源,压缩了个人发挥的空间;政府干预扭曲了民间的激励机制,社会停滞,企业和个人逐渐退化。处在政府保护下的企业丧失创新的动力,将资源用于游说和贿赂政府,以便继续享受排斥竞争的行政保护政策;个人则依赖政府的福利开支,不再努力学习和勤奋工作。”


弗里德曼写在《自由选择》中的这段话,相信很多人有更加切身的体会——这正是改革开放前,中国所面临的的困境,当时几乎人人都能吃到“免费”的大锅饭,但却人人都吃不饱。



改革开放后,中国近40多年来的巨大成功,是市场经济力量的又一次证明。市场经济并不“免费”,却让中国人吃饱穿暖,还给中国人带来了经济自由和更多的个人选择。


弗里德曼一直以来对中国改革深切关注。他曾经三次访问中国,给过中国改革开放一些意见和理论指导;他曾不吝辞藻赞颂当时的香港,认为那是世界经济最自由的地方。 

 

弗里德曼相信,只要有自由,就有选择;只要有选择,就有竞争;只要有竞争,就能打破垄断。“对消费者的最大威胁是垄断,不论是私人的还是政府的垄断。保护消费者的最有效方法是国内的自由竞争和遍及全世界的自由贸易。”




▌弗里德曼已逝,自由选择永恒


2006年11月16日,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旧金山的家中逝世。


弗里德曼已逝,自由选择永恒。他去世之后,不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媒体都不断发布消息。包括美国总统布什、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联储现任和前任主席等政要、各行各业的知名人士,甚至普通民众,都纷纷致以哀悼,回忆其生前对他们曾经的影响。


美国前总统布什说:“ 他的逝去,令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


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说:“假若我们说20世纪的前三分二是凯恩斯及马克思的世界,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世纪的后三分一是属于弗里德曼的。”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前加州州长施瓦辛格说:“我最初接触到他有关货币、自由市场以及个人自由的权威著作时,仿佛受了当头棒喝。最后我把他的书及《自由选择》录像带送给数百名朋友及我认识的人。” 


然而,尽管弗里德曼的大名在中国广为学界所知,却并没有西方一些国家那种街知巷闻、无人不识的知名度。这对于中国来说,实属一种遗憾。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弗里德曼两部代表作:《自由选择》和《美国货币史》。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著作往往晦涩难懂,弗里德曼书却完全不同,堪称有史以来最通俗的经济学经典。他用浅白的文字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讲得明明白白,他提倡大市场、小政府,告知公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弗里德曼,他赢了,他走了

弗里德曼:强大的利维坦是市场繁荣最可怕的敌人

许小年:我国经济学界不缺理论也不缺数据,缺的是常识

没有哪个老外,比他更爱中国

以公理争强权:顾维钧被遗忘,是外交史上的一种不幸

张鸣:面对苦难,我们为什么总是把头转过去

郭嵩焘:需要三百年,才能走出秦汉以来累积的弊病

钱满素:为什么亟需从“文明”的角度,重新认识美国

弗里德曼,他赢了,他走了

叔本华:如何提升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

什么是真正的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少数派文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