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1《春夏秋冬》图文讲解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知识点
一、会认字注音及组词
霜shuāng(霜降) 吹chuī(吹牛)
落luò(落叶) 降jiàng(降落)
飘piāo(飘洒) 游yóu(游泳)
池chí(池塘)
二、会写字及组词
春(春风)(春雨)(春日)
风(风雨)(风云)(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雪)
雪(大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
飞(飞鸟)(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
三、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冬:“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
雪:上面是雨字头,第三笔要变成横钩,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风:第二笔是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四、多音字
落luò(落叶) là(丢三落四) lào(空落落)
五、部首
⻗(雨字头)(雪、雷、露、霜、零)
阝(左耳刀)(阿、阳、阴、阵、队)
六、反义词
出—入
七、字词积累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八、课文分析
《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围绕“四季”这个主题,图文结合,呈现四季天气现象和自然景物特点。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8个词语,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及四季景物,第二组、第四组8个短语,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
8个词语,在构词上有又有其内在规律。第一组4个词语“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第一个字是四季的简称,第二个字是四季典型的天气现象。第二组4个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虽然第一个字都是修饰作用,但“青、红”是从颜色角度来修饰“花、草”,与植物特点相吻合,“游、飞”则是从动作角度来修饰“鱼、鸟”,与动物特点相吻合。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构词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并能根据事物特点,学着迁移运用。如能说出“绿树、青藤、爬虫”等词语。
8个短语,也有其内在的语言规律。第一组4个“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在第一组词语的后面加上一个动词,精准地描述了4种天气现象的特点:春风是柔软和煦的,轻轻地吹拂大地;夏雨是急躁的,劈劈啪啪地往下落;秋霜像一个孩子,从高处蹦跳着跑下来;冬雪是轻盈的,飘飘洒洒。为四个动词的学习注入了情感和生命。第二组4个“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则把第三组词语进行了情境化的描述,青草在池中,红花开山间,游鱼跳出水,飞鸟入森林。学生读着这样的语言,眼前浮现的是一幅幅触手可及的画面。课文的插图也很优美,扇形的画面形状,水粉的绘画手法,都带给学生审美的享受。图文结合,也更有利于词语的理解。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如朗读复现的方法、重点字——“霜”的识记和“雨字头”的认识用微课解说的方法、表示动作的生字用动作演示法、“游、池”用同偏旁比较法等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音韵美,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图文讲解
同步练习1
一、一年有几个季节?是哪几个季节?
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三、将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霜___uānɡ 降___iànɡ
落___uò 游___óu
四、看拼音,写字词。
五、根据课文内容连一连。
池 草 水
山 花 林
鱼 出 青
鸟 入 红
六、请用一个动词形容一下这些自然现象。
春天到 春风____ 桃花____ 柳树____ 草芽____
夏天到 夏雨____ 荷花____ 青蛙_____
秋天到 秋霜____ 树叶____ 谷穗_____ 秋风____
冬天到 冬雪____ 梅花_____ 雪人____
七、选择合适的动词填空。(填序号)
A.吹 B.落 C.降 D.飘
春风( ) 夏雨( ) 秋霜( ) 冬雪( )
八、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夏夜真迷人
夏夜夏夜真迷人,田野好像音乐厅,
小青蛙,在敲鼓;小蟋蟀,在弹琴;
吸引一群萤火虫,提着灯笼赶来听。
1.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2.你知道谁是观众吗?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打“√”。
蟋蟀( )萤火虫( )青蛙( )
参考答案
一、四个。春、夏、秋、冬。
二、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三、sh j l y
四、1.冬 雪花 飞 2.春 风 飞入
五、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六、春风吹 桃花开 柳树长 草芽生
夏雨落 荷花开 青蛙叫
秋霜降 树叶落 谷穗低 秋风吹
冬雪飘 梅花开 雪人堆
七、ABCD
八、1.(1~6)(2~4)(3~5)2.萤火虫
同步练习2
参考答案:
一、春天 大风 冬天 开花 飞入 下雪
二、大风 平凡 下雪 大雨 飞入 人口 春天 日子
三、1.红 入 2.丝瓜 苹果
四、略
图文音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