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商业场景往何处去?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三年封控,一夜放开,到底带给了商业什么?


不管是忐忑,无助,还是解封之后的跃跃欲试,封控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始终带给了这个行业,也带给身处其中的我们各式各样的冲击。


许多时候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闲下来,我们会发现,相比于封控给我们的直接损失,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对自己内心的诘问,一遍遍的自我怀疑或者是自我反思。我们拼命的去看各种新的案例,新的场景设计,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希望能在这些让人迷茫焦虑的时光里,去有所获得。


当解封时刻真正到来,尽管会有巨大的恐慌和疫情扑面而来,但至少,最惨烈的情况也不过当下,商业终会一天天的好起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阳康”走向户外,我们迟早会摘下口罩走向正轨,走向曾经熟悉的一切,熙熙攘攘的商场,买不到票的电影院...如何复苏和消费欲望,也会成为线下商业关注的主要命题。


在最深的冬天里,我们要为来年的春天做好准备。三年的封控深刻改变了商业和消费的面貌,让市场重新洗牌,让消费观念发生扭转,内容、情绪、价值观在微妙的成为新的消费决策点,疫情与封控带来的社会性焦虑,也在改变着消费潜意识。


2023,商业场景会往何处去?我想结合封控里的商业观察,去尝试给出一些思考角度。



1.创造治愈。


在22年中,给出的答案叫做“松弛感”。的确,在当时那个封控最严酷的环境里,在那个充满着组织“非必要”的城市生活里,大家需要解脱,需要缓冲,所以松弛感很重要,来自公园,来自一次次的骑行和露营,来自所有转移注意力,解脱压力的方式。


而在当下这个时刻,商业需要的场景氛围是“治愈”。


当然它不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治愈,更多是一种来自场景的暗示,需要更多“鲜活”的景象来让我们感受到安全、新鲜和健康。比如更多的鲜花和绿植,色彩鲜明的灯光与搭配,更多调动胃口和探索感的陈列,充满舒适的外摆和座椅,要让我们感觉到“居家”般的温暖。


同时需要少一些尖锐,干冷的体验,少一些攻击性过于强的事物,比如让人疲惫的直射灯光,比如各种硬质的隔断,冰冷的金属材质,这些从潜意识上都是一种“压迫”和“危险”,增加我们到达的心理成本。


当然真正的治愈感来自于人气。


人气并不意味着人多,而是“宜人”。宜人的体验来自于共情和舒适,是街心花园,是与绿色和自然无距离的体验,是公共座椅,是门前炊烟袅袅的火炉,是一切能够让人去自然而然沉浸在其中的场景,是让我们重新意识到公共生活可贵的场景。


治愈会是我们最需要的一种情绪供给。阳康之后,能安静的休憩成为了一种刚需,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安全感,获得被用心和细致的对待,是接纳的,也是宽容的,是线下商业作为公共空间需要做回馈,而客流和大家下意识的选择,将是对业绩最好的回馈。



2.创造自然。


大病初愈后需要什么?需要“生机”。


在疫情的后半段,一切和“自然系”有关的商业主题都火了。新商业动不动喜欢叫自己“公园商业”,当然更具体的其实是露营、是有机、可持续时尚和运动健康相关的品牌品类。


这些都来自于风向的改变。疫情阻碍许多传统意义上的社交聚会行为,让大家消费关注的焦点转向自己,转向和自己强相关的身心体验,关注自我情绪,如何更好的讨好自己,寻找纯粹的个人快乐,随着“非必要”的社交生活逐步压缩,身份焦虑也越来越少。


这一切其实都指向自然。山川万物,四时冷暖,大家对自然的热爱起点来自于对自我的关注,的确,回归到最后,自我的健康愉悦是最重要的,吃进去的食物,穿着的衣物,愈加健康的身体,面对绿意体验到的生机和放松,都是更实实在在的消费,全都是比logo在身上更加有意义的要素。


自然也意味着“不刻意”。所有传统意义上的商业营销都讲究的是“占据心智”,目的性极强,让你记住更让你消费,但很明显,新的一代客群对于所有强目的性的商业内容其实是疲惫的,也是方案的,他们能在一秒钟就看到你的“刻意的功利心”。而“自然风格”往往是无害的,是普世的,它更容易获得认同,和年轻的客人们交朋友。


所以商业需要去创造自然,创造字义上“自然的鲜活感”,也需要创造不刻意,但却更加打动人的商业内容输出。



3.创造“高级感的日常”。


封控时代,大家对于社区商业的关注超过了以往。


为什么如今大家这么热衷于讨论“日常”,关注社区商业?封控环境大大加速了这一步,让我们的视线从那些城市顶端的核心商圈收回到身边的商业场景里, 你从未如此近距离的了解邻里,了解这个社区,并与它息息相关,疫情其实完成了线下消费的“去中心化”。


对商业本身来说,在脆弱的生存环境下,社区消费所带来的复购率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是的,折腾半天,小红书刷太多的量,终归发现热爱你的,为你买单的竟然还是周边的三公里客群;当然,对“社区日常”的理解可以是家门口的小超市,但其实也可以是更有高级感的,客单更高的餐厅、Bistro、Brunch、甜品店咖啡店,以至于社区的买手店集合店。


当这些坪效更高,更有高级感品质感的业态一旦融入了“日常感”,带来的不仅仅是日常的复购,往往也能带来新的传播内容。


是的,就像PARDA和菜市场的联名,LV打造的城市指南和“报刊亭”,以及GUCCI即将在成都太古里旁的公交站进行大改,KENZO在REGULAR的花园里做快闪,大家都很明白这“社区日常”氛围所带来的话题感,它增加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更多的触点,不管是从效率还是亲切的姿态,还是这种对公共生活关注的新观念,都要比传统意义上在重奢场做展览,找网红带货要来的好玩的多。



4.创造情感维系,让主理人成为一群人


最高级的商业营销并不是传播,而是创造情感的维系。在过去这件事很依赖老本人,如今依赖的是主理人,但主理人也好,Bartender也好,终归是中心化的。


新的商业场景,需要“去中心”的情感维系。


这也意味着,主理人将会是一群人。每个深度关联的客人,都应该成为品牌主理人的一部分,共同服务于新的客人,共同为品牌输出好玩的内容,共同相互安利,相互关怀,这就像跳海酒馆里随时可以去兼职的打酒师,也很像不少酒馆的无数“小股东”一般,在新的商业场景下,这种玩法会拓展到各种商业场景里。


这也代表着“新社群”的生成——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顾客的社群,更多是消费者反过来对于品牌的共创,核心的消费者成为主理人、成为投资人、成为参与到品牌产品研发、日常运营等各个环节里,让品牌和商业体能够持续更新。


在这一点上lululemon一直走在前面,品牌和店面向后退,社群走在前,每家店最核心的客人成为社群新领袖,展示和在地社区,和本地客人更密切的链接。



5. 创造新的“老店”


这有一点像现在流行的“新复古品牌”。


是的,新就是产品与品牌的新,而“老”将成为一种场景主题,获取情感链接,获取大家的熟悉感与信任。


传统意义上的新店永远是千篇一律的。风格向新,设计向新,虽然一切都能给到新的体验,但问题在于这种“新”已经不再是能够触动大家消费欲望的事物,是的,得益于过去十几年实体商业的告诉发展,几乎一切都是“新的”,同样也是容易同质化的。


反而当我们去看到那些经典小店,“百年老店”时,反而会被打动,它或许和我们童年的生活体验相连接,也和我们在无数电影,在国外经历过的生活方式有关,其实归根到底,反而是那些“上年头”的,那些自然生成的,那些根基于本地生活方式产生的小店,其实才有真正的差异感。


同样,“老店”本身就自带一种消费信任。熟悉感是商业来之不易的一种感受,它代表着安全感,稳定的出品,熟悉和亲切的审美,更关键的是它相比新设计风格,更加当代的“新店”会显得更有人情味。


是的,这也会成为新商业场景趋势的一部分,如何去造就一个新的“老店”也会是重要的场景营造能力。


在这点上Aesop做的很棒,它会去主动寻找那些带有“老店”气息的商业场景,去尊重“老店”已经形成的设计风格,然后注入自己的产品和内容,虽然它每家店都是新的,但它同时却拥有了老店的自在,老店的沉淀,这种新旧交融碰撞的张力,也会成为商业所追逐的内容表达。



6.消费安全感


商业要抓住增长的机遇,同时也不能浪费每个危机。


80年代的日本能源危机,在让日本的消费逐步进入“第四消费世代”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消费浪潮,自然、简约、质朴、无logo,而“无印良品”的诞生和快速成长就来自于这也的危机里。


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但三年留下来的生活记忆却深入了每个人内心身处,大家会记得那些拼单抢单的日子,会记得我们为了稳定生存所作的努力,追求消费的实用,持久和耐用,追求一种安全感。


我们的消费习惯很可能会因此更加考虑安全,那些曾经的“非必要”可能会成为我们可有可无的,而户外生活方式也好,更加重视产品内在价值的消费观也好,更加热衷于“二手、循环、有机”概念等等,他们都指向了“安全,持久和理性”。


而这种消费特征也在影响线下消费场景。它需要给出这种暗示,这里的品牌和产品是更“实在”的,它应该要少一点炫耀性,自我彰显的“花活”,有内容,有主张,有真实的产品内在,有日常的实用特征。


今年许多的新店场景,商业场景也透露着稳定感,在亲切和日常生活的氛围之下,表达一些特色设计和新生活观念。in the PARK在成都的新店整体概念包含着“客厅、卧室”,以自己所居住的家为中心作为商业空间主题,处处透露出实用性的感觉。


同样我们也会喜欢那种“家庭厨房”餐饮风格,喜欢如客厅般亲切的咖啡馆、习惯“旧工厂”风格的商业空间,它都在暗示着安全感,让我们备受焦虑折磨的内心得到一种稳定平衡,这样的商业空间会让我们更自在,而传统意义上的精致和奢侈会加重消费本身的“坐立不安”,也不符合对理性安全消费的需求。


创造治愈,创造自然,创造高级感的日常,创造情感维系和“一群主理人”,消费安全感氛围...2023年,将不只是一个新的年份,更是一个“劫后余生”的消费环境,一个蕴藏着新机会的商业奇点。


让我们来真诚的对待。







商业如何面对“解封”?

“原来也可以不消费”

商业自己做杂志做内容,有什么用?

让社群,成为品牌的核心资产

年轻人,正在享受“穷着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