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如何面对“解封”?

佐夫 Zoff 感性城市SCity 2023-11-04







猝不及防,我们回到了“正常年”。


的确,谁也没想到转向会这么快,当我们对无数的“24/48小时保鲜期”习以为常时,一夜之间所有的封控手段都消失了,可以自由地进出车站、机场、商场,回到了接近19/20年的状态,这种自由甚至让人有些不适应,甚至更紧张,更恐惧这种新疫情时代。


直白一点讲,虽然有形的封控已经消失,但无形的,意识里的“封控”却更加严重。


对于商业来说更是如此,线下商业本来就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当我们前不久还在关注疫情对线下商业的影响,思考迎接新封控常态的对策……但很快,我们又要去思考新的命题,商业如何面对解封?如果去回归到“正常年”,如何在解封的消费心态变化中主动应对?如何去改变大家对于疫情的恐慌心理?这又是一轮新的大考。


线下商业的黎明已现,但凌晨往往最寒冷最黑暗,尤其是在刚解封的这两个月里,客流很可能会比封控时更少,需要我们去有所作为,从企划、运营和认知的层面来改变。


LOOKNOW海报


1.打开,打开,打开!


移除铁马,打开卡口,去掉所有检查核酸的流程与标识,做设计、做展陈、甚至还需要标注“无需核酸”这样的提示来引导顾客,让品牌和商场的大门再度成为吸引人的入口与形象,而不再是一个个的盘查点。


而那些以开放式街区,街铺形态的商业则更需要打开,重新关注每一个公共入口,关注与城市的公共空间关系,亮明商业界面,摆上外摆,让内向的商业氛围感尽量“溢出来”,让所有人知道“这里本来是个入口,这儿也是有家店的”,发挥街区应有的与城市交融的理念。


不再有围栏的成都远洋太古里主入口



空间上的打开是基础工作,所有的发声渠道都值得为打开这件事大说特说。是的,三年封控下来,大多数顾客潜意识里觉得去逛街逛商场是个麻烦事,需要很直白的告诉大家“绿码通行,无需核酸,不用报备,外地顾客更不用给社区打电话”,我们真的打开了。


GIGS DISCO CLUB

“去你码的世界”


2.创造新疫情环境的安全感


不同人对于新疫情环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不管是更恐慌,还是更无所谓,不在乎,面对新疫情环境下不同人的感受和危机感,都需要被接纳。理解,以及包容。


这意味着封控可以消失,但“消杀”还是要做好,酒精洗手液要准备好,口罩依然要发,电梯要消毒,要保持通风...要做一些工作,即便是这种事情的表面意义也许比实际意义更大,但它依然能提供一种安全感,让大家降低一些到达的心理成本。


或许,关怀需要更延伸一些,需要创造善意,特别当“身体不适”成为让人紧张的状况。提供热水,提供周边药店的指引,提供可以抵抗疫情的方法,把所有关乎健康和运动的产品和品牌做成新的“疫情生活指南”,给所有人以关怀,不仅是顾客、还有员工,办公室,后勤...一个更加需要相互守望的时刻到来,而商业作为涉及较广的日常生活链条,是需要先去做点什么。


华润万象天地解封海报


3.再造“公共性”


“公共性”是对封控心态的解药。


在过去的三年,或者当下,顾客对于“公共”的热情不仅是消解,更是恐慌的,看见人多的场合,看见人来人往,看见那么多“非必要”的聚集,最直接的感受是害怕是病毒传播。


世界杯欢呼起伏的观众台是一种感染。而商业,也需要带头来破解这个心态,需要去重新点亮我们的公共空间。


这种公共生活,不管是逛街,参加活动还是吸引大家的户外娱乐,要用一些方式,让大家感受到以往公共生活的美好。唤醒对社交、对消费的欲望,关心公共空间,关心“在附近”,一个真正需要相互守望的时刻来到了。


上海新天地,“回环之歌”,“燃冉”艺术季


瑞安新天地携手UCCA开启了“回环之歌”,呈现“燃冉”艺术季。在新天地的各个角落里,填满了五十多件艺术装置,挂在后巷,抓起大家的好奇心,找到城市与生活相关联的“回环”,在公共空间里,人与人相互关注保护的“回环”。


LOOKNOW海报


上海愚园路的BAsDABN和来自成都的ALL BEINGS同样联合起来“搞事情”,在愚园路店的外摆门口的公共座椅上“长毛取暖”,让冬天的长板凳暖和一些。亲切好看。


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解封时刻,让公共空间变的有意思,同样也变得更舒适。


COSMO成都,张权潮流艺术装置


4.一些更强烈的刺激。


奥密克戎不是德尔塔,而这一轮疫情其实终归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是在我们独自面对时你会觉得无助,而对阳性的恐慌也会伴随着孤独,愈加强烈。


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更强烈更具体的“刺激”,一些能让人心态更年轻的事情。


的确,“年轻”是对抗疫情传染的良药,所以反而在这个时刻,潮流艺术、户外运动、音乐展演,这些久违的活动会更重要一些,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引发我们对新事物探索欲。


COSMO成都开幕潮流艺术展演


比如潮流艺术。COSMO成都正好在12月开业,作为成都更崭新的潮流年轻目的地,它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品牌表达,新的内场风格,新的潮流表演,新的INNERCO复合空间,当然还有一只蓝兔子,蓝手指指向COSMO的主入口,打开潮流新鲜感。


深圳南头古城


比如户外运动。继续像南头古城一样,在街头摆上篮球、乒乓球,在最近解封后客流暴涨的街头玩一些有意思的,大家在街上打乒乓,同样对于来往游客而言也是一种年轻和健康的“景观”。


麓坊中心 x 新山书屋 “黑胶微醺节”


比如音乐展演。麓湖麓坊中心和新山书屋联合做黑胶微醺节,舞池、好物、街头打碟、来自书店做的派对、这些都是能去唤醒欲望和五感的元素。


这些几乎是我们在疫情浪潮里,在没有电影院酒吧CLUB的当下里,唯一能体验的,最刺激的公共娱乐生活,总有人正年轻,要出来玩,也会吸引更多人能真正走出来,忘记恐慌,用积极状态来面对我们都会“阳”的事实。


即将开业的成都SKP,图自逍遥Francis


5.“至暗时刻”里,请安抚好所有人。


感性城市的第一篇推文,标题就是“商业地产的至暗时刻”,但是很遗憾,两年前并不是真正的至暗时刻,因为那是我以为会如“非典”一样迅速结束;半年前的上海三个月也不是“至暗时刻”,因为那时封控越来越严重。


虽然解封,但解封当下,才是商业真正的“至暗时刻”。


公共空间如今变得“危险”,办公室和家里的伙伴和亲人也变得“危险”,同样,商业空间,商户、每个电梯扶梯,甚至每个经手的产品,都大概率会有“阳”的可能性,大家对于公共空间的恐惧加深,员工会大批病倒,客流会更进一步的压缩...欢呼的确需要放在后面。


在这真正的“至暗时刻”里,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刻去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商户、保护员工和顾客,当然这不只是现实空间里的保护关怀,恐惧感远比病毒本身要有破坏力的多,需要多一些的焦虑关怀和情感关怀,让大家正视这件事情。


我始终相信能打破“解封恐惧”的,并不只是那些退烧药和抗原,而是相互之间的自信和关怀,走出家门,走到我们熟悉的公共空间里,重建对他人,对日常生活的信心。


最受打击的线下商业,也一定是建立信心的起点。


以上。





线下商业的疲惫感,接近极限

为疫情受难的实体商业

疫情后,请创造“松弛”

疫情教给了我们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