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文
霓裳小镇用工的转变
1987年9月,因我酷爱写作并在当地党报发表几篇文学作品,便破格从村立窑厂调到乡政府(当时还未撒乡建镇)担任通讯报道员。2年之后,我与妻子恋爱、结婚。她那时是本乡梅冲村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但好景不长,由于乡教委“缩编”,我的爱人下岗了。
因我爱人闲在家里,没事可做,想在乡办企业找一个班上,可凭我的这点“能耐”谈何容易。和妻商量,找乡党委黄书记帮忙可否?妻说:“试试看。”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带着妻到黄书记家登门求助,没有忘记,在街上买了两斤苹果。从九连村到水口村约十五华里,一个多小时后,我和妻敲开了黄书记家的门。
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不小:一只约25瓦的白炽灯光下,黄书记坐在一张小竹椅上,正在编小竹篮子,旁边是他的爱人,也在编小竹篮子。见我们来了,他站起身,拍拍手上的灰尘,给我和妻倒水泡茶,我致谢,黄书记指指旁边的小竹椅,让我们坐。他又重新坐下打竹篮子,只见他的一双手上下翻飞,左缠右绕,好像一个绣花女,娴熟灵巧,昏黄的灯光下,一点儿也没影响他的速度。
他一边编,一边和我说话:“乃思啊,这么晚了,你不怕摔着么。我们是同事,有什么事在办公室里说不是很好吗?干嘛跑这么远。”我有点不好意思,把妻想请黄书记帮忙找工作的事说了。黄书记点头答应。临走,黄书记硬把妻送的两斤水果塞给我,有点生气的说:“乃思,你若不带回去,你爱人的工作真的不好办。”我很尴尬,就这么点水果敬上,黄书记也视为不廉,即便是走亲访友,带上点水果,也是情理之为啊!第二天,黄书记亲自给镇经委打了一个电话,说能不能给乃思同志的爱人找一份工作。第三天,妻就去镇水泥厂上班了。
我很震撼,也很感慨。震撼的是,我看到了一个镇党委书记,每天下班后,在昏黄的灯光下,陪爱人编竹篮,挣一点小钱补贴家用,感慨的是,在他雷厉风行的巨大的工作气场背后,仍然有和风细雨的亲民之举。
无独有偶。我有一文友,陈道明,在孙村乡九连村小学教书。听说我为了妻子的工作找黄书记而成功了,也请我帮忙。一天早上,我骑车上班,经过九连村小学,好友陈道明老师就在校门口等我了,他给了我一封裸信,让我转交给黄书记,说是为爱人工作的事。这之前,他亦找过镇相关领导多次,都无着落,迫于生计,再试一次。小文人,面子浅,又怕失望,故以书信的形式代言,看有无结果。
我开玩笑的说:能否拜读信的内容(陈道明老师的文字语言,我很欣赏)。他笑着说:“这不是文章,是‘求生书’啊!我担心你读后以泪洗面。”我越发好奇,打开信,数行蝇头小字映入眼帘:
尊敬的黄书记阁下:
我叫陈道明,现任九连小学教员,月工资近百元,家有父母高堂,膝下一女,妻无业,若将百元平分,人均每月二十元,日生命费仅六角,只够买二支赤豆冰棒。无奈,教书空闲之余,荷锄开垦,播种些绿地,收获些维生素,聊以活命,长期食之,又年不见腥味,三岁小女,现面已菜色,不见孩童之红润,望之心痛,束手无策。每逢节假日,拿砍刀,走田埂,越地边,自砍蓬蒿,晒干作薪,煮绿色糙粮于锅中,权以果腹。
尊敬的黄书记,您虽上任的时间不长,听说您亦为农家出身,深知草根们生活之艰难,且听说您亲民非常,故斗胆以实相告,望书记阁下体恤秋毫,给我妻在镇办企业谋一糊口之工作,我领小女顿首叩谢!
说实话,看完信,我也被陈老师的实际情况所同情,不敢怠慢。上班的第一件事,我就把此信交给了黄书记。黄书记当即阅览。第二天,便亲自委派镇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和镇教委领导去陈道明老师家实际访问。得知情况属实,便与镇经委联系,给予其妻在“江南线厂”谋得一份工作。从黄书记收到信,到陈老师妻上班,前后不到三天……
以上两件求领导上班的事已过去30多年,但与我至今难以忘怀。作为一名“草根”记者,我亲历了家乡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用工由政府、企业选择职工到现在工人选择工厂的转变。现在找工作不是什么难事,但30多年前确实不容易。当时在我们孙村乡,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企业以采矿业,建材业,机械制造业,铸造业和运输业为主,由于就业门路狭窄,只有男整劳力,方能满足就业条件,而全乡的女、半劳力能走进乡办企业,特别是服装轻工企业上班真是天大的喜事。乡办企业的职工,吃香的程度是今天的青年想象不到的。
近日,在集镇上遇到陈老,谈及此事他也感慨万端。通过聊天我了解到,他们一家子生活如今过得有滋有味:他本人虽年过半百,但仍在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上耕耘;妻子在镇上一家“有意思”连锁餐饮中心当“蓝领”;女儿毕业于省财经大学,现在南方一金融机构供职,她已在她所工作的城市,为其父母购买了一套房子,供陈老师退休后入住。
正聊在兴头上,忽然,我的手机响了!原来是镇上一家服装厂的通讯员小王打来的,提供新闻采访线索,言及他们厂新上了电脑自动化裁剪系统和服装吊挂系统生产线。我一阵狂喜!意识到这是条好新闻,表示立即赶去采访。要知道,这可是家乡服装厂,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缓解“招工难”的措施之一。
现在,家乡小镇用工就业这些情况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小镇因服装产业的崛起而获得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之后,前来创业的客商特别多,用工需求特别大。如今,我们这个地方的女、半劳动力就业早已供不应求,许多服装企业只能从周边的铜陵、贵池和皖北地区招聘企业职工。在企业中,外地的职工吃住在厂,本地的职工则由企业专车早晚接送上班,企业为了能留住职工,竟相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比如提高工资标准,增加职工福利待遇等等,有的企业厂长逢年过节还到职工家走访、拜年,给职工送礼,用真情挽留职工。
公司给每位员工创造公平、公正的劳动报酬的平台,让他们在一个交易稳定、质量稳定、风险又小的放心环境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为了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公司在员工福利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购买了巴士车接送上下班员工;中晚餐伙食全包,逢年过节发放劳保用品,购买年货开展慰问活动;每年都要组织职工外出旅游。公司还逐步完善劳动用工制度,安排职工每星期休息一到二天,并遂步为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骑车来到这家服装厂,我在自动化车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通过吊挂系统,一件件服装在车间悬空穿梭,电脑裁剪、拉伸、自动缝边,不到一分钟,一件精致的针织内衣就从布料变为了成品。
“电脑自动裁剪的使用,完全省却了在传统手工裁剪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各个程度和要点。”陪同我采访的小王介绍:服装吊挂系统的基本理念是:将整件衣服的裁片挂在衣架上,根据事先输入好的工序工段,自动送到下一道工序操作员手里,大幅度地减少搬运、绑扎、折叠等的非生产时间。
当生产员工完成一个工序后,只需轻按控制钮,吊挂系统就自动地将衣架转送到下一个工序站。同时,通过抗干扰能力极强的非接触性RFID射频先进科技扫描系统和信息系统,及时提供薪资报表,成本差异分析,质量分析,每站实际生产现况,每位员工详细薪资资料,潜力产能之条件与分析……“这样的效率,在过去靠着十几台缝纫机打天下的创业初期简直无法想象。”小王感慨。
我边听边记,并浸入了沉思。在思维的跳跃中,储存在我脑细胞里的一句话突然蹦了出来:小王他们服装厂所做的这些,其核心内涵就是减少岗位员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智能化生产!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从曾经千方百计、绞尽恼计找领导一切为妻子上班到如今企业视职工如上帝,乃至运用“大数据”生产的轨迹中,看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人民所带来的恩惠!霓裳小镇的家乡应该永远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民营企业,色彩斑斓的家乡服装厂更应当趁着创新创牌的翅膀阔步飞向未来。
总编辑:骆圣宏
特邀编辑:李建丽
文/俞乃思
俞乃思,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人,60年后。30余年来,已经陆续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新闻报道、报告文学作品,其中有些在全国和省、市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