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岁月如流话西溪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7



散  文



西    溪



江苏/李爱明




假日里,同学电话相邀东台一日游。恰逢表兄家孙儿“洗三”酒,表兄叮嘱再三,务必前往。且言及我亦表爷之类,我又被称“爷爷”了,却之定是不恭。呵呵!“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实如文举所言。     
之于东台,并不陌生,儿时常有玩去。三姑家住国道边的马岗村,每年的寒暑假都去呆上几天。表哥大我一岁,时常骑自行车载着我去往不远的东台街上玩。大概为串场河分,河之两岸以“海里”、“乡里”互称。每有不认识我的邻居问及我姑时,我姑都应之以娘家侄子,对方悟然道“噢!西乡里的!”。倒是村庄规划不似我的老家。某天,我姑让我同表哥一起去“家后头”的亲戚来吃饭。这个“家后头”,足有二里路之遥。原来,那里的村庄沿东西流向的两河而建,一南一北,村庄的前后两排竟二里地不止。“海里”的小孩很早就会骑自行车,表哥骑车水平很好,坐他车后稳稳当当,省了我这乡里人的腿脚之累。每每临出发前,我姑总会给上表哥几块钱,嘱咐表哥带我在东台街上吃一碗面条。小时候,食物不算丰富的年代,吃一碗鱼汤面,真的好有满足感。谁料想,这鱼汤面后来竟被东台人申报为江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家乡镇上人们的习惯,鱼汤面也是最爱。正如自古以制砖著称的灶产一样,“南北三座桥,七十二孔窑”,制砖竟被溱潼人申报了泰州的非遗。我讲的是三十多年前的东台了。表哥和我骑车,沿老的204国道由北而南。表哥轻巧地蹬着车,我惬意地坐在后面。身旁、马路中间时不时有汽车驶过,对于彼时见之不多的我来说,这何尝不是一道风景!到了“九里岸”,就离东台城不远了。进东台的老地方,有一处人字形的道口,我们老家人称之为“裤子裆”,现在想想不知是哪个促狭的人儿起的名字。想英文有“capcity"一词,“茶杯”+“城市”最终意为“容量";这里“crotch city",“裤裆”+“城市”当为何意?求解中!或曰“风光无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时最繁华处当数北关桥这段,每到赶集或是年关前后,正如白云大妈所言“那家伙,人山人海!”这条路上,店铺林立,老早前百货一店就在附近。老街较小,人又多,时有“塞档”现象,最严重的就北关桥,有一年我和父亲去东台采购年货时竟在此桥上堵了两个多小时。“塞档”这事不知现在有没有,如果有,得换个叫法——堵车!有时我们也会从东亭桥处进城,附近有一个菜市场,每到下午三点多往后,会有赶海上来的人们,在此处叫卖新鲜的海货。后来我才知道,东台也叫东亭的,究竟其名得于某年某月,不得而知!沿菜市场南面的大道而东,路北的新华书店,是我当时最爱的去处。毕竟是县城的书店,比我们小镇的书店大多了。倒是后来,我和表弟锴明经常去那里购书、逛街,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从三十里外的戴窑赶过去。有一次,我姑让表哥带我去西溪的“奶奶庙”玩,时间太久,记之不清了。倒是后来再去游玩时,知道了这“奶奶”为水神——泰山神女"碧霞元君"!再去玩时的地方,是后来东台建的西溪景区。清一色的仿古建筑,虽不说是飞阁流丹,确是古色古香,游人进入之后,心灵多了一份宁静,少了几许浮燥。西溪古镇,后来也叫过晏溪,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东台城的形成,包括得名海春,都也西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人文建镇一点不虚。“西溪三相”说的是宋时曾在西溪为盐官、后来入堂拜相的三人——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其中又以范仲淹更为有句,虽然三相中他只是个“副总理”。其诗《西溪解嘲》有“秋天响亮惟闻鹤,夜海朦胧每见珠。”之句,就是对当时东台的写照。仲淹之所以在东台一带如此出名,缘“捍海堤”即后人称之为范公堤的修建。当时东台及以西兴化一带颇受海水倒流之苦,时任西溪盐官的范仲淹向朝廷提出修建海堤的建议,朝廷且来采纳,并令当时已为兴化县令的范仲淹总领此事。初建时,“会大雨雪,波涛汹涌,役夫散走,旋泞而死者百馀人。于是群相哗言,以为堰不可成。朝廷遣中使按之,将罢其役。”其后,范仲淹因母亲去世(丁忧)而离任,临走时他留书江淮制置发运使张纶,建议重修“捍海堰”,恢复海堤之利,但遭到了非议。于是,张纶和淮南转运使胡令仪再次陈疏朝廷,宋仁宗便委派胡令仪前来察看,酌情解决问题。胡令仪曾在泰州任地方官,经过勘查,抗章力请其成。到了天圣五年(1027),宋仁宗任命张纶兼任泰州知府,督率兵夫修筑捍海堰堤于“通、泰、海”三州之境。范仲淹离任后的筑堤工程开工于天圣五年(1027)秋,竣工于天圣六年(1028)春。“范公堤”之成,范仲淹、胡令仪、张纶三人之功不可泯。由于范仲淹是首倡者,工程开始时曾“总其役”,而他后来的成就和地位又远远超过了张、胡二人,所以后世人将北宋天圣年间重新修筑的捍海堰称之为“范公堤”。当然,西溪人民并未忘记曾经协同范仲淹且在其离任后“董其役”的张纶和胡令仪,早在捍海堰修筑成功后不久,民众就在西溪为张纶、胡令仪、范仲淹立了“三贤堂”的生祠,后改称“三贤祠”,祠祀的就是范、张、胡三公。此处也成一人文景点!另一景点,东台泰山护国禅寺又名泰山寺,位于东台城西郊的晏溪(此河因晏殊而名,晏殊也曾在此建书院)河南,通圣桥下,与海春轩塔毗邻。前面提到的奶奶庙即在其中,其寺有“一寺五庙”之称。另一景点名“海春轩塔”,此塔相传为唐大将尉迟敬德奉母命所建。不知东台得名海春缘于此塔,亦或此塔因地得名。兴化有“八字桥”,巧的是西溪也名为“八字桥”的去处。三叉河口处,建有呈八字形的两桥,其名大概“通济”与“广济”,后人直名两桥为八字桥。因两桥桥角紧靠,故有“一步两搭桥”之说。西溪景区内,更有董永七仙女的传说,如此神说,我却不以为然。我留意的是有点可信的东西。要说西溪一日之游戏,回味一下此处人文,应更为充实。“人事有代谢,往来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期待中!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许    彤


文/李爱明

江苏兴化人,公司财务人员。热爱文学,尤好古文、诗词,闲遐喜爱写作。



每周一期      周六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诗 歌

写不过一行麦子 (外一首)(广东/刘炜)

我的慢性病(北京/马维驹)

散 文 

西溪(江苏/李爱明)

小 说

乡长的条子(山东/陈希瑞)

住院(江西/甘姝)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诗歌

最深秋(安徽/田存飞)

散文 

捕捉秋天 (外一章)(江苏/朱巧英)

小说

父亲的戒指(江苏/王海燕)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同号)栏目编辑:18105113751(微信同号)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您认为文章还可以,欢迎在文章后点赞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