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真的有“价值”吗?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5-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点击上方图片发现更多美文


王 明 皓 在 线



主编:李建丽

编辑:张亦怡





人真的有“价值”吗?


四川|辜堪生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索取了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了什么。”

有人说此话是高尔基说的,有人说是爱因斯坦说的,不管谁说的,总之是一句大家都认可的名言呗!人真的有“价值”吗?要辩证这个问题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场大讨论谈起。

1982年12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医学系大学三年级学员张华因救不慎跌入化粪池的69岁老农魏志德而不幸牺牲,年仅24岁。中央军委为张华追记一等功,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张华的事迹引起国内几乎所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广泛报道,而一场围绕着张华救老农是否是“金子换石头”的争论,也在全社会中展开。

正方观点(也就是传统观点)对张华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

反方观点则从“人的价值”出发,认为张华如果活着,对社会的贡献价值无疑是一块金子,而老农民活着对社会的贡献价值最多是一块石头,认为“金子”换“石头”是得不偿失。

这场讨论在全国范围影响广泛而深远,以至于十多年后,著名作家梁晓声还撰文“冰冷的理念”回顾了这场大讨论,认为那是一场本不该发生的“冰冷的”“无人性的”“可耻的”讨论,继而在网上又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兵瑞恩与梁晓声”的激烈讨论。

“金子换石头”的讨论在改革开放前是不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在改革开放后会出现呢?这场讨论其实与八十年代初理论界“人的价值”哲学的兴起分不开的。

应该说,“人的价值”哲学讨论对于反思、批判“文革”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权的剥夺,对人的尊严的侵害,唤醒人的主体意识和对人的尊重,无疑意义深远。

然而,理论界忽视了对“人的价值”这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由资产阶级提出的命题作更深入一步的辩证分析,甚至把“人的价值”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命题而大加宣传,造成极其广泛的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80年代在大学生中普遍兴起“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价值追求,不能不说与“人的价值”命题的大讨论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时至今日,这个命题还有非常广泛深远的影响。

甚至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还专辟一章讲“人的价值”,并将“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对此,窃将另文讨论)。

人是否有“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首先厘清“价值”的涵义。

“价值”这个概念应用极其广泛,所谓“商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使用价值”“保存价值”“历史价值”“现实价值”“实用价值”“有形价值”“无形价值”“营养价值”“欣赏价值”“人生价值”……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价值”本是个反映主、客体关系的哲学范畴:凡是客体对主体有效用的,即是有价值的;凡是客体对主体沒有效用的,即是无价值的;凡是客体对主体有害的,即是有负价值的。 

人是从自然界唯一“提升”出来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其他一切事物都是人类的“客体”,都存在一个对人类是否有用的“价值”关系。

我们之所以要养蜂,是因为蜜蜂酿蜜对人类有用(价值);我们之所以要灭蝇,是因为蒼蝇传播疾病对人类有害(负价值)。

所以,“价值” 这个范畴是特指作为“物”的“客体”对于作为“人”的“主体”的效用关系。可见,当我们评价某个人的“价值”时,实际上已经没把“人”当人看,而是把“人”作为“物”来看待了。

八十年代正值思想大解放年代,西方商品社会价值观深入人心,所以社会上一些自诩“思想新潮”的人才会把张华救老农的英雄行为评价为“金子”换“石头”的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作家梁晓声才会把这场讨论视为一场“冰冷的”“无人性的”、“可耻的”讨论。

你们哲学理论界不是说“人的价值”是个马克思主义命题吗?!难道马克思也不把“人”当人看待?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解,“人的价值”命题并非马克思提出的命题,而恰恰是马克思所要批判的命题。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摘引并讥讽了麦蒂斯.施金纳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书中用来教导自己儿子的许多命题,如“不要向那些想迫使你们降低价格的人让步”“不要廉价出售而使你们成为笑柄”“实现自己的价值”等。

马、恩在书中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商品交换关系下,商人是如何把本是具有愉悦审美功能的“诗歌”搾出了“金钱”,并以此来衡量诗人的价值。

此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商品社会迫使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把“劳动力”变为可出售的“商品”,从而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开了资本家剝削劳动者的秘密所在。

可见,把“人的价值”命题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的确是个天大的误解,对此,笔者已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主办的刊物《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1期)上以《关于“人的价值”命题的理解与澄清》为题发表论文予以刊正,有理论兴趣者可百度查阅。

平心而论,资产阶级提出的 “人的价值”这个“人道主义”命题对于批判黑暗的惨无人道的中世纪“神道主义”具有划时代意义。然而,这的确是个把人“商品化”的评价命题。

所以当你听到别人赞扬你这个人很有“价值”时,可千万别沾沾自喜,因为你已成为别人眼中很有利用价值的“商品”了。(哈哈,开个玩笑)。

人生一世,盖棺定论,总得有个评价呀!既然不能用“人的价值”大小来评价人,那么,该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人呢?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的一段文字能给人启迪,摘录在此作为本文结语: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指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者),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6、


作者简介

文/辜堪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邓小平理论概论教研室主任 ;四川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在《哲学动态》《毛泽东思想研究》《人文杂志》《江汉论坛》《中国教育报》《社会科学研究》《天府新论》《理论与改革》《探索》《北京师院学报》《河北大学学报》等全国十多家报刊发表论文 90 余篇 ;主编、合著、参著学术著作9部;副主编四川省统编教材1部;主编教学参考书1部。

诵/管鑫

江苏大丰人,政府机关干部,朗诵爱好者。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期目录



李元程在线

用勇气拥抱世界(北京/李元程)

姚泰和在线

贵人(北京/姚泰和)

朱国平在线

万千愁绪尽自惹(江苏/朱国平)

邹秉南在线

春听鸟声(江苏/邹秉南)

辜堪生在线

人真的有“价值”吗?(四川/辜堪生)

孙宇光在线

十日一杀(江苏/孙宇光)

往期目录



王中华在线

沈园(江苏/王中华)

李元程在线

也许今生不再相见(北京/李元程)

朱国平在线

处处风景何匆匆(江苏/朱国平)

王明皓在线

这画的视角(江苏/王明皓)

孙宇光在线

蝶梦夫人(江苏/孙宇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文稿统筹:181051137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