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的追问:​读沈建华的 《女儿的礼物》有感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5-10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人文追问:

读沈建华的

《女儿的礼物》有感


 


袁  清



初识建华兄是在29年前,那时我在某矿务局任职局长秘书,他叔叔系矿务局的党委书记。见到第一眼的建华,可称得上是气宇轩昂、逻辑缜密、年轻活力“一个都不能少”的才俊。

接过当时他那张名片,《农民日报》记者的头衔,着实让我“羡慕嫉妒不敢恨”,因为从十岁起投稿县广播站,我当上“通讯员”的那天起,心里就一直有个“记者梦”。

“断了所有联系”后的前年,省城里家乡“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上,再次遇见建华兄心情略有些激动,而这次见面的话题,除了农业农村品牌工作的交流外,有了他引以自豪的“小棉袄”以及“小棉袄”的“小棉袄”。

近日,著名的全球华人原创文学平台《人民作家》的1740期,刊载了建华兄《“小棉袄”的“大学梦”——女儿的礼物(上)》和《“大教授”的“小棉袄”——女儿的礼物(下)》。

读罢文章后,感慨行文如他一贯的既舒展自如,情趣盎然,又情感真挚,殷殷情愫。感人至深,引人深思。

“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钟磬其壁浑厚,无论敲的人用力如何,皆能保持住其本真的音色,发出雄浑悠远、从容典雅的声音。

“小棉袄”的“大学梦”和“大教授”的“小棉袄”,建华和他“小棉袄”以及“小棉袄”的“小棉袄”故事的“从容典雅”,注释着人生哲学。

父爱如山,父亲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女儿的男人之一。父亲建华的坚强意志、勤勉品行和高尚人格,带给了“小棉袄”沈艳的总是性格陶冶和信念涵养,而无疑又助力沈艳洞悉着更广阔的经济学世界,着眼于未来并用毅力攀至高峰。

《“小棉袄”的“大学梦”——女儿的礼物(上)》文章中间部分,建华兄写到“父女俩共同认识和总结出一条‘铭言’:‘一个人行与所当行易,止于所当止难。’难就难在‘止’的是人的各种欲望。这也是人类各种贪官、财迷、赌徒、淫盗者难绝的根本原因。”

读到以上这一段时,共鸣感油然而生,我想起我2016年完成“高考下水作文”《乐水者新说》,作文中提到,人文乃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

人文是人社会活动中精神、文化、理念及其具有的价值内涵。“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其哲学的释义是唯物主义。而经济学在发展的历程中,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其合理的推理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才导致算计与争夺,导致需求的欲望无限膨胀。而这里我们需要总结的一个重要原点是,需求应该如何界定,企图用物质去满足人的虚假欲望,本身就是缘木求鱼,未知甚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章流淌着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百般宠爱,勾勒出沈艳辛劳后的成功和人文追求的轨迹。

文章隐喻时代光痕,显出沈艳一念向善,厚植于心,韫德修身,推己及人的品德。如此的酣畅淋漓,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婉约晶莹。它启迪着我们,只有保持内心的丰盈,厚如钟磬,我们才能获得从容。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都说建华兄是位文学家,而其优秀的“作品”,便是他与“俊香妹妹”(嫂子),蕴育的今天站在北大讲台的沈艳教授。

《“大教授”的“小棉袄” ——女儿的礼物(下)》,更感佩“大教授”沈艳对子女教育的科学和严谨,对她“小棉袄”嫙嫙从小立于学“问”、异质思维而大大的点赞。

与时代感通是嫙嫙作品的特质,小作家,大情怀,笔力老扎,亘古气貌,磅礴力量。有敲打心扉,叩醒生机,呵护美善,厚植意蕴,涵养知行。诚如晚清学者李渔笔下的“过目之物,尽是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的人文气息。

很多人在探求“学问”,究竟是求“学”?还是求“问”?

我以为“学”或是既有的知识点、知识体系。你以为的“在和不在”,它“都在”。而“问”则是在“为什么”和“异质思维”中,以问题作驱动,培养主动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习的动力更大,对知识边界的钻研更强。

文章中写到的嫙嫙与季羡林大师的“叫板”,我以为是系统环境特征的“认知差异”,现在看是“发问”的“原动力”,是她探求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哲学思维、批判思维、系统思维、人文思维的投射。

英国学者李约瑟的“李约瑟之问”道出了中国近代科技的镜像。好友杭萧钢构副总裁方鸿强不断的“装配式建筑之问”、兄长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华应龙的“容(融、荣)错”“教之问”等,共同指向是“问题比答案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福格行为模型(BJ Fogg’s behavior model)称人的行为产生有三要素:动机、能力、触发器。帮助人“找意义”是其“动机”的核心。马克斯韦伯也说过,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网上的动物,每个人都需要“意义感”。“发问” 是人生的“意义感”。

记得有位艺术家教学生画画,是从叫他们读《诗经》开始。《诗经》中300篇其中200多篇写的都是花木鸟兽,这位艺术家说,我不一定能解决学生们很多具体技法上的问题,却可以为每一个人指出一条路径。

艺术家一生的过程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把握自我、高扬自我”的一个过程,这就涉及到对人文的“追问”,是一条文脉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

建华“小棉袄”的“小棉袄”故事的启示还在于,为人类知识增加一点点“增量”,需要嫙嫙的“问”,需要“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问“行”。

从沈建华,到沈艳,再到嫙嫙,人文一脉相承,精进互为感通。人文学科试着追问世界的意义,追问各种符号,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有其符号化的意义。

沈建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专业毕业,高级记者。先后担任《盐城晚报》常务副总编、农民日报社首席记者、江苏记者站站长、农民日报社编委、江苏省农业品牌协会会长;先后受聘为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特约研究员。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来,先后采发万余篇新闻报道,其中万字以上深度报道60多篇,获得中央和省、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批示。2007年在中央媒体中,首倡设立“中国农民节”,策划、采写和组织30多篇报道及多项活动,先后获得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批示;2009年,在全球首提“设计农业”新理念,2010年《农民日报》一版头条以《走进设计农业新时代为题,发表长篇通讯向全国推介,《人民日报》等十多家央媒跟进报道,全国多省市推广。出版和即将出版《中国三农“陀螺论”》《中国设计农业论》和《中国新闻象限论》。2009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等国家五部委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附:相关作品】(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沈建华:“小棉袄”的“大学梦”——女儿的礼物(上)

沈建华:“大教授”的“小棉袄”——女儿的礼物(下)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

2、

3、

4、

5、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陈艺璇

袁清,央媒财经评论员,营销专家,中国十大营销专家。袁清始终关注财经领域,多次点评全国“两会”和年度国家财经热点。著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定的“高质量发展”主题猜想》、《从空间增量窥探2020年经济》,先后创建了“软营销”“新营销哲学”“人文化营销”“营销心学”。改革开放40年,受有关部门之邀撰写并在人民网发表了《敬改革开放,中国营销40年》的论著。建国70周年完成的《礼赞70年,“中国营销”世界舞台的价值与使命》和《世界营销理论何以被中国改写》,倍受营销界的赞赏,2020年中国财经第一报的《经济观察报》,以近整版刊载袁清的《软营销:文明迭代后的营销进阶》引发关注。


每周一期      周日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 文艺评论

1,人文追问:读沈建华的《女儿的礼物》有感(袁清)

2,江南的桃花何以会那样地让人心醉(湖北|邱启建)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本刊活动

1,《人民作家》举办第一届“阅读推广之星”表彰活动

2,《人民作家》第一届“阅读推广之星”名单

3,《人民作家》走进美丽乡村——江苏广丰村(江苏|顾锦华)

⊙ 活动感怀

4,乡村新貌广丰行(江苏|陈晓春)

5,找寻“新农村建设”的味道(江苏|丁青柏)



投稿须知

投本平台的稿件谢绝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两周之内没有接到拟采用通知的可他投;投稿前请加关注认真阅读本平台的投稿指南,按要求式样发稿;读者七天内打赏金的一半做作者稿费。文章发布后,十天内没有领到稿费的请主动与总编联系;点击量较高或留言评论较多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