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扬州过元宵节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3-12-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邹 秉 南 在 线



栏目主编:李建丽

责任编辑:张亦怡

音频编辑:陈紫萌



我在扬州过元宵节




江苏 | 邹秉南




1971年,我还在丹阳农村插队,年初,我去县城,看望已招工到县农机厂的同学,因为平时大家都爱读书,经常相互借阅,总想读到更多自己喜欢的书,但苦于那时书很少。

在聊天中,他说他有一个同车间的工友,姓徐,是扬州人,平时也很喜欢读书,大家很谈得来。据徐工友说扬州虽然经历了“文革”的大破大立,却仍保留着一家旧书店,专售包括文学类等各种图书,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徐工友表示春节快到了,他也要回家过年,如果我们想到扬州去逛旧书店,他可陪同我们去,告诉了他家的地址,让我十分向往,于是我们相约回南京过完春节后就到扬州去淘书。

那年月想看些书确实很难,更何况在农村。镇上供销社仅有几节柜台卖书,大多是样板戏曲、一些群众创作的革命文艺和诗歌小册子,偶尔能看到几本鲁迅的杂文单行本,所以特别期待能在旧书店买到一些当时允许出售的书籍。

刚过完春节,我们就从南京赶往扬州,先乘火车到镇江,又坐长江轮渡,过瓜洲渡便到了“绿杨城郭”的扬州。

我们都是第一次到扬州,只见扬州城街巷纵横,蜿蜒曲折,巷巷相连,又巷巷有别,低矮的民居一个挨着一个,檐户相接,走在其中,根本不辨方向,就像落入八卦阵,四处碰壁,怎么也走不出来。经过多次向人讯问,才找到徐工友给我们留的地址“埂子街5号”,当时已是傍晚时分了。

过去,扬州人对过年是很重视的,每家门上都贴着对联,红纸墨迹,十分喜庆。我们到的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还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

徐工友见我们来扬州了,十分高兴,把我们安顿在他住的一间小披屋,又请我们吃了还带有年味的晚饭。饭后,徐工友说你们来的太巧了,今天是元宵节,我们扬州有个老民俗,叫“闹花灯”,我带你们上街去逛逛,看灯。

天已经擦黑了,只见一轮皓月当空,圆如玉盘,银辉乍泄,不少居民已三三俩俩,扶老携幼走出家门上街赏灯,到处人头攒动,说倾城而出毫不夸张。

埂子街不宽,据说在明嘉靖年间,扬州因筑新城开掘小秦淮河,堆土成“埂”,沿着埂子就有了一条街,叫埂子街。明清时期的埂子街为扬州南北向的主干道之一,市井喧闹,商业繁盛。乾隆下江南的皇家马队,从天宁寺行宫出来往南必经埂子街。

埂子街的最南端,隔路就是古运河挹江门,从埂子街中段向西,就是小秦淮河太平码头,那晚我们跟随徐工友裹挟在影影绰绰的人流中,沿着月色辉映的埂子街漫步,一路上闹花灯的人们手中无一例外地分别提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蛤蟆灯、荷花灯、西瓜灯,或举着飞机灯、狮子灯,孩子们在大人的搀扶下拖着兔子灯,小木轮在石板街上滚过发出“哗哗”的声响。

许多花灯里还点着小蜡烛,蜡烛火焰映发出的五彩光芒随着脚步轻轻摇曳闪烁,如游动的彩龙一般,煞是好看。

我们随着人流信步而行,望着天上的冰清朗月,不由浮想联翩,这不就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真实写照吗?

孩子们拖着的兔子灯“哗哗”地缓缓滚上古石拱桥,桥上人来人往,穿梭不歇,而桥下的河水倒映着团栾月色和迷幻灯影,我们完全陶醉于扬州古城“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元宵之夜了。

那时街巷路灯昏暗,但在明月的清辉下,人流和灯影缓缓地移动着,就像千百年来古运河上繁忙来往的漕运船舫,给人带来向往,带来生机。

按传统习俗元宵节应是上灯的高潮,也是新春佳节最后的一天,出了这一天年就算过完了,难怪这天晚上扬州古城可谓灯意盎然,举城皆欢。

回到梗子街5号,徐工友说他另寻宿处,把他的小床让给了我们。这时夜已深了,远远近近还会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响彻夜空,扬州古城的元宵之夜热闹中透着静谧,意犹未尽。

第二天早晨徐工友带我们去寻访旧书店,在破旧的书店楼阁里并未淘到什么书,只记得在几个书架上翻来翻去,最后花两毛钱买到了一本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也算如愿以偿。倒是又让徐工友破费了一次,请我们到扬州有名的菜根香包子店每人吃了几个菜包子,他说那是扬州的地道特色,不吃就枉到扬州一回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又到虎年新春佳节,感觉年味大不如前了,但1971年在扬州过元宵节,尽管时隔五十年,但那晚扬州人倾城而出闹花灯的情景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恍如昨日。

《人民作家》公告(点击标题查看)

1、关于开通《人民作家》作者个人文化名片系统的公告

2、《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

3、《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

特别推荐

(点击标题阅读)

1、为什么说“从小一观,到老一半”?教育专家给你科学解答!2、3、4、5、6、7、8、


文/邹秉南

笔名秋思,江苏南京市人,爱好文史及旅行摄影。1968年末插队知青,1973年返回南京,后长期从事宣传和文字工作至退休。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各地报刊杂志及专辑、丛书等发表文史类作品200余篇。2009年参加全国中老年博客大赛获“十佳”博主称号。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山水之间》《天地之间》《溪上青青草》和《金陵杂记》等四部,合著诗集《樱花情缘》《樱花树下》。

诵/郝江山

北京人,朗诵爱好者,一名热爱播音主持和体育运动的数学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朗诵完善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本 期 目 录

朱步楼在线

认真的模样最酷(江苏|朱步楼)

李燕巧在线

小团圆•写作(北京|李燕巧)

邹秉南在线

我在扬州过元宵节(江苏|邹秉南)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刻章(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再见亦是亲人(广西|黄锦秋)




往期目录(点击标题即可欣赏)

刘炜在线

今日已与往事干杯(广东|刘炜)

辜堪生在线

“候鸟”的惊魂之旅(四川|辜堪生)

王喜根在线

江南老行当之:纤夫(江苏|王喜根)

黄锦秋在线

爱在柳州之:完美的女人(广西|黄锦秋)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的文学作品可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

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

文稿统筹:13770247051(微信)

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