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灵魂如水:雪莱诗歌研究》
作者介绍::刘晓春,文学博士,副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
推荐理由
1
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发展全面却又颇具争议的诗人,其短暂的一生共创作了273首抒情诗,14首长诗,5部诗剧,2部小说,26篇散文以及书信若干,最能代表雪莱成就的无疑是他的诗歌及其诗歌理论。本专著是中国第一部雪莱研究专著。
本专著借用歌德“灵魂如水”的比喻(灵魂如水,蒸而升天,凝而坠地,永远不灭,永远循环),第一次把浪漫主义研究中的三个重要因素自然、情感和想象融入到个体灵魂(水滴)、人的灵魂(江河)和宇宙灵魂(大海)的图式中, 以灵魂为视角,在主题、哲学以及文艺批评等多个维度上系统考察和研究了雪莱的作品。本专著认为灵魂问题是解读雪莱作品和思想的一把金钥匙,雪莱的死是他隐蔽式的自杀行为。本专著还第一次把灵魂作为一个重要坐标纳入到文学批评,修正并完善了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文艺批评的四个坐标。
2
本专著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从自然的角度探讨像水滴一样的个体灵魂。借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三分法把作为本体的个体生命灵魂划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植物灵魂一节重点分析了雪莱《含羞草》中的多维度隐喻,动物灵魂一节详细分析了雪莱的素食主义思想,人类灵魂一节论述了雪莱诗歌中人类灵魂的高贵和不朽性。
第二章主要从情感的角度探讨像江河一样的尘世灵魂。本章从人类灵魂进入尘世之旅的挣扎、迷惘和美好等体验来挖掘雪莱诗歌中的道德、爱、政治、自由、宗教以及雪莱自我灵魂的主题,并探讨这些主题所体现的雪莱的道德情怀、自由精神、怀疑主义、理想主义和宇宙精神等。本章最后探讨了雪莱之死,认为雪莱之死是他较为隐蔽的自杀行为。
第三章主要从想象的角度探讨像大海一样的宇宙灵魂。本章探讨了宇宙灵魂与大自然、宇宙灵魂与世界精神、宇宙灵魂与雪莱的科学精神,以及宇宙灵魂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关系。宇宙灵魂,在雪莱看来就是必然性、上帝、“太一”、太阳和大海。整个宇宙是以宇宙灵魂为中心和发光体的闭合系统,包含真、善、美。
本专著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第三节 雪莱的灵魂诗学概论
第一章 水滴:作为本体的个体生命灵魂
第一节 雪莱诗歌中的植物灵魂:《含羞草》隐喻之谜
第二节 雪莱诗歌中的动物灵魂:雪莱的素食主义
第三节 雪莱诗歌中人的灵魂:万物之灵长
第二章 江河:进入尘世的人的灵魂
第一节 宇宙支点:雪莱诗歌中人类灵魂的伦理道德世界
第二节 乌托邦:雪莱诗歌中人类灵魂的政治阐释
第三节 上帝之爱:雪莱诗歌中人类灵魂的宗教阐释
第四节 灿烂之死:雪莱的灵魂
第三章 大海:流溢于星空的宇宙灵魂
第一节 宇宙灵魂与泛灵的大自然
第二节 宇宙灵魂与世界精神
第三节 宇宙灵魂与雪莱的科学精神
第四节 宇宙灵魂与雪莱的灵魂诗学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
本专著选读章节
(第181页到182页)
艾布拉姆斯的文艺批评的四个坐标理论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影响深远。然而,如何以使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和客观说以及蕴育其中的四个要素能和谐统一起来一直是学术界思考的问题。而本研究试图引进灵魂这一要素来修正和完善艾布拉姆斯的上述文艺批评理论。于是就有了进一步的图式即本研究提出的图二到图四,图二把艺术家和欣赏者都统一到灵魂这个因素上来,因为艺术家和欣赏者都属于人的范畴,人都是有灵魂的,因此这一图示里出现三个坐标,即灵魂通过与自然接触直接创造出作品,艺术家就是欣赏者,欣赏者也是艺术家(读者就是作者,作者就是读者),艺术家和欣赏者在创造作品时可以实现共谋。图三把宇宙灵魂纳入到这个坐标而且居于坐标的中心,万事万物皆由它而来,人的灵魂也是从它而来,更何况文学创作,各个坐标在围绕宇宙灵魂的同时,它们之间也是彼此联系的,而且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是在宇宙灵魂的统摄下,因而受制于宇宙灵魂。图四把浪漫主义的自然、情感和想象力融入到图三中,构建了以自然为维度(为基础),以情感为经度,以想象力为核心,好像一个球形的物体,想象力处于中心(核心)并向四周散发开来,源源不断地给自然的维度和情感的经度输送能量。在这一图示里,最核心就是宇宙灵魂(想象力),没有它,其他几个因素就不复存在,宇宙灵魂(想象力)就是雪莱所推崇的神秘的力,就是上帝,就是一,就是无所不在的必然性。在灵魂(艺术家)、世界(自然)、作品(可以被看着人造的自然)、灵魂(欣赏者)在这个闭环图式里,艺术家和欣赏者的灵魂都可以归属到个体灵魂(情感)来,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作品来完成,它们的存在和运行都是在最核心的宇宙灵魂(想象力)的统摄之下,并受其制约与影响。这四者中灵魂可以沟通创作主体(艺术家)与接收主体(欣赏者),这样就把浪漫主义的诗学理论“灯”(表现说)上升到“灵魂”这一不灭的源源不断照亮世界也照亮自身的浪漫主义诗学体系中来。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声明: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