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荒野之美 | 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的层次与种植方式

看见景观 看见景观 2022-05-16


上一期《荒野之美 | 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点击文字链接查看原文),收到了比较好的反馈,看见景观本期内容以「自然主义种植设计方法」为主题,与大家分享更多关于“自然种植设计”的干货吧。


植物在公园或花园中的传统设计方式,反映出一种追求秩序化和规范化的文化现象。但当代种植设计不仅更加自由,而且力求体现真正的自然。对于如何可持续性地与自然进行协作,它也在尝试给出答案。


本文内容节选整理自《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作者:荒草园林大师 皮特.奥多夫Piet Oudolf(荷)、自然主义植物设计专家 诺埃尔·金斯伯里Noel Kingsbury(英)
作者针对自然式的种植方法,给出了宝贵参考和建议。







核心植物

最具影响力的植物,拥有显著而吸引人的元素。在由低视觉冲击力的植物构成的基底中,融入的高视觉冲击力的植物。


基底植物

大量使用的一种或少数几种植物,其中再点缀个别视觉上更为突出的个体或小型到中型的植物群组。


散布植物

在种植设计中随机分散却又为整体设计增光添彩的植物。它们散布在整片场地中,主要作用是增加自然感和自发性,同时又不失视觉整体性。


植物的组合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将如何观察和欣赏它们。




组团种植


多年生植物单种组团。少则3株,多至上百株为一组,这类组合的关键在于只使用一种植物或一个品种的单一栽培。

优势一是使管理变得简单,适合技术能力不足或缺乏管理的地方。优势二是植物样貌能清晰地展现出来,植物的颜色和形态一目了然,而不会有散布在植被中被淹没的可能。组团种植使植物的特点成为关注的焦点,但也使其缺点展露无遗。


图中是1996年8月诺福克的彭斯洛普自然保护区(Pensthorpe Nature Reserve),其景观效果是通过一种植物的多个组团种植实现的。图中红色的是‘红宝石矮人’秋花堆心菊,几株淡粉色的‘红花’抱茎蓼(Persiciaria amplexicaulis‘Rosea’)同样惹人注目。

芝加哥卢瑞花园里连绵起伏的鼠尾草花海中的一小片,初夏多个品种的鼠尾草交汇在一起,十分壮观,其中有‘五月的夜’‘蓝山’‘吕根岛’森林鼠尾草(Salvia×sylvestris‘Mainacht’、‘Blauhugel’、‘Rugen’)和‘维苏威’林荫鼠尾草(S. nemorosa‘Wesuwe’)。其中的观赏草主要是异鳞鼠尾粟。

这是在奥多夫的花园还是苗圃的时候拍摄的。图片清晰地显示了两种形式的结构性种植。一种是修剪成传统几何形状的植物,图中是‘垂枝’柳叶梨(Pyrus salicifolia‘Pendula’);另一种是散布的‘卡尔福斯特’拂子茅,这种草有着很长的观赏期,可以以多种方式分布在种植中,效果很好。前景中的小树是火炬树,每隔几年需要修剪一次来控制其大小。

组团种植可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增加趣味点:
  • 采用不同规格的种植块;

  • 重复核心组团,形成一定的节奏;

  • 采用不同形态的群组,如带状等;

  • 大型组团中可以穿插散布重复元素,如单株植物或小型组团;

  • 组团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的植物构成,并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增加少许花期更早或更晚的植物品种。


除了特别迷你的庭院外,重复式种植几乎能在所有花园中形成节奏感和整体感,大型场地更需要明显的重复,因此会使用几乎同等大小的群组。没有重复,组团式的种植会缺乏整体感。如果植物群组是由能长久保持形态,或花期很长,或花谢后依然能有不错外观的植物品种组成,这会是重复式种植的上佳选择。

“花园迷宫”位于斯塔福德郡特伦特姆花园(2004~2007年)内。过去这里主要是乡村花园,现在变成了英国中部的主要景点,种植区长120米,宽50米,包含了宽阔的草径和两个中央草坪。这是奥多夫种植风格发展路上很有趣的一个项目,就像他此前的彭斯洛普自然保护区和瑞典恩雪平的幻梦花园等大型项目一样,几乎全部使用同样尺寸的种植块,但也包括了后期项目中慢慢形成的更复杂的层级模式。正如平面图中所展示的,多年生群组拥有绝对优势,掺杂少量混合植物群组,例如帚枝千屈菜和蛇鞭菊,它们都有着深粉色的细长花穗。散布其间的小型群组没能在图中展示出来,如‘紫烟’蓝花赝靛(Baptisia‘Purple Smoke’),从五月到十月都能维持非常好的灌木丛结构,以及‘罗马’大星芹(Astrantia major‘Roma’),粉色的花朵花期很长。

在如特伦特姆花园一样的大型花园中,采用非常规的重复种植块种植多年生植物,会形成一种律动感,当人们漫步其间,内心会产生一股流畅感,因为反复出现的同种植物会带来熟悉感。这种种植可以是规律性的重复,但在自然式的种植中意义不大,随意分布的效果会更好。随意重复是通过人的潜意识层面产生作用的,当在花园中漫步时,同样的植物无规律地不断出现,刚刚足够在人的潜意识里留下印记。

图中是位于特伦特姆花园历史景观区的团块植物,此处的黎巴嫩雪松(Cedrus libani)可追溯至18世纪及19世纪早期。九月时原本成组的植物有些分散,看上去更有野趣。橘红色的是‘红宝石矮人’秋花堆心菊,右侧的草是‘透明’天蓝麦氏草。


带状种植

想要避免大量使用种植块而变得单调的风险,备受特鲁德·杰基尔青睐的带状种植是最简便的解决方案。细长的植物带蜿蜒如游蛇,能将不同植物紧密组合在一起。植物带通常能营造出延伸、攀爬及交织的空间,给人以融合一体的感觉。然而更主要的是,带状种植从正面和侧面欣赏时,会有不同的感受,随着观赏者的移动景观也会发生变化

杰基尔的种植带是为20世纪早期受英国景观设计师喜爱的宽阔的长方形花境而设计的。对于想要打破传统种植块,而又对更复杂的混合种植感到经验不足的设计师们来说,种植带是很好的折中办法,既能制造出混合种植的假象,又比混合种植本身需要更低的维护。如果在生长季期,植物需要清理或修剪,种植带会更容易处理,也更容易进行补植。

在特伦特姆,两种天蓝麦氏草用于创造基底,一些多年生植物和小灌木夹杂其间。草占据了主要地位,因此整个景观效果还是很利落的。此处要强调的是,天蓝麦氏草的两个品种(海德堡‘Heidebraut’和伊迪丝·杜兹祖斯‘Edith Dudszus’)均单独组团种植,但是采用了稍复杂的种植带形式。如果两个品种仅仅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由于它们外形非常相似,效果反而会被削弱。但以种植带形式分开种植,各自的特点都能清晰地保留,而且种植带的混合能激发人们联想到天然草原上细腻交织的草丛景观。


九月,在特伦特姆由天蓝麦氏草栽培品种构成的种植带。

六月上旬特伦特姆的河岸草丛,西伯利亚鸢尾(Iris sibirica)盛开在‘伊迪丝·杜兹祖斯’天蓝麦氏草和‘海德堡’天蓝麦氏草之间。此外还能看到一些黄色的欧洲金莲花(Trollius europaeus)和灰粉色的拳参(Persicaria bistorta)。这些植物都很耐涝,即使河水上涨也能存活。


种植带设计的一大进展是,在大型种植带中可以使用多达五六种植物的简单组合。2001年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威斯利花园的双层花境中就广泛使用了这种结构,图纸上每条种植带都是同样大小,且是严格的几何形状。而事实上,种植带边缘的枝叶会伸出边界,使得每段种植都像是有机混合的,且没有高度管理过的痕迹。

在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威利斯花园的长条形种植带中,4~6种植物组合成细窄的花带一直延展开去,观赏者在中间的草径上散步时便能一一欣赏。场地的几何形状被混合后充满生机的植物打破了。



位于伦敦伯德菲尔德公园(2007年)的种植详图,此处锯齿形的种植带有效地营造出简单的混合。

伦敦伯德菲尔德公园里,由观赏草和多年生植物组成的种植带形成了有序且生动的景观。前景中是松果菊和荆芥叶新风轮菜(Calamintha nepeta subs. nepeta)的混合区,背景是‘金穗’发草。


前景是秋生薹草,后面是红色的‘摩尔海姆美人’秋花堆心菊和发草。其他种植带中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多年生植物,只是图片中没有显示出来。种植带的使用营造出强烈的动感,尽可能地平衡着简单易维护与视觉丰富性之间的关系。


重复植物

重复植物可单独使用,也可成组使用,通常是以规律的间隔重复种植,从而为块植的大片植物增添韵律和变化,打破呆板的形象。从根本上讲,它们要起到构建整体感的作用。在更小的尺度上,可通过重复种植给某一特定区域以整体感,此类情况更像是为不同区域塑造专属标记,使其有别于花园的其余部分。


荷兰范·维格花园(2011年)一处荫蔽的区域,铅笔的大弧线代表了树冠。这张图标识了耐阴种植群组及一部分重复穿插其间的植物。下方的图例是重复种植的植物,每个图例对应一种植物,并标识了相应的数量,散布种植的‘白花’偏翅唐松草(Thalictrum delavayi‘Album’)也在其中。所有的重复植物都呈密实的团状结构,偏翅唐松草是个例外,它高高的花茎和毛茸茸的花朵质感轻盈,因此需要以小型群组的形式重复种植才更有存在感。群组边缘的曲线能使植物更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位于鹿特丹马斯河边的码头区域为韦斯特凯德公共景观的种植设计区域,此处不同尺寸的种植群组绵延几百米。有两种种植组合,一种是围绕现有榆树周围种植的小型观赏树和灌木,比如荚蒾和绣球,以及用于观叶的多年生植物;另一种是在较开阔的区域,以大片天蓝麦氏草作为基底,再加上少量其他种类的多年生植物。其中,高挑的、自播种的伞形科轮生前胡(Peucedanum verticillare)带来不可预知的惊喜和冬日景色。然而,因为没有足够的前胡,所以使用了一些开着深色花朵,株形较小的朝鲜当归。


优秀的重复植物需要具备鲜明的个性和较长的观赏期,或者至少能整齐干净地消失或死亡。


优秀的重复植物需要具备鲜明的个性和较长的观赏期,或者至少能整齐干净地消失或死亡。选择这些重复植物或者是为了增加色彩和姿态从而延长观赏期,或者是为了增加花期过后以叶为主的观赏点。

八月,黄色的香金光菊沿着高线公园反复出现,散布在主要由异鳞鼠尾粟和‘山纳多’柳枝稷构成的大片的观赏草中。在美国很多高速路旁或残留的草原上都能见到类似的半自然生境,以草为主角,再点缀各种多年生开花植物。



《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看见景观第二波读者「福利秒杀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出色的基底植物有着柔和的色彩,且没有出挑的形态,给人以宁静的视觉感觉。基底植物还能有效地填充空间,其部分功能便是作为地被植物而存在(或者至少能遮住表土),因此需要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此外,它们还需始终保持良好的形象,或至少是可接受的利落感,即使过了主要观赏期,仍是英姿犹存,而不是四处瘫倒,看起来非常狼狈。

显然是极适合用作基底种植的植物,尤其是成丛或者成簇的草(即丛生品种),或者是密实而生长缓慢的类似草的丛生植物;其他有潜力作为基底植物的还有主要用于观叶的簇生植物林地植物;最后,某些花期较晚的植物也可作为基底植物里的次要成员。

位于汉普顿贝利庭院一处简单的片植区域,以天蓝麦氏草作为基底植物,其中点缀着寿命短但能自播的锈点毛地黄(Digitalis ferruginea),以及在七月开花的圆头大花葱(Allium sphaerocephalon)。


基底种植设计中采用的植物种类范围是有限的,因为它们相对稳定,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占据同一个空间。许多园艺师和设计师都喜欢采用简约的基底种植设计,因此在大片场地中,常常只用一种植物和少量其他植物的随机混合。在私家花园或小场地中,基底保持统一均质十分重要,因为简约是基底的理念之一。

然而,自然并不是这样的!在更广泛的景观种植中,如果要创造更多观赏点和更自然的风格,就不能在大面积的场地中仅使用一种典型的基底植物。大型种植块可叠加不同的基底植物,下层的基底植物会发生变化,但散布其间的多年生植物,不论是一丛丛的还是单株的形式,都能将下层的基底植物连接起来。

秋生薹草作为‘蓝之悦’藿香、松果菊和背景中的北美腹水草的基底而存在。秋生薹草的优势在于能形成如地毯一般的基底,但并不会疯狂扩张,而且它的颜色能映衬出其他花朵的美丽。图中是七月份爱尔兰的西科克公园(West Cork)。


九月末的高线公园,宽叶拂子茅(Calamagrostis brachytricha)作为基底植物,‘帕克’凤尾蓍(Achillea filipendulina‘Parker’s Variety’)和黄色的轮叶金鸡菊(Coreopsis verticillata)增添色彩和清新感。


基底种植&重复植物结合


基底植物也具备视觉价值,但主要是作为填充者和背景板,旨在给核心植物打上高光,以突显其独特的价值。而核心植物与基底植物间形成显著差异,能创造出更丰富的视觉趣味,这样的做法比让所有元素都随机分布的效果更好。

最纯粹最自然的基底种植,就是简单地在一片草地上重复种植有限的几种多年生植物。通过使用丛生草类和多年生植物,此类设计有机会在长期生存(最可能由于草的存在)和装饰效果(多年生花卉)间取得平衡。

艾克图瑟夫花园(Ichtushof,2011年)种植中的基底植物和核心植物的全年观赏点的分布。值得注意的是,雨伞草属(Darmera)和水甘草属(Amsonia)植物通常有好看的秋色叶,这是多年生植物中非常与众不同的特色。这是荷兰鹿特丹市政厅的一个项目。此处场地中的办公楼形成了类似背阴面的生长环境。‘遗产’河桦(Betula nigra‘Heritage’)的多枝干幼树在图中以黑点表示。这些幼树对周围多年生植物的根系生长影响较小,而且挡住的光相对较少。尽管如此,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可以预估到某些多年生植物会因此消失不见。树底部周围,耐阴和不受树根影响的植物混合种植在一起。这处种植设计有清晰的功能性,但不是非常自然,‘沼泽女巫’天蓝麦氏草和‘紫叶’大穗杯花(Tellima grandiflora‘Purpurea’)形成基底,重复种植小丛的核心植物。


艾克图瑟夫花园种植图显示出,基底植物主要有‘沼泽女巫’天蓝麦氏草和多年生植物‘紫叶’大穗杯花,每平方米按比例组合。


荷兰范·维格花园的部分种植设计图。此处阳光充足,以基底种植和重复核心植物为主。基底植物是异鳞鼠尾粟(65%)、‘圣洁’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Virgin’,25%)和高山刺芹(Eryngium alpinum,10%)。


上表显示了范·维格花园中的核心植物与基底植物的情况。

基底种植&种植块结合

在多年生植物的种植设计中,将基底种植与更传统的种植块结合在一起,能有效地对比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差异。基底种植中植物数量会受到限制,对于许多需要丰富的植物来吸引路人的地方,显得并不适合了。此外,作为一种大面积的种植方式,基底种植的成功非常依赖种植于此处的植物的繁茂生长。如此大的场地是不允许失败的,因此基底种植不可避免地倾向于使用久经考验的植物,这显然会妨碍创新的出现。

将基底种植的大规模效应与种植块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其实是一种妥协。面对不太了解的植物,园艺师或设计师可以以小群组的方式使用。种植块也使得对某些植物的专门维护成为可能,因为深入到一片基底种植中修剪某种植物的所有植株并不现实。如果将那些花谢后凌乱不堪的,或生长中期需要修剪的植物单独成块种植,处理起来就相对容易。

荷兰鹿特丹的吕伐霍夫滨水公园(2009年)是一处融合多年生组合、基底种植、重复种植的最新项目。作为核心元素的‘金纱’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Goldschleier’)创造出十分瞩目的效果,并与其他复杂的多年生组合形成更持久的景观效果。


将互为衬托的种植块融于草丛或像草一样的基底种植里,实质上是将经典种植形式与混合种植结合在一起,大多数的观赏者将其仅仅视为草地。老式传统风格与新式自然主义风格混搭在一起,对比效果十分吸睛又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特性这一简单的出发点也可以推动设计

马萨诸塞州楠塔基特岛的一个花园(2007年起)中的一处草甸,草甸以异鳞鼠尾粟为主,稀松地分布着一些重复的植物群组:波斯葱(Allium christophii)的花期是晚春和初夏,其余植物在盛夏绽放。生长于沙质干旱草原上的紫色达利菊(Dalea purpurea)和柳叶马利筋(Asclepias tuberosa)是异鳞鼠尾粟的天然伙伴。


鹿特丹市吕伐霍夫滨水公园的种植设计图,结合了基底种植和群组种植两种形式。总体规划是由景观设计师制作,该设计图显示出6块独特形状的花坛。此处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种植方式。右侧狭长的花坛(大约55米长,10米宽)主要大片种植宽叶拂子茅,其他多年生植物和景观草重复种植。左侧的4个花坛,中心区域由‘金纱’发草组成基底(最宽处约10米),少量多年生植物和景观草重复种植。在发草的两侧散布重复组群(最宽处约20米)。


鹿特丹市吕伐霍夫滨水公园的种植设计图局部


楠塔基特花园中的基底和群组种植图。一片如草甸般的区域位于中间,与周边的花丛形成对比。基底植物是丽色画眉草(Eragrostis spectabilis)、‘沼泽女巫’天蓝麦氏草和珠光香青(Anaphalis margaritacea),以及一些零散的植物组合(见右侧的符号标识)。




以随机形式分布于种植区中的植物,可称为散布植物。它们总是单个生长,即使成组也很分散,给人一种原本就生长在这里的感觉。它们还可以散布在其他植物之间,比如基底植物中,关键是要重复使用,形成一种自然的韵律感。这种种植方式适用于多种植物形态,要点是所选植物需要与其他植物截然不同,只要它们能以季节性的色彩或持久的独特结构为种植设计增光添彩即可。

高线公园中,粉色和白色的松果菊散布在整片草地上,稀松点缀的色彩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对自然生境的联想。图中的灌木是黄栌,每隔几年需要修剪一次,以促进分枝和长出更具吸引力的叶子。




对于设计来说,必须避免复杂又模糊不清的层次层次可以将植物分隔开,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清晰连贯,还能简化设计过程和种植过程。在规划时,两三个层次便足矣,每个层次中可以包含好几种植物类型。种植的层次是概念上的,而非物理空间上的——基底植物为一层,成组的多年生植物为另一层,散布着的其他植物作为第三层。

如下图所示为高线公园28~29段的设计图片段,位于西28街的市中心,中间的横向空白为步行道。第一层显示的是简单又开放的基底区域,其间有一个渐变过程,从‘圣树林’柳枝稷(Panicum ‘Heiliger Hain’,图中左侧的点号)逐渐过渡到宽叶拂子茅(图中右侧的十字符号),这些草间距为1~1.5米。第二层显示了多年生植物的小型组合,与刚才的草丛基底混合在一起,约有20种不同的多年生植物(多数花期较晚)。为了使多年生植物与草丛更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每个组合本身的密度仅为正常情况下的50%。剩下的空间则用异鳞鼠尾粟和垂穗草填充,它们要比前面提到的两种草低矮些。宽叶拂子茅和柳枝稷保持较低的密度,是为了提高多年生植物的可见度。高线公园在视觉效果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从草丛中探出头来的花朵们。

高线公园28~29段的设计图片段

我们可以很容易在脑海中用分层技术区别出林冠下的木本植物和地被层的多年生植物,但对于草丛和多年生植物的组合就没那么容易。所以每一层我们都要考虑将植物按不同的方式来种植第一层或许是简单的基底种植,第二层则需要组团种植,第三层可以分散种植。设想每一层是叠加在另一层上的,即使在现实中这两层间并没有高度差,也会对设计有帮助。

在种植设计中使用分层设计。硫酸纸可以将复杂的种植设计分解成更简单的步骤。


一般而言,第一层的设计是最容易的,要么采用基底种植,要么采用大的种植块或组合。第二层则需要更细致的种植,采用小型组合或更精细的模式。生态学家是这样定义“粗糙质感”和“细腻质感”的植物群落的:前者主要是大的团组,后者则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植物群落。这个概念可转换成:先种植粗糙质感的一层,再叠加细腻的一层

如下图所示为高线公园35~39段的设计图片段,位于西18街和西19街之间。第一层由‘山纳多’柳枝稷和‘沼泽女巫’天蓝麦氏草组成基底,并散布其他草类植物。第二层以字母缩写标示出各种各样的多年生植物,它们以松散的群组形式分布其间,每个缩写代表一株植物。

高线公园35~39段的设计图片段

如下图所示为高线公园26~27段的设计图片段,位于西27街的中心区。此处展示了从右侧以多年生植物和观赏草为主的开敞区域,逐渐过渡到左侧的灌木区,地被层则种植着林地品种。从中能看到,两层的设计也可以有非常不同的植被组合。

第一层左侧的圆圈代表预期种植的乔木和灌木,右侧的图形代表多年生植物群组。两种情况都能创造出核心的视觉效果。第二层左侧是地被植物与林地多年生植物,右侧是由‘海利格尔’柳枝稷(Panicum‘Heiliger Hain’)组成的基底。所有的空隙都用其他草类植物填充,球根植物或春季开花的多年生植物也会随机地种植其中。


高线公园26~27段的设计图片段


《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看见景观第二波读者「福利秒杀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平面图通常采用1∶100的比例,这一比例尺适用于多年生植物种植,可以展示足够多的细节。在大型场地中,不需要也没必须展示植物细节的混合种植可采用更小的比例尺。

如下图所示为高线公园26~27段一处耐阴植物种植区的设计图片段(与上两图为同一处)。此处显示的是叠加后的种植设计图,每个植物群组或组合都被标示出来。

  • 每个组合都有编号,按植物名(或其中一种植物的名称)的首字母加数字的方式命名。

  • 使用软件,如Google SketchUp, AutoCAD或InDesign,计算出每个群组所占的面积(平方米)。

  • 每个群组可以用一张表格来统计。

  • 植物列表的示例见下页。这部分表格截取自设计中用到的3个植物组合。

  • 每平方米每种植物的使用数量在书末的“植物目录”中有列出来(详见书内233~261页)。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能快速建立景观效果,实际种植时采用了更高一些的种植密度。

  • 当采用混合种植模式时,每种植物所占的比例需要明确列出来。

  • 混合种植的植物应该按5~7株为一组的形式来规划。

  • 当组合植物要种植在草丛中时,其密度需要降低。


高线公园26~27段一处耐阴植物种植区的设计图片段



对于设计来说,必须避免复杂又模糊不清的层次。层次可以将植物分隔开,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清晰连贯,还能简化设计过程和种植过程。


通过核心植物——“组团种植”、“带状种植”、“重复植物”;基底植物——“与重复种植结合”、“与种植块结合”;散布植物种植等不同层次植物丰富而清晰的种植设计方法,在每一层考虑植物按不同方式种植,并根据需要将不同方式相结合,以更多巧妙与可循的方式,推动植物设计在新近自然主义种植的语境下有更多创新。


对种植设计来说,当下是个充满乐趣和创意的时代。种植设计已不再如同“灰姑娘”般没有存在感,而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需要将植物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下的新趋势需要景观设计师有更多审视和探讨。通过种植设计将自然带回城市。



编辑 / 看见景观 Lea 
*个别文字为平台增编

本文内容节选整理自
《荒野之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
作者 / 荒草园林大师 皮特.奥多夫(荷)
自然主义植物设计专家 诺埃尔·金斯伯里(英)

正版合作 看见景观第二波读者「福利秒杀价」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推荐语:本书对其他专业人员也有重要参考意义,如不直接参与种植设计,但工作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建筑师;或是并不从事设计,但对人造景观的建造和管理日益有影响力的生态学家。而本书主要以家庭园艺师、庭院设计师,以及景观设计师为目标读者,附上大量美图及分析图,探讨了种植设计方面的最新趋势。由荒草园林大师 皮特.奥多夫Piet Oudolf(荷)、自然主义植物设计专家 诺埃尔·金斯伯里Noel Kingsbury(英)所作。


正版合作 看见景观读者第二波福利秒杀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