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可食花园 | 从“设计”到“运营” 开启新社区田园时代

阿Lea 看见景观 2023-09-06




自古的“农耕”文化,让我们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它孕育生命,带来滋养。


依土地而生的“田园”,疗愈而健康,为人们带来自然舒缓,踏实放松的享受,为人们的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可食花园”就是这种田园文化的延续——“田园”进入城市生活,链接起人们更深的情感记忆。甚至进入社区 —— 想象一下,下楼在小区散步就能看到院子里新鲜闪亮的水果,或是绿意盎然的青菜。


城市田园生活

图片来源:一条


城市社区田园可以由居民“共聚共治共享” —— 在自家社区内就能享受“悠然见南山”的居住诗意,陶冶生活情操;还可以实现小区自种自摘,居民共享“最新鲜”的健康绿色食物;有了共同的主题和目标,也大大加强了居民之间的连结,丰富了社区社交互动,增加特色生活体验,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


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
来源:NGO四叶草堂

国内外都有相关城市社区共建农耕花园的模式探索和实践。

英国美国城市社区花园
照片来源:网络

从“设计”到“运营”,如何寻求更好的“可持续”之路?


“田园”进入城市,再进入社区 —— 新生出 “社区可食花园”、“社区农耕花园”、“社区微型农场”…等概念,成为了社区绿化的“健康新风尚”。果蔬与花境一起种植,打造充满田园风情的社区绿化。

疫情背景之下,这样的健康生活理念和田园生活方方式,更受到关注。很多地产开发商也在加强“健康社区”的研发,也在小区景观中探索农耕花园的标准化模块设计和项目实践。

地产住宅社区可食花园研发
照片来源:世茂、绿地香港

“世茂集团”2020年研发“治愈社区-微型农场”。世茂研发团队希望:“在自然中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与社交氛围。植物认知、农耕体验、手作活动、园艺课堂、自然课堂、文化讲座等6大主题活动区,配合温室以及浇灌系统,科学地进行农耕体验活动,在社区内实现全年龄、全季节的田园体验。亲近土地和自然的同时,缓解内心的疲惫与焦虑。”


世茂景观研发 “治愈社区”设置社区“微型农场”

图片来源:世茂集团


“绿地香港”2021年推出健康宅体2.0的景观升级体系“G+花园体系”,设置五大主题花园,其中“MIGO觅果园”从味蕾出发,作为“以体验和自然科普为主的全民参与性‘社区可食用花园’。”


绿地香港 健康宅体2.0的景观升级体系“G+花园体系”-“MIGO觅果园”
图片来源:绿地香港

绿地研发团队表示:“MIGO觅果园设置4大模块化内容:Magic魔法森林——果树栽种区、Interesting兴趣海洋——生态水溪区、Green绿色城堡——花果廊架区、Organic有机花园——芳香花园区,这些模块根据社区体量来进行组合式配置。”

绿地香港 健康宅体2.0的景观升级体系“G+花园体系”-“MIGO觅果园”
图片来源:绿地香港

“果树栽种区将按照50%的果树、30%的地被植物、20%的配色植物的比例种植相应树种和植物,确保能吃的更多同时一年四季都有绝美的风景。同时该区域还会配置操作台、烧烤炉、洗手池等设备,在果树丰收的时候,社区邻里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在每个模块化花园的打造上,都考虑到了季节性因素。通过合理的配置不同季节的植物和作物品种,能够保证每个季节都有收获。”

绿地香港 健康宅体2.0的景观升级体系“G+花园体系”-“MIGO觅果园”
图片来源:绿地香港

MIGO觅果园”的两个落地项目——“无锡.绿地.安兰诺雅”,和“江阴.绿地.敔山天地”。无锡.绿地.安兰诺雅,依托社区主题,打造度假风情的社区果园。


无锡.绿地.安兰诺雅 度假风情果园

图片来源:绿地香港

绿地.江阴.敔山天地,以高大乔木为核心,营造以“橘彩柚香”为主题的可食用花园,打造社区全龄段花园秘境。




江阴.绿地.敔山天地 “橘彩柚香”全龄段花园秘境

图片来源:绿地香港


“融创东南区域”,2020年依据“永续健康社区的伊根环”充分畅想健康科技生态的生活,从归心规划、健康景观、细节呵护三个角度提出了对健康社区景观设计的思考建议,其中“健康模块”就包含了“农耕果蔬园”的标准化模块设计。



融创东南 健康社区思考
图片来源:融创东南 品|研


在农耕果蔬园的标准化模块中,融创东南研发团队结合成本考虑,提供3种边界围合方式、3种菜地收边形式和4种地面材料,根据场地及项目的需求,选择对应的材料形式。


融创东南 农耕果蔬园标准化模块 收边及材料
图片来源:融创东南 品|研

融创东南研发团队考虑:“在植物选择上,同样考虑交付时期为冬季,大部分果蔬生长状态不佳,选择迷迭香、薄荷等香草植物,增强嗅觉感受,加入冬季结果的金桔和色彩丰富的紫衣甘蓝,营造农耕的氛围。在功能上,考虑植物种植所必须的条件,如取水口、操作台、休憩坐凳等,满足必须的需求,另外,采用胶粘石作为地面材料,更便于孩子们农作。”



融创已在更多项目着手实践着“农耕果蔬园”,使之成为社区景观的一个模块,践行社区“农趣”和“田园之美”。

杭州 融创.时代奥城,以半围合的“农耕花园”,打造特色体验区。分为三个种植区:香草类、蔬菜类和水果类,以满足孩子们不同种植及采摘兴趣。并设置有取水口、休憩坐凳等种植设施,营造一个“参与快乐”和“恬静休憩”相结合的社区“果蔬小花园”。


杭州融创.时代奥城
照片来源:融创东南 品|研


杭州 融创.望海潮,充分利用道路绿化、花池树池,设计小巧有趣的农耕体验空间。


杭州 融创.望海潮
照片来源:融创东南 品|研

杭州 融创.微风之城,利用半围合的下沉空间,形成社区中庭角落,一方小小蔬果菜园,成为一处趣味体验景观。


杭州 融创.微风之城

照片来源:看见景观考察拍摄


海口 融创.美伦熙语,在社区中设计了一块“自然农场”,设计团队“麦垦景观”表示:“农场里有海南当地的果树,荔枝、芒果、木瓜、莲雾等果树。菜园被分割为一平方大小的空间,业主可以报名认领一块自由种植。平时由物业代为运营管理。”


海口 融创.美伦熙语 林间农场
照片来源:麦垦景观

除了运用社区绿化,还可以利用“屋顶空间”,设置“楼顶社区花园”“屋顶微型农场”。运用“填土”或更加省力灵活的单元模块“种植箱”的方式,来进行营造。

深圳 南园绿云屋顶共建花园,450㎡的屋顶花园—— 一个局部有遮阳棚的活动广场,结合周围布置灵活排列单元模块的花坛和农场,可以自由应对不同的场地需求。


深圳 南园绿云屋顶共建花园
完成年份:2021年
业主(指导单位):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业主(主办单位):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设计/图片来源:一十一建筑


利用转运箱的便捷与灵活属性,搭建花园立体层次,降低建造难度的同时,便于营造多元性。


深圳 市太子湾学校共建花园,以“儿童+设计师模式”,基于低成本、低运营、共建共享的策略,完成了一个校园中的“可食花园”。


设计建造运用可灵活多变的“转运箱”,改造校园边角狭长地带——约200平米的荒废绿地,华丽变身,改造成为了一个寓教于乐,锻炼孩子们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共享乐园”。



设计单位“迈丘设计”表示:“300个490mm*350mm*260mm的转运箱,成为花园的单元构件,如同乐高积木,组合搭建出立体的植物种植盒子。鲜明的色彩,简易灵活的搭建过程,未来便捷的重组可能,搭建多层次组合空间,在狭小的空间里划分出不同的植物群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然认知与实践空间。”


“在有限的空间里,保留乡土树种,去除外侵物种,引入丰富的花境品种,结合可食蔬果种植,通过转运箱搭建出丰富的立体绿化空间,让这片荒废的小空间成为一个共同搭建、培育、分享、可持续的‘可食花园’。”


深圳 太子湾学校共建花园
设计/图片来源:metrostudio 迈丘设计
共建单位:深圳市绿色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蛇口社区基金会、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
摄影版权:metrostudio 迈丘设计,蛇口社区基金会
设计时间:2021年6-11月


除了社区中的小田园,还可以结合文旅产业扩展氛围,打造远离市区喧嚣的“归园田居”,特色小镇与有机农业结合,相得益彰。

成都 多利桃花源,2013年入驻成都郫都区红光镇,是郫都区最早落地的田园小镇项目,打造“有机农业+田园+小镇+多元文化”的休闲旅游生活模式。


小镇包含52万平方米农村新型社区,63万平方米家庭农庄,和万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结合,形成创新农业体验链,营造城市田园生活模式。社区农场平时都由物业代为管理。


成都多利.桃花源  别墅农庄

照片来源:网络、看见景观考察手机拍摄记录




“社区可食花园”,美好的概念之下,更需要给力的运营。而社区农场运营维护的难度也并不小。


北京.百子湾公租房(燕保·百湾家园),MAD设计串联在一起的社区公园,形成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花园绿地,设计最初在其中规划了一块“智慧农场”,可以让人们在此聊天、散步、照料农场,但由于后续管理和维护会比较复杂,基于成本等多方考虑,于是将其取消,改成了更便于维护的植物种植带。


北京.百子湾公租房(燕保·百湾家园)  设计初期规划的“智慧农场”
图片来源:MAD建筑事务所

最好的社区农场运营模式是形成“居民共建自治” —— 联动“社区运营”,鼓励居民参与共建,不定期举办田园体验互动活动。不仅可以激活社区活力,增强居民的互动和凝聚力,还可以带动健康的社区生活方式,并丰富有益的亲子互动主题。但需要强大的组织号召力,巧妙的运营方式,吸引居民共同积极投入。


国内外都出现了不少相关公益组织,以招募志愿共建的形式,对社区空地进行改造,为社区提供健康的“新社交平台”。


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

来源:NGO四叶草堂


目前国内最有名的城市社区农场运营案例,来自“NGO四叶草堂”。


NGO四叶草堂”是一家社会组织,是国内社区花园的倡导者与实践家。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师刘悦来,在2014年于上海创立。NGO四叶草堂结合商业与公益,推动社区花园共建共享,致力于联合人们改造社区及城市荒废的剩余边角空间,共建“身边的自然”“都市田园”,通过实验性的城市行动,改变社区和城市,以绿色空间为载体,鼓励公众参与为主要力量,使社区和城市原本荒废的边角空间成为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可持续发展情感场域。


NGO四叶草堂  “SEEDING”社区花园邻里守望互助计划

来源:NGO四叶草堂


如今NGO四叶草堂已改造了120多处城市隙地为社区可持续花园——包括“创智农园”、“火车菜园”、“虹旭生境”等,全天候向居民开放。从几十平米到一两千平米,从街区与街区之间,到工厂和住宅区之间,激活场地赋能联合的力量和新生价值。


NGO四叶草堂 社区共治交流

来源:NGO四叶草堂


NGO四叶草堂表示:“我们希望以社区花园这样的一个空间为载体,融合多方的力量,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等,共同创造一个共治的局面。融合政府、企业、志愿者、社区居民和组织等多种资源,最终发展成为属于创智农园的真正在地化社会组织,用当地的力量管理这个社区花园,并且更好地服务周边社区。我们也在总结一些培训、教育的方法,从前期认知的引导、组织的培训,到后期是否能够自发运维这样的空间,做更好的社区培力和赋能。”

NGO四叶草堂 社区共治交流

来源:NGO四叶草堂


NGO四叶草堂社区花园运行原理:
1)四叶草堂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举办社区规划师工作坊,将专业的技能转化为居民能听得懂的语言,让每位居民都有为社区提案的能力,四叶草堂的成员各自有负责的片区。
2)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介入,包括相关政策的支持。
3)街道加入合作,发布招募,邀请对社区公共事务热情的居民,共同组建社区花园专项小组,来做花园样本。


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

来源:NGO四叶草堂


NGO四叶草改造的上海 杨浦区“创智农园”,是由一块荒草丛生已荒废十三年的都市隙地改造而来。荒地位于杨浦区大学路的高档小区和陈年旧区之间,占地2,200平方米,沿南北方向呈狭长梯形。改造完成后,变成了一片开放性的街区花园。是上海首个位于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也是国内城市中心区域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社区花园。


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

来源:NGO四叶草堂


以生态环保和都市农耕体验为主题,完成基础建设后,由四叶草堂带动居民加入后续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公共参与共建30多个mini小花园。


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

来源:NGO四叶草堂


设有一个由废弃集装箱改造的自然教室,和社区睦邻中心,并邀请了一批有志于提供公共空间高品质服务的园艺、景观、设计、空间创意、社区服务类机构和个人共同打造,包含了“水稻田”、“蝴蝶花园”、“沪野园”、“诗经花园”等其他十余处特色展区。

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  自然教室

来源: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联动社区,每年举办超过200场文化教育活动,开展超过100场学术讨论和工作坊。定期举办“亲子嘉年华”等人气颇旺的社区主题活动。以“社区农园”为依托,碰撞思想,交流经验,传播知识,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结和互动,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社区学习和互助环境。

NGO四叶草堂 “创智农园”  一方20㎡的稻田

来源:NGO四叶草堂


这样健康的社区联动形式,在全球范围都被欢迎和关注。国外也一直在践行社区“共建共享”的健康“可食花园”的模式,大多是由第三方组织和志愿者的公益行为,为社区提供“可持续”助力。


国外社区花园
来源:网络


举办切尔西花展的“RHS英国皇家园艺协会”,一直在英国的城市中鼓励“社区花园”种植,鼓励社区居民发起,并参与共建“共同成长的可持续空间”。以园艺吸引各年龄段和经验的人们,结合社会团队和学校,汇聚人们一起分享他们的知识和对种植的热爱。以“可持续”理念,鼓励人们在创建的过程中进行回收利用——如利用废塑料、回收旧木材来创造花园材料和装饰;出售剩余农产品防止浪费等。不相识的人们寻得共同的目标,建立起友谊。共建社区花园引导着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对人们和地域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RHS城市社区花园

照片来源:RHS官网


美国纽约 第103街社区花园,将一片空地翻新为了一块“社区花园”,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由当地居民参与提供意见和建议,并由志愿者在几个月中,在极其有限的预算下建造而成。人们共同参与举力共建,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健康共享的生活环境。


项目名称:第103街社区花园
项目地点:纽约,美国
景观设计:SCAPE
客户:NYRP
项目时间:2011年
图片来源:网络



美国Urban Harvest STL,是一个公益性“城市农场组织”。他们相信“无论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或地点如何,人们都应该公平地获得新鲜,健康的食物。”Urban Harvest STL倡导周边社区居民参与共建,招募志愿者在城市屋顶宝贵的空地,开创“屋顶农场花园”,为城市中的人们提供新的社交场所和体验空间。种植所得的大部分收成捐给为困难社区服务的非盈利合作伙伴。

美国Urban Harvest STL 各个屋顶“农场花园”

图片来源:网络,Urban Harvest STL官网


视线再回到国内,近年无论在我们的城市管理,还是在地产社区运营中,都在越来越多地借鉴成功的社区花园运营经验,推行健康的“社区共治共享”方式 —— 共同营造更具温度和感情的“新社区田园生活”。

城市社区花园共建共享模式探索
图片来源:网络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起的“美丽家园,你我共建——以社区共建花园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从2019年试点起开始在全市推广。其中南山区两个“可食花园”新项目受到了设计行业的关注。

深圳 太子湾学校共建花园,是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主办深圳市“共建×设计”小美赛的社区花园实践的作品。由设计单位“迈丘设计”牵手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与深圳市绿色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蛇口社区基金会联合承办。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设计建造项目,通过多方参与,设计统筹,完成了校园荒废绿地的改造。并组织1+1+1模式——“迈丘设计团队+学生建构营+自然引导营”,将儿童自然教育融入设计建造活动之中。


深圳 太子湾学校共建花园
设计/图片来源:metrostudio 迈丘设计
共建单位:深圳市绿色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蛇口社区基金会、深圳市南山区太子湾学校
摄影版权:metrostudio 迈丘设计,蛇口社区基金会
设计时间:2021年6-11月

“物业租售管理”+“企业参与”的方式,也非常可取。在年轻人居多的公寓,工作繁忙,参与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能维持“社区农耕可食花园”的日常维护和运营,为社区提供共享成果的互动需求。

深圳 南园绿云屋顶共建花园,由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在公寓屋顶营造了一片花园结合农场的“屋顶共享花园”。其中的“出租农场”,每个社区居民可以租下由4个种植箱组成的约1㎡的“责任田”,由公寓负责基础管理和维护。对田园生活感兴趣的人们,还可以经常自己打理。企业也能参与其中。“美国博立航空“”用一整排约7㎡的“责任田”,在不同季节开展种菜苗活动,并用收获的蔬菜举行“火锅派对”。从多维度吸引人们的参与和共享。

深圳 南园绿云屋顶共建花园
完成年份:2021年
业主(指导单位):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业主(主办单位):南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设计/图片来源:一十一建筑



随着近年社会对健康绿色生活概念的提倡,地产项目越来越多地引入“社区可食花园”、“农耕花园”。花园的运营,也对“居民共治联动”的运营方式,在一定可行范围内有一些借鉴。使之成为“可参与”景观,加强社区的互动和联结。


融创东南 体验农耕主题小花园
照片来源:融创东南 品 | 研

杭州 融创.时代奥城,打造“农耕花园”,作为一个“体验类”的小天地。孩子们可以自发申领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种下自己的种子。社区也可借由农耕花园,举办季节性的田园主题活动。联动“社区运营”,激活社区“田趣”链。


杭州 融创.时代奥城 农耕花园 向日葵种植活动

照片来源:融创东南 品 | 研


广州 中海锦观华庭.海宝农场,是中海地产、中海物业、中海会联合开发运营的创新型业务,致力于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共建共治,共同营造更加和谐的社区氛围,享受社区成果——为社区管理及环境更新打开一个新思路、新方法。


广州 中海锦观华庭.海宝农场
照片来源:中海会广州分会

海宝农场中,业主们可以成为农场主,承包一块田地,感受种植与收获的乐趣。各类种植科普书籍、渔夫帽、围裙、种植工具等农场经营用品一应俱全,完备应对居民们体验种植活动的需求。


广州 中海锦观华庭.海宝农场 种植体验
照片来源:中海会广州分会

中海还举办相关活动,如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的教授、老师们一同进行指导教学,帮助居民增加绿植养护知识,提高参与积极性。



广州 中海锦观华庭.海宝农场 科普活动
照片来源:中海会广州分会

由于繁忙的城市生活等原因,在“共建共治”推行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物业管理”或“专人管理”,“居民共享”的方式,保证“社区农耕可食花园”的有效维护和运营。

成都 绿地.468云玺,社区农庄一片田园景象,农庄按照季节性播种不同种类的蔬菜,从选种、种植,到日常料理、维护,绿地西南与社区物业服务机构成都嘉诚新悦物业管理集团,聘请专人对菜品进行精心管理,让业主一年四季都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


成都 绿地468云玺 小区农场花园
照片来源:尚沃景观、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
项目时间:2017年

成都 麓湖生态城-麓色菜园,位于红石公园中。项目学习借鉴上海“NGO四叶草堂”的理念,引入“朴门永续”概念,开辟500㎡“麓色菜园”为城市还原农耕之梦。人们可以在这里接受自然教育,学习园艺知识,分享劳作的快乐。并成立“麓湖农耕社”,平时专人打理,人们可以共同参与,举办相关节庆共享田园幸福。


成都 麓湖生态城“麓色菜园”
图片来源:麓湖生态城官微

还城市以“田园之梦”,果蔬与花境的梦幻结合,赋予社区独特的田园风情和四季鲜美。依托“种植”这一“建立”和“孕育”的过程,为城市和社区注入积极正面的能量。


特殊时期,自然田园的心理疗愈力量、生产供应能力,愈加被人们所需求。对都市来说,“社区可食花园”、“社区微型农场”,不仅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园逸致,更是对抗繁杂而不确定社会的“健康活动”和“新社区田园生活方式”。


‍‍‍‍‍‍‍‍‍‍‍‍‍‍‍‍‍‍‍‍‍‍‍‍‍‍‍‍‍‍‍‍‍“共建共享”的运营模式,联合居民互助共创,寓教于乐利民惠民,赋予城市和社区更多的情感温度,加深情感联结,注入健康而鲜活的快乐与活力。


作为设计师和管理者,如何在“精致的景观”,“实用的良田”,以及“优良运营模式”上,寻求更好的融合与平衡?


也许,一个“新社区田园时代”正在到来。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


.END.


*看见景观“城市田园系列文章”

不定期更新,欢迎关注



撰文/整理编辑 看见景观 Lea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 「看见景观」

近期阅读

4月 | 看见.展示区/商业/公园精品选辑

4月 | 看见.住宅大区精品选辑

未来社区生活探索 | 健康篇


设计好物


母亲节推荐 | 日本ambie新概念环形耳夹式蓝牙无线耳机

*运动最佳 第二波特价放送倒计时



END

更多精彩项目,可识别二维码关注 看见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