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堃10分钟讲述:日粮好+菌给力,羊宝宝瘤胃发育就是好!
关注肠道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王佳堃。很荣幸受热心肠研究院的邀请,与大家一起分享微生物与瘤胃发育之间的故事。
本演讲的幻灯片 .pdf 版将在热心肠菌群微信群分享,感兴趣的读者请按以下方法申请入群:
说到瘤胃,大家可能会感觉到很陌生,但是如果我说,瘤胃就是毛肚,大家是不是觉得格外的亲切了呢?
牛羊这类反刍动物,它有四个胃——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皱胃与我们人的胃很相似,但是牛羊之所以能够吃草、产奶,主要归功于瘤胃。
瘤胃是一个天然的微生物发酵罐,里面寄居了大量的微生物,反刍动物利用瘤胃微生物去降解纤维类的物质,满足自身的能量需要。
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给牛羊饲喂高精料,也就是高谷物日粮,那这些瘤胃微生物又会将这些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快速地降解,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瘤胃酸中毒,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年反刍动物是这样,幼龄的反刍动物呢?它们的瘤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健全,是不是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呢?
我们在常规饲喂的基础上,给小羔羊补饲苜蓿草,让小羔羊自己去采食这种粗切的苜蓿干草。我们常规的饲喂用黄颜色表示,补饲了苜蓿草的这组处理用绿色的颜色表示。
我们可以看到,常规饲喂的方式下,瘤胃上面会有食糜的黏附,而且在个别的小羔羊上面,瘤胃乳头上也有出血的现象,但是随着苜蓿草的进食,这种粘附的现象就会缓解甚至消失。
除了健康的影响以外,我们也观察到,早期补饲苜蓿促进了胃的发育。
那我刚才说的,绿色是我们补饲了苜蓿的,黄色是常规饲喂的方式,可以看到这条绿色的线是在黄色线之上。
也就是随着苜蓿进食量的增加,瘤胃重量、网胃重量、瓣胃重量和皱胃重量,都有所增加,而且在瘤胃的乳头的长度、宽度和肌肉层厚度上面,都表现出了一个明显的正向调节作用。
除了上面的表观现象以外,我们在微观层面也观察到,跟瘤胃发育密切相关的一些信号途径发生上调,例如钙的信号途径的上调。
我们这些实验证实了,即使是这些小宝宝们,我们也不能过度地去富养,还是要让它们吃点草,吃草有助于胃的发育。但这个过程与微生物有没有关系呢?
我们检测了微生物的变化,让我们发现很有意思的是,吃了苜蓿草,像密螺旋菌属、毛螺旋菌科这些微生物,就相应地出现。
也就是说,在补饲苜蓿的这组,它在断奶前,就出现了这类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在常规饲喂的话,等到它断奶的时候,再去吃苜蓿草的时候,这些微生物数量才有所增加。
我们再细致地去看一下,不同日龄之间,组内微生物的变化幅度是怎么样子的?
我们看黄色区块是常规饲喂的,绿色区块是我们补饲苜蓿草之后的。
在黄色的区块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红颜色,这说明在常规饲喂的情况下,随着日龄的变化,微生物在不停的在变化当中。
而在绿色的区块里面,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种紫色。也就是说,它有这样一个变化的趋势,就是说补饲了苜蓿之后,瘤胃微生物的变化,有点像冷水煮青蛙,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慢慢成熟。
我们的实验说明,补饲了苜蓿草确实促进了瘤胃的发育,而且补饲苜蓿草,确实改变了瘤胃微生物的组成,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成熟。但是,我们的实验没有办法回答,微生物在瘤胃发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应该说瘤胃微生物移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问题又来了,牛羊这类反刍动物跟猪、鼠这种单胃动物不一样的地方是,它在吸奶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食管沟反射的生理现象。食管沟闭合之后,会将奶不经过瘤胃,直接运送到皱胃。
那如果我们这时候去移植瘤胃微生物,瘤胃里面没有营养物质供微生物生长,是不是这些微生物就很难定植下来?那相反,如果说让小动物进食了开食料之后,我们再去移植瘤胃微生物,是不是就使定植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区组实验,通过区组实验,我们来比较瘤胃液移植是在断奶之前移植,还是在固体饲料进食之后移植更合适?
我们这个实验做下来,我们发现,不论是在固体饲料进食之前移植,还是在固体饲料进食之后移植,都会使成年的瘤胃微生物,有部分定植在小羔羊的瘤胃当中,这里呈现的主要就是红色的这些点点。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红色点点,应该是说个体之间差异是非常大的。
那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如果说是,在固体饲料进食之前移植,定植在瘤胃里面的主要是绿色的点点,它会与指征成熟的这些微生物——也就是紫色的圈,它们形成更好的正向互作关系。这就让我们推断说,应该是在固体饲料进食之前的移植,是更为合适的。
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就扩大了我们的样本量,进行了瘤胃微生物移植到底对瘤胃发育有多大的作用的研究。
在这个实验当中,我们尽量去控制避免瘤胃微生物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主要做了几个事情。
第一个,我们将瘤胃液的移植,改为瘤胃微生物的移植。那这一块的话,我们通过瘤胃冻干粉的制作,减少了瘤胃液当中挥发性脂肪酸的量,同时我们保证,我们的厌氧菌的数量在 6.8×108 CFU/g。
那我们两组小羔羊,我们都给它吃这种含有 20%苜蓿草的固体饲料。另外一点,采食量会对胃的发育,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严格控制两组的断奶规程。也就是说在两组当中,小羔羊连续三天固体饲料进食量大于 200 克的时候,我们这个点开始计时,计时一周,一周后完成它的断奶。
我们在断奶的时候、断奶后一周,以及断奶后两周,去取瘤胃微生物的样本和瘤胃上皮的样本,去分析微生物和上皮的变化。
这个实验做下来,我们确实看到,我们通过瘤胃微生物移植,可以在瘤胃里面增加新的功能类群。这个图中主要的新的功能类群,我已经圈出来是红色的这些点点。在我们的实验中,它主要体现的是一些产丙酸——就是丙酸生成菌的数量的增加。
另外的话,从基因层面上面我们也观察到,补饲了苜蓿之后,会在断奶前出现一些跟碳水化合物水解相关基因的上调,我的蓝色框框出来了一些。大家可以看到,有起到纤维粘附作用的基因,也有 SusC、SusD 这些现在最备受大家关注的 PUL(多糖利用位点)的组成成分。这说明,瘤胃微生物移植确实对瘤胃的微生物的功能起到了一个强化作用。
在上皮上面,我们也看到,跟发育相关的一些信号途径的上调。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瘤胃微生物移植,将成年的微生物、成熟的微生物移植给小宝宝们之后,确实可以加速瘤胃上皮的细胞周转进程,促进瘤胃上皮的发育,这些是微观层面的。
那表观层面上面,我们看到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我们确实可以看到,通过移植之后,瘤胃里的这些相应的酶活,主要是一些淀粉酶酶活力的增加,会使丙酸的生成量增加。
但是当我们去看胃的重量的时候,我们看红色是移植的组,白色是没有移植的,那两组之间,不管是瘤胃、网胃、瓣胃还是皱胃,之间的差异都是不显著的。
我们移植的表观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只看到了我们移植之后,使断奶的日龄提前了 2.23 天。
也就是说从微观和表观层面上,我们跟第一个补饲苜蓿的实验进行对比,我们说,我们的实验确实可以证实,微生物介导日粮调控瘤胃的发育,但是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于日粮的作用。
上述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基金的资助,这里一并表示感谢。上面介绍的内容,主要是杨斌博士和俞少博博士的工作内容,也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感谢我所属的浙江大学奶业科学研究所的团队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也欢迎关注肠道的朋友们,莅临我们奶科所交流指导。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