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皆 俊 杰 ■ 爱 的 技 术
拇指鬼畜,数据疯魔
文皆俊杰参展作品
1
是什么让我们相爱
2018
服务器、机柜、植物、扫地机器人、智能摄像头、人
尺寸可变
2
两个距离很近的无线网络信号
2016
复制品
99.9%银
20x20x3.5mm、22x22x4.0mm
3
wifi诗选
2016-20xx
书籍
对谈节选
杨:一个作品能渗透出情感的因素或信息时,它是比较容易触动人的--用一个不大好意思说出口的词就是“感动”。在今天,感动是可以被大数据筛选分析,然后被精准的制造出来,我们在非常多的文化产品比如电视剧、娱乐节目里经常能看到这种感动模式,虚假而廉价。感动其实是对已知情感的一种抚慰、按摩,但是这种东西其实是一种投其所好式的满足,这就会变成陈词滥调,会蒙蔽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开发。
所以艺术家在触碰情感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有一个警惕的状态。我想和你更深入的探讨这个话题,比如说:你作品里对情感的探索部分,它跟我们看到的电视连续剧、文化产品里所要达到的情感能量之间有何区别?艺术家的工作体现在哪里?
文:我的作品里面所体现的情感,都是从现实出发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去试探、触碰所发现的。而且是在一个非常理性的内核为基础的一个小的情感碎片,包括我做的wifi诗歌这种形式,它就在于这个信号的呈现方式和连接的方式,有这么一个结构在这里,才会出现这个诗歌的形式。而且从wifi信号的内容来看,我们能够感受到很多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声音,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在不同的地方扫描到的信号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比如说在城中村的信号,可能就会有很多让你意想不到的、比较有个性和表达欲的信号。在高端小区或者说是一些办公区,这些区域就很少出现这种有内容的信号,基本上都是默认的。
杨:大多数艺术家会有一个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背景,像你这种中途从程序员跨界过来的比较特殊。可能你一方面会有艺术家的思维,同时也具备程序员、理科生的一些基本素养和能力,包括非艺术领域带给你的触角。你对这种不同身份之间、不同触角之间的转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会?
文:或者可以说,从我上大学也就是200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2018年,我都一直是一个程序员。只是离开公司之后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写代码。我要从这些代码里面,找到一个一个的缝隙,去发现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某种方式把它呈现出来。这更像是反病毒工程师或者说是黑客的一种工作状态。
杨:现在会看到很多采用新的媒介手段、技术和材料的创作,比如涉及到虚拟现实、AI等各种科技手段的作品多了起来。因为这些创作涉及到技术的背景,或者说科技对很多艺术家来说是一种陌生的经验,没有相关的学科背景的话,艺术系统是很难知道这类作品在科技上的技术含量的,也不敢贸然去评判。可能有些艺术家会借用这种信息不对等去做作品,然后艺术系统会因为这些创作采用了新的技术,或者作品涉及时髦的科技话题之后会迅速接纳并消费它。你是怎么看的?
文:你说的这一点,我非常十分的理解和认同,我跟你的看法一致。我一直对自己有个告诫:不要做最新的技术。除非你有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否则你做的事情会因为这个技术本身被吸引,而不是因为你的艺术被关注。
我做作品采用的媒介材质,其实都是非常普遍的,目前我作品里最新的设备就是扫地机器人。前几年我为什么不用而现在才用?因为现在扫地机器人已经非常普遍了,跟手机一样平常。我觉得一个新产品(技术)推出来至少两到三年之后,等大众对这个产品有一个普遍的认识之后,你才能拿来做创作。
Chen Paian 陈拍岸 Cui Shaohan 崔绍翰
Lin Cong 林枞 Nimuë 妮缪 Song Xi 宋兮
Tong Yao 童垚 Wang Yini 王旖旎
Wenjie Junjie 文皆俊杰 Ye Hui 叶慧
Zhang Yongji 张永基 Zhao Bang 赵邦
Played by Mobilephone 《手机玩我》项目
Curator 策展/ Yang Xinjia 杨欣嘉
geanar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