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所985大学新校区:布局10个学院!全是新工科!

2月20日,记者从广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周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科技支撑。2019-2020,华工位列广东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第一。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文化活动中心效果图


国际校区10个学院全是新工科

据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邹浩介绍,华工立足服务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集成电路等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领域,大力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建设,所布局的10个学院全部都是新工科

学校通过实施新工科F计划,积极构建“学院+研究院+研发中心+行业联盟”的产学研融合方式,有效推进科技成果由体制内循环向“内外双循环”转变。目前,校区已成立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工科”学院及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等若干研究院,为大湾区未来产业发展打造了新的引擎。未来,国际校区将汇集全球创新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致力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为国家强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图书档案馆效果图


专利奖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

据了解,华工深度融入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以广州为创新源头、沿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重点布局的“五院一园一室”协同创新平台体系,完全涵盖了大湾区主要产业领域,有力地支撑了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目前,学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31个,其中包括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依托学校牵头组建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被成功列为鹏城国家实验室广州基地。

多年来,学校专利奖数量、专利技术转让指标均为全国高校第一,企业委托科研项目数和经费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率稳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形成强大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这些成果很大一部分在大湾区转化落地,有力支撑大湾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连续多年在《在穗主要高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报告》中,总体支撑指数和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均为100分,稳居广州高校首位。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学生宿舍建设效果图


两年新增科研总经费近50亿元

学校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 创新平台“两峰一升工程”,着力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从源头上为大湾区产业变革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并聚焦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计划”,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助力湾区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

2019年以来,华工新增科研总经费近50亿元。其中,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课题70余项,总经费近5亿元。相关成果2019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目前广东省高校获得的唯一1项国家科技奖一等奖。2019-2020,学校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高校科技创新30强前3名;位列广东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第一。

据悉,“十四五”期间,华工将以“五大部署”作为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的抓手,努力打造成为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五大部署”具体为:加快推进广州国际校区建设,持续为湾区建设发展输送创造型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从源头上为大湾区产业变革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实施科研创新平台“两峰一升工程”,重点布局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特别是融入广州市“五城一区”科技发展布局;聚焦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核心技术“攻坚计划”,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实施军民融合“促进计划”,助力大湾区打造全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  END -


信息来源/双一流高校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