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外专家展望:绿色生态科技创新引领长江新城高质量发展

长江新城 长江新区
2024-10-26

长江新城向全球发出邀请,吹响高质量招商招才集结号。12月18日,300多位海内外嘉宾汇聚一堂,共赴长江新城全球招商招才大会暨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和企业家一致认为,长江新城的规划和建设,突出了创新驱动,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成为武汉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


01

范恒山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


▲范恒山


长江新城要成为改革开放的标杆、

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长江新城的基本建设方向应该是优化功能、突出特色、比肩雄安、兼容并蓄。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创新的先行区。二是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三是新型城市建设的样板区。长江新城要成为改革开放的标杆、创新创造的源头、高端产业的基地、发展品质的代表、社会治理的典范、城市形象的样板。


长江新城的建设要坚定方向,坚持标准,选准路径,把握关键。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与管理服务模式。营商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与整个新城建设的进程同步开展,把它作为一项根本的制度来建设。二是注重通过改革开放和开放合作,将地区比较优势提升为国际竞争优势。要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开放合作、集聚创新来把武汉的比较优势上升为超前优势,上升为国际竞争优势,这是长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把打造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塑造城市的内在品质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有标志性的建筑物,体现武汉形象;更要着力打造城市的品质和品位。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各类城市功能的优化组合,将绿色发展的理念体现到我们的布局之中,特别要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与功能的动态平衡,形成武汉精神、武汉气质、武汉品格。四是要发挥区位优势,构造以航运、航空为主要支撑的交通枢纽和示范区。长江新城要充分利用好长江的功能,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的核心地位。五是衔接国家战略,积极打造支撑平台,通过平台主动承接国家改革开放创新试验的新任务。六是千方百计聚集各类优秀实用人才。需要出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吸引和留住科技人才、实用人才、管理人才,三者不可或缺。

02

王中林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

▲王中林


技术创新是长江新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武汉是华中重镇,我自己和武汉有很多渊源,十多年以前,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工作过,对武汉的印象非常深。”在演讲中,王中林表达了对武汉的深情,他认为,科技赋能、三元共融,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长江新城的核心是创新,特别是科技的原始创新,这极其困难又极其宝贵。”王中林说,武汉高校众多,如何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十分重要。科技创新有很多硬件要求,大的科研设施、测试设备、孵化平台,以及创新的文化,资源的保障,科技服务的体系缺一不可。他坦言,这对国内科学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原始创新需要的周期很长。


王中林畅想中的长江新城,它是一个集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引才要放在第一位,“没有人,任何城市都建立不起来,特别是领军人才、高端人才。我们需要的不是高楼大厦的城市,我们需要人才聚集的城市,只有这样这个城市才有意义,才有发展。”


他表示,要营造技术创新的生态,“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期。以文化为主线,以艺术为抓手,以科学为根本,来建造一座新城,这才真正是我们能够区别于其他科技创新城的核心动力。”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不是因为它繁华,也不是因为它热闹,而是因为它的底蕴。”百年城市千年大计,关键是落在实处,他热切期盼,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促进科学进步,也是未来长江新城不断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03

彼得·鲁格

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总规划师、德国德绍安哈尔特大学建筑系(包豪斯)教授


▲彼得·鲁格


高质量TOD

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TOD是城市综合开发的缩影。”彼得·鲁格在演讲中介绍,当城市中心开始拥挤不堪,地铁的四通八达和便捷可靠把大量人群聚集到它的周围,从而衍生出一个个地铁生活中心,这种模式称为TOD模式。TOD的发展通过充分考虑核心区域的交通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以达到功能的完美整合,获得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成果。他认为,TOD一方面包括交通枢纽综合体,另一方面包括为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等各类功能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发展模式,可以帮助创造就业机会,满足资源需求,并且建立高度集约的城市子中心。新加坡、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东京、多伦多、库里蒂巴、苏黎世、香港可以说是TOD模式的典范城市。


彼得·鲁格介绍,TOD提供的侧重经济活动的策略为中国不断变更的城市景观赋予了地方特色,TOD不仅将住宅区和商业区的距离拉近了,还促进了经济活动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达到功能的完美整合,并且获得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成果。


彼得·鲁格介绍,目前建筑事务所已与德铁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在大连启动了合作项目,地铁3号线以及海湾车辆TOD交通枢纽综合体改造项目,他诚恳地表示,“希望打造高质量的TOD交通枢纽综合体,助力长江新城高质量发展。”

04

莱兴巴赫·托马斯

德国智能城市交通协会主席、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中国)首席代表


▲莱兴巴赫·托马斯


拟在长江新城

打造国内首个无人驾驶示范基地


“长江新城要打造成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应该要有一个高效率的交通体系来配套支撑,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德国智能城市交通协会主席、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中国)首席代表莱兴巴赫·托马斯在演讲时为长江新城智能交通建设提供了参考思路,在交通出行方式上寻求突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一个很好的出路。


托马斯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德国“智造联盟”研发的新型的智能化网络汽车物联驾驶交通系统,即无人驾驶小出租车项目,该项目致力于解决路面上交通道路上的堵车现象。低成本打造纯电动的无人驾驶小出租车,车身仅一米宽可供两人乘坐,在现有车道上可同时供两辆车并行,在汽车前后安全距离内能有4辆小出租车同时行驶,达到提高10倍的路面交通密度。


无人驾驶小出租车的设计本身有很多创新亮点,与长江新城的创新理念不谋而合。它通过电动获得能源,不仅能做到零汽油排放、无噪音污染,还能保证每次充电后持续行驶超过100公里。另外,该项目1公里的硬件建设成本仅相当于1公里地铁建设成本的0.2%,可大大减少建设成本。“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这种无人驾驶的人工智能交通方式可为城市注入活力。”


托马斯表示,中国是全球较大的纯电动车生产基地,“交通智能化”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长江新城是武汉市规划的一个新区,是武汉的“未来之星”,具有城市辐射示范作用。武汉拥有汽车工业基础承接能力,长江新城已有无人驾驶的规划,能把无人驾驶项目切入新城的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能将示范基地转化为市场需求要素,可与德国无人驾驶小出租车项目L5系统无缝对接,期待与长江新城展开深入合作。


他表示,希望将德国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引入中国,与中方企业在长江新城共建国内首个无人驾驶示范基地,并合力打造德国中小企业园,搭建德国中小企业与中国企业交流合作的载体。依托中国广阔的市场,让德国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园内开花落地,经过市场检验再推广到其他地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术生态链。

05

范永芳

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裁



▲范永芳


打造诚信营商环境

合力助推长江新城高质量发展


数据统计显示,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的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可见城市开发项目对PPP模式需求非常巨大。通过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行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PPP模式,必然是促进长江新城建设发展迈向新台阶的重要手段。因为项目特点和国家严控地方负债的大势,使得长江新城蕴含着通过PPP模式进行投融资创新的巨大潜力。


在实施PPP模式的过程中,要关注一些共性问题。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总裁范永芳建议,长江新城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一是要做好区域的整体策划,把该做PPP的项目做成规范的PPP,注重平衡,分清轻重缓急。二是要统筹好资源,提高相关各方的协同价值。三是要择优选择各类参与方,选择的社会资本合作方不仅仅要有物质基础,还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注重考察社会资本的宏观战略和规划。四是要注重可融资性。国家推广PPP模式四年多,实际上落地的开工的项目占项目库总数比例不高,主要原因就是项目的融资没有落地。五是要强化市场化运作,打造诚信的营商环境,项目各方合力助推长江新城高质量发展。


范永芳表示,中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融资支持基金(中国PPP基金)将积极为长江新城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资源、融资、融智支持,与政府携手合作,与各社会资本方一同开拓长江新城的美好明天。


▼ 推荐阅读 

长江新城全球招商招才大会暨高质量发展专家咨询会举行

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通过全国专家评审

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通过全国专家评审

一图读懂 | 长江新城大事记回顾


三步收藏长江新城

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消息

长江新城

欢迎您的关注!



策划: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

图文来源:长江新城、长江日报

投稿:cjxc2018@sina.com

【版权归长江新城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江新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