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蒙尘千年的敦煌宝藏》
图书信息
作者简介
郝春文,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执行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北京历史学会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主编、《中国史研究》编委、《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委、《敦煌吐鲁番研究》年刊主编。曾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著有《中国时期社邑研究》《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石室写经——敦煌遗书》《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合著)、《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著)、《当代中国敦煌学研究(1949-2019)》(合著)等,主编《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17)等。
目 录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图书内文
左右滑动查看内文
引子——“敦煌遗书”不是遗书
提起敦煌,很多人不会感到陌生。如果说到敦煌遗书,恐怕知道的人就不会太多了。看到“遗书”二字,人们可能马上会想到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但敦煌遗书却不是这样的遗书,而是敦煌的古代先民遗留下来的经卷和文书。
1900年6月22日,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了一个一丈见方、六尺多高的复洞(现编号为第17窟),洞内重重叠叠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就是所谓的“敦煌遗书”。
由于莫高窟开凿在鸣沙山的断崖上,所以保存敦煌遗书的洞窟又被称作敦煌石室或石室。因为敦煌遗书的主体是手写的佛经,所以人们又把敦煌遗书概称为“石室写经”,并把保存敦煌遗书的洞窟称为“藏经洞”。
此外,敦煌遗书还被称为“敦煌卷子”“敦煌文书”“敦煌文献”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称呼呢?这和敦煌遗书的内容和形态有关,所以,让我们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今日推荐图书
▼
《蒙尘千年的敦煌宝藏》
往期回顾
经典洞窟 | 莫高窟第285窟
敦煌壁画故事 | 善事太子本生
敦煌壁画故事 | 流水长者子救鱼
当莫高窟遇上当下的“凡尔赛”
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