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殊山石窟中的飞天神韵

敦煌书坊 敦煌书坊 2023-04-28

文殊山石窟目前有壁画的洞窟五个,分别是位于前山区的第19窟(万佛洞)、第29窟(前山千佛洞)及第31窟(文殊寺),位于后山区的第69窟(后山千佛洞)、第73窟(古佛洞)。自北魏开窟之后,经历唐、西夏、元、明清不同时代、不同程度的重修,存在各种叠压关系。


第69窟(后山千佛洞)顶部复原图


第69窟(后山千佛洞)顶部线描图

文殊山石窟中的飞天充满了动态美。在第69窟窟顶右侧拐角处方形平棋格内,中间区域用高脚漆盘首尾相连的图案纹样带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在两个三角形中各有一身飞天。一身飞天是黑褐色肌肤,另一身是灰白色肌肤,像印度、西域壁画一样表现一对黑白色不同肤色的飞天。

 

两身飞天都戴宝冠,上身半裸,下身着裙,披着天衣,表现了在空中飞翔的姿态。值得注意的是,黑褐色飞天所戴宝冠上有珠冠,白色一身头上宝冠上为花环,没有珠冠,应为一男一女两身性别不同的飞天。与新疆克孜尔第38窟伎乐飞天几乎是一样的表现手法。


第69窟(后山千佛洞)顶部飞天

黑褐色飞天右手努力伸向上方持柄香炉,左手直接伸向后方,下半身右膝挺向前方,左腿像跪着一样弯膝,脚尖伸向后方。另一身灰白色的飞天两胳膊肘在腰处位置向左右张开,握着垂到膝前的长弧形花网两端,下半身腰向后提起,两脚一致,膝盖轻轻向前弯曲,都描绘出自由弯曲的曲线身体,表现出飞天的巧妙动态。


第29窟(前山千佛洞)顶部《天宫伎乐》及局部线描图


第29窟四壁千佛上层顶部,绕中心柱顶部一周,绘有天宫栏墙和天宫伎乐,现仅存前壁顶部与左壁顶部部分。

 

天宫栏墙上方蓝色底上,绘天宫伎乐,现存八身。



前壁上方中间两身相对而绘,呈“八”字形排列,从现存画面来看,这两身和领舞一样,以左右对称的形式,各自引领左右两组伎乐向中间飞动。

 

右侧一组仅剩两身,中间和右侧各一身,由于损毁严重,右侧一身仅存头部,有圆形赭红色头光,眼眶用两个圆圈表示。双手持一件长歪把形乐器,下部不存,应该为琵琶或胡琴之类的乐器。

 

右侧中间一身,保存完整,身体呈“U”字形,圆形蓝黑色头光,眼部用两个土红色圆圈勾勒,面部较低的地方,均以土红色粗线勾勒,白粉画鼻梁、眉棱和眼睛,额中点白点,有颈纹两道,发髻两端有飘带飘于头部两侧。上身裸露略长,呈倒梯形,整体偏瘦,肚脐处用椭圆勾勒表示,下身着长裙,裙于腹下打结,裙摆似燕尾至脚踝,外露双脚。长长的飘带经过头后背光,挽于左右臂间,飘于身体两侧,飘带由墨线横竖勾勒,呈格状,土黄着色,蓝色点缀,宛若流动的音符。双手持排箫,面带微笑,双唇微鼓,贴于排箫间正在吹奏,四周有莲花漫天飞舞。

 

与其相对的左侧一身,上身保存完整,呈“V”字形,面部头饰与右侧一致,有晕染,头光为红色,上身披裙,从左肩绕背后搭于右肩之上,裸左侧上身,裙装与右侧同,颜色稍有差异。双手持横笛贴于嘴上,做吹奏状。双臂挽飘带,飘带为格状蓝灰色,是为了区别右侧。下半身损毁仅存裸露的左脚。


五弦琴线描图


紧挨左侧一身依次向后绕中心柱左侧还存有五身。第一身紧挨上述左侧一身,保存基本完整,身体呈“U”字形,黑灰色头光,头饰与前相同,脸部有晕染,面带微笑,白粉画鼻梁、眉棱和眼睛,以示隆起,额中点白点。上身裸,有披巾绕颈间一周后垂于腹部,双臂挽飘带,手持五弦琴,左手握把,右手弹奏。下身着土黄色裙至脚踝,黑线勾勒,层层晕染,层次分明。

 

第二身紧随前一身双脚后,身体呈“V”字形,脸部及头饰同上,头光为灰绿色,暗赭色颈纹两道,戴项饰。半裸上身,着右袒式上衣,衣角呈三角形,搭于右肩。双臂向外张开,戴有臂箍、腕箍,双手食指展开,作散花状,周围遍布璎珞香花。下身着灰白相间裙装,裸双脚。

 

第三身,身体呈“V”字形,灰白色头光,脸部及头饰同上,裸上身,有披巾从背后绕出垂于腹部挽结,颈部戴项饰。双手合掌上举至左肩处作飞舞状,周围布满香花璎珞。下身着赭红色燕尾形裙装,裸双脚。

 

第四身,身体呈“V”字形,暗红色头光,脸部及头饰同上,上身着右袒式衣服,有一小块搭于左肩,为整齐的黑白相间色,下身燕尾形裙,裸露双脚。双手双臂展开,左手伸展,右手拇指食指相扣,上绘一朵莲花,眼睛望向手部。

 

第五身,仅存两腿、双脚及右手。不同的是,之前几身均为头脚相接,此一身则是脚与前一身的脚相接,有可能这一身之后的伎乐身姿动态会有所改变。


莫高窟第275窟中的飞天



如上所述,千佛洞顶部所存八身飞天,从其姿态、服饰上看,与莫高窟第275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如戴白冠,耳侧缯带飘飞,身体呈“V”字形;但仔细看来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千佛洞飞天明显比第275窟飞天描绘得更加精细一些,而且底色是蓝色,不是红色,第275窟飞天下身所穿裙裤,裤腿处基本没有变化,千佛洞飞天是裙子,且裙下摆处更加飞舞灵动。 


莫高窟第60窟北壁前部(北魏)


千佛洞飞天还有着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特点,如椭圆形脸,直鼻、大眼,眼底和鼻梁、眉棱染白色,且裙子飞舞灵动下摆处呈“W”形,这也是西域龟兹石窟中飞天形象的特点。

 

敦煌飞天直接来自西域佛教石窟艺术,可称为西域式飞天。由于敦煌画家不熟悉新的佛教题材和外来的表现技法,运笔豪放粗犷,但却意外地带来了稚拙而朴质的美感。文殊山石窟位于敦煌以东,如果敦煌飞天借鉴了西域样式,那么千佛洞的飞天必然会借鉴敦煌和西域的两种样式。因此,千佛洞的飞天既有着西域式的凹凸晕染,也有着莫高窟北魏时期飞天的风格特点,如身材比例逐渐修长适度、造型朴拙、线描苍劲。

 

敦煌没有西域式的“丰乳细腰大臀”的裸体伎乐和菩萨,千佛洞中也没有看到,无论是窟顶的飞天还是左壁说法图中的胁侍菩萨,都没有以身体特征来突出其女性性别。这是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一个特点。


文章摘编自《文殊山石窟研究》



今日推荐图书

《文殊山石窟研究》
郑炳林 主编  李甜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5290-3
定价:96.00


《图像与政权:敦煌曹议金第98窟研究》
郑炳林 主编  邵强军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5131-9
定价:78.00


《唐代莫高窟壁画音乐图像研究》

郑炳林 主编  朱晓峰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832-6
定价:96.00元


《图像及其意义:龟兹石窟佛像画研究》
郑炳林 主编  苗利辉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5241-5
定价:98.00


《隋及唐前期莫高窟藻井图案研究》

郑炳林 主编  陈振旺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843-2
定价:98.00元

《甘肃美术史图鉴》

郑炳林 主编  胡同庆 郑怡楠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41-5
定价:98.00元

《陇东北朝佛教造像研究》

郑炳林 主编  董华锋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04-0
定价:68.00元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新书推荐 | 《文殊山石窟研究》

经变画——中国式佛教壁画艺术之最

敦煌壁画的颜料从何而来?

敦煌壁画里的女神们

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

0931-87730560931-8435009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