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襦裙帔——古代女子常服

敦煌书坊 敦煌书坊 2023-04-28


上衣下裳是人类服装的基本形制。

古代把短衣称作襦。襦有单、夹之分。古代的“裙”字,与“群”相通,群就是多的意思。早期布帛幅面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合而成,故称之为“群”。

裙子是一块布由前向后合围成桶形。裥裙是裙幅上折若干细裥(褶)的裙子。裙有单色的,也有多色的。以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条间隔相拼而成的裙子,色彩交错,相互映衬,被称为“间裙”或“间色裙”。

汉魏时期,人们上身穿短襦,下身配长裙,形成“上襦下裙”的趋势。此时的短襦,多大襟,衣襟右掩,袖子有宽有窄。


莫高窟第285窟 北壁 贵妇服饰 西魏

魏晋南北朝时,短襦因受鲜卑胡服褶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除交领、大襟之外,更多采用圆领、对襟。此时汉族女性最流行的装束就是短襦搭配间色长裙。北魏孝文帝改制后,鲜卑族贵族妇女也穿起了襦裙,襦袖有宽有窄,短襦有穿在裙子外面的,也有束在裙子里面的。有时也在褶衣下配间色长裙,如莫高窟西魏第285窟有大量女供养人,上穿窄袖对襟短襦,下穿红白相间或黑白相间的间色裙,短襦束在裙内,绅带束腰,余带飘垂。


莫高窟第288窟 东壁 女供养人 西魏

莫高窟西魏第288窟东壁有几身女供养人。身材高大的是供养主人,上着白色大袖对襟短襦,下穿黑绿相间的间色长裙,短襦束在裙内。她的身后有三身侍从,服饰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其中一身穿窄袖短襦,有围腰;另有一身穿窄袖短襦,褶衣穿在裙子外面。

隋代妇女以面容清瘦,身材修长为美,无论贵族妇女、侍女,上身多穿窄袖或阔袖短襦,下着高腰长裙,裙腰以带束于胸下,束带前垂过膝,外披长帔。同贵族官员一样,西北地区的贵妇也常在长裙外面加上一件披袍。

敦煌壁画中披袍有圆领和翻领两种,在领部系结。披袍的穿着方式也有两种,内着窄袖裙襦者,则把披袍穿在身上;内着长裙广袖者,则把披袍披在身上。


莫高窟第62窟 东壁北侧下部 女供养人 隋

隋代妇女服饰的这些特点,都可以从敦煌壁画中看到。如莫高窟第62窟东壁北侧存隋代女供养人像,皆头梳平髻,身穿圆领窄袖短衫,外系彩色裥褶长裙,裙腰高至胸上。


莫高窟第305窟 中心柱 女供养人 隋

莫高窟第305窟中心塔柱下层有数身女供养人像,多为一主一仆。女供养主人,头梳云形平髻,身穿交领大袖襦,下系长裙,裙裾曳地数尺。大袖从腹部掩至膝部,裙裾宽大,前垂长带,肩披长帔。胸前有围腰,其作用既可使长裙增加美感,又可束紧上襦与下裙。这是隋代贵族妇女的礼服。身后侍女身穿窄袖短襦,下系长裙,肩披长帔。


莫高窟第390窟 南壁 女供养人临摹图 隋 潘絜兹绘

莫高窟第390窟南壁女供养人,其中一身头梳平髻,内着大袖衣,下系曳地长裙,外披翻领披袍,空袖下垂;另一身头梳平髻,内着窄袖衣,下系及胸长裙,外穿翻领披袍。图中两身供养主人所披的翻领长袖披袍是西域胡服的一种样式。

唐前期女子的服装主要有三类,一是襦裙装,二是胡服,三是女着男装。

襦裙装为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高腰长裙,加披帛。初唐衣裙流行紧身窄小款式,还保留着隋代女装的风格。这时的短襦或衫有圆领、交领、翻领,甚至还出现了袒胸的款式,领口开得很大,裙腰之上胸脯半露,充分显示了女子的形体之美。这种开放大胆的女装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独特的,这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下裙大多曳地,并以多幅长裙为主。这种多幅长裙又分单色、多色两种。用单色裙料制作的多幅长裙里,红色长裙最为盛行。“肉红衫子石榴裙”是唐代女子最喜尚的单色衣裙。

在裙、衫之外,妇女们还在肩上披帔帛。帔帛一般用轻纱制成,上面印各种图纹。一般有两种形制,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使用时披在肩上,形似披风;另一种横幅较窄,长度则达两米以上,使用时缠绕于双臂,行路时随风飘曳。

唐代女子还流行半臂,它是一种袖口仅到上臂的对襟上衣,长及腰际,一般套在长袖衫的外面,也可穿在长袖衫里面。半臂在唐初为宫廷侍女穿用,这样便于劳作,后渐渐流行于民间,男女都可以穿着,成为一种常服。到了唐朝后期,流行宽松博大的女装,此时在宽大的长袖衫上套半臂就不太协调了,而且穿起来也不太方便,半臂的穿着便慢慢地变少了。


莫高窟第381窟 北壁 贵妇服饰 初唐

初唐贵族妇女装束还接近隋代。莫高窟第381窟西龛外壁画上的贵妇身着交领窄袖上襦,披帔帛,人物纤柔修长,下着间色长裙。


莫高窟第329窟 东壁 女供养人 初唐

莫高窟第329窟东壁南侧说法图中的一位女供养人席地而坐,穿袒胸圆领窄袖上襦,系长裙,持花供养。

到了盛唐以后,女装向宽松肥大发展。这种女子形象在《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与《捣练图》中多有表现。


莫高窟第130窟 甬道南壁 都督夫人礼佛图 盛唐

莫高窟盛唐第130窟绘有天宝年间的都督夫人礼佛图,甬道南壁是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南壁画面中都督夫人走在前列,画像巨大,身超真人,两鬓抱面,头饰鲜花、宝钿,身穿碧衫红裙,肩披绛色帔帛,脚蹬笏头履,手持巾。其后两个身量略低者是都督夫人的女儿,遍体罗绮,衫裙帔帛,满头珠翠,面饰花钿,小头鞋履,一副豪门贵族小姐姿态。两女儿身后是九身奴婢画像,服饰多着男装。

这幅供养人礼佛图造型真实,无论是主人还是奴婢,都是曲眉丰颊、丰肌腴体。这幅供养人画像中的三位女主人身穿的衣裙都非常肥大,和初唐流行的紧身窄衣完全不同。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妇女服饰基本沿袭前代的形制,但由于经济衰退,风气闭塞,妇女的服饰已失去唐前期生机勃勃、富丽堂皇的气魄。


莫高窟第321窟 东壁门上 供养人 中唐

莫高窟中唐第321窟东壁门上有一铺供养人像。左面是女供养人,头梳高髻,上身穿红色宽袖襦,肩披帔帛,下着蓝色长裙。身后的侍女梳双垂髻,着红色缺胯衫,一幅女着男装的打扮。


莫高窟第468窟 西壁龛下 女供养人 中唐

莫高窟第468窟西壁龛下画有四身女供养人,其中两个身材高大者是贵族妇女,她们一人头梳高髻,一人头梳椎髻,身穿宽大的裙襦,肩披帔帛。两个侍女头梳双丫髻,身穿圆领缺胯袍,袍下穿小口裤,足蹬皮靴。两个贵妇和那个穿绿色袍服的侍女眉心有红色的花钿。

张氏归义军时期的妇女妆容从服装样式、纹样到发式都非常丰富,显得雍容华贵、光彩照人。女装以襦裙装为主,衣裙比前代更加宽大,遍身绫罗绸缎,花团锦簇,头上广插簪钗梳篦。


莫高窟第9窟 东壁 女供养人及侍女 晚唐

莫高窟晚唐第9窟女供养人服饰华贵精致。供养人眉间贴花钿,颈上戴多层项链,两颊涂胭脂,头梳高髻,发髻上插满精致的金银珠宝镶嵌的花钗,上身穿宽袖衫,肩披帔帛,下着高腰曳地裙,足穿笏头履。衣裙、帔帛上布满各种小碎花和鸟纹纹饰。这应该就是史载中的花钗礼服,是唐代贵族妇女的礼服,一派雍容华贵的气度,反映了晚唐妇女服饰的奢华之风。


莫高窟第9窟 东壁 贵族少女 晚唐

图中还有一位身材较小的女子,她头梳双丫髻,身穿襦裙,覆帔帛,服装纹样比较简单,这是典型的贵族少女形象。


莫高窟第98窟 东壁 女供养人(范文藻摹) 五代

曹氏归义军时期,莫高窟五代第98窟东壁有一组女供养人像,是曹议金家族的女眷。前四位皆穿阔袖襦衫,下着曳地长裙,肩披帔帛,服饰上的花纹极为华丽。这是五代贵族妇女的盛装。


榆林窟第19窟 甬道北壁 凉国夫人供养像 五代

榆林窟五代第19窟绘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夫人凉国夫人供养像,即曹元忠之妻翟氏,其首服为桃形凤冠,搭配梳篦、钿钗、簪、步摇和花钿。此类凤冠应是受到回鹘桃形冠的影响。翟氏上身着襦,外披大袖衫,束高腰裙,襦领缘为半破式团花纹,披散花纹帔帛。


莫高窟第61窟 东壁 女供养人 五代

莫高窟第61窟东壁、北壁、南壁,有曹议金家族女眷供养像行列,这是敦煌石窟中数量最多、规模最宏大的女供养人画像行列。

这些贵族妇女按辈分大小和在家族中的地位排列。供养像大体相同,服饰基本相同。这些贵夫人头梳高发髻,戴桃形冠,上插花钗、小梳、步摇,鬓发包面,两颊红脂晕染,额上、眉间、面部贴花钿,项饰瑟瑟珠,身穿大袖裙襦,肩臂披绕长条团花画帔,双手捧花盘,虔诚礼佛。

文章摘编自《盛世风尚》



今日推荐图书
《盛世风尚》
谢静  杨婧嫱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5329-0

定价:58.00


《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12册)
敦煌研究院 编  赵声良 主编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定价:696.00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其他单册图书)
《敦煌丝绸》
赵丰 王乐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2368-2
定价:30.00元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摄制组 编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2966-0
定价:68.00元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敦煌彩塑

古乐情愫,敦煌乐伎奏响天籁之音

麦积山石窟的巅峰之作

敦煌文献《棋经》,再现古人的博弈风采

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

0931-87730560931-8435009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