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发,好酒中国行!

值得品味的 好酒地理局 2022-10-22

每一种好酒,都需要以科学的视角来发现、阐释、总结。



中国有多少好酒?
1200年前,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平淮西碑》中写道:“地大物博,蘖牙其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这片辽阔疆域。
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万余公里大陆海岸线。
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
45203条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河流,24880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湖泊,116条主要山脉绵延不绝,11000余个海岛星罗棋布。

跨越五大气候类型,囊括五种基本地形……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地理风貌,都能在中国找到。
丰富多样的地理风貌塑造了不一样的气候、风土、作物、人文,进而塑造了不一样的酒。
这些浓缩了各地自然生态、酿造技艺、原料器具和人文风俗,进而呈现不同风格的酒类产品,尽管有规模、品牌之分,但都属于值得被看见的中国好酒
翻开中国这张大大的地图,我们能看到不同的省份、产区乃至不同的酒厂,却无法尽知每一种好酒独有的奥秘。

中国究竟有多少好酒?这正是我们希望去探究的,好酒几乎遍布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


纵览,酒脉远长

任何好酒,都是有其根底的。由历史纵深看去,方能寻到中国好酒的来处。

当猿人开始有意识地把果实、发芽的谷物放入陶器中让其发酵成酒,延续数千年的中国酒史就徐徐铺开。
原始社会末期,已有几种不同的酿酒方式共存。如黄帝部落和夏后氏用余饭酿醪,商部落使用谷芽造醴,周部落用曲做酒,南方用草曲酿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等。
到商代,酒的地域分布已有大致雏形。
以殷墟为中心,当时的酿酒业可辐射到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辽宁、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包括了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业已经非常之繁荣。
《齐民要术》曾记载,当时的酒名达四十余种之多,全国性及区域性的名酒层出不穷。
在很长时间的历史里,中国的酿酒业都集中在北方。直到东晋以后,随着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北方的种种手工业技艺,其中就有酿酒业。
后来唐宋时期南方酒业的大发展,就是在此时奠定的基础。
有研究统计显示,唐朝饮酒诗人有846人,占唐诗总人数的22.36%。
这些人的诗作中曾出现“新丰酒”“长安酒”“余杭酒”“青田酒”“鲁酒”“蜀酒”“浔阳酒”“临邛酒”“兰陵美酒”等诸多带有地名的美酒,可见古时好酒地理分布之广。
宋代之后,社会安定,经济也快速发展,酿酒业更趋繁荣。酿酒中的重要环节——制曲工艺也日渐丰富。
北宋末期朱耾[hóng]的《北山酒经》中,就记载了十几种酒曲的配方和制法。此时,全国各地到底有多少酒,已然数不清。
及至元朝,蒸馏技术的发展让酿酒业进一步走向成熟。到明清时期,以高粱为原料的烧酒开始大放异彩,进而在民国时期正式取代黄酒成为酒业主流。
正是在这历朝历代的更替中,中国酒的版迁移、扩大、裂变、细分,直到遍布全国。

如此悠久的酿酒史,也在时间长河里留下了诸多好酒。有些已经世界闻名,有些还鲜为人知,有待去寻找和发现。


横观,各有其美

除了历史纵深的角度外,立足地理视角来观察中国好酒,也极为精彩。

因环境、水土、气候、作物等生态差异和酿酒工艺区别,可能百里之内的酒,秉性都不尽相同。
海南以北,漠河以南,台湾以西,新疆以东,广袤地域内,水土有天壤之别,自然造就万千性格各异的酒。
从酒业分布格局来看,名优白酒大多集中在漠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其中又以长江流域的川贵地区淮河流域的豫皖苏地区分布最多。
在江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岩看来,“中华大地的版图上,地理与美酒有着天然的联系。”
一方面是好酒依赖产区,依赖着特定产区的自然与地理中独特的酿造生态环境,从物质角度决定了好山好水出好酒的科学规律。
另一方面,产区又是特定自然环境中明确地理位置上产出的好酒的表达符号,是酒特征和品质的表达和传递。
作为好酒地理的极致表达,产区亦刻画着每一种好酒的个性。
以香型划分,川贵多浓酱,清香多在华北,兼香多在华中,米香集于两广。
武陵山下馥郁香,秦岭脚下有凤香,加之董香、芝麻香、豉香、老白干香、特香等香型,全国飘扬着不同的酒香,各省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香型。
从宏观地理来看,中国疆域由西向东的山水,就是酒之性格的来源。
西部或高原耸立,或广袤无垠,江河汹涌湍急;中部多山地丘陵,江河澎湃东去;东部平原广阔,江河温和博大。
仔细一想,酒亦是如此。
西北多产烈酒,即便不是烈酒,滋味也须得十分够劲、过瘾,伊力特、河套王、金徽、西凤等西北名酒无一不是这样。
湿热的西南地区是天然的酿酒宝地,衍生出了川派浓香黔派酱香两大主流。
比之江淮浓香的绵柔、淡雅,川酒浓香更加浓郁;比之北派酱酒的清爽绵甜,黔酒则酱味突出、口感醇厚。
而以微观视角探索,在生态、工艺、原料、贮存等方面,有突出个性的酒实在太多。
许多人都知道“易地茅台”,也听过那句“离开了茅台镇,就酿不出茅台酒”,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遵义汇川石子铺,即“易地茅台”珍酒的产地——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就是赤水河上游的地下水。
这里形成的遵义汇川小气候,同样被视为酿造酱酒的天选之地。
以九江双蒸为代表的豉香型白酒,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一个酒种,因其具有突出的豉香味而得名。这种香型以纯大米为原料,大酒饼为糖化发酵剂,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半固态发酵法工艺。
豉香型是所有白酒中唯一会使用猪肉“酿酒”的,据说经过猪肉浸泡,酒质就会得到进一步提纯,实现酒质纯、口感纯、酒香纯。
天佑德青稞酒是来自高原上的美酒,其原料青稞是唯一能够在海拔4200米以上区域生存的种植作物。
这种特殊的粮食作物,也让青稞酒保持了独特而纯粹的高原属性。
在酿造之后的环节,有的酒企也很会利用一方水土养一方酒。
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河池市的丹泉酒,一大特色就是洞藏储酒。其“洞天酒海”丹霞溶洞,被评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藏酒洞”。
恒温、恒湿、恒风、恒氧的自然环境,赋予了丹泉酒酱香典型、陈香明显、馥合香气幽雅的风格特点。
中国白酒体系之广阔、种类之丰富,其实难以一言以蔽之。

但始终存在一个朴实的真理,那就是中国酒厂千千万,每家都有每家的好酒密码。


不能忽视的它们

好酒的世界,可不止白酒。古老的黄酒,古时便在中国扎根的葡萄酒,近代才出现的啤酒,都在中国好酒的行列。

我国黄酒产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尤其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其他省份如山东、安徽、福建等也有生产。

明代以前,黄酒一直占据酿酒业主流,直到民国才被白酒取代。而今天,这一中国最古老的酒种,已经濒临成为小众酒。

但因厚实的根基所在,黄酒的分类依然复杂。

江西称其为“水酒”,湖北称为“米酒”,陕西称为“稠酒”。而少数民族如朝鲜族的“三亥酒”、壮族的“甜酒”、高山族的“姑待酒”、瑶族的“糖酒”、纳西族的“窨酒”、普米族的“酥理玛”等均属于黄酒,藏族的“青稞酒”也有白酒和黄酒两种。

以原料划分,浙江绍兴黄酒是麦曲稻米酒的典型代表,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浙江义乌丹溪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葡萄酒在中国的历史,也比想象中更为久远。

中国本就是葡萄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自张骞出使西域后,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也在中国扎根,至今已有2000多年。

葡萄酒在中国开始成为产业,则源于1892年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成立了张裕酿酒公司。

之后,法国人在北京建厂,德国人在青岛建厂,西部地区葡萄酒产业也逐步崛起。全国葡萄酒版图几经变化,形成今天不同产区、不同风味的产业格局。

不同于白酒、黄酒、葡萄酒对自然地理的依赖,我国的啤酒工厂则是由市场决定布局,往往在销售范围的百余公里内建厂,便于运输和酒品回收。

但这并不意味着啤酒不值得用地理的视角去探讨品质,在原料、工艺、科技等方面,啤酒亦进入好酒竞争的时代。

如果将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的分布地图重叠,就是一幅繁复的华夏文明、中国生态、东方性格交织的图景。

以好酒的脉络,便可探到这幅复杂图景的根骨所在。


一场关于好酒的科学行走

好酒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许多种判断的维度——好在生态、好在技艺、好在原料、好在水土……

而每一种好,都需要以科学的视角来发现、阐释、总结。
尤其是中国白酒发展至今,已经迈过讲品牌故事、以文化立身的阶段,讲清好酒的本质,方能行稳致远。
好酒中国行就是一场以寻找和发现中国好酒,梳理并总结其好酒特质为目标的科学考察活动。
▼点击小程序了解更多
活动自发起以来,已得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贵州省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酿酒》杂志社等八家专业院所的联袂支持,并邀请到行业相关领域20位资深专家作为考察顾问。

好酒中国行专家顾问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 双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国祥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

范文来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房玉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韩北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德美  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葡萄酒顾问、北京农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

刘 念  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刘树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

钱维宏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

邱树毅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

苏   四川省酿酒研究所副所长

涂佑能  贵州省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所长

吴天祥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院长

许正宏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杨 柳  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常务副院长

张文学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白酒学院院长

赵甘霖  国家高粱改良中心四川分中心研究员

赵 彤  《酿酒》杂志主编、正高级工程师

钟 杰  白酒专家、源坤鉴酒创始人

朱济义  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主席

在2022年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季(第一季)中,专家顾问将和媒体人一起走进酒企,重点考察酒企与所在产区的关联,力求发现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区标志企业,梳理并提炼出它们的特质,以科学有趣的形式来传播推广,进而形成更广泛的认知
为了确保考察效果,首季考察活动计划走访的企业将控制在15家左右。
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企业,都可被列为好酒中国行的拟考察对象。
针对每家企业,除了既定的考察活动外,还将形成一篇科学考察成果(稿件),在好酒地理局头条位置发布;完成一篇科学考察论文,在酒类行业核心期刊《酿酒》上发表;对符合标准的企业,还将授予“中国好酒”证书
这是一场为中国好酒而来的科学行走。
它既是一次寻找特色好酒的发现之行,也是一次科学总结好酒的考察之行,更是一次呈现好酒之美的传播之行。

出发,好酒中国行! 


参考文献: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中国酒业经济及酒文化研究》马相金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