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小酒,走出大山

值得品味的 好酒地理局
2024-09-21
大山深处的人民小酒,
酿出了贵州的多姿多彩。


当我们放眼整个贵州,会看到什么?

北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南方苗岭断续绵延,轻变质岩、喀斯特地貌层状分布;西面盘旋着巨大高耸的乌蒙山系,海拔2900米的贵州高原最高峰韭菜坪拔地而起。

乌江、盘江、赤水,几大水系流淌于起伏的山峦之中,草海成为点缀高原的明珠。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有着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

大山大水,于是生出仁怀、习水、金沙等产区的大美之酒,但黔酒意义之大,还在于其多样与多彩。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酒业泰斗季克良曾说,“贵州能够生产各种香型的好酒。”

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同时造就了多样化的酿酒小环境,“所以我们贵州除了能够做好酱香型酒,还可以做好清香、浓香酒。”

位于盘州淤泥彝族乡岩博村的人民小酒,就是一个代表。
01|彝人贵在酒

2018-2022年的五年,对人民小酒来说,是关键的一段发展历程,企业不仅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的结构化提升,也实现了销售额跨亿元的跳级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在人民小酒的带动下,岩博村实现集体资产1.22亿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296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3.3万元。

但在20多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

|今天的岩博村  

2001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2378元,岩博村的人均收入不足800,真的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那时候的岩博村,仿佛成为现代化飞驰中,被世界遗忘的微小角落,直到一束光的出现。

这一年的元旦,31岁的余留芬挑起了岩博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9月成为村党委书记)的重担。

“要么不干,要么就干好,一定要带领群众换个活法,打破这几十年来无法摆脱的贫困。”

此后,敢想敢干的余留芬开始带领大家遍寻出路,煤矸石砖厂,蔬菜厂,中草药场,养殖合作社,火腿加工厂、加油站、超市百货……

|余留芬和她钟爱的人民小酒

慢慢的,村里的经济好转了一些,但余留芬始终觉得“还不够”,要想带领大家一路奔向小康生活需要有一份更长远能传承的事业。

于是余留芬想到了酒。

岩博村所在的盘州,是彝族人的家乡,彝族是盘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少数民族,人口11万左右,以小聚居大分散状态分布。

彝,就是古代盛酒的器具。彝族,是一个与酒文化一脉相承的民族。

“火木哪觉依,尼木吱基依”,是彝族一句谚语,翻译过来就是“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彝族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

|彝族村落

善饮酒,也善酿酒,也是彝族人的一大特色。

史料记载,彝族人最初是以坛或瓮酿酒,众人环其而坐,在瓮口插入若干竹竿,共同顺酒,这也是彝族竿竿酒的原生形态。

至今,在岩博村里彝家用传统方法煮小锅酒已有600多年历史,也正是源于此,余留芬就张罗建起了村小锅酒厂,其模式是村党支部挑大头,村民入股,又一个集体企业“小锅酒厂”架炉开酿。

这就是人民小酒的雏形。

到了2012年,余留芬启动酒厂改扩建,并请来了季克良作为酒厂的技术总顾问,村酒厂也更名为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

“我出身农民家庭,我不想让老百姓的钱打水漂,我愿意当岩博酒业的顾问。”
|季克良在人民小酒的酿酒车间指导生产

季老的多次亲临,为人民小酒的品质号准了脉搏,也把握住了方向。

与此同时,作为酱酒老大哥的茅台集团也关注到了人民小酒,并于2018年成立帮扶岩博酒业顾问团,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支持岩博酒业。此后,岩博酒业一线员工和技术中心质检人员曾多次到茅台学习。

“人民小酒要继续把基础打扎实,齐心协力的将产品质量,产能效益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做出自己的特色。”季克良的不断叮咛,让人民小酒在贵州酱酒的大产业路径中得以另辟蹊径。

那么,人民小酒“新”在哪里?
02|独特的清酱风格

盘州,地处于南北盘江的怀抱之中,江水合流溯源于此。

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切割,形成了境内层峦叠嶂,山高谷深的高原山地地貌。

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东麓,全长914公里,穿行于云贵高原,一路造就了峰林峰丛、丘陵和湖海。

全长449公里的北盘江,同样发源于云南乌蒙山脉,是整个珠江水系中落差最大的河流。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北盘江的长度不足南盘江的一半,但却因为位于云贵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上,全流域的落差有1900米,从发源地开始就一路俯冲下来的北盘江也刻画了两岸气势雄浑的峡谷、飞流直下的瀑布,犹如一支神奇的画笔,让西南喀斯特地貌在这里跃然而出。

南北盘江的环绕,乌蒙山系的包容,再加上地处云南、贵州两省交界的独特位置,赋予了人民小酒别具一格的地理环境优势。

由于山脉众多且相互绵连,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加之高达83%的森林覆盖率,这里便成为微生物生长的乐园,少有大风,更是利于微生物繁殖聚集。

|得天独厚的酿酒生态环境

传承了彝家600年古法技艺,人民小酒独创的“清酱香”风格,也离不开酿酒专家黄永光及其团队的改进升级。

何为清酱?

2013年,从江南大学攻读完博士的黄永光回到了贵州,也是在这一年受邀成为人民小酒的总工程师。

黄永光还记得第一次到岩博的情景:当时酒厂的生产场地是一个半露天的“窝棚”,斜倚在两所土墙房空隙之间。

|季克良(右)与黄永光(左)在生产车间

“既有品质、又有品牌的产品才是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在贵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永光看来,人民小酒的品质就要在“清酱”上做文章。

既满足清香型白酒的幽雅与净爽,又突出了酱香型白酒的丰满、醇厚与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这就是人民小酒的清酱品质个性。

在酱浓清三大香型中,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最为充沛,500-1500多种因子在酒体中碰撞,而清香反之,几十种风味物质形成净爽口感。

极重与极轻,分属口感的两级分化,而伴随着消费多元化的变化,消费者也趋于白酒的复合、丰富且协调的口感需求,而取二者之所长,融合改良的清酱风格也就顺势而出。

|蒸馏出酒 

黄永光认为,酿酒工艺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工序越长越好,而是越科学越好,“酿酒工艺要以风味、健康为导向,实施风味风格、品质优化的酒体设计。”

走进岩博的酿酒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两种发酵形态。

偏云南小曲清香风格的“陶坛车间”中,整齐堆积着层叠的上万个陶坛。酒粮蒸煮发酵后下曲糖化,再进行二次下曲,一个月左右的发酵周期工艺基本延续小曲清香,所不同的便是加入了酱香的高温大曲。

考虑到发酵温度的影响,人民小酒在小曲清香工艺上也做了改良,比如发酵陶坛从50斤改用可容纳300斤的白沙大陶坛,酒醅在陶坛中最高可达到50度。这样的改变虽使得出酒率降低,但生香效果提高,风味更盛。

季克良也认为,“特色经典的陶坛发酵是酿出清酱香好酒的关键。”

|陶坛发酵与储存

另一种形态是沉默伫立着40多口老窖的“窖池车间”。而其与标准化酱香车间窖池的区别首先在于这里的窖池长2.2米,宽1.8米,普遍偏小一些(茅台镇的标准窖池一般是4米长,2.4米宽,3米深)。

其次,比起酱酒企业1500斤左右的不锈钢甑,岩博选取500斤容量的小木甑,在蒸馏过程中不需要添加谷糠来保持酒粮的疏松。

所以比起其他酱酒少了糠杂味和焦苦味,更为醇甜细腻,提高了入口和醒酒的舒适感。

除了窖池、木甑的改造之外,在黄永光团队的研究中,还对酿酒的工艺环节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

在酿酒轮次上,将酱香的7个轮次缩短为5轮次,这样做的好处是科学合理节约成本,减少传统工艺酿造轮次酒体上的粮香重、酸糟味重、涩味重、焦糊味重、苦味重、盐菜味重的缺陷,还大大提高了酿造基酒的酸酯总和值。

盘州市地处云贵高原中段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700米,全年平均气温15.2℃。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因为海拔高导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与常规酿酒环境上的不同,经过科学研究试验我们优化了酿造工艺。”黄永光说。

在发酵环节,黄永光也提出了“四曲同酵”,以高温大曲、中温大曲、小曲加上本地特有的彝家坨坨曲。

经过四曲同酵之后,最终酿出的人民小酒,既有贵州小曲的清香净爽,又有高温大曲的醇厚酱香

|包装车间里的女工 

在这四种酒曲之外,在岩博村,还有一种更特殊的“酒曲”,他们成为了人民小酒真正的清酱之“骨”。

03|人是清酱之“骨”

到达盘州时是六月末的夏夜,不同于全国大部分的酷暑,这里凉风缓缓,当地司机笑谈:“在这里,夏天的温差大到甚至能让你一天内感受四季,有时还要穿棉袄。”

在去酒厂的路上我们上坡,下坡,再上坡。

“没有平原,放眼望去全是山沟沟。”

|岩博村后山的山峦起伏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司机看着如今的村庄,开了口:“在我们小的时候,是人多房子少,现在是房子越修越高,越好,越多,留在这里的人却少了……”

这样的感慨令人瞬时对生活于此的人们产生了好奇,如此深山,留下或许比出走更需要深沉的勇气。

岩博酒业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职工合影生产车间一线的蓝色“军团”是100%的女性工人。

酿酒的所有环节,包括被认为不适合女性的重体力活如铲粮摊粮、清洗大型机器,而今在这里,几乎全是女性。

于是我们决定找她们聊聊。

从酒厂向上走没多远就是岩博村的一二组,肖大树家也就在这里。
宽敞的庭院摆放着许多花草,芍药和山茶分摆在卧室门的两边,如今不是花开的季节,但这新鲜的绿色也告诉我们,它们被精心打理过。

今年60岁的肖大树,在岩博酒业党建培训基地的宴会厅做服务员,“我都不算年龄大的了,还有许多70多岁了还能进酒厂打扫卫生”肖大树感慨,“如果不是这里,哪个地方愿意要70岁的工人。”

|肖大树(右)在自家的院子里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她说话的语气舒展且沉静,仿佛不觉得自己这人生中吃过太多的苦。

闲谈中,我们得知她的丈夫是酒厂货运车间的搬卸工人,儿子在党建基地当掌勺大厨,她的女儿,毫不意外也是酒厂的一员。

酒厂上层的车间外,有一个能眺望远处山脉的平台,酿酒车间的班长彭琴从车间走出来,在山风中与我们对聊着。

|彭琴(左一)与好酒地理局聊她眼中的人民小酒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以前酿酒的老人们根据酒花就可以精确判断酒精度,现在不行啦,我们要靠酒精计,现在是经验和科技结合的时代……”彭琴声音嘹亮,讲起酿酒工艺时犹如一台摄影机,你不按下暂停,她会一直讲述下去。

她的孩子在贵阳,已经收到硕士录取通知书,曾经每天背着芫荽、小葱、大蒜走到乡集市换钱,到今天的酒厂打工,她们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大山”。

不过,有时候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岩博村,她也觉得山里山外,“也没什么不同了”。

李思维就是一个走进这座大山的年轻人。

|远处的这座公寓楼里,住着不少为梦想而来的年轻人。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从繁华的德国柏林到深山的岩博村,李思维做出了看似“匪夷所思”的选择。

高中毕业,十几岁的李思维远渡重洋,来到了教育体系严格到近乎刻板的德国。本科主修欧洲文学,硕士改读企业管理,这些年里她看过欧洲无数景色,毕业后也顺利留在德国有了稳定的工作。

表面上的一切都仿佛“按部就班”,生活美好且平静,但是只有李思维自己清楚,她已经被孤独情绪浸染,寂寞和疏离成为在异乡的常态。

2022年,四年没回国的李思维坐上了跨洋的飞机,不过这一次,她买的是单程票,来到了当年外公“支援三线”的盘州。

|工作中的李思维

“在国外待了太久,习惯孤身在外,没有依靠地生活。刚来上班的时候,我还是独来独往的在食堂吃饭,也不觉得格格不入,后来有同事问我‘你怎么老是一个人’,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在这里没有生疏,没有排斥。我尝试着接受大家的笑脸,于是过去十几年缺失的温暖,一下子又回到了我身边。”

当问到她为何如此坚定地选择人民小酒的时候,她眨了眨眼,“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可以让人大展拳脚,痛快又宽敞。最重要的是,心都贴的很近。”

如今,当我们再次看向这片女工的蓝色海洋时,她们每个人都是无比鲜活的,美丽绽放的个体。

村庄中的一幢幢坚固厚重的房屋,光洁墙壁旁摆放的精心修剪过的花草,蓝色工服上滴落的汗水都是她们独特的印记。
04|取之于民,反哺于民

人民小酒,最初诞生于脱贫的设想之中,规模也因人民集资的力量一步步扩大。

岩博和余留芬始终为民的温暖信念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这样的关注有时变成机遇,扶持着“淤泥”中发芽的岩博酒业一天天长成大树。

自从2013年第一次走进岩博村,看到了这里的景象后,季克良就萌生了“不能让老百姓的钱打水漂”的信念,他看到了大山里的人们这份执着的坚韧,也看到了这里酿好酒的环境。

|岩博村的山景

2015年后,正式从茅台退下来的季克良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岩博村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在2017年,他决定担任岩博酒业的总顾问,为岩博酒业生产、技改给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当然,还有黄永光。

在海拔2000多米的乌蒙山脉斩龙山上,他和他的团队调整研究高温曲、本地坨坨曲,强化分离出的有益微生物、大曲,形成区别于清香和酱香的酿造技术体系,酒体风味。

|黄永光在岩博酒业职工技能大赛白酒品鉴环节指导学员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也在时刻关注着人民小酒。

“我喝过人民小酒,我的评价是闻香优雅舒适,清酱融合非常协调,有很好的愉悦感,回味甘润、净爽。特别的一点是,酒体干净,有层次感。”

马勇认为,人民小酒的这种酒体风格别具市场价值和创新意义。而他认为更重要的是,“人民小酒通过产业项目带动了村民的脱贫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取之于民,反哺于民。

在越来越多的“人民”助力下,人民小酒的规模越办越大,也让更多走出去的人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

肖玉龙是岩博走出去的大学生,也在外地工作过,看到家乡的发展,肖玉龙在2011年回到家乡,成为酒厂的一名普通职工,2019年任岩博酒业副总经理、岩博大学教育总经理。

“目前,我们酒厂职工有近900多人,其中不少是返乡就业的当地大学生,这些年轻人填补了企业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缺口。”余留芬说。

第一个来到岩博的“外乡人”,是刚退伍的姚超。他来自金沙县,家里也有一个酱酒厂,“最开始来也是抱着玩的心态,但时间长了,就不想走了。”

在2013年,姚超受邀出任岩博酒业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生产、技术、质量、科研及发展规划等工作,携团队在全国首创清酱香型白酒酿造技术体系,开发“人民小酒”等9个品牌。

脚下沾泥土,心里才有底。

今天的岩博村和这里的人民小酒,已经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这里的山太多太陡,曾经无法设想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竟在十数年成了常态。放进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十年,诞生了这样的从无到有,人们对“人生追求”的观念也随视野的开阔而有所改变。

巨大的一步就发生在整个人类长度的咫尺之间。这是属于劳动、汗水和人民的奇迹。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岩博酒业。)



▼ 粉丝福利

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人民小酒的看法,

我们将从留言中精选20位读者,

每位送出具有独特“清酱”风味的

人民小酒·宏图系列一份(2瓶/100ml)。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酒地理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