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酒在野 | 潮汐之间:一瓶酱酒的浪漫主义

值得品味的 好酒地理局
2024-09-21


在黄经度数法的划分下,

最末的大寒同样孕育着一场新生。


古人获得时间概念的依据,来自于宇宙与地球的关系。

暗合星象的干支历推演出廿四节气,指导生产;以月相盈亏周期为准的夏历,同时反映潮汐规律。

汉武帝时期,太初历吸收了以上两种计时办法,人们利用阴历计年的重要节点,判断航运、判断农事。

一年的起始参考夏历中的正月,大潮、小潮的更替是15天,每六个节气为一季,四季合一年。

一年,也是酱酒“12987”工艺完整的生产周期。

图源/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今天,节气所代表的天文知识不再是巫师、钦天监等的秘法。这24个节点既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也是中国人天道合一理念的浓缩。

抛开对手机亮屏、时钟显示的习以为常,不妨重新用这一刻度理解时间,理解与世界的深刻关联。

值此大寒,我们将四季、节气、高粱和酱酒酿造进度并列,回顾这一整年的生产变化和蕴藏的天地人和。

不是所有作物都会在立春下土的。

虽然“春”的繁体字是屯+日,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初春仍是冻土的状态。东亚大陆南支西风急流开始减弱,隆冬宣告结束,不过仍有“倒春寒”这类恶劣天气。

熬过了雨水,惊蛰好像给新年敲了一记响鼓,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是为“龙抬头”。

越冬作物返青,春夏作物进入备耕状态。

与此同时,酱酒的第二轮取酒开始。

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虽仍有酸涩味,但已带有明显的生粮香,支链淀粉的糊化还在进行。

随着春分到来的三月中下旬,气温回暖稳定,西南地区的土层温度在12℃以上。“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在背风向阳、土质偏沙的地块,糯红高粱开始了播种。

这轮播种会持续到清明之后。杨树飘絮,在淡黄的种子被埋下的同时,去年的高粱正在经历第五轮蒸煮和第三轮取酒。

|蒸煮熟糟再经过摊凉,撒曲、堆积、下窖、封窖发酵、开窖曲醅、蒸酒六个轮次的循环,每个环节一次蒸煮,共九次蒸煮,这就是酱酒工艺“12987”的“9”。

桐树开花,天气的回暖不仅容纳了新种的发芽,也加速了发酵微生物的活动。

经过前两轮次的蓄能,三轮次酒开始出现酸甜之感和较明显的酱香。这会儿的酒醅最好闻,也意味着酱酒“黄金轮次”取酒的开始——三、四、五轮次酒不仅酒质好,也是出酒率的高峰,即“大回酒”。

取完酒的糟醅经过摊晾,加入尾酒、大曲粉,高温堆积后回到窖池继续无氧发酵。车间外是专属谷雨的淅淅沥沥和布谷鸟的歌声。

这个节气似乎生来就是为谷物定制的。播种后的高粱完成破土进入幼苗期。它们逐渐发芽,并从胚长出初生根。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民们正在种高粱。

初生根在供给出三四片叶子后被次生根替代,后者将负担起水分和养分的输送,直至成熟。

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里,物候、时令与农事紧密结合。勤劳的人民和合适的谷物,让瘠薄的土地也有了覆上新绿的可能。

结束冬眠,太阳由黄经315度到达黄经30度,北半球的春天即将过去,专属夏天的疯长正在路上。

在成为时间节点之前,“夏”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即“面向南方”。以南为生,以南为阳,正南方是中国人的基准方向。

立夏有多重要呢?周朝的帝王会亲率百官到郊外“迎夏”,这是三阳开泰的日子。

雨热活跃,天地交接,万物通泰。

随着气温升高,高粱幼苗期即将结束,窖池中糯高粱的糊化进度过半。这一轮次的酒,酱香比前三轮都要突出,酒香偏酸,后味绵长。

同时期高粱的茎叶逐渐茂盛,茎梗开始变粗、伸长,并形成游丝,进入拔节育穗阶段。

太阳到达黄经60度,暖湿气流强势。与雨水密不可分的小满,也昭示着华南防汛的紧张。

作物在珍贵的夏天极力生长,从小满到芒种再到夏至,“麦秋至”的意义就藏在这一轮的积蓄里,酱酒的黄金轮次也渐进尾声。

和前面四个轮次不同的是,五轮次酒酒体微黄,入口醇厚,酱香优雅,焦香明显。再晚上一两天,重要的端午制曲已经预备着了。

至者,极也。翻过夏至,“曲蚊”爬满制曲车间的门,内部温度达到40℃。

关于制曲的过程,好酒地理局曾在《曲间,舞者》一文中详细说明。

制曲意味着一个新的生产周期的开始,而上一周期的酿造取酒刚刚过去5/7,结出绿球的高粱正在地里迎风欢脱。

把时间线拉长,明年此时,新制的曲砖和新产的高粱会在同一口窖池中相遇。这样的交叠接力在夏秋之际互为牵引,在光合、水分、空气之间完成物质转换。

紧锣密鼓的生产在斑鸠唤雨中逐渐落幕,小暑、大暑把高粱推上了抽穗开花,下部的叶片渐黄并脱落,全株的营养生长基本结束,窖池中高粱的糊化滑向句号。

六轮次的“小回酒”仍呈现微黄,粮食烤糊的焦味更加明显,并带有舒适的曲香。蒸煮过的高粱重新回到窖池,等待最后一轮出场。

终于,这个闪耀着西瓜、莲蓬、蝉鸣的蓬勃季节,留下潮热黏糊的记忆又离开。它的余温会延续到秋天,点燃禾与火之歌。

天与秋光,云随雁长。

秋天的气质是舒展的,北斗星指向西南方,物于此而揪敛。

凉爽从“秋老虎”中渗出,但这还不是气象意义上的秋天,暑气的真正结束是在处暑。

白天的日照加上夜间的凉风,高粱穗会在多雾的清晨挂起露珠。经过开花授粉的它们,子粒变得膨大,进入灌浆期。

完成第七轮取酒,糯红高粱的优势尽显:皮厚粒小、高支链淀粉、高单宁含量的它们才能经得住这般“折腾”。如此反复,九次蒸煮、八轮发酵,即酱酒的“回沙”工艺。

处暑的时空命名是“未济”,自宇宙始,没有尽头。这意味着结束常常是新的开始。

一个多月后,新一批高粱种脐出现黑层,水分含量降至18%-25%,干物质积累终止,可以收获了。

这期间,太阳与地球的互动来到秋分,阴阳各半,平分秋色。大部分地区日均气温降至22℃以下,秋收、秋耕和秋种格外紧张。

而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就在寒露。刚刚结束十一黄金周的人们又匆匆返岗,酱酒酿造工们如是——他们清楚地知道重阳下沙有多“苦”。

小粒的糯高粱被称为“沙”,“下沙”即投料。随着雨季的过去,赤水河变得澄清,河谷气温稳定在25℃左右,高粱满仓,下沙的条件已成熟。

承仰宇宙的神奇,高粱的一生在酱酒中得以延续。或者说,在蒸馏技术的帮助下,高粱补全了另一半的意义。

第一次投料,整粒与碎粒的比例为8:2。泼上热水的新粮与母糟拌匀,再转移到甑桶上蒸粮。出甑后经过摊晾、降温,与上一轮周期中的尾酒拌匀,并加入高温大曲粉堆成圆锥状,进行有氧发酵。

4-5天后,粮堆内部温度上升至45-50℃,酒醅出现酒味时,即转移至条石窖,以黄泥密封,继续无氧发酵。

重阳和霜降挨得太近,随着车间回归安静,秋天也快结束了。

漫山遍野的红黄色回应着前两季的积累,从收获的角度看,冬天不再肃杀,因为窖池里有了新的期待。

冬,原是先民结绳记事的意象。头尾各打一结,就是终结的意思。太阳位于黄经225度,万物收藏。

小雪前后,距离第一次投料已过一个月,第二次投料“糙沙”就绪。

整粒、碎粒之比改为7:3,润粮后与窖池中的生沙酒醅1:1混合拌匀,装甑混蒸,蒸酒、蒸粮同时进行。此时的新酒为“生沙酒”,酒体杂且生涩味重,之后将回窖作发酵用。

蒸好的原粮摊晾后与生沙酒、高温大曲粉拌匀,这与下沙的步骤基本一致。

|工人们的扫帚上下飞舞,粮食与曲粉热切拥抱,为随后的发酵环节打下细腻的基础。

图为珍酒酿酒车间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两次投料,前者重在高粱充分吸收曲中的微生物,后者则是保持高粱活性,加强发酵过程。再次回到窖池,此时的新粮已经过两轮蒸煮和一轮发酵,下次开窖便是一轮次取酒的时刻。

没了作物的土地光秃秃的,大雪的覆盖让地面温度不至于太低,同时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含量。雪水中的氮化物含量是普通雨水的五倍,又有一定的肥田作用。

此时的土地深层仍有热量在缓慢释放,所以冬至并不是最冷的。待到小寒,热量殆尽,常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温暖的地方生物活动总是更活跃些。

地面之上,大雁开始从西伯利亚一路南飞;地面之下,窖池中的微生物将淀粉和糖转化为酒精和香味物质,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受河谷区域小气候影响,如果重阳下沙提前,那么第一轮取酒也会更早些。

在《地道好酒|小寒,珍酒一轮次取酒渐入尾声》中,我们曾详细说明第一轮“糙沙酒”的前后过程。

一轮次酒微酸,有淡淡的焦香,整体清中带酱。尽管这种清雅气质距离典型的酱香品格还有近一年的长度,新一轮收获已大幕拉起。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在黄经度数法的划分下,最末的大寒同样孕育着一场新生。

回到开头,如果你把各地的酱酒与农事、海洋、月亮、太阳联系起来,这就是宇宙有关一整年的浪漫剧本。

何况这轮月亮,照亮过我们每一个人。正如相信太阳照常升起那样,月亮也会如约而至的。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视觉中国)


审稿专家: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白酒中心主任 韩兴林

参考文献:

[1]林耀华.金翼[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2]余世存.时间之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酒地理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