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灵台县:脱贫摘帽不懈怠,巩固提升奔小康
今年4月,灵台县脱贫摘帽了。
面对成绩,灵台不止步、不懈怠。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脱贫只是第一步,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还要继续下绣花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干下去。
灵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全新的高度、更大的力度,迈出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新步伐,向全面小康进军。
查弱项、补短板,巩固脱贫成果不含糊
贫困帽子摘了,但仍需筑牢根基。毕竟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风险仍有可能发生。
整县一脱贫,灵台县立即琢磨起了巩固提升。6月,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查弱项、补短板、固成果”的大回访集中行动在全县打响。
县里以最细的网眼,对所有的贫困户、非贫困户,贫困村、非贫困村,开展“拉网式”筛查。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户户见面、项项对账,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退出的成果又一次经受住了检验。可灵台并不满足于此。在大回访中,县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细查各类潜在性、沉淀性问题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不是贴在墙上就完了。譬如,随着产业的发展,有的贫困户又有新的培训需求了;
贫困村大部分合作社运行越来越规范了,可回访发现,个别合作社作用发挥还是不够充分;
有的贫困户虽然收入增加脱贫了,但精神上依然贫困,陈规陋习犹在;
……
直面问题,持续加力。灵台用更精准的政策、更有力的帮扶,让脱贫更稳定更可持续。
脱贫了,扶持政策没“掉链子”。灵台产业扶贫扶持力度反而更大了。贫困户新植果园每亩去年补助300元,今年1000元;初挂果果园每亩去年补助500元,今年1500元;5年生及以上的果园每亩去年补助500元,今年3000元……县里今年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1.16亿元,让刚摘帽的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秋季开学,灵台又一次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大劝学”教育扶贫活动,及时教育引导有辍学苗头的学生。
答应来上学的王彩凤还没来报名。冒着大雨,灵台二中八年级四班班主任姚强和几位老师再一次前往什字镇李家庄村,给王彩凤家长做工作。14岁的王彩凤重返校园了。
问题一个个解决完、战场一个个打扫净,灵台以实打实的举措,彻底消除脱贫隐患、夯实脱贫基础、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
抓产业、促增收,提升“造血”能力拔穷根
一个合适的产业,就是脱贫攻坚的“神器”。近年来,灵台县按照“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前脱贫抓劳务”的思路,将牛、果、菜等培育成了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现在,摘帽了,灵台县持续扩张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深耕厚植”增收产业。
46岁的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贫困户,前一阵子“人生头一回”养了一头牛。
为啥?
技术指导,销路问题……全由村里的盛丰公司操心解决。以前提起发展产业就“前怕狼后怕虎”的张恩奎,现在终于壮起了胆。“这不,最近,饲料青贮都是盛丰公司在张罗。”
去年,北张村脱贫了。可村里继续扭住产业发展不松劲。在盛丰公司的带动下,村里养牛的人越来越多,现在达到了86户,比去年增加了12户。村民养牛的数量也比去年增加了23头。
“今年,养一头牛的利润比去年高一两千元,村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9月末,盛丰公司负责人姚军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火的不只是牛。在灵台,果、菜主导产业在贫困村的规模不断壮大。灵台还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引导贫困群众与市场主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巩固脱贫成果,必须提升“造血”能力。灵台依托龙头企业,扎实开展择业观念培训、引导性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劳动力掌握务工所需技能,引导他们树立“苦干不苦熬”的志向。
培训一人,就须就业一人。针对贫困人口务工远不能去、近不能进的问题,灵台以“农事钟点工”灵活机动就业为重点,探索形成了“党组织 劳务公司 企业 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有力推进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
县里建立激励机制,对雇用贫困劳动力、足额兑付工资的用工单位,给予支持补贴等,深入挖掘贫困群众身边工作岗位。
同时,搭建“立交桥”,结合对接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和巩固提升计划,全面摸清农村留守劳动力底数和务工意向,建成“灵台智慧劳务”信息管理平台。并成立覆盖所有乡村的劳务公司和劳务经纪人、劳务信息员队伍。
这一全新的探索,一头联系用工企业“找需求”,一头组织贫困劳动力“觅门路”,让干活的人能及时找到活、用工的企业随时能找到人。
“4月我们的饲草基地种玉米时,每天得用30人。前两年临时找这些劳力真是劳心费神。一时半会哪能凑这么多人手?今年劳务公司一联络,人就来了。最近青贮玉米饲料时,公司用的15人,劳务公司一天就解决好了。”姚军富说。
靠责任、促落实,乘势而上奔小康
灵台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各项事业能干得如此风风火火,背后靠的是一支全力运转的干部队伍。现在脱贫摘帽后,灵台派驻79个贫困村的驻村队员不但没有降下来,反而增加了47人。
刚摘帽那会,激动之余,灵台一些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想着现在终于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有了松劲懈怠思想、松气歇脚现象。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灵台县委书记刘凯说,要以“归零”心态和“再出发”精神,保持定力、一以贯之抓扶贫,进一步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质量,为打好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硬仗奠定坚实基础。
灵台县上良镇党委书记王建平感到现在比脱贫摘帽前更忙了。去年,镇里重点瞄准的是当年剩下的未脱贫的382户贫困户。摘帽后,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延续,扶持力度更大了,他们的工作更繁杂了。仅产业扶贫的惠及范围就从种养产业扩展到了小油坊、小作坊等“五小”产业。
这两年,镇里各村陆续建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让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也成了王建平现在忙乎解决的一大问题。
今年年初,镇里清理注销了3个“空壳社”。对其他25家合作社,镇里及时跟踪帮扶,帮助他们规范提升,合作社现在和农民联系越来越紧密了。
王建平还引导镇里16个以苹果种植为基础的合作社,成立了一个联合社。抱团闯市场,就是不一样。前不久,联合社和西安的华润万家超市签订了销售协议,一举解决了“销售难”。
和脱贫前有所不同,王建平告诉记者,脱贫后,现在,帮扶干部更注重“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下工夫,确保他们能稳步脱贫。
“想偷懒?怎么可能?!”面对记者的问题,王建平回答说,现在他们压力反而更大了。因为县里继续延续脱贫攻坚常年工作督查和暗访巡查机制。督查组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搞陪同,直奔一线、直接入户,随机抽查考核。全县排名前三位的乡镇授予流动红旗,后两位的给予黄牌警告。
去今两年,县里共开展授旗挂牌7次,其中摘帽后到现在就开展了2次。“虽然我们得过红旗,但脑海中巩固脱贫成果的弦一刻也不敢放松。”王建平说。
机制顺,人的劲就足。今年,灵台县独店镇4个贫困村,驻村帮扶单位由原来的4个县直单位增加到了7个,帮扶干部也由原来的每村3名增加到了5名。
脱贫攻坚奔小康,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现在,帮扶力量增加了,措施就更精准了,落实也就更到位了。今年,在帮扶干部三番五次的上门劝说下,独店镇崖窑村贫困户王仁义终于购买了农业保险。没想到,他刚买上十多天,养的一头育肥牛就死了,获得理赔1500元。王仁义很庆幸,幸亏有了农业保险,要不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驻村干部的齐心努力下,独店镇崖窑村今年参加农业保险的村民比去年增加了102户,达到272户。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眼下,脱贫摘帽后的灵台正持续加油干,一心奔小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宋振峰)
来源:新甘肃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丽霞
审核:李斌
投稿邮箱 ltdstgzh@163.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