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上合成生物概念,川宁生物又行了?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张贝贝
头图 | 视觉中国
搭上了“合成生物”快车后,川宁生物股价开始走强。
2024年4月25日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表示,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国家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产业行动计划。而合成生物学作为生物制造领域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发展也有望加速。
在上述事件驱动下,川宁生物作为合成生物赛道的领跑企业之一,资本市场活跃。
据Choice数据,4月25日-5月22日,川宁生物的股价一改前期盘整状态,向上拉升。虽近期有所回落,但期间累计涨幅仍高达58%,为合成生物概念股中涨幅靠前的企业,受到市场较多关注。
那么,川宁生物在涨幅已较大、并有回落的情况下,未来走势会如何?
有两点需要分析:
1)川宁生物的合成生物业务,是“蹭概念”,还是有真实的产品布局?
2)若有产品布局,探讨川宁生物合成生物能成为行业领跑者的原因,以及抢跑优势在未来能否持续?这将决定其在资本市场的比较优势能否保持。
#01不仅仅是“蹭概念”
川宁生物目前主要产品集中在抗生素领域,包括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的感染的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7-ACA、7-ADCA、D-7ACA)和青霉素类中间体(6-APA、青霉素G钾盐),以及熊去氧胆酸粗品和辅酶Q10菌丝体等其他产品。
从收入贡献看,2023年度公司硫氰酸红霉素、头孢类中间体和青霉素类中间体收入贡献分别为34.32%、21.32%和42.84%,即公司有98.5%的收入来自抗生素及抗生素中间体。
至于当下爆火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川宁生物确实有相关产品布局,且2023年度应用合成生物技术的化妆品原料-红没药醇已成功生产并已进入销售阶段,只不过目前收入贡献还较少。
同时,公司还有化妆品原料包括麦角硫因、角鲨烷、依克多因等、保健品原料5-羟基色氨酸以及农业饲料添加剂肌醇等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产品,预计今年能够投产并形成收入,并有望带动合成生物领域的产品收入贡献提升。
则,公司不仅仅是“蹭合成生物学的概念”,且合成生物学技术助力其从抗生素领域拓展至化妆品原料领域,未来还有望拓展至保健品、农业饲料等领域,带来新的增长点。
(资料来源:公司2023年年报)
在当下合成生物学技术产业化应用还在早期,川宁生物由已有产品成功推进至商业化落地的优势明显。这也是,近期川宁生物在合成生物概念股中涨幅较大的重要原因。
那么,川宁生物的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为何能成为行业领跑者呢?
#02“发酵技术”为合成生物拓展提供支撑
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是通过工程化的思路,对生物体功能代码,如酶、合成途径及底盘细胞的代谢调控网络等进行有目标地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实现以合成生物为工具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新型生产制造方式。
与生物发酵技术通过天然微生物的筛选和诱变育种方式,或对已有菌种进行理性/半理性的代谢工程设计和改造,获得合适的菌种看,合成生物学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定向改造基因,进而定向创造工业菌种或酶,效率更高。
而接下来生产制造的路径是一致的,均包括将细胞进行扩大培养,之后发酵、分离、纯化、精制等中后端的工艺流程,每一个流程环节都必不可少,且关系着最终的产品质量、产业化水平的高低。
可看到,当下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是构建在“微生物发酵技术”之上,只不过通过对菌种目的基因进行编辑、改造,可更高效的得到需要的各种物质。
因此,在生物发酵技术上已有布局,且有产业化产品落地的川宁生物,拓展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相对会容易些,这也是其能在合成生物技术应用领域进展靠前的重要原因。
川宁生物的生物发酵技术应用的情况如下:
①工艺多项创新,技术有支撑
据招股书,截至2022年8月16日,川宁生物在微生物发酵抗生素中间体制造及清洁生产技术领域拥有3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菌种筛选及优化、发酵过程优化、发酵逐级放大、目的产物提取、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课题。
如公司自主研发了乙酰基酯酶生产新工艺,单位成本较外购酶成本大幅下降,并降低头孢类中间体D-7ACA生产成本。通过毕赤酵母菌发酵培养,经提取、纯化、固定化一系列工艺过程得到固定化去乙酰基酯酶,其酶活力、催化转化率、循环反应批次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同时,公司是国内首家使用生物酶法生产头孢类中间体7-ADCA的企业,保供应稳价格。
②国内首创抗生素发酵领域500立方米发酵罐
目前抗生素发酵罐单罐规模大都在300m³左右,一般通过加大搅拌功率、提高罐压,改善中后期发酵液溶氧状况,以期望得到更高的发酵单位,来提高经济效益,但毕竟是间接提升。
川宁生物通过技术创新,将发酵罐体积容量直接增加至500m³,并通过对菌种发酵过程的数字化模型进行过程优化和控制,大幅度提高了单批产量和效率。
目前,公司仍是国内拥有最大单体发酵罐体积的抗生素企业,竞争优势较大。
凭借生物发酵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在抗生素产业化生产上率先应用,驱动公司相关抗生素产品产能和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并在行业内市占率领先。
结合2023年7月14日交流,公司的硫氰酸红霉素产能约3000吨/年,市占率43%,行业第二;头孢类中间体市场,7-ACA、D-7ACA和7-ADCA合计产能约3000吨/年,产占率37%,行业龙头;青霉素类中间体市场,公司6-APA产能约6700 吨/年,市占率18%,位列行业第二。
且随着公司生物发酵技术驱动下的工艺技术不断提升,环保成本和生产成本降低,商业化落地情况较好,也支撑公司利润增速持续高于收入。2022年以来,公司收入增速保持在20%左右,利润增速超100%。
注:川宁生物因疫情影响,有部分时间暂时性停产,产生停产损失,业绩下滑。
则,由上看出,川宁生物在生物发酵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上是有丰富经验的,这也为其拓展合成生物学应用和产业化落地提供支撑,这是其优势之一。
除此之外,川宁生物在合成生物应用技术上布局较早,并不是今年才布局,所以相关产品推进较快也合情合理。据招股书,2020年公司设立锐康生物,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酶工程等领域的研究。
这几年,公司全资子公司锐康生物围绕高端化妆品原料、保健品原料、高附加值天然产物、生物基材料等领域进行布局,也有成果。本文上述提到公司已上市销售的合成生物相关化妆品原料红没药醇,以及多款产品储备的研发主体就是锐康生物。
且要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创业板IPO募投项目之一就是锐康生物旗下的上海研究院建设,并期待打造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端合成生物学、酶技术工程企业创新中心。即,这几年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上加码布局,进一步巩固优势。
再者,公司在合成生物学应用的“选品”策略上,或也可借鉴。
公司选品的策略总结为6:3:1。其中,60%的资源投入到使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目前市场上已成熟的产品,30%的资源投入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10%的资源投入到创造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的产品中。
即,公司目前将主要精力进行难度相对较低,成功概率较大的产品上;同时,拓展难度较高、附加值较大的产品。这对于新技术拓展应用无疑难度会降低,并支撑公司从菌种构建与改造,到实验室合成。而后利用积累的生物发酵技术经验,到“可量产”。
#03小结
总结看,川宁生物凭借积累的生物发酵技术应用经验,在合成生物技术拓展较快。同时,在当下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应用仍在早期发展阶段,而公司已有产品上市、且有多款产品商业化落地在即的情况下,预计其在合成生物领域的“抢跑”优势仍会持续,值得关注。
但要注意的是,公司主营的抗生素行业已处于成熟发展阶段,全球和国内行业增速保持在4%左右,能享受的行业成长红利有限;且竞争格局稳定下,公司也只有通过技术革新,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但难度和不确定是比较大的。
这也是,虽然公司这几年利润增速还可以,但资本市场表现却并不好的重要原因。
上述背景下,虽然川宁生物在合成生物领域具有优势,但在抗生素业务行业增速不高的情况下,更多是在合成生物概念活跃时、或者公司合成生物布局有新进展,甚至是有相关产品上市带来业绩增量的时候,会有博弈行情,把握投资节奏。
当然,若未来随着公司的合成生物应用产品陆续上市,公司业务从抗生素领域为主转变为其他行业如化妆品、保健品等为主时,公司业绩或将迎来新的增长周期,但还需要时间兑现。
*以上分析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作者粉丝群招募▪ —————
各位读者如果对本篇文章有疑问,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好友,与作者一对一沟通。
此外,作者还对CXO、医美、药店、血制品以及具有主题机会的阿兹海默概念、多肽减重药等领域有覆盖,侧重产业分析和布局企业优劣势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长按下方二维码,与作者进行更多热门赛道和相关上市公司的深度交流。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