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不能只靠热情,不逼不成才”,你同意吗?

花菜 群岛大学
2024-08-26


来自小海豚的话:
这段时间,网络世界纷纷扰扰,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扑面而来,不断有争辩、乃至站队在朋友圈里刷屏。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哪些信息值得采信?谁的论证过程更有说服力?
这一刻,批判性思维变得无比重要。更重要的是,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选择“对的”那一队,而是为了促成深层的对话,开启共创的可能。
群岛「批判性思维课」第三期也在上周正式开启。26位小伙伴开始围绕生活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探究观点背后的“前提假设”,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并由此展开进一步的对话,从不同视角更全面地剖析观点本身。
今天的文章来自「先锋安格学习社区」的花菜,她和先生对一个常见的教育观点进行了深度剖析和对话:


“学习任何东西不能只靠着喜欢和热情,学习总会有枯燥的部分,这时候父母应该逼一下,帮助孩子克服了、挺过去这个阶段,孩子就能获得成就感,这时候他才会真正体会到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
这个观点背后的前提假设是什么?花菜会提出哪些批判性的思考?由此对“学习”、对“枯燥”、对“放弃”VS“坚持”产生了哪些思考和洞察?
对话颇为烧脑,手边有纸笔的小伙伴不妨做个思维导图哦Enjoy reading~



“学习不能只靠热情,不逼不成才”你同意吗?


by 先锋安格学习社区  花菜



前两天在一个此念的采访视频中看到的一句话:



这句话的前提假设是:
1.学习总有枯燥的部分。学海无涯苦作舟。
2.孩子没有能力/毅力独自应对这枯燥的部分,孩子一定会放弃,需要大人逼一逼。
3.放弃是一种不好的品质,尤其是因为感觉枯燥才放弃。
4.是否真正热爱,是需要经历“苦”的考验的。如果你的学习过程没有通过枯燥痛苦的部分的考验,你不能说自己是真的热爱。
 
这几个前提都是范式型的前提:
大家对于“学习”的认知范式,是“学习是苦的”;
对孩子的认知是“孩子爱玩乐,吃不了苦”
对放弃的认知是“容易放弃的人没定性,做不成大事”;
对热爱的认知是“真正值得热爱的事情,不能只是快乐的,因为玩物丧志”、“如果你不能吃下学习过程中的苦,你就不是真的热爱。”
 
对此,我的批判性思考:
1.学习一定是苦的吗?一定会有枯燥的部分吗?如果都是快乐、充满乐趣,那就没有学习发生吗?玩物为什么会丧志?
 
2.大人觉得枯燥,孩子就一定觉得枯燥吗?如果是热爱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有可能孩子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根本就不觉得是枯燥和苦,反而是投入、享受、兴奋、刺激?
 
3.如果孩子真的认为枯燥,孩子有没有能力去创造性转化这种“枯燥”?一定需要大人干预吗?干预方式一定是用“逼”的吗?作为父母或老师,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孩子去定义和转化这种枯燥感?
 
4.如果真的觉得枯燥了,想放弃,可以吗?为什么不能放弃?探索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孩子如何面对这种真的不喜欢?以及,如何面对这种因为放弃而得到的一些评判?我们要如何去支持他们?
 


以下是我和先生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我 :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先生: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它可以拆分成好几个问题。

首先“枯燥”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学习会有平台期,但人处在学习的平台期时,不一定都会产生枯燥的感受。其次父母在孩子产生这种感受时,他们如何定义这种感受,该不该介入,如何介入。
 
我: 诶,太好了,我们一点点来说。
你说学习会有平台期,你是怎么定义“学习”的
 
先生: 你做同一件事情,当你做得比上一次更好,学习就发生了。这是我说的学习。
 
我: 这样的学习都会有平台期吗?
 
先生一边说一边比划: 是的,整体上的规律就是这样: 一开始上手时肯定是上升坡度最陡的,然后会慢慢放缓,可能会有一些波动,然后都会到一个平台期,这条线几乎是平的。后面有可能突破平台期后又会有一个较高幅度的上升。也有可能就在平台期就往下走了。
 
我: 什么情况下会往下走?
 
先生: 比如某些博士或科研人员,选择了某些领域或方向切入,研究几年后发现走不通。
 
我: 这怎么能算是往下走呢?这几年的研究就没有学习发生吗?
 
先生: 当然有,这就要看这里的“学习”是学什么了。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力可以帮助他更快更好地开始下一个方向的研究,这当然也是学习。
 
我: 嗯。所以人在平台期的时候,容易感受到挫败,看不到学习发生,在日常重复中会感受到无聊或枯燥。那怎么突破这种平台期?
 
先生: 我认为有个好老师很重要。因为行业内比较好的老师,一般都经历过这个领域里的很多个平台期,ta知道你处在哪个平台期,需要给到你什么支持。好的老师会让你以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这种停滞、挫败、枯燥。你也更有可能突破平台期。

如果你超越了你的老师,你的学习就进入到了无人区,这个时候的学习是不可预测的,你有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路,也有可能在这个无人区里打转,走不出去。
 
我: 感觉你说的是比较顶级的学习了。在一般的学习里,自主学习者也会比较难突破平台期吗?
 
先生: 我觉得是的。特别是专业的、深度的学习,很需要引领者,自主学习很难跳出自身学习视野的局限。当然这个引领者最好是人,如果不是人,也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书。
 
我: 那你觉得学习的这个过程,对于个人而言,是一条无限向上的线,还是会有一个结束点?比如,大部分人在某个领域就只能到达某个点了,一辈子无法突破。
 
先生: 我觉得是不可预测。举个最近很火的例子,苏炳添,一般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是27、28左右,他30岁了还在打破记录。我觉得他是有非常科学的学习,并且在不断打破平台期。
 
我: 好,回到我们最先讨论的议题上,你说枯燥是人的主观感受,人在学习的平台期时不一定会产生枯燥感,对吗?
 
先生: 有的人不会,比如足够的热爱,会让人很有动力去探索各种方式来解决这个平台期。但是确实,大部分人是会产生这种感受的。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逼”,孩子需要学习面对这种枯燥感,因为这种能力是更有价值的,未来ta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时刻不得不去面对这种枯燥感,那时候怎么办?面对这种枯燥感,我认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转化这种枯燥感,把它游戏化;一种就是接受这种枯燥感,继续学习。
 
我举个例子。我小学时做作业,做作业肯定会枯燥了,但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它游戏化。我约了几个同班同学一起写,比赛谁作业写得快。这个枯燥感就被我转化了,我作业就总是非常快就写完,我自己也不觉得枯燥。
 
我初中成绩很好,我也觉得和这个训练有关。你听说过“退阶训练”吗?学习四个阶段:1.把容易的事情做对。2.把容易的事情做快。3.把困难的事情做对。4.把困难的事情做快。如果你在某个阶段卡住了,不是死磕在那个阶段,而是要退回上一个阶段。
 
怎么说呢,很多人上了初中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把困难的事情做对,如果他们没有完成第二个阶段,到第三个阶段就会非常吃力。而我在第二个阶段训练得很好,我作业做的又对又快,到第三个阶段我自然轻松。
 
我: emmm,你说的这个作业训练,和学习不是一码事吧,这种技巧性、技术性的有熟能生巧的功能,但学习不一定都需要经历这四个阶段吧?有些事情,我掌握了就好,为什么还需要做快?如果不能做快,就真的会影响到我的下一阶段学习吗?
 
先生: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不是个真理哈。不过我觉得不仅仅是作业训练,很多学习都是这样的。比如,我现在看数据,经常一页ppt出来,几十上百个数据,我瞄几眼就能指出某个数据一定有问题,这种能力的练成,一定和我读书和工作时的专业训练有关。

还有,比如说公司出现突发事件时为什么来找我帮忙,其实和我本职工作没关系,是因为过去我处理这类应急事件的经验较多,它是由非常多环的处理环节相扣的。比如,需要你第一时间召集相关所有人,第一时间搜集到相关事实,这个过程中你还得让大家卸下想逃避,想推卸的防御,尽量得到事实,如何提问,后期如何协调,撰写相关材料,都是需要“对且快”的,不然就会错过黄金处理期限。这些如果只能做对,但不能做快的话,你就无法承担更高更大的责任。
 
我: 嗯,我明白了,只有对已掌握的做到很熟练,才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下一阶段更困难的学习中。其实阅读也是,遇到很多专业词汇,如果只能做到“认对”,做不到“快速理解”,就很难阅读更深入更专业的文章。
 
先生: 我刚刚讲到退阶训练,说需要退到前面的阶段去重新学习,我再举个例子,刚才说苏炳添,他是怎么在平台期训练自己突破的呢?比如,他其中一个改变是,从左脚起跑改成右脚起跑。这意味着什么呢?他换只脚起跑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是跑得更慢的,但是他需要退回第一个阶段,先把容易的做对。
 
我: 这个好有趣。所以,他的这些训练方式是他研究出来的吗?还是之前已经有人这么训练过了?
 
先生: 每个运动员都不一样,身体也不一样,所以针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专门的训练提升方式。
 
我内心O.S.: 你小子倒是很懂教育3.0嘛。
 
我: 回到我们刚刚的话题,你说孩子需要学习面对枯燥感。问题是,现在很多孩子一感到枯燥时,他们很容易就放弃了。你觉得这种“觉得枯燥就离开” 是人类天性呢,还是后天环境、教养形成的?
 
先生: 过去的人为什么感觉好像不太会随便放弃呢?我觉得和现在选择很多有关。以前很多专家为什么在某个领域做得好,他们会说,没得选择啊,包分配,分配到什么就把那件工作做好,知道自己没得选,会更容易去面对这种枯燥感,因为他不得不面对,总得去转化它,或者和它共处。
 
我: 现在好像很少这种“非此不可”的情况了。
 
先生: 确实。现在选择很多。当然,我这里不指那些父母人为的“非此不可”。你看怀怀,她肚子饿的时候,她刚刚用勺子吃面不行,她就会用手,用叉子,各种办法,因为她非此不可,只有面可以吃嘛,但你让她刷牙她就各种耍赖拖拉,她不觉得刷牙这件事一定要做,所以她很容易就不想做了。
 
所以你看,很多名师收弟子,他们也会考察到这一点,你做这一行的决心到底有多大,是不是非此不可。
 
我: 但是刚刚提到的所谓这一代的孩子选择很多,是不是也意味着,孩子确实可以选择放弃,去探索一个自己更有动力去面对平台期的事情?
 
先生: 是的,去找到自己更热爱的事情,就能更好地面对枯燥感。
 
我: 我觉得一些人的动力来源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正向循环,因为擅长,所以得到的正向反馈多,因为正向反馈多,所以更愿意做,就更擅长。
 
先生: 是有这样的人,因为这些正向反馈都在帮助他消除枯燥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是因为自己优秀、做得好才有动力,那一旦他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平台,遇见更多的高手,他发现自己其实资质很一般时,他也很容易就失去动力。
 
所以这个动力最好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这样如果刚好一个因素没掉了,还有其他的支撑在,不至于就放弃。比如更大的目标,信念感等。
 
我: 我想起了自主决定理论中关于内在动机三大因素: 自主、胜任、关联。
 
那我们现在的父母能做什么?当孩子感到枯燥想放弃的时候。
 
先生: 想放弃就让ta放弃啊。
 
我: 啊?那如果父母觉得孩子在这一方面真的很有天赋,放弃太可惜了呢?
 
先生: 那实在忍不住想干预就干预呗,这种事很玄学的,说不准,没有正确答案。
 
我内心OS: 你倒是挺适合当父母的。
 
我: 那孩子怎么学会改变?或者说,那种可以消解枯燥或创造性面对平台期的能力、心态和信念是怎么习得的?
 
先生: 我觉得父母能做的就是创造更丰富的环境和体验。(沉吟了一下)我觉得感性的冲击很重要。
 
我: 感性冲击?这个能多说点儿吗?
 
先生: 就是这种变化它无法通过父母理性的说教来完成,只能是一个比较深刻的感性上的体验能帮助其形成。
 
比如,苦难是一种。人在经历苦难时,情感上的这种体验会影响人的认知。
 
我: 苦难,这让我联想到教育界近来比较受批判的“挫折教育”,很多父母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觉得现在孩子生活条件太好,无法成长,就故意给孩子制造很多挫折,让他们在挫折中成长。反而给孩子带来了身心伤害。
 
先生: 不是这种人为的挫折教育。比如,父母带孩子出去自驾,进入深山中,车子坏了,一家人在里面搭帐生存了两个星期才出来,我觉得这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是难得的,也很有价值的。
 
挺不容易说清楚的,关于这个感性的冲击。

首先,这种体验是需要累积的。
比如说,昨天晚上怀怀在百度地图上录音,越到后面的关卡对她来说就越超纲,她确实真切体会到了困难和挫败,我就不美化这种挫败,而是帮助她建立一点点这种突破的信心。每次她感受到很困难,但是通过练习后通关了,她都能体会到很大的成就感,但是这种成就感可能很快就过去了,你需要帮她复盘,让她感知到这整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她就建立了一个新的经验,就是遇到困难时,我可以通过怎样的过程去突破它,突破后带给我的感受又是怎样的。这样一次一次的,她后面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更愿意去挑战和突破。
 
带团队也一样。当团队在非常低谷时,所有人都觉得做不成、达不到时,这样的体验很重要,所以当后面大家突破了、达成了时,那种巨大的感性冲击会带给大家非常不一样的认知,他可能会认为自己非常棒,这个团队非常棒,对困难和挑战的认知也会改变。
 
我: 这种感性冲击,可能不只是苦的。比如,“爱”,我觉得爱也能很大的影响一个人。
 
先生: 是的,但在一个家庭里,可以丰富一些,有人说话算话,也可以有人说话不算话,她可以面对不一样的人,这样她未来出社会才不会觉得真实的世界怎么跟她想的不一样。
 
我: 但我觉得孩子本来就不是只生活在家庭里,她在学校在社会还是会遇到各种不一样的人,经受各种各样真实的挫折。
 
好了,你来总结一下吧。
 
先生: 啊?噢。就是学习是有平台期的,孩子要学习如何在这个阶段去面对平台期,以及面对由此产生的感受和行动选择。而父母能做的,不是理性的说教或强硬干预,这些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感受,我们只能寻找到一些契机,去创造一些深刻的感性体验,帮助他们在这个感性的体验中完成自己的蜕变。

我内心OS: 可惜了可惜了,你不做教育可惜了。

作者:花菜




更多对教育观点的批判性思考:

群岛「智慧房间」·论体罚|之一 沈琦:体罚真的有用吗?——来自一线的实践反思
群岛「智慧房间」·论体罚|之二 王晶琳:从脑发育和心理学角度解读体罚
群岛「智慧房间」·论体罚|之三 宗吉:是进步还是倒退?从法律视角论《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的出台
群岛「智慧房间」·论体罚|之四 席颢瑜:为什么有些国家允许体罚?以及他们是如何做的?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