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运用批判性思维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群岛「给教育者de批判性思维课」第七期开放报名

顾远 群岛大学
2024-08-26



(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运用批判性思维
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by 顾远

“批判性思维”这门课我已经上过很多次了,学员有青少年,也有成年人,有家长,也有老师,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从这些课程的经历中,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运用批判性思维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

之所以是秘密,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批判性思维只是一种思维的方法和工具,或者往高深了说,是一种核心素养,一旦学会了,运用也就自然不在话下。而实际的情况是,很多人学习了批判性思维,却未必愿意主动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甚至是在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各种不适应。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经常说两句话,其中一句是:“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理智的头脑,还需要健全的人格。”这种健全的人格在行为上便体现为勇气,而勇气正是有效运用——也包括学习——批判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
 

勇气是面对真相的勇气


在运用批判性思维探寻真相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一种沮丧的情绪:为什么我没有早一点知道真相?为什么我居然这么轻易地被蒙蔽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觉得自己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原来不是这样......

记得在一次课上,我以一本知名的绘本为例,分析了这个看似温馨的故事背后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当时有不少学员表示自己也看过这本绘本,还给很多孩子讲解过,却从来没有从性别视角思考过这个故事。究其原因,正如其中一位学员所说:“因为它得过大奖,我就没有多想。”

如果这样的真相只是让我们惭愧,还有一些真相则会让我们深感不安。不论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总是建构在某种观念体系之下的。在批判性思维的审视下,很多耳熟能详,让人不假思索的观点,暴露出了各种谬误,再也不是不证自明、天经地义的。

于是原来稳固的观念体系开始出现了裂缝,观念与观念之间开始难以自洽,我们变得举步维艰进退失据。此时,我们是否有勇气基于真相去重新建构自己的观念体系,重新建构自己的生活?


勇气是“知无知”的勇气


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繁复杂,信息的质量却相当不堪,似乎信息越来越多,人们却变得越来越无知。记得在一次课上,一位年轻人在课间跟我聊天,说他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观点,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也不知道看到的信息是真是假。

与此类似,在面对公共事件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坐等反转”,表现出玩世不恭或者娱乐的心态:反正我也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就听他们说呗;你问我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我能有什么看法,我没看法,我什么都不知道......

“知无知”不代表我们只能选择消极地被“投喂”,或者干脆“躺平”,而是有勇气去运用自己的智识去努力地搜集信息并判断质量(信息素养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地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一个人心智成熟的标志之一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无论经历多么丰富,学识多么广博,人总有不知道的事情,不曾想到的角度,不曾体会的经验。因而,无论我们对自己的观点有多么坚定,也总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思考未必全面,有意愿倾听不同的声音,甚至在论证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主动搜寻那些可以反驳自己观点的论据,分析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并将其中合理的部分纳入自己的思考。

这也是为什么在「批判性思维课」上,我在“判断论证质量的六条标准”中会把这一部分内容纳入其中的原因。 



勇气是坚持异议的勇气


我们当然不是在刻意追求标新立异,我们的观点来自于审慎的思考。可是如果我们的观点和周围人们的观点不一样,我们会有勇气表达吗?如果我们不认同某个权威的观点,我们会有勇气提出来吗?

让我们有所顾虑的原因很多:担心破坏了和谐的关系、担心自己是错的而被嘲笑、担心会被认为是在出风头、担心自己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一旦学习了批判性思维,就再也不那么听话,不好管了。有些家长则担心自己的孩子一旦学习了批判性思维,长大以后太多独立自主的想法,就难以融入社会了。

这些老师和家长未必不知道批判性思维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只看到批判性思维中“头脑”的那部分,看重的是批判性思维对做题、提分、申请名校带来的好处,却没有意识到它还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那部分。 


勇气是开启对话的勇气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常说的另一句话是:“学习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培养杠精,而是为了促成对话。”既然人是有局限性的,既然人和人是不同的,那么观点有所差异也实属正常。

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思考并表达出来,也能够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于是围绕各自的前提、事例、逻辑、例外...,双方就有了非常多可以讨论的点,可以把对话的空间不断打开,最后双方的观点都变得更加丰富而扎实。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敢开启对话往往是下意识地把对话当作了“辩论”,一定要分出个胜负对错。在这种心态下,就算对话也可能是伪对话。每一句“为什么”都不是在真的倾听,而是在反问“凭什么”;一句看似平淡的“我只是在表达我个人的观点”,暗含的却是“我的观点是对的,你不听拉倒。”

还有一种“伪对话”则更加隐蔽。在上一期的「批判性思维课」上,有一位学员在结业小论文里写道——

“我发现身边很多教育者的心态是开放和包容的,但包容到没原则,我希望听到的声音不是当我们面对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时,随口说句:‘现实生活是这样,你这样也行,我表示理解’。而是坚定的说:‘我不认可,我对此反对。’就比如打孩子就是不可以,而不是打一下又不会怎么样,教育工作者身上还是不能少了人格完整所延伸出的那份坚持与勇气。”

我在这段文字旁做了如下的批注:“太棒了!那种包容根本不是包容,而是不假思索的随波逐流,和伪装的乡愿。包容其实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我的观点是经过审慎的思考的,我希望与我对话的观点也是如此;我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在没有被说服之前,我选择保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如果我发现自己的观点有需要修正的地方,我也随时愿意调整,甚至接受那些原本我反对的观点。”
 

勇气是做出改变的勇气


学习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最终是为了决定我们该相信什么,以及该如何行动。

在我的课上,所有的案例和练习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场景、教学场景,紧扣时代正在发生的变化,主动探讨很多有争议的观点。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每一个学员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机会主动运用所学,回应自身真实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其中的一次课上,我们讨论的是课本里的一位烈士的英勇事迹。运用批判性思维,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这个事迹是可疑的——如果不是伪造的话。那么作为家长,作为老师,我们该如何教孩子们这部分内容呢?如果孩子们产生了疑问,我们又该如何回应呢?从根本上来说,是否体制不变、环境不变,课本不变,高考不变,我们就只能无所作为呢?

对于一个聪明而有勇气的行动者,这不是做与不做之间的取舍,而是在行动的光谱上Add ON,努力探寻出第三条路,而第三条路总是会有的。




好了,我已经向你吐露了这个关于“勇气”的秘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勇气足够,或者希望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这种勇气,那么欢迎你申请群岛「给教育者的批判性思维课」第七期。

从这一期开始「批判性思维课」将调整为五周,3月12日--4月9日每周二晚上20:30集体线上共学;同时,还会有各种课后练习与群内的讨论。集体学习的方式既有我讲解的部分,也有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践、小组研讨分享等。看情况,还会有不定期的彩蛋(群岛黑话叫“加鸡腿”)。

和上一期不同的是,我会更新一部分的案例和练习设计。报名表也增加了内容,为的是更有效地选择合适的共学伙伴。建议在填写报名表之前先阅读第一期课程开放时我写的那篇文章:《作为教育者,你将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或者,你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经常说的还有第三句话:“批判性思维是如此的重要,而在教育中又是如此的匮乏。”现在开始学习还不晚,任何时候获得改变的勇气都不晚。

3月12日--4月9日,「给教育者的批判性思维课」第七期,期待你的到来。

(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报名)


延展阅读:

顾远:作为教育者,你将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或者,你曾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这段十万+点赞的父子“对话”究竟说了些什么?
“学习不能只靠热情,不逼不成才”,你同意吗?


 群岛大学


        教育创新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我们希望通过记录并分享教育创新者在通往教育3.0过程中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让读者从中获得前行的动力、思维的碰撞和实践的启发。


在群岛,我们共创学习之道

在群岛,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群岛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