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立善:朱子门人丛考
以下文章来源于古典学研究 ,作者石立善
朱子(1130—1200)一生讲学不辍,其门人弟子伙矣。有关朱子门人之研究,自明代至今,层出不穷,海内外多达十余种。明代有戴铣撰《朱子实纪》[1]卷八《朱子门人》、宋端仪撰・薛应旂重輯《考亭渊源录》[2]卷十四《朱子门人》、朱衡撰《道南源委录》[3]卷六—卷十一,清代有萬斯同撰《儒林宗派》[4]卷十、黃宗羲撰・全祖望補《宋元学案》[5]卷六十九、冯云濠・王梓材撰《宋元学案补遗》[6]、李清馥撰《閩中理学渊源考》[7]等,近来则有方彦寿撰《朱熹书院与门人考》[8]。而海外之研究亦众,计有朝鮮李滉撰《宋季元明理学通录》、美国陈荣捷撰《朱子门人》[9]、日本田中谦二撰《朱门弟子师事年考》[10]及市来津由彦撰《朱熹门人集团形成の研究》[11]等。
以上诸书虽篇幅不齐,各有侧重,而于朱子门人行实之研究,均有贡献。然朱门人数既多,又遍布南北,且无名逸士亦不为少,以致诸书鲁鱼错讹充斥,误传滥收丛生。玆不揣浅陋,略举三十例,以为辨正。
杨方,字子直,号淡轩老叟,汀州长汀县人。杨方生卒年,诸书均不载。近人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52页)考定杨氏生卒年为1133—1208,其所引开庆《临汀志・进士题名》如下:
嘉定更化,以侍右召,进考功。复赵忠定谥,议详允,在廷推服。然操履刚正,终与时忤。未盈季,复去国。阅二年,广右开漕,择老成鲠介者,加宝谟阁直兼庾事。至,即循历属部,发责奸贪。轺车连岁冒畏入象州,以疾终,年七十八。[12]
按:《道南源委录》卷七、嘉靖《汀州府志》[13]卷十四所收杨方传之记述与此略同。市来津由彥《朱熹门人集团形成の研究》(191頁)列举杨方之资料,生卒年即袭方氏之说。殊不知方氏考证有误。若细读《临汀志・进士题名》之文,则方氏之误一目了然。“嘉定更化”即嘉定元年(1208),而“阅二年”当为嘉定三年(1210),虽然从此段记载中,尚无法确定杨方之卒年,但可知至少在嘉定三年,杨方尚在世。则杨氏果卒于何年耶?嘉庆五年(1800)辑《广西府志》载有以下一条史料:
宋毛伯温《杨先生祠碑》:“嘉定四年八月垂杪,广西计使宝谟先生杨公年七十八矣,以行部南州,舟次于象之鸣珂下,感疾终焉……”[14]右开漕,择老成鲠介者,加宝谟阁直兼庾事。至,即循历属部,发责奸贪。轺车连岁冒畏入象州,以疾终,年七十八。[12]
据杨方弟子毛伯温所撰《祠碑》,可以断定杨方卒于嘉定四年(1211)八月下旬,地点乃巡历途中的象州鸣珂,享年七十八,则其生卒年为1134——1211(绍兴四年——嘉定四年)。
李方子,字公晦,号果斋,邵武军光泽县人。李方子生卒年历来不明,而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121页)则标为1169—1226年,其所据资料不详。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
按:方说失考。李方子之卒年,可据《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三十四《题李果斋所书郑伯元诗后》考定,真德秀云:
予与公晦为僚于泉山,二年之间,于学问、文章源流,几亡所不讲,独罕言诗,意其未暇属意也。今公晦仙去巳七年,始于其弟耘叟处见其手写郑伯元诗及《登太白坟》,所作用工之深乃如此。然则诗之外其所未言者岂少哉!
据文末题署,此文撰于“绍定庚寅十月甲子”,即绍定三年(1230),文中有“今公晦仙去巳七年”之语,则李方子当卒于嘉定十六年(1223),其生年俟考。又,“耘叟”乃其弟李文子之号,文子字公谨,与方子同学于朱子。
蔡渊,字伯静,号节斋,建宁府建阳县人,蔡元定之长子。陈荣捷《朱子门人》(335页)以蔡渊生卒年为1148—1236,其说本之姜亮夫《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225页)。
按:陈、姜两书均误。据王遂《节斋先生墓志铭》[15],蔡渊卒于“端平丙申二月十一丁酉日辰时,享年八十有一。”则蔡节斋生卒年当为1156—1236(绍兴二十六年—端平三年)。
吴必大,字伯丰,兴国军人。吴必大乃深受朱子瞩望之弟子,不意盛年而卒。然其卒年历来不明,陈来《朱子书信编年考证》推测吴必大卒于庆元三年末或四年初[16]。
按:《周益国文忠公集》[17]之《平园续稿》卷三十九载《祭吉水吴伯丰县丞文》云:
惟君孝其母而养不终,友于弟而舍其恭,种学续文志未充,趋事赴功命弗通,胡然一疾陨厥躬,天乎奈何噫伯丰!
此文题下署曰“庆元三年十二月七日”[18],又朱子《答黄直卿(第二十九)》[19]谓“得江西书,吴伯丰果以去冬得疾不起,见其思索通晓,气象开阔,朋友中少能及之。”可以确定吴必大卒于庆元三年丁巳(1197)十一月至十二月初之间。吴必大病危之际,周必大曾修书告知朱子,庆元四年(1198)初,朱子答刘季章信函中云[20]:
熹岁前得益公书,报吴伯丰病疮甚危,适得子约书,乃闻其讣,深为伤痛。近年朋友,读书讲学如此君者,絶不易得,此为可惜,不但交游之私情也。闻后事深荷老兄与无疑周全之,足见朋友之义。
由此可知吴必大乃患疮而亡,其后事则由两位友人吉州卢陵刘黼(字季章)与曾三异(字无疑)料理。又,杨万里曾为吴氏撰《存斋铭》[21],文始即云“永兴吴君”,可知其原籍为兴国军永兴县,斋名曰“存斋”。吴氏曾名其堂曰“同荣堂”[22],并著有《岁寒三友除授集》一卷(存)、《无肠公子除授集》一卷(存),辑有朱子语录集即《师晦》三卷附录一卷(佚)[23]。
李亢宗,字子能,泉州南安县人。李氏之名,有“亢宗”、“克宗”两说。《考亭渊源录》卷二十、《儒林宗派》卷十、《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九、《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八作“亢宗”,而《朱子实纪》卷八、《宋季元明理学通录》卷七、《朱子门人》则作“克宗”。
按:李氏之名当以“亢宗”为是。《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答李子能》注云“亢宗”,又《鹤山集》卷四十八《长沙县四先生祠堂记》云:
长沙县丞李君亢宗摄县之四月,政脩而财裕,以余法用脩校官,具器服。又念昔人尝祠元公,配以胡子仁仲、张子敬夫、朱子元晦,盖生于斯,寓于斯,作牧于斯者也,而歳久頺圮,于是撤而新之,又以属记于某。……李君,文肃公之曾孙而文公之高弟也。
由是可知“克”乃“亢”之误也。李亢宗尝任长沙县丞,并修复其县内四先生祠堂。朱子《答李子能》云:
陈后之持守见识皆不易得,不知今年曾得来城中否,与之讲贯,当有深益。刘叔文守得亦好,但未知后来所见如何耳。为学十分要自己着力,然亦不可不资朋友之助,要在审取之耳。朱飞卿逺来,见此相聚,但亦苦多病,未尝不相与谈及子能也。
函中言及陈后之(易)、刘叔文、朱飞卿,其中陈、朱乃朱子门人,而李亢宗盖与三氏友善。
杜爗,《万姓统谱》卷七十七作“杜爗”,《朱子实纪》卷八、《考亭渊源录》卷十七作“杜烨”,《儒林宗派》卷十作“杜晔”,《宋元学案》与《宋元学案补遗》作“杜煜”。陈荣捷《朱子门人》(109页)独斥诸说,以《宋元学案》与《宋元学案补遗》作“杜煜”为是。
按:当以“杜爗”为是,此字同“烨”、“晔”。《续修台州府志》卷七十五作“杜烨”,《浙江通志》卷一作“晔”。然《宋元学案》与《宋元学案补遗》作“煜”者,实为避清圣祖玄烨讳,故其书卷四十郎晔改作“郎煜”、卷四十四芮晔改作“芮煜”也。而陈氏失考,误以代字为本名。杜爗,字良仲,台州黄岩县人,称南湖先生。爗与弟知仁同学于石子重,子重以致于朱子,遂入朱门。
苏宜久之名,《朱子语类大全》凡八见。宋端仪撰(薛应旂重辑)《考亭渊源録》卷二十与万斯同撰《儒林宗派》卷十、陈荣捷《朱子门人》(361—362页)、田中谦二撰《朱门弟子师事年考》仅载其此名,字、籍贯皆未详。又,田中谦二谓苏宜久与苏实或为同一人。
按:陈文蔚《师训拾遗》[24]“三山苏龟年且(宜)久说中庸费隠章”条云:
三山苏龟年且(宜)久说《中庸・费隠》章,谓:“始于夫妇之可与知、与行,极于圣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以至于‘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微而至于‘鸢飞鱼跃’,无不包举。”先生曰:“才卿说看,还有不同否?”文蔚曰:“此章说道之费,说到‘语大’、‘语小’处已尽矣。引《诗》者,所以咏叹遥泆,形容其不尽之意耳。”先生默然。
由此可知,苏宜久乃福建三山(福州)人,名龟年,字宜久。然则苏宜久与苏实为二人明矣。
包扬,字显道,号克堂,建昌军南城县人。包扬之师事年,历来均以《朱子语录姓氏》所言“癸卯”(1183)、“甲辰”(1184)、“乙巳”(1185)为准。然田中谦二《朱门弟子师事年考》据《朱子语类大全》所存线索,考定包显道师事年为三次,第一次为绍熙四年(1193),第二次为庆元二年(1196)末前后,第三次为庆元五年(1199)末。
按:田中考证犹有阙失。包显道之子包恢(字宏父)于《敝帚稿略》卷五《跋晦翁先生二帖》云:
某之先君子从学四十余年,庆元庚申之春,某亦尝随侍坐考亭春风之中者两月。
考亭书院
此事又见同书卷五《跋晦翁先生帖》[25]。包恢于庆元六年庚申(1200)春间,随其父见朱子于考亭,而受学两月。据此可知,包扬于庆元六年亦赴考亭受教,其师事年当为四次。
陈邦衡、陈邦钥,《宋元学案補遗》引《括苍汇纪》云:“陈邦衡,字伯明,缙云人,隐居敎授,作式乡邦,同弟邦钥师朱子,穷性理之学。”《朱子门人》(214页)因之。《(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七亦引《括苍汇纪》。
今按:《宋诗纪事补遗》卷六十一载陈邦钥诗《送考亭朱夫子赴天台》,有助于考定其入门年月:
羸马踏残月,荷策登泮宫。入门见先生,先生何从容!循循善诱能启下,青蒿因得附长松。短檠相对三百六十夜,高谈雄辨磊落沃胸中。吾王求士苦匆匆,未许先生久卧龙。乘骢直上天台路,祗缘此去何由从。鸣唏吁!小斋从此冷如水,齑盐朝暮怏怏尔。空留綘帐照孤灯,窗外西风起寒苇。
因知陈邦衡兄弟入门当在淳熙九年(1182)七月,朱子巡历台州期间。
包恢,字宏父,建昌军南城县人。诸书所载朱子弟子籍并不录包恢之名,方彦寿《朱熹考亭书院源流考》[26](164页—165页)始以其为江西朱子门人。
按:据上文所引包恢《跋晦翁先生二帖》、《跋晦翁先生帖》两文,可知其亦尝随父侍坐考亭。然而,仅凭此事尚不能断定为门人。今观包恢《敝帚稿略》诸文,其学远承陆子,乃象山后学无疑。故元人方回《桐江集》卷三《读包宏翁敝帚集跋》驳斥其袒护陆学,谓:
少年初见文公,乃父亦出文公之门,而为左袒,学之所入不正,强为说而心不明,则临富贵而失其守也。
贺善,《宋元学案》卷六十九列为朱子门人,王梓材云:“先生与黄勉斋、李果斋为同门友,争朱子《纲目》非未成之书,则亦受业朱门者也。”《朱子门人》(249页)因袭王氏之说,列入弟子籍。
《资治通鉴纲目》
按:王梓材之说大误,而陈氏亦未能是正。昌彼得、王德毅等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27]亦蹈袭王氏之误。《资治通鉴纲目》卷首下载贺善《书法序》,末署“至顺壬申二月中和节,门人贺善再拜谨序”,至顺壬申即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时值朱子殁后一百三十二年,则贺善非朱子门人明矣。贺善此序,实奉其师刘友益之命而撰,文中《书法》即指刘氏所撰《资治通鉴纲目书法》五十九卷而言。贺善于其序文称其师为“先生”,于朱子则称“夫子”或“朱夫子”。王梓材不明其义,以致误读。
万思同《儒林宗派》卷十末以严侣为朱子门人。《朱子门人》(360页)因之。
按:万说大误。严侣,字君友,门人私谥曰“髙节先生”,宋末元初人。据杨维桢《东维子集》卷二十六《高节先生墓志》,可知严侣卒于元至顺辛未(1331)冬十月。墓志又谓严侣“从学乡先生汉英贾公,贾公得于复斋赵公,赵公得于潜室陈公,陈公亲授于晦庵朱子,此其渊源也。”据此可知严侣并非朱子门人,曾学于贾汉英,乃朱子四传弟子。
刘定夫,《朱子实纪》卷八、《考亭渊源录》卷二十三、《儒林宗派》卷十、《宋元学案》卷六十九仅举其名,以为朱子门人。《朱子门人》(305页)谓“《文集》、《语类》皆无其名”。
按:刘定夫非朱子门人,乃象山门人。诸书误收,而陈书亦失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四载《答刘定夫》两通书简,其一云:
所喻为学之意甚善,然说话亦已太多鄙意,且要得学者息却许多狂妄,身心除却许多闲杂说话。着实读书,初时尽且寻行数墨,久之自有见处。最怕人说学不在书,不务占毕,不专口耳,下稍说得张皇,都无收拾,只是一场大脱空,直是可恶。细读来书,似尚有此意思。非区区所欲闻也。”
其二又云:
来书词气狂率,又甚往时。且宜依本分读书,做人未须如此胡说为佳。
朱子信函措辞严厉,直击其病,而象山却为其徒辩护而不讳,《象山先生全集》卷十三《与朱元晦》云:
刘定夫气禀屈强恣睢,朋侪鲜比,比来退然,方知自讼。大抵学者病痛须得其实,徒以臆想,称引先训,文致其罪,斯人必不心服。纵其不能辨白,势力不相当,强勉诬服,亦何益之有?岂其无益,亦以害之,则有之矣。
又,《象山语录》卷上严松录:“先生感叹时俗汩没,未有能自拔者,因歌学者刘定夫《象山诗》云……。”《象山先生全集》卷二十五又载《书刘定夫诗轴》诗一首,观象山文集与语录,可知定夫实乃象山门下,二人过从密切,而朱子亦未尝视其为弟子也。四库备要本[28]《象山先生全集》卷三十五《语录》“定夫挟一物不放胡做”条,李绂注云:“刘定夫,建昌南丰人,师事文安公”,又于卷三十六《年谱》“淳熙十五年戊申”条“南丰刘敬夫学周礼见晦庵”项注云:“刘敬夫,名思忠,建昌南丰人,淳熙八年进士,与弟定夫并师事”。如此,则刘定夫籍贯乃建昌军南丰县,并与其兄敬夫同学于象山,而定夫乃其字,名失考。
象山先生
陈宓,字师复,兴化军莆田县人,陈俊卿第四子。《宋史・陈宓本传〉谓陈宓“少尝及登朱熹之门,熹器异之。长从黄榦游”,而《朱子门人》(215—216页)等皆以陈宓入弟子籍。
按:《宋史》以下诸书均误。陈宓《持斋先生郑公墓志铭》[29]云:
某尝恨为童子时,侍先君闲居间,朱先生自建上来访,留月余。及丁未岁,先君薨,先生又来吊。时某皆年少,未知求教,至今追悔无极也。所赖以扣其不传之秘者,有持斋在,今复已矣,岂非命哉!
陈宓年少时,因其父陈俊卿得见朱子[30],然并未求教受学,后于朱子门人郑可学(字子上,号持斋)得闻其说而已。由此可知,陈宓非朱门弟子,曾从黄榦、郑可学问学,故只可列入私淑或二传弟子。
徐子颜,《考亭渊源录》卷十四、《朱子门人》(176页)列为弟子,而于其籍贯、行实皆无考。
按:朱门弟子陈文蔚以父视徐子颜,并从之问学,过从甚密,然陈氏撰《祭徐子颜》[31]一文并无只字言及徐氏学于朱子。《语类大全》卷一百二十陈文蔚录,“或问徐子颜,曰:其人有守,但未知所见如何。”此问答亦见《克斋先生文集》卷七《师训拾遗》。又,《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答陈才卿》第二书谓“子颜一室萧然,有以自乐,令人敬叹。”可知朱子曾过访徐子颜,并知其操守之坚,而于其学识却所知无多。《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答徐崇父》云:“子颜时时往来,甚佳。”则徐子颜与朱子门人徐侨亦有往来。
今上饶县清代徽派建筑
至于徐子颜籍贯,《陈克斋先生集》卷四《乙卯三月廿五日拜朱先生书》谓“此间却有子颜徐丈,持守颇严,时复相聚,亦能使人向前”,“此间”盖指陈文蔚里居上饶。而徐子颜与上饶韩淲亦相友善,韩淲《涧泉集》卷十九《徐子颜挽章》其一有云:“信城多士固多才,乡老凋零安在哉”,可知徐子颜乃信州上饶县人无疑。又据《徐子颜挽章》其八,可知徐氏既老,无家无子,学录徐大有为之料理送终。徐子颜乐道安贫,隐居持守,然非朱子门人明矣,盖可归入讲友一类。
苏玭,字训直,泉州同安县人。《朱子门人》(362页)谓苏玭非弟子,乃朱子讲友。
按:陈说失考。《渭南文集》[32]卷三十九《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云:
少从张公子韶、徐公端立、汪公圣锡游,皆期之甚逺。晩学于朱公元晦,尽门人礼,元晦亦称其善学。
观此则苏玭非讲友,乃门人无疑。又据陆放翁此文,可知苏氏生卒年为1129—1192(建炎三年—绍熙三年),享年六十四。苏玭曾任明州通判两年,“会岁歉,常平使者朱公元晦檄公,属以一郡荒政,客米自海道至者多。公请于朱公,请发积钱广籴,以为后备,朱公为闻于朝,如其请[33]。又建筑定海县崇丘河灌四千顷,公为之亲驾,不避风雨,历五月而后成。”朱子任常平使者事在淳熙九年(1182),苏玭此时始识朱子,其从学当在此年之后。
刘清之(1139—1189),字子澄,世称静春先生,吉州卢陵县人。《宋元学案》卷五十九《清江学案序录》,全祖望谓:“近有妄以子澄为朱子弟子者,谬矣。”陈荣捷《朱子门人》(311页)则据全氏之说,以刘清之为朱子讲友。
按:全说误矣。王礼《麟原文集》卷九《静春先生传》谓:“绍兴二十七年第进士,授袁州宜春簿,未上,丁外艰,服除,改严州建德簿,欲应博学宏词科。及见新安朱公熹,即尽焚所业,慨然义理之学。”此传又录刘清之贽谒朱子之书,其文曰:
王承告其子毗:“学之所入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学,不如式瞻仪刑;讽诵文辞,不如亲承音旨。”清之读此,未尝不慨然太息也。学之于人切矣!宜乎父子至情丁宁而不敢忽也。始清之读《论语》,得元祐诸老之说,以为世徒有此书耳。他日,有告以今时诸君子所发明者,时坐不安席,欲起而从之,已而不能,则有三焉:体弱不能徒行,贫无仆马,不可以适远,一也;位卑身贱,有在上者,则不可攀而求之,二也;世道之衰,屈身于势利者不怪,一从学士真儒,考德而问业,则曰“是好名者”,三也。……今二三君子之中,不幸已死者,则无可言,幸而执事者在,有可见之便,其又奚说?语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伏惟诲之。
此乃刘清之拜师入门之书简。《宋名臣言行录》外集卷十四《刘清之传》所录与此略同。朱子覆函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五《答刘子澄(一)》。又“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云云,乃援用西汉魏昭求师郭泰之典故,《后汉纪》[34]卷二十三《孝灵皇帝纪・郭泰传》云:
尝止陈国,文孝童子魏昭求入其房,供给洒扫。泰曰:“年少当精书义,曷为求近我乎?”昭曰:“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泰美其言,听与共止。
据此可知,与朱子一同编纂《小学》之刘清之非讲友,实乃朱子门人者,确凿无疑也。
林补,字退思,温州永嘉县人。陈荣捷《朱子门人》(155页)以林退思未及门,故视为讲友。
按:陈说失考。朱子《答黄直卿(第五十四)》[35]云:
礼书便可下手抄写……南康李敬子与一胡君同来,见在书院。敬子甚卓立,然未细密。胡君坚苦读丧礼,甚子细,亦不易得。永嘉林补字退思者亦暂来,其人甚敏,然都不曾读圣贤书,只一味胡走作,甚可惜也。
文中所云南康胡君即胡泳(字伯量),胡泳于庆元戊午(1198)从学朱子,则林退思亦于此年受学于考亭书院。可知林退思乃朱子弟子无疑。朱子曾为林氏撰《跋彭监丞集》一文(《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四)。
温州府境图
又,万历《温州府志》[36]卷四《祠祀志》谓温州府永嘉县鹿城书院中有四贤祠,祀程明道、程伊川、朱晦菴、张南轩四先生,旁列从祀诸贤凡三十三人,皆四先生髙弟也。林补亦列席其中,盖其乡人亦以朱子弟子视之也。林氏曾任四川分司茶马干官,并与叶适有过从,《水心先生文集》卷七有《送林退思四川分司茶马干官》一首,研究朱子门人诸书皆不载,玆录于下:
弃繻诋关吏,广殿射髙名。方从媚子引,岂料谗夫倾。
京师恩暮降,蜀道险朝升。执手郭西门,恻怆难为情。
有山擎空雪,有谷匝底冰。鸟乐谩后噪,猿孤定先鸣。
汉中王霸地,从古锋镝争。崩摧韩信坛,阙落张鲁营。
感子奋衣去,客猛意自轻。笑我老何怯,万里今横行。
唐晔,字号不详,福州闽县人。《儒林宗派》卷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七列为朱子门人,然仅擧其名贯而已。然陈荣捷《朱子门人》(172页)引《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九载黄榦《处士唐君焕文行状》,以唐晔为私淑。
按:陈氏误读《宋元学案补遗》之引文。今节录《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37]卷三十三《处士唐君焕文行状》如下:
闻晦庵朱先生讲道武夷,语其子晔曰:“吾老矣,不能从夫子游。尔其毋忘吾志乎!”既而晔获登门授业以归。诘其所闻,竦然曰:“吾得闻所未闻,死不憾矣!”继而曰:“入耳出口,学者大患,尔其戒之。”
黄榦因于唐晔有旧好,故为撰其父之行状。据此文可知,唐尧章(字焕文)之长子唐晔奉父命登门受学,乃及门弟子,非私淑明矣。
《考亭渊源录》卷二十三以周僩为朱子门人,《朱子实纪》卷八亦仅举其名氏而已。然陈荣捷《朱子门人》则以为与《考亭渊源录》卷十八所收沈僩重复而误。
嘉靖温州府志
按:陈说大误。周僩与沈僩实乃二人,皆亲灸朱子。董鼎《书蔡氏传辑录纂注》[38]卷首《书蔡氏传辑录引用诸书》列周僩录《师说》,而其书《辑录所载朱子门人姓氏》于沈僩之外,又载“周氏 僩 伯庄”。嘉靖《温州府志》卷三《曹叔远略传》言及朱子门人徐寓、周僩等五人为永嘉人。据以上资料,可知周僩字伯庄,温州永嘉县人,并辑所闻文公语录为《师说》。又宋末导江黎靖德所辑《朱子语类大全》不载周僩录。
《朱子实纪》卷八列傅君定为朱子门人,陈荣捷《朱子门人》(230页)又以傅君定与傅定为二人,并列入门人籍。
按:两书均误。傅君定与傅定乃同一人,其名氏当以“傅定”为是。《朱子实纪》与《朱子门人》所据者,乃《晦庵朱文公先生续集》卷一《与黄直卿》(三十):
书院中只古田林子武及婺州傅君定在此,读书颇有绪。傅尤刻苦,前此亦多读书,但未有端的用心处,近方令其专一,渐次读书,觉得却有立作,将来或可望也。
此“傅君定”即傅定,“君”乃称谓词,非名氏。以朱子文集为例,如“王君遇”即王遇,“何君镐”即何镐,“刘君清之”即刘清之,“潘君叔度”即潘叔度之类。又《朱子语类》[39]卷十四第九十一条,林子武录“传敬子说‘明明德’”条,可证林子武(名夔孙)与传定曾同席受教。
傅定,字敬子,婺州义乌县人,傅寅(字同叔)之兄子。朱子《与黄直卿(三十)》撰于庆元三年丁巳(1197),又据《朱子语录姓氏》,林夔孙所记语录为丁巳以后所闻,可知傅定从学于考亭当在庆元三年无疑。
又,陈荣捷《朱子门人》又谓傅定于《朱子语类大全》问答二十余条,此说亦误。此二十余条均为沈僩所录,其中所见“敬子”并非傅定,乃朱门另一弟子李燔(字敬子)。傅定于《朱子语类大全》凡两见,除上述一条以外,又见卷十五第二十四条林子武录“傅问而今格物不知可以就吾心之发见理会得否”条而已。
《朱子实纪》卷八、《考亭渊源录》、《儒林宗派》卷十、《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九、《朱子门人》(141页)以周颐为弟子,然于其行实皆不能考,仅擧其姓氏而已。
按:《朱子语类大全》卷一百十八吴寿昌录云:
因问:“子游庐山,尝闻人说一周宣干否?”寿昌对以闻之,今见有一子颐字龟父者在。先生曰:“周宣干有一言极好,‘朝廷若要恢复中原,须要罢三十年科举始得。’”
由此可知周颐宇龟父,其父曾任宣干一职。又,《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山北纪行十二章》小注可见“寻阳王阮南卿、周颐龟父”之名,朱子注末又云相游庐山诸人各还其军或赴他处,而王、周二人独还家,可知周颐乃江西寻阳县人。周颐又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四《书濂溪光风霁月亭》,而朱子二文均撰于淳熙八年(1181)四月。
钱木之,常州晋陵县人,寓居温州永嘉县。钱木之字有子山、子升两说。《朱子语类大全》卷首《朱子语录姓氏》作“子山”,而《朱子实纪》卷八、《考亭渊源录》卷十六、《经义考》卷卷二百八十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九均作“子升”。
按:当以子山为是,而《语类大全》钱木之录中频见之“子升”则为另一门人名氏无疑。《鹤林集》[40]卷三十二《聘饶伯与书》云:
某西州晩学,幼读洙泗圣贤诸书,毎闻沈潜理学,用心科举外之士,未尝不耸慕倾敬。兄弟南来,徧求文公之书之徒,如叶味道、张德元、钱子山、陈器之,皆得与往来。
吴泳所云叶味道(名贺孙)、张德元(当作“元德”,名洽)、钱子山、陈器之(名埴)皆为朱子门人,而均称之以字。此钱子山即钱木之,可知其字乃子山。又,钱木之行实,历来不详。罗濬撰《宝庆四明志》[41]卷十二《鄞县志》云:“钱木之,奉议郎,绍定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到任,端平三年三月二十六日避王大卿亲,离任。”可知钱木之曾任奉议郎,并于绍定六年(1233)十二月至端平三年(1236)三月,任鄞县县令两年九个月。又,本文第十八条“林补非讲友乃弟子”条所引万历《温州府志》卷四《祠祀志》前述四贤祠从祀诸贤名录中亦见钱子山之名。
许进之,见李滉《宋季元明理学通录》卷八、陈荣捷《朱子门人》(201页),然两书仅录其名及朱子书简一通,余皆不及。
按:进之乃许氏字,其名闳,福州人。许进之从朱子游,始见诸文献者,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招隠操》之序,其文如下:
淮南小山作《招隠》,极道山中穷苦之状,以风切遁世之士,使无遐心,其旨深矣。其后左太冲、陆士衡相继有作,虽极清丽,顾乃自为隠遁之辞,遂与本题不合,故王康琚作诗以反之。虽正左、陆之误,而所述乃老氏之言,又非小山本意也。十月十六夜,许进之挟琴过予书堂,夜久月明,风露凄冷,挥弦度曲,声甚悲壮。既乃更为招隠之操,而曰榖城老人尝欲为予依永作辞而未就也。予感其言,因为推本小山遗意,戏作一阕,又为一阕以反之,口授进之,并请榖城、七者及诸名胜相与共赋之,以备山中异时故事云。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榖城老人”即朱子同学黄子厚,“七者”乃刘屛山之子刘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黄子厚诗序》云:“三山许闳生来访,袖出子厚手书所为诗若干篇,别抄又若干篇以示余,其间盖又有余所未见者”,则许进之曾从黄子厚游。许进之盖介之黄子厚而入朱门。此诗序作于庆元己未(1199)七月,可知至朱子晚年,许进之仍往来其门也。朱子尝为许氏书“胎仙”二字,以名其室[4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题嗣子诗卷》谓其长子朱在“既没后,许进之乃出其所与唱和诗卷示予”,则许氏与朱在曾相过从。由此观之,许进之乃一逸士,工于琴艺,兼长诗文,朱子亦通琴艺,尝云:“某旧学琴,且乱弹,谓待会了,却依法。原来不然,其后遂学不得。[43]”常与操琴者往来[44],于许君盖为师弟知音。
马壬仲,字次辛,建宁府建阳县人。马氏之名,《万姓统谱》[45]卷八十五、《儒林宗派》卷十作“壬仲”、《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十,而《明一统志》卷四十二、《福建通志》卷三十四、《朱子门人》(186页)均作“任仲”。
按:马氏字“次辛”,按十干之序,辛金之次正为壬水,《景定建康志》卷二十四《官守志》亦作“马壬仲”,故其名当为“壬仲”。又,《朱子门人》(186页)据《万姓统谱》卷八十五,以为马氏乃绍兴进士,年龄与朱子相若,并非门人。判定是否门人,与年龄毫无关系。且陈荣捷袭《万姓统谱》之误而缪矣。“绍兴”乃“绍熙”之误,《福建通志》卷三十四绍熙元年余复榜载马氏之名,《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十《州牧马次辛先生壬仲传》亦作“擢绍熙元年进士乙科”,则马氏于绍熙元年(1190)中第。《明一统志》卷四十二亦误作“宋绍兴间中进士”。又据《万姓统谱》与《明一统志》,马壬仲著有《奏议杂著》及《得斋集》。
叶任道,字潜仲,味道(贺孙)之弟。《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五仅载其名,其事迹不详。
按:《朱子语类大全》卷第十四、十六、十八、七十八,仅见其兄叶味道、万人杰所录任道与朱子问答四条,而朱子文集无书简往来。叶任道之名,今见《后村先生大全集》[46]卷五《吊锦鷄一首兼呈叶任道》、《水心先生文集》卷七《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翁卷《西巖集》所收《送叶任道》三诗之中。可知任道与叶适、刘克庄、翁卷有过从。叶水心《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与翁卷《送叶任道》(《苇碧轩集》)皆作于叶任道赴官静江之际。叶水心《送叶任道教授之官静江》有云:“太学奏文夸第一,国子先生里行立。岭南梅花太枯涩,花岂唤人人底急”,而翁卷《送叶任道》亦云:“兹辰首征途,言寻八桂乡。”由此可知,叶任道曾任职国子监教授,后任官粤西静江县。水心诗中又有“云翻雨覆古来有,不如堂堂金石守”之语,翁卷则云“莫以琼树姿,怨彼霜霰妨。委顺要达识,沮挫知坚刚”,以示安慰,可知任道广西静江(桂林)之行,非其本意,颇有远谪不遇之感。
又,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南宋叶任道题名》拓本记载:
叶任道潜仲、陈次贾、刘潜夫、曹晋伯,嘉定壬午夏五廿一同游龙隐诸洞,至栖霞,薄莫冲雨而归。
可知叶任道至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年仍在世,并与朱子门人刘潜夫(名炎)有过从。
《宋元学案》卷六十九、《儒林宗派》卷十列“宋斌,袁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九据真西山《宋文叔编仁说》,以其字为文叔,而《朱子门人》(108页)则以为宋文叔恐为另一人。
按:王梓材之说是,兹略增补其事。《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七《冢墓》“淳固宋先生斌墓”条谓其墓在西湖资国寺之右,继之又云:
西湖资国寺
先生字文叔,袁州分宜人。弱冠师晦庵先生,受《四书》大义,笃实靖重,确守师说,演绎穷究,至老不少懈,于世味泊如也。号庸斋,卒年八十,众议私谥为“淳固先生”。
宋斌与刘克庄亦有往来。《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载《别宋斌文叔》一首:
天下书无数,君专治《四书》。因留精舍久,遂向举场疎。山路挑包去,秋风罢讲余。故园荒草合,似欠一番锄。
据以上文献,可知宋斌字文叔,号庸斋,袁州分宜县人,专治《四书》,私谥淳固先生,享年八十。真德秀序宋氏所编《仁说》云:“宜春宋君文叔辑《语》、《孟》言‘仁’而为之标略,用意美矣。[47]”又,《宋史・赵与懽传》云:
袁士宋斌少从黄榦、李燔登朱熹之门,学禁方严,覉旅困沮,年且八十,与懽延之,事以父行,奏乞用旌礼布衣故事,死葬西湖上,岁一祭焉。
宋斌早年从朱子高弟黄勉斋、李敬子而入考亭门下,然仕途困沮,终身布衣,年八十受赵与懽之知遇,并于同年客死临安。
程先,字传之,徽州休宁县人。《朱子门人》(186页)以程先为朱子讲友,且二人未曾谋面。陈氏所据乃《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四《答程传之》“熹与足下为同郡人,然彼此未相识面,而足下以书先之,此意厚矣”之语。
按:方回《东隐程先生先墓表》[48]云:
先生自以出伊洛后,为学务躬行,不事占毕,隠居东山。既老,犹请益不已。闻晦庵夫子为世儒宗,以扫墓还婺源,担簦见之,夫子示以圣学大要,时先生年巳七十余,不能从,遣其子侍入闽,夫子称之。
则程先曾见朱子,并亲聆受教,故入门人之列可矣。
程先次子名永奇,字次卿,号格斋先生。
按:诸书于程永奇事迹皆不详。《新安文献志》卷六十九载叶秀发《格斋先生程君永奇墓志铭》颇详其事,玆不顾繁冗,节引于下:
文公先生省墓婺源,履正公挈君往拜,请受教焉。因令君侍归建安,问难究诘,所造益邃,踰年而归。文公手书“持敬明义”之说百余言勉之。君归,遂以“敬义”名其堂。邑人子弟,从者云集。而郡县大夫有稽古礼文之事,悉来咨访,一言之下,罔不敬服。江西制阃请为白鹿洞书院山长,浙东帅专书币聘为塾师,皆辞不赴。履正公晚得痺疾,君孝养备至,务适其欢。……又用伊川先生宗会法,以合族人,举行《吕氏郷约》,而凡冠昏丧祭,悉用朱氏《礼》,郷族化之。伪学难作,君去隠邑之东山。值文公讣至,合同志者设位恸哭,曰:“吾道已矣。”或传其挽章于有司,被系数月乃免。……年七十有一,以嘉定十四年十二月五日终于正寝。疾革前一日,沐浴正衣冠而坐,门人交入问疾,久之,曰:“吾不能多言”,呼纸笔至,大书一“敬”字,曰:“守此足矣。”
朱子回婺源省墓事在淳熙三年(1176)四月,则朱子《答程传之》一函当在此之前。据叶文,可考定程永奇生卒年为1151—1221,程氏父子为二程之后裔,笃守朱子学,因祭拜朱子牌位、撰写挽词而受官府迫害入狱。程永奇著有《六经疑义》二十卷、《四书疑义》十卷、 《定性书》《好学论》《太极图说》《西铭》注各一卷,编有《朱子语粹》十卷、《中和考》三卷,又有所著诗文《格斋稿》四十卷。
萧长夫,《考亭渊源録》卷二十三、《道南源委録》卷十一、《儒林宗派》卷十一谓“福州人”,《儒林宗派》卷十一《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七则云“闽县人”,《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九、《朱子门人》(245页)等记载皆极简略。
按:朱子门下琴士有二,一为许顺之,一为萧长夫,皆三山(福州)人。《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第二十七《赠萧长夫序》[49]略言其事云:
琴士图
三山萧长夫学琴四十年,飢寒流落,困悴无憀,独不肯迁就其声,以悦俚耳。嘉定八年秋,过予大江之东,予与之登钟山,访定林,酌寒泉,而拊修竹。长夫听然,为鼓一再行,雍雍乎其薰风之和,愔愔乎其采兰之幽,跌荡而不流,凄恻而不怨,信六一之言有不吾欺者。盖其尝游紫阳先生之门,习闻君子之义,其能穷而不变也,固宜。虽然,游先生之门者众矣,顾未闻有不变其学,如君之不变其技者。此予之所以重叹也。
据真德秀之文,知萧长夫固守古音,穷而不折其志,不肯迁就从俗,以至“飢寒流落,困悴无憀”。
林至,嘉兴府华亭县人。《考亭渊源録》卷二十仅记其名,并引述朱子答函。《宋元学案》卷六十九云:“林至,字德久,华亭人,官秘书郎,登朱子之门,著有《易裨传》。”《朱子门人》(147—148页)疑《信州州学大成殿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八十)“州学教授嘉兴林君某”为林至。
按:信州州学教授林君某即林至,检《朱子语类》卷第六十“问先生所解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条王过云“后见信州教授林德久未甚信此说“,可为佐证。则林至绍熈五年(1194)九月入朱门,时任信州教授,乃朱子晚年弟子。又,林至除《易裨传》二卷外,尚有一部关于《楚辞》的著作。《(正德)松江府志》卷三十、杨枢《淞故述》称林至著有《释骚》。林氏曾将此书稿寄给友人楼钥求序,《攻媿集》卷六诗序云:“林德久秘书寄《楚辞故训传》及《叶音》、《草木疏》求序于余”,则林至之《楚辞》著作由三部分构成,《故训传》为训诂,《叶音》为注音,《草木疏》为名物,合为一帙。朱子晚年著有《楚辞集注》,叶音乃朱子音韵学核心,知林至之骚学本于朱子。
2010年秋写于日本京都
(本文转自古典学研究公众号,原文曾于2011年10月9日“朱子学会成立大学暨朱子学与现代跨文化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后刊载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注释:
[1]本文所用版本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影印明正德八年(1513)鲍雄刻本《朱子实纪》。
[2]本文所用版本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影印《考亭渊源录》。
[3]本文所用版本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影印《道南源委录》。
[4]本文所用版本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儒林宗派》。
[5]本文所用版本为《续修四库全书》所收影印《宋元学案》。
[6]本文所用版本为《四明丛书》本《宋元学案补遗》。
[7]本文所用版本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闽中理学渊源考》。
[8]《朱熹书院与门人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9]《朱子门人》,台北:学生书局,1982年3月。
[10]《田中谦二著作集》第三卷所收修订本(东京:汲古书院,2001年2月。初载《东方学报》[京都]第44册、48册,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3年2月、1975年12月)。
[11]《朱熹门人集团形成の研究》,东京:创文社,2002年2月。
[12]《永乐大典》卷七八九四引,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第87册,8页上~9页下。
[13]嘉靖《汀州府志》。
[14]清光绪十七年(1891)桂垣书局补刊本,14页下~15页上。
[15]清同治刊本《蔡氏九儒书》所收《节斋公集》附录。
[16]《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三联书店,2007年9月,472页。
[17]《宋集珍本丛刊》所收影印清道光二十八年欧阳棨刊本。
[18]《宋集珍本丛刊》所收影印明祁氏澹生堂钞本误作“十月二十七日”。
[19]《四部丛刊》所收影印嘉靖刊《晦庵先生朱文公续集》卷一。
[20]《四部丛刊》所收影印嘉靖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三《答刘季章(十九)》。
[21]《四部丛刊》所收影印《诚斋集》卷九十七。
[22]《陈克斋先生集》卷十六《寄题吴伯丰同荣堂》。
[23]《郡斋读书志》卷五下(《四部丛刊三编》所收影印宋刊本)。
[24]《陈克斋先生集》卷七。又,关于《师训拾遗》,参照石立善《『诗童子问』と『陈克斋先生集』に见える朱子语录の佚文》(《中国文史论丛》第五号,第79—100页,冈山:冈山大学,2009年4月)。
[25]《跋晦翁先生帖》:“我先君从文公学四十有余年,受其启诲最多且久。每于侍下窃闻之,继于先生文集中饫观之。庚申之春,又尝躬拜先生于考亭而受学焉。”
[26]《朱熹考亭书院源流考》,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5月。
[27]第四册,2932页,台北:鼎文书局,1974年4月。
[28]《四库备要》本所据底本乃周毓龄重校、陆邦瑞金谿槐堂书斋刊本。
[29]《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二十一。
[30]朱子为陈俊卿所撰行状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六。
[31]清钞本《陈克斋先生集》卷十一。
[32]《四部丛刊》所收影印本。
[33]参照《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十七《奏明州乞给降官会及本司乞再给官会度牒状》。
[34]《四部丛刊》本所收《后汉纪》。
[35]《晦庵朱文公先生续集》卷一。
[36]《四部丛刊》本所收《水心先生文集》。
[37]元刻延祐二年(1315)重修本(《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九十册所收影印本)。
[38]《通志堂经解》本。
[39]明成化九年(1473)陈炜刊本。
[4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昨为许进之书胎仙字因以名其室或疑欠舞字者故作此以解之》:“寒山寒月冷飕飕,只影孤桐万里游。帝乐梦回三叠逺,胎仙舞罢一帘秋。未愁悄寂无人会,只恐蹁跹不自休。却笑蕊珠何处所,两忘蝴蝶与荘周。”
[43]《朱子语类》卷五十五“射者御者都合法度方中”条。
[44]《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赠某道士序》。
[45]《四部丛刊》本所收。
[46]《四部丛刊》本。
[47]《西山文集》卷三十五《宋文叔编仁说》。
[48]《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新安文献志》卷六十九。
[49]此文误被收入刘爚《云庄集》卷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六十九引徐象梅《两浙名贤録》,《朱子门人》(138页)从之。
作者简介
石立善,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比较古典学会副会长、《古典学集刊》主編。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学、日本汉学。
本微信公众号由石立善教授创办,
旨在发布日本汉学与汉学史研究领域
专业论文、书评及相关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