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谷英才”张晟斌:啃最硬的“骨头” 设计最好走的路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驾车行驶在武汉经开区的路上
东风大道高架桥和沌口长江大桥上
车流滚滚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公院)坐落于东风大道高架桥旁。东风大道高架桥、沌口长江大桥,中国车谷的两大交通动脉,从中交二公院工程师们设计的图纸上“走”下来,由蓝图变成了实景。
中交二公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晟斌,从业30余年,在武汉经开区的时间超过17年。作为武汉经开区建筑行业领军人物,中国车谷快速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近日成功入选2022年度“车谷英才计划”。
初见张晟斌,第一印象是“拼”。4月13日上午,在几经“爽约”之后,他挤出一个小时接受记者的采访。前一天,他才从海南出差回汉。
走出恩施大山的孩子
殚精竭虑设计家乡“致富路”
1987年,张晟斌走出恩施大山,走进了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从此,他与修路建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36年前的求学之路,张晟斌走得很辛苦,也让他至今难忘。从镇里到县城,再到武汉、上海,坐公交、长途客车,再坐火车,他辗转走了五天五夜。
大学毕业后,张晟斌被分配到中交二公院,逐步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总工程师。啃最硬的“骨头”,设计最好走的路,成为他的使命。
2003年,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进入设计阶段,绵延起伏的大巴山脉崇山竣岭成施工建设的“拦路虎”。张晟斌主动请缨,承担湖北沪蓉西高速榔坪至高坪段的勘察设计工作。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通向他的家乡恩施州。
高速公路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跨越宜昌市与恩施州交界处的四渡河,必须架桥。按照设计方案,四渡河大桥桥面距谷底560米,有近200层楼高,要建设我国首座山区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是沪蓉高速公路建设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
张晟斌和设计团队把大跨悬索桥由大江大河引入山区峡谷,根据运输条件和现场拼装条件采用桁架梁作为加劲梁,并采用了火箭抛射先导索的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在山区建设大跨度悬索桥先导索施工的技术空白,破解高山峡谷建设特大型桥梁的世界性难题。
此后,借鉴四渡河大桥诸多技术,贵州坝陵河大桥、北盘江大桥、湖南矮寨大桥等一大批建在高山峡谷中的特大型桥梁拔地而起。
“世界各种桥型排行榜上,跨径位居前列的全在中国。”张晟斌说,作为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更知道修路对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性,“现在,从武汉到恩施州,开车只要不到六个小时。”
走出武汉经开区
国家重点交通工程留下他的足迹谷
张晟斌与武汉经开区结缘,始于2006年。那一年,中交二公院在武汉经开区落户,张晟斌也来到了武汉经开区,“来了就不走了”。武汉经开区内的重要交通工程,也从此打上了中交二公院的烙印。
“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车谷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交二公院也坐上了武汉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张晟斌说。
东风大道是318国道武汉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西南的重要出口,还是武汉经开区的交通主动脉。通过中交二公院工程师们的设计,新建的东风大道高架桥拔地而起,成为武汉经开区“流金淌银”的千亿大道。
沌口长江大桥,是武汉四环线的节点工程,更是武汉经开区重要的过江通道。张晟斌介绍,中交二公院承担沌口长江大桥的设计任务,为了提升桥梁的使用寿命,中交二公院的工程师们首创智能焊接机器人技术,设计了大吨位“弹性+阻尼”复合式阻尼器,延长了伸缩缝等易损件的使用寿命,为解决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开裂难题开创了一条新路。
从武汉经开区出发,张晟斌和中交二公院的设计师、工程师们,在祖国的大山大河、崇山竣岭间,破解一道又一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掘隧架桥难题。
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公路上的天山胜利隧道,全长2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面临地质断裂带多、高寒、高海拔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张晟斌带领团队爬雪山,过草地,在无人、无路、无信号的环境中,踏遍隧道轴线可能穿越的近400平方公里的陡险区域,创新性地提出三洞式隧道断面、“导洞TBM+主洞钻爆”组合工法,辅以“超长距离水平定向取芯钻”的地质勘察手段,有效降低了隧道施工和运营风险,并且较常规方案减少近四年工期。
▲资料图
从武汉经开区出发,张晟斌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大地——这个星期,张晟斌再次出差。泉厦高速、粤港澳大湾区狮子洋通道、安徽巢湖隧道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工地上,都会留下他的足迹。
工委组织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以点滴沁融民心 共同绘好社区基层治理同心圆
观摩提升比学共进 推动两新党建提质增效
来源:武汉经开区 编辑:张伊倩
审稿:邱晟刚 邵峥嵘
执行总编:温庆丰 陈佑军
中共武汉经开区工委组织部
投稿邮箱:wedz0012@126.com
电话 027-847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