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党员本色】乡村医生丁玉强:从军装到白衣 守护异乡村民37年

江夏组工
2024-10-26


一身洁白的大褂,一颗医者的仁心。从军装到白衣,他与村民守望相助,坚守农村扎根异乡37年,每年骑行上千公里上门巡诊,他用大爱守护了村民的健康。




丁玉强,男,1961年出生,中共党员,江夏区郑店街劳七村中心卫生室村医。他从被选派江夏部队卫生所时,就对劳七村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复员后,因割舍不了对村民的感情,他远离家乡,扎根江夏行医37年。



1981年,丁玉强参军来到江夏,被选派到部队卫生所学医,因为常常参加驻地义诊,渐渐与乡亲熟络。因为他服务态度好,医术高明,外出不便的周边村民开始习惯找他看病,渐渐地,他跟村里的人熟悉得如同一家人,村民的淳朴感动着他。复员后,因割舍不了对村民的深厚感情,他毅然远离家乡,到劳七村附近的炼灰厂当厂医,继续为村民治病。


2005年,劳七村要新建一个卫生室,村民们强烈要求丁玉强出山。他自筹资金12000元,在区街财政的支持下建起了劳七村卫生室。如今卫生室窗明几净,里面井然有序摆放着300多种药品,是江夏区首批达到市标准化建设标准的村卫生室,极大地方便了附近的群众就医。


每当谈及一个外乡人为了什么留在江夏,丁玉强常说:“村民们需要我,把生命托付给我,这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我的尊严。”从医以来他也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诺着这句话。他37年来不分昼夜来往于田间地头为村民们巡诊、接送病人,交通工具从最初的自行车、摩托车,到现在的电动车,每年行程1000多公里,已经忘了换过多少辆交通工具。村民一听到轰隆隆的声音就知道是丁医生来了。为了方便病人就诊,他多年来手机24小时开机,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2006至2010年,几乎每年,丁玉强都会接诊数例新发肺结核患者。结核病传染性极强,及时发现并治愈一位患者,意味着挽救一个家庭。为了尽快找出潜在患者,丁玉强对自己要求苛刻,“每次都要耐心询问、细心观察”。除了做好上报工作,督导管理也非常重要,每到患者服药的日子,他就会上门或打电话督促。在丁玉强的坚持下,2016年后,劳七村再也没有出现过新增病例。


翻看十余年来的随访档案,在劳七村,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村民已近600人。从定期上门回访、检查到在卫生室办起健康教育讲座,工作都落在丁玉强身上。十多年来,丁玉强坚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慢病人群和精神卫生疾病患者,在劳七村,实现了随访全覆盖,患者们得到及时干预、治疗,百余位危在旦夕的病人重新燃起了生命之火。


村卫生室只有丁玉强一个人,他休息,村民看病就不方便。为了方便村民看病,他每年只回老家一趟看望妻子和儿女,两个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的生活、健康,他都无法照看。儿子为了让父亲早日回到徐州与母亲团聚,瞒着父亲,儿子将老人的户口从江夏迁到了徐州。丁玉强得知户口被迁回老家徐州后,淡淡一笑:“我为江夏劳七村民服务了37年,我现在不是劳七户口了,我还要继续为劳七村民服务。”在他心里,武汉是第二故乡,乡亲们需要他,“他们的信任给了我认可,虽然老了,我还想继续守好这里”。


因表现突出,丁玉强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武汉市优秀乡村医生”“武汉市我心目中的好医生”“武汉楷模”等荣誉称号。


4月15日
2022年第一季度“武汉楷模”榜单在长江日报揭晓↓↓↓


▼ 往期精彩回顾  ▼


江夏区“三张人才清单”服务驻区高校——孙娅莉赴湖北美术学院开展“高校问计”活动

江夏党员舒服民:“我一辈子感恩共产党”

张斐: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抓不好党建是最大败笔


策划\中共武汉市江夏区委组织部

来源\江夏组工

投稿邮箱:jxzgwxgzh@163.com

【版权归江夏组工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夏组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