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前身,在新加坡有迹可循?信徒死不离身的是?
在华人世界,说起对拜火教的认识,很多人会联想起《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明教的前身是摩尼教,以拜火教为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拜火教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在3000多年前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也是当时中东最具影响力的宗教。
拜火教(Zoroastrianism),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或祆教。从英文看,Zoroaster是先知琐罗亚斯德的名字,他创立了整个信仰体系。在古代中国,拜火教被称为祆(xiān )教,“祆”这个汉字更是为此而生。《说文解字》中提到,“祆,胡神也”,指的正是拜火教所崇拜之神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可见拜火教与古代中国的渊源颇深。
拜火教曾是波斯帝国的国教,至今在伊朗的波斯波利斯残垣,仍有拜火教之神马兹达的雕像。(互联网图)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拜火教群体在印度,他们又被称为“帕西人”(Parsi)。虽然拜火教发迹于波斯,也就是今日的伊朗。却在11世纪因伊斯兰教统治波斯,不少教徒无奈之下逃往印度西海岸定居,并在那里逐渐形成了帕西人社区,且在印度社会中掌有巨大财富,因此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新加坡帕西人社群以家庭为主,成员涉足金融、医药和科技领域。(陈斌勤摄)
在新加坡,拜火教信徒约有600人,他们的先祖多是在19世纪末从印度古吉拉特(Gujarat)移民而来。帕西人在新加坡定居虽只有100多年的历史,社群目前还在增长中,成员涉足金融、医药和科技领域。
祭司为家族传承制
今年62岁的珀西·坎巴塔(Percy Khambatta)是新加坡拜火教社群的祭司,平日里主要负责为信徒主持婚丧嫁娶、乔迁之喜、入教仪式等。每个星期日会在小印度德斯加路(Desker Road)的店屋内,主持祈祷仪式。这里不仅是信徒聚集的地方,也是一所小型博物馆,记录着新加坡帕西人的历史。
珀西·坎巴塔是新加坡拜火教祭司。(叶振忠摄)
拜火教祭司的职分并非选召,而是命定。根据珀西所述,拥有特定姓氏的家族,男子每三代中要有至少一位承担祭司职分。珀西的曾祖父是祭司,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不曾履行祭司职分。到了他这一辈必须出来做祭司,不然会从祭司家族的名单中被除名。因此他在中学时期就被父亲送到祭司学校,接受宗教训练。
年少时的珀西被家人送去祭司学校受训。(严宣融摄)
在古代印度,有钱人家中会供养祭司,提供一切生活所需。如果房子够大,甚至还会在前院设置拜火的祭坛。而随着人们信仰意识逐渐薄弱,祭司的地位式微,不少人为了养家糊口自己成家立业,做起了兼职祭司。珀西本身也是兼职祭司,他的正职工作是一名餐馆经理,在餐饮业做了35年。
祭司帕西在为7岁小女孩主持入教仪式。(陈斌勤摄)
入教仪式圣衣至死不离身
帕西人只有行过入教仪式,才正式成为拜火教一员。仪式通常在7岁或11岁时进行,每人获赠一件圣衣(sudreh)和一条圣带(kusti)。拜火教徒的衣着标志是无论男女,都要穿圣衣、戴圣带,像内衣一样每天穿着,至死不能离身。即使在炎热的岛国,所有拜火教徒都会穿。他们相信圣衣有驱魔作用,可带来庇佑。
帕西人须终身穿戴圣衣和圣带。(陈斌勤摄)
拜火教是最早提出善恶二元论的宗教,认为主宰宇宙的有两股力量:代表善良光明的阿胡拉和代表邪恶黑暗的阿里曼,人们为阿胡拉呐喊、助威,用熊熊烈火宣扬它所代表的光明,而且相信它终将胜利。许多人对拜火教最直观的认识,以为他们在拜火。实则不然,火是其信奉之神阿胡拉·马兹达圣光的象征。
千年圣火不灭
敬火是帕西人的重要传统,在印度乌德瓦达(Udvada)最古老的庙宇,圣火从公元721年持续燃烧1400多年,至今没有间断过。帕西人家中也有小型祭坛,须要定时为圣火添加燃料,让它常年不熄。
帕西人的祈祷书,以古文字阿维斯坦语写成。(叶振忠摄)
拜火教的祈祷书以古文字阿维斯坦语写成,有英文版帮助信徒拼读出来,但他们不解其意,只有受过培训的祭司才能读懂。拜火教没有繁复的教条,只要信徒在日常生活中恪守“好思想、好言词、好品行”,时刻反省自身,追求光明的行为,即可获得心灵的安宁。
I Believe Therefore I Am
系列介绍
信仰抵得住时间的流逝。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信仰的力量日久弥新。新加坡共有十大宗教,牵系着多元种族,在小红点上共存共融。其中鲜为人知的如拜火教、犹太教、耆那教、锡克教和巴哈伊教,都有着一批虔诚信徒。
《联合早报》和亚洲文明博物馆携手推出《我信故我在》视频系列连续五周,每周四更新。通过生活化视角,为你讲述小众宗教的故事。
相关阅读:
文:李雅歌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