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加坡华族戏曲妆造有传人,唱戏、贴片、衣箱样样来,作品还传回了中国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4-12-17


戏曲舞台是一个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胡弦钹铙声撩动人心喜怒哀乐,唱念作打中倾尽世上悲欢离合,弄粉调朱间窥见浮生百态形色。老叟演出妍娜少女,媪妪化作俊帅儿郎,瘦弱躯肢可显摧山搅海之雄壮,丰腴腰身无碍玉软花柔之风流。这固然离不开梨园子弟对看家本领的精湛演绎,同样也绕不过戏曲一门绝活:妆造。


戏曲妆造从头到脚工序复杂,常需数人同时配合完成。(何炳耀摄)


比起一般舞台表演,传统戏曲妆造不仅求美观,更是一种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段;且戏曲历史悠久,妆造形成一套独特美学体系和固定范式;台上不同行当角色对应不同妆造风格,各类角色妆容和服饰细节差异很大。因此,戏曲妆造不仅是舞台化妆的一部分,更融入文化、历史、象征和美学的多层含义。


正式拜师学艺的陈寿山(左),头面功夫数十年不坠。(何炳耀摄)


一台大戏,若没有服化道的精雕细镂,委实好看不起来。新加坡戏曲舞台上,有几位稀缺的“造美者”——陈寿山、洪茹望、吴嘉燕,他们从头面、化妆,到服饰,为戏曲演员点化出“色稍次者即场上无分”的靓丽妆造,让戏更活更真。


71岁的陈寿山,从事戏曲头饰、头面(指旦角头上佩戴各种饰物的总称),以及首饰制作45年。他原本在建筑界工作,刚退休不久。


“早期职业戏班里,我做的这行,京剧叫包头的,潮剧叫打杂的。除做首饰外,也帮演员包头、贴片子。”陈寿山说:“我当时经过拜师这个流程,是跟两位老师专门学艺过的,尽管有一徒不拜二师的说法,还好我两位老师是好朋友,是早期跟中国戏班过来,留在这里的。”


戏曲演员上台前要勒头,为的是吊起眉眼,显得精神,便于戴盔头等头饰。(何炳耀摄)


拜师京剧团打下基础


演过潮剧老旦的陈寿山说,以前潮剧戏班贴片子质量不高。“翻看潮剧老剧照,那一代包头实在不怎么好看,不如京剧那么正统。我第一次比较深入地接触专业贴片子,是沈阳市京剧团来新加坡,剧团交流,20几岁的我提出要向他们学片子学包头,于是一个星期内,我天天晚上跟着学原理学技巧,就这样打下基础。”


尽管上了年纪,陈寿山手法依然利落,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七个片子,两条“大柳”,以及包大头,他不出半小时就利索完成,而且精准对称,足见老手艺人熟能生巧。


陈寿山为旦角贴双颊的“大柳”,手法相当爽利。(何炳耀摄)


值得一提的是,陈寿山多个剧种都涉猎,“后来慢慢做下去,其他剧种就会找你。片子啊大头啊都类似,可各剧种间头饰发饰有些细微区别。比如广东粤剧片子会拉得比较长,贴得比较低,泡子(扣状金属饰品)插得也高。”


洪茹望(59岁)也是横跨数个剧种的戏曲化妆师。“本地几大剧种都要会,每个剧种妆容各不相同,比较突出的是京剧、粤剧、福建戏(歌仔戏),和其他剧种明显不一样,潮剧妆受浙江越剧影响很大,琼剧妆也趋向于越剧妆,越剧妆成为主要南方剧种的标杆。化越剧妆我会用淡点、柔和点的颜色,化京剧妆、粤剧妆鲜艳的颜色用得多。”


在洪茹望手中,京剧《贵妃醉酒》杨贵妃容姿娇倩、粹雅高贵,越剧《白蛇传》许仙疏眉朗目、轩然霞举。


成为戏曲化妆师前,洪茹望(左)是专业戏曲演员,技巧是从给自己化妆练出来的。(何炳耀摄)


成为炙手可热的戏曲化妆师前,洪茹望是中国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的演员,化妆算是老本行之一,因专业坐科的戏曲演员,都得学会自行打理妆容。“以前是给自己化,现在男女演员的妆我都会化。我随先生来到新加坡,之前在先生所属的社团里,有演出就帮他们化妆,本地戏曲界相通,后来就帮越来越多的剧种化妆。从1996年移民来新算起,至今也快30年了。”


戏曲妆容随时代改变


洪茹望说几十年来戏曲妆容产生了演变,拿京剧来说,京剧妆已经改良,巧妙地吸收了别的剧种优点。“京剧整个妆面以前感觉似乎以正红为主,现在正红没那么多,会加一点玫红进去,可以说随着时代发展,审美也提升。我本身帮京剧演员化妆时,会强调眼睛层次感,让每个颜色有渐层。我认为,艺术要有进步变化,不能墨守成规,不过作为传统艺术,戏曲一部分传统性应保持,但有些层面得根据时代和人文需求稍作调整。”


洪茹望(右)认为戏曲妆容保持传统特色之外,也要与时俱进。(何炳耀摄)


洪茹望化一个妆平均要40分钟,戏曲妆细碎又繁琐,也难免会碰到她一个人得化10多个妆的情形,不啻为对体力、功力、眼力和耐力的多重考验。


既能化妆也会设计头面的吴嘉燕说,有次一天里给10个演员化妆加勒头包,“晚上的节目,我们得从早上9点开始做,本地戏曲后台的专业妆造师实在太少,加起来可能一只手都数得完。”


吴嘉燕作为“衣箱”人员,经管各种戏曲服饰在舞台上的展示。(何炳耀摄)


57岁的吴嘉燕也是从戏曲演员起家,跨足戏曲妆造。“我爸爸会拉二胡,加入了会馆,我也进入他参加的会馆当粤剧演员,先跑龙套,那时后台师傅也很少,我们这些跑龙套的怎么可能找到大化妆师来帮我们化妆?只能自己摸索。头绑不好掉下来,衣服穿得不好之类的都成为经验,从失败当中学习正确的知识。”


吴嘉燕为张莉导演的粤剧《雷雨颂》做头面造型并负责服装。(张莉提供)


从事戏曲妆造已有30年,吴嘉燕同时承担“衣箱”的工作。


在戏曲中,衣箱不仅指存放演出服装的箱子,也指一种职业。衣箱主要职责是管理和维护戏曲演员的服装、饰品、头面、鞋等物品,确保这些物品在每次演出中完好、干净、整齐地呈现。衣箱人员一般会在后台协助演员快速换装,因戏曲演出中,演员常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换装,尤其是多角色或大场面的剧目,衣箱得熟悉分配每个角色的服饰。京剧有句行话“宁愿穿破,不能穿错”,凸显出戏服穿搭的规矩。


戏曲服饰分类细致,穿搭讲究,一般要由吴嘉燕这样的专人帮助穿衣。(何炳耀摄)


“主要演员会有一个专属衣箱,称为‘大衣箱’,只负责主角一人,因为主角衣服多,‘二衣箱’‘三衣箱’负责群演服饰。”吴嘉燕说:“如许仙一角,书生一般穿素色,不可能身上插四支靠旗,也不可能穿龙袍,不然就不伦不类。戏服必须贴合角色身份,得让观众见衣识人。”


三位妆造师傅都有过表演经验,但几十年来甘于出让氍毹(qú shū),隐于后台,而且他们都有正职,从事戏曲妆造,完全是挤出业余时间来“用爱发电”。


陈寿山为黄梅戏《天女散花》演员设计头饰造型。(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提供)


陈寿山说:“做多了传统老戏,有新编戏,人家把造型设计交给我,我就很开心。一些地方戏曲,允许你从造型上去改动去重塑,比如潮剧《西施归越》《中国公主杜兰朵》等,有的作品被中国的潮剧团拿去演,仍沿用我的造型设计。”


吴嘉燕说,大家来看戏,很赏心悦目的一点是看演员妆造。“戏曲妆造不可或缺,演员的‘声色艺’首先是声音,然后是色相,就是指造型,观众第一是听声腔好不好,然后就是看扮相美不美了,再是水袖啊武场啊艺术的部分。”


洪茹望为琼剧《白蛇传》演员设计化妆。(新加坡传统艺术中心提供)

洪茹望也说:“的确是因为喜欢,看到自己化出不同形象很满足很快乐,这是一个塑造美的工作。”她笑说偏爱化花旦妆和小生妆。


洪茹望目前认真钻研化妆中色彩和光影的关系。(何炳耀摄)


洪茹望遗憾自己不会画画,她发现很多化妆师都讲求在妆容中融入绘画般的明暗对比,因此她正钻研化妆中色彩和光影的关系。


新加坡戏曲演出少 学艺人无机会实践


在新加坡,比起其他艺术门类,戏曲呈凋败颓势是不争事实,妆造师傅们谈起技艺传承时,都各有体会。


吴嘉燕认为演员精美妆造在相当程度上能提升观众观剧体验。(何炳耀摄)

吴嘉燕说:“像我们早前学戏,都知道得要学些妆造,只是现在这个社会和年代,演员似乎习以为常,觉得剧团会准备化妆师、造型师或者服装师。当然有资深的演员还是会坚持自己化,其实本应如此,像比较有名气的本地粤剧老演员们,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化,最多是请个衣箱,帮他们穿穿衣服,可现在因为他们年纪大了,视力不好,以致于看不清,化妆时颜色弄不好,所以才须要请化妆师。”


洪茹望认为戏曲化妆提升的诀窍是在演出中不停地练习实践。(何炳耀摄)

洪茹望的观察是:“目前现实情况是本地戏曲演员年龄都偏大,视力受限,他们要学戏曲化妆的话,难度很大,想学的人是有。问我要开班吗?当然我很愿意分享一些化妆要点,但化妆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不停地实践,如果一年才演个一次,形同没有实践机会,那学多少也没有用。”


陈寿山忧虑自己的手艺没有人继承。(何炳耀摄)


陈寿山印象中最忙的一次,曾单独做了18个头面。他感慨:“头面这一块,真正有拜师的,技术比较全面的,似乎只剩下我。人家问我怎么不教?不是我不要教。以前我两个师父会担心没有徒弟,此刻我也担心没有徒弟。问题是以什么心态去学,除非学成后能进团里全心全意去做这一行……”


显然,在没有全职戏曲团体,没有稳定工作机会的情况下,就算苦心孤诣掌握了这些幕后手艺,也只能当成另类的兴趣爱好。


新加坡有陈寿山等为数不多的戏曲妆造专家,至仍坚守传统戏曲舞台阵线。(何炳耀摄)

陈寿山觉得,戏曲是一个时代的风华产物,自己那代人年轻时,着迷于戏曲,看戏是一整个时代的人会做的事。到了眼下网络时代,他疑惑:戏曲跟年轻人的关系是什么呢?


除了陈寿山、洪茹望、吴嘉燕,新加坡还是有为数不多的戏曲妆造专家,至少这些幕后功臣们仍坚守阵线,戏曲舞台上一幕幕“以形写神”的快意浪漫,雕刻美好时一缕缕“立象尽意”的匠心独运,最能温润也慰藉爱戏之人的灵魂。


从妆容头饰到行头


戏曲据分饰角色分不同头饰,小生以帽盔居多。图为越剧《白蛇传》许仙造型。(何炳耀摄)


据资料,涂面化妆是中国戏曲的主要化妆手段,戏曲的涂面化妆分为俊扮(素面须定妆)、净扮(直接勾画线条)。以脸谱为标志的涂面可追溯到唐宋,早期脸谱单纯,表现手法主要集中于眉眼,至晚清才复杂细致起来。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的《同光十三绝》,令人一览旧时戏曲妆容。


戏曲头饰参照历史人物服饰和角色身份及表演形式,手工加工制作而成,据角色不同,头饰也不同,例如净角头饰简洁有力量感;旦角头饰视觉相对豪华,层次丰富;生角头饰以帽盔居多。


戏曲服饰是从生活中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饰,图为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造型。(何炳耀摄)


戏曲服饰则称“行头”,是从生活中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饰,某种程度上类似历史生活服饰,又非历史生活服饰。戏曲要求演员服饰能让观众一目了然辨识身份,戏服是演员和观众通过长期交流,在“如何穿”和“穿什么才像”的共同认知基础上磨合形成的。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Read more)


相关阅读:



文:王一鸣


 

我们入驻小红书啦!

请关注《联合早报》官方账号

带给你新加坡最“红”资讯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热门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加坡鱼尾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