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乡哈密——跨越东天山约会“中国绸都”
哈密
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
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
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
和“新疆门户”之称
8月23日一大早,从甘肃敦煌出发,“丝路寻踪·源点南充”重走丝绸之路采访组驱车穿行于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沿着古丝绸之路继续前行。
离开河西走廊,月牙泉、鸣沙山、敦煌莫高窟已渐行渐远。过柳园,一路西进,中国地图上一个熟悉的名字进入采访组的视线。星星峡,从这里进入新疆哈密,采访组开启了丝路探源新的行程。
东天山下 一曲壮歌荡气回肠
8月的哈密,正是哈密瓜飘香的季节,诱人的哈密瓜香也让途经此处,或远道慕名而来的游人在此驻足。与采访组一样,当行走于新丝路上的人们在品味着香甜的哈密瓜时,更对一段悲壮的历史牵挂于心。位于东天山脚下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就成了采访组进疆采访的第一站。
哈密日报社的资深摄影记者蔡增乐是山西人,从部队转业后一直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脱下军装到驻地报社当了十余年的专业摄影记者,他的镜头里不仅定格下了哈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等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珍贵镜头,也特别钟情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的变迁。
23日下午,在蔡增乐的引领下,采访组一行走进位于哈密市东疆大道机场西侧的哈密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
纪念园呈仿古园林建筑格局,园内亭台楼阁,庄严肃穆;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精心雕刻的一座座浮雕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走进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让人心生敬仰。据纪念园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的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是从哈密市区迁建到这里来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布展,今年国庆节前将正式向游人开放。新建的纪念园占地96.83亩,由纪念广场、纪念馆和碑廊三部分组成。
走进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作为从丝路源点南充来的媒体人,在探寻丝绸之路的昨天和今天时,不由让人想起一幅雄浑而又凄美的画卷和一段让人难以忘却的红色记忆。
这一幅画来自丝绸古道星星峡。大漠深处、残阳如血,一个满载着丝绸等物品的驼队从中原一路走来,穿越星星峡进入新疆,辎重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每一道车辙讲诉着古丝绸之路昔日的繁荣兴盛,同时也留下一段不朽的传奇。
这一段红色记忆让人铭记于心。1937年4月底,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深入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军指战员历经艰辛,经过半年时间浴血奋战冲出重围,到达新疆星星峡,途经哈密到迪化(今乌鲁木齐)最终转危为安。为记录红军西路军这段荡气回肠、英勇顽强的历史,哈密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在此立下不朽丰碑。
两段历史,两幅不同色彩的画卷。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历史使命。哈密,作为丝绸古道上的见证者,扼守着进疆东大门,向人们传递着新丝路新故事。
古丝路上 一条通道穿越无人区
“南充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勤劳,现在交通便捷了,真诚地希望两地在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合作上寻求更广阔的空间。”23日下午,采访组一行抵达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赵海燕的办公室时,她正在网上收看南充市的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南充的文化旅游形象宣传片做得很精致,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赵海燕告诉记者,看了这部宣传片,她有一种想去南充的冲动。
哈密扼守着古丝绸之路的咽喉,如何与“中国绸都”南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丝路”对接?赵海燕说,下一步,争取将旅游专列开进南充,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在实现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共享的同时,开启新丝路合作的新天地。
“我静不下来也闲不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密人,这一生不为家乡留下点什么,我更坐不住!”在哈密有一定声望的学者彭兴礼系哈密古伊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哈密市文史研究委员会研究员。长期从事学术研究,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兴衰,彭兴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汉唐时期,包括从南充来的丝绸从关内进入新疆,除了历史上所说的丝绸之路必走以外,还有一条穿越无人区之路——哈密大海道。”彭兴礼所说的哈密大海道(现称魔鬼城)位于哈密市五堡镇境内。据彭兴礼介绍,大海道,因大沙海而得名,故又名沙海道。这里汇集有古城堡、烽燧、驿站、史前人类居住遗址、化石山、沙漠野骆驼群,以及众多罕见的地理地貌。哈密大海道道路呈东南走向。在它的两端,连接着丝绸之路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重镇——吐鲁番和敦煌。
8月24日上午,在蔡增乐的带领下,采访组一行走进魔鬼城,循着古丝绸之路驼队留下的足迹一路前行发现,这里如今已变成了一个让户外探险爱好者纷至沓来的天堂……
相关链接
身处古丝绸之路要冲,如今的丝路名城哈密也成为了许多南充籍乡友逐梦的天堂。
听说是家乡的记者专程来采访,在哈密城郊经营彩钢生意的吴永智早早地就在公司办公室等候。
今年53岁,家住西充县城东门桥的吴永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从西充县某机关单位辞职下海,孤身一人前往新疆开启人生的创业路。最初在建筑工地上当过小工,然后在乌鲁木齐市一家私营企业主那里学得彩钢门窗加工的技术,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后,他于1997年转战哈密开办了自己的公司。经过20多年的艰辛创业,如今吴永智已在哈密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彩钢加工业务已占据了哈密50%的市场,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
在异乡飘泊了20多年的吴永智有一个心愿:“再在新疆奋斗几年,待找到新的项目后将公司业务拓展到老家,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何元波是西充县义兴镇人,从部队退伍后利用在军营学到的烹饪技术,在第二故乡哈密开了一家餐饮店取名“老兵锅仔面”。他每天围着灶台转,妻子则满脸笑容照顾着生意招呼着客人。地处哈密市八一大道旁边的餐馆,门店虽小生意也算做得风声水起。
延伸阅读
哈密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汇之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有“新疆缩影”之称。哈密古称西漠,汉称伊吾,唐称伊州,明后称哈密。早在汉唐时期,哈密就成了丝绸之路绿洲道中路和北路的枢纽,所以这里也成了历代兵家争夺的重点。
从敦煌往西经过哈密然后到吐鲁番,共500多公里的路途,构成了丝绸之路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段——大海道。它的开通和使用始于汉代,唐代以后官方的利用趋于停止,大海道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停留于历史记忆中的丝绸之路古道。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沟通中西方文明的通道,因其在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巨大作用,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绝大多数路段已经被逐渐揭开历史的面纱,惟独大海道的具体路线仍然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穿越大海道,深刻体会丝绸之路留下的无尽美丽;走进大海道的雅丹部落,这里是哈密最为典型的雅丹群。置身千奇百态的雅丹地貌中,仿佛可以听到大海涛声和大漠驼铃悠悠地回响。
贡瓜是如何运到京城的?据文献记载,一是“马拨”驰送。清朝各驿站,设有军台和营塘,每站有马拨。清初张寅在《西征纪略》中这样描述:“路逢驿骑,进哈密瓜,百千为群,人执小兜,上罩黄袱,每人携一瓜,闭目而过,疾如飞鸟”。至于贡瓜办法,于7月选瓜之最佳者,在未摘之前,即用大竹筒装好,俟10月间成熟,即连同竹筒摘下固封,派马拨兼程驰送,日夜不停,务于腊月祀灶前赶到。二是骆驼驮运。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哈密至京城共计7180里,按照每天百里计算,70多天可到达京城。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团访华,乾隆赏赐英人礼品,第一次和最后的礼品单中都有哈密瓜干两盒,在花费超过50多万两白银的礼仪中,哈密瓜干与珠宝瓷器、绫罗绸缎列在一起,可见在大清帝都,哈密瓜干也算稀罕物了。
“重走丝绸之路”采访组 岳龙 刘晓雄 张亚斌 李波 祝安勇 发自哈密
内容来自南充晚报
● 南充经开区与南通泰禾化工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助力南充打造油气化工千亿产业集群
●重走丝路 从南充出发 ———2019中国西部丝博会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出征仪式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