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图文回顾】2017第三届iSTART教育论坛两日精选
为期两天的高质量iSTART教育论坛已经圆满落幕,20余位从世界各地汇聚到论坛上的老师们,真挚、亲切,为在场观众和直播屏幕后的观众,带来了内容丰富的生动讲演,太多的干货值得慢慢消化,嘉宾们的认真态度让人感动……现场的思维碰撞也加深了各个细分领域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很多人都直呼,谢谢老师们,思路再次被打开……
最后一期,我们为读者们整理了现场的精彩回顾,一睹风采(嘉宾观点均为节选,如有纰漏,敬请指正):
▶时间TIME: 2017/11/4 (Sat.) 9:00~12:10
▶开幕致辞
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在开幕式上致辞
孙莉: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莅临麓湖·A4美术馆,参加2017年第三届iSTART教育论坛。熟悉A4的朋友都知道,iSTART教育论坛是A4美术馆重要的年度项目,A4儿童艺术节的重要部分,我们以主题论坛讲座、艺术家工作坊、戏剧放映等公共活动,为广泛的创新教育者、艺术家、社会组织、家庭提供平台和支持。在今年8月19日第三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开幕以来,在为期三个多月的艺术节期间,我们推出了“1+2+3”的模式呈现一场主题展览,两场平行展,三个月50多场的工作坊,为孩子们提供参与艺术项目的渠道,促进他们对于艺术的概念认知,扩充艺术领域的知识范围,提升审美情趣,塑造更多的可能性。
放眼今天,在艺术教育向公众推行的国际大背景下,身处亚洲探索期的我们,美术馆作为最能连接艺术与公共的场域之一,如何在更加开放的空间构建基础上,关注更加多元的社会群体,实现更人性化的美术馆功能建设,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麓湖·A4美术馆作为国内重要的推动当代艺术的一家非营利性美术馆,始终在扩展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的同时,关注艺术的在地实践,并且通过丰富多元的公共教育文化活动加强城市和社区的互动和合作,A4也逐渐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公共儿童艺术教育的前沿实践者。
本次iSTART教育论坛试图从艺术教育出发,通过 “艺术疗愈与社会介入”、 “博物馆、美术馆与儿童、家庭的关系构建” 、“作为参与、合作与体验的艺术教育” 三个版块的议题进行探讨,试图深入思考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从艺术教育出发拓展至更多维度的社会层面当中,结合各行专业人士的观点与实践经验,集中探讨如何实现不同社会群体的合作,让艺术教育和城市生活发生更多元的互动。主题发言之余,我们还将邀请4~6位特邀嘉宾分别参与四个圆桌讨论。在11月5号,明天下午,嘉宾和观众还有机会参与到我们其中三位与会嘉宾的体验工作坊当中,使跨界媒体的合作成为可能,参与者能够在更开阔和自由的空间里实现身体感观和触觉的多维度体验。
▶议题一:艺术疗愈与社会介入
王文纯
日本筑波大学艺术学博士,筑波大学教育研究科非常勤讲师
王文纯:今年我在筑波大学的师资培养课程也采取了疗愈鉴赏教学,学生们有抚摸作品、角色扮演、编制故事,与同学分享经验和鉴赏写作,等等的鉴赏活动。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发展为结合新科技的创作教学,基于疗愈观点的鉴赏成果,学生们分组制作表达思想的动画与短片,我们用的是iPad。事实上学生欣然接受新科技的挑战,也乐于与同学分享灵感、共同创作,这个课程的主旨就不止于作品意义的探讨,我们也希望把这个疗愈观点的鉴赏发展为意义创新的创作活动。
最后我要稍微强调的一点是。在这个新世纪,我们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未来能力?我想这一点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议题,关于鉴赏教育的研究与实物教学,这几年我们的重点在于重新定义鉴赏能力。第一,视觉意象与语言相互作用的素养,刚才看到了孩子们的着色画和鉴赏写作的成果。第二部分就是我今天分享的主题,鉴赏教育的新视点,艺术疗愈的研究。第三部分是社会参与的潜在能力,今天不在这个话题之下,我希望将来还有机会跟各位讨论。
胡俊
加拿大Concordia大学美术教育系博士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
胡俊:我提出的理论模型叫做三界空间理论,这是去年12月世界艺术联盟教育峰会上提出的,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我完成这个理论模型建设是去年3月份,经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这个理论模型越来越证明是有效的。这个理论模型的基础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美术教育的创造性是怎么发生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什么样的,这都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探讨一个真实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是我们在A4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屏幕展示“另一个世界”儿童艺术展览作品《艺术无障碍——马赛克》),这个作品仅仅是盲人学了四次,每次一个小时,就完成的作品。我们在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展览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震惊了,这样的色彩我们的专业工作者也做不出来,盲人是如何做到的。这些作品正在上海艺博会展览,我们没有说这是盲人的作品,我们看它在市场价格上能卖到什么程度,现在我们卖出的作品均价在3500元左右,小学二年级的作品,我们培养出一批真正的盲人艺术家。我到浙江省盲人协会,跟他们介绍我做的这件事情,盲人拼命鼓掌,我觉得盲人需要一个人的尊严,他不能只是做按摩。一旦他知道自己的视觉艺术能达到这样的水准,那他们的自信心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对他们生活品质也是大大的提高。我们下面的工作就要为盲人创造视觉艺术市场,培养真正的盲人画家。这对我们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这些盲人其实我们几乎没有教他,我们只是教他真正画线。
梅娇寅
教育学博士,杭州师范大学舞蹈教育教师
意大利罗马大学艺术治疗督导,意大利舞蹈社会教育协会理事
梅娇寅:首先当我们想到舞蹈教育的时候,可能大家会有这样一个联想,舞蹈教育就是一些小女孩穿着一样的服饰,然后扎着一样的辫子,排着整齐的队形在进行身体的拉伸或者是技巧的训练。而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个舞蹈教育理念是类似这个图片,就是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选择他们喜欢颜色的丝巾,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质量,通过丝巾的轻柔,通过身体和丝巾舞动的关系,去表达他们对于风的质感的感受,通过他们的体验去创造舞蹈。所以在这个舞蹈教育中,我最后表现的这个审美的形式,最后做出来的作品是怎么样的?这不是舞蹈教师所关心的,而那个过程,也就是前面刚才王老师说的,那种连接、关系就是舞蹈教育比较关心的注意点。
这个舞蹈教育有以下的特点。用动觉的学习来促进思想、情感和观点的交流表达,它是适合任何人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造、学习和体验与他人共舞的乐趣。每个孩子都在微笑,而且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喜欢的丝巾,用他的动觉思考去产生交流和表达。
我探讨的意大利舞蹈教育可能对中国的舞蹈教育也有一些借鉴意义。这个意义我觉得有两点,第一是融入,如果舞蹈教育只是以研讨会,只是以思想上辩证的话就无法进入到社会,无法真正生根发芽。而生根发芽需要教师的一种推动,如果现在很多舞蹈教育都是以考级的形式,以固定教材的形式,那就限制了它的发展,所以还有一种就是开放。这个协会它从来不限制过我一定要以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这个舞蹈教育,但是它会在每年对城市的观察中采取一个点,然后进行不断地碰撞……
▶时间TIME: 2017/11/4 (Sat.) 14:00~16:00
▶议题二:博物馆、美术馆与儿童、家庭的关系构建
果美侠
故宫博物院宣教部副主任
果美侠:这是我们最新一份学习单的设计,大家都知道中国古建筑是有台阶的,但是很少仔细琢磨台阶的功能可能包括防潮,还要包括防腐,而且包括防止沉降和塌陷,这样一种美术的形式来反映给观众快速的了解相关的信息,这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文华殿,里边有一个文渊阁,大家可能认为文渊阁是用来藏四库全书的,有些信息是大部分人知道的,但是如果大家不注意就看不到所有石雕的图案几乎毫无例外和水的元素功能相关,同时也都和藏书这个功能相关。比如我们现在看到有水滴、水波纹、海水江崖纹,包括水里生长的植物,这只有在文华殿这样的区域才能发现。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项目研发来带动学生以参与互动的方式获取文化信息?
其实假如我们现在不听一般导游的讲解和介绍,我们试着反过来,我先去观察图案,然后来猜测这个建筑的功能,我想应该大家是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我们还做了一些青少年的探秘活动,这个活动,上面两张图案,大家可能会很快反应到麒麟。左边这个是麒麟,右边这个不是,但是在皇宫里边经常被大家误解的,所有人见了面都会喊它麒麟。我们看一下最大的分别,先是爪子,那边是爪子,这边是蹄子,这个麒麟的是鹿角,那边是独角兽。我们希望通过观众观察比对发现不一样的文化信息和相应可能产生的探讨。
我觉得艺术的形式如果能够和文化的信息结合到一起,一方面促使我们的教育人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然后能够生产出适合观众参与的项目,这就是很好的事情。如何实现从文化艺术的结合到培养观众的创造力?我们在实践当中是考虑了这样五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选择有针对性的观众,然后做好选题的储备,当然前提是要做一些研究,然后跟艺术机构的合作,能够选择一种非常好玩有趣的呈现形式,有很好的合作伙伴,最后是产品化,产品化的目标就是为了让这个项目有更好的普及度。
Fanny Serain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文化项目执行总监
Fanny Serain:(译)今年是我们蓬皮杜中心40周年的庆典,我们有40多年的经验,还有专门的技术,我们在艺术方面起着非常好的作用,我们也有很多经验。我们希望在经营这个艺术中心的时候可以去促进孩子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以及表现力,并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更加深入的对艺术的理解。
我想给大家举的例子叫做查理秀,我们有一个艺术家叫山姆,他最开始是给Lady Gaga设计发型,后来他开始进行了一些装置艺术的设计。我们和青少年的活动进行结合后,就开始想设计出一种鬼屋的活动和展览。我们在去年的5月份,在这个地方让孩子们自己去设计,自己去展示,这是去年5月份的情况,这是2017年的鬼屋项目,你肯定会觉得这个有一点可怕。这是我们刚刚说的查理秀,右上方这些手,你靠近的时候其实是可以摸到你的。
我现在想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工作坊的概况,除了儿童展厅还有青少年美术馆之外的另外的区域,它主要是和卡通相关。它不仅可以为孩子们开放,同样也可以为学校的团体以及亲子团体开放。它可以为2-5岁以及6-10岁的孩子开放,而且当中有很多不同的话题,它其实就是实践的空间。当他们在进行这些实践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探索的东西是什么,他们只是在完成这个作品之后才会发现,原来我了解到的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家,但是在他们离开这个地方之前是没有人告诉他们到底他们需要学习哪个艺术家,或者是哪个年代的画作。这些又是我们另外的空间,这就相当于是在提供一种非正式的交易场所。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这个规模一般都是比较大的,而且有的时候孩子们还可以在墙上作画,我们希望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而且让孩子们更加有创意。
张琍莉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公共教育部主任
张琍莉:今天我讲的是共同学习,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层次。一个是从学习、展览到作品,对自己来说我们工作人员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对于参加活动的,不管是小朋友还是家长,其实他都从活动里面会有学习的经验和心得。这是2016年的时候我们做了电厂夏令营,当时我们有临时展,就是非常难以归类的有38位中外艺术家,非常有趣的展品,他们驻地在美术馆里一个月左右,有的是两周,能够实现的作品。有用纸盒搭出来的教堂,还有炸薯条的老爷爷,有各种各样很奇怪的。我们的口号是“生活是正餐、艺术是零食”,零食能给我们很多慰藉。
我们在上海的学校里面谈了4所学校,他们愿意加入我们这个活动,其中一个是时间胶囊。时间胶囊是我们比较前沿的或者是当前科技的信息收藏在一个胶囊里边,纸盒也可以。安迪·沃霍尔就有收藏癖,他的房间里有各种各样收集的资料、杂志和他生活的东西。时间胶囊就是让几十上百年后的人打开这个盒子感受现在人的生活状态,或者现在的文化信息。这是我们开发的青少年交换自己时间胶囊的行动,他们把自己关于对安迪·沃霍尔哲学这本书里提到的,关于对死亡、爱情、时间、名望等等观点有自己的看法,然后收集自己的代表性的小物件,能够放在这个盒子里,然后这个盒子邮寄到美国对等的匹兹堡中学,然后打开交换,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物件,甚至一段对话、一段录像。
陈婵娟
中国台湾高雄美术馆教育展策展人
教育推广组约聘助理研究员
陈婵娟:高雄相对台北而言,它是一个有很多重工业的地区,很多高污染的产业都聚集在高雄,包括钢铁、石化、肥料和造船。台湾的奇迹的很大成本实际上很多都是由高雄人在承担的。当初这里有很多是移民人口、劳工阶层。高雄在二十几年前曾被称为文化沙漠,这里没有美术馆,什么都没有。但是现在大家去高雄就会完全不一样,因为整个城市真的就因为艺术文化在转型。高美馆(高雄美术馆)1994年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为了要消除文化沙漠建立的。它是台湾北中南三个馆里面最后成立的美术馆,台北第一个成立是在1983年,我们整整晚了将近十年。高美馆成立的时候肩负着很大的使命,就是要做推广,就是要让我们在当地的人能够欣赏美术,能有更多的人接触美术。
在台湾的艺术教育法中它有规定一个范围,就是它把艺术教育分为三个区块,就是在学校的一般艺术教育,学校的专业的艺术教育和社会艺术教育。其实美术馆它做的就是社会艺术教育,但是美术馆它跟学校的教育是不一样的,美术馆它主要是通过物件和展览跟民众做沟通。美术馆它可能是比较专注在艺术作品的部分,可是在儿童的美术馆可能更要考虑的是孩子跟艺术品之间的关系。在艺术社会教育里很重要的部分是要提升人文素养,就是要怎样去启发他们对于艺术的东西产生兴趣,在这里他是主动的,他是愿意学习的,而不是要为了去培养一位艺术家。
肖飞舸、张琍莉、陈婵娟、孙莉、Fanny Serain、王柳、果美侠(从左至右)七位嘉宾以“美术馆如何收集反馈并更好地与儿童家庭对话”为主题,进行深入对话
▶时间TIME: 2017/11/5 (Sun.) 9:00~12:10
▶议题三:作为参与、合作与体验的艺术教育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工作室负责人
郑勤砚:我们对博物馆的理解不仅是因为它储存了很多人的温暖记忆,更重要的博物馆很可能是一扇知识的大门,这扇大门它打开的不仅仅是我们过去的世界。你可以在博物馆里面探讨人类的过去,但更重要的是你可能会发现人类的未来。这个未来在哪里,我们都不得而知。地球经历了上亿年的变化,从来都不是只有人类这种生物而已,所以人类究竟跟自然、社会、整个星球、整个宇宙如何相处,其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所以博物馆这样的场域它不仅是用来储存记忆,它也许是一种理想,可能给我们提供关于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究竟是从哪儿来的这样的问题的探索,所以我们才会徜徉于不同的博物馆。
艺术的学科打通了各学科融通的轨道,并且从这个角度上讲,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卓越的人,更聪明的人,你必须要让他们从小接受艺术教育,而且要接受科学的艺术教育,所以我主张艺术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培养方法,它不是偶发性的,它也不是活动性的,当然它更不是只关注某个范畴的,它应该是综合的。
李婴宁
见学(北京)国际教育文化院理事顾问
李婴宁:我们古代人有一句话叫做 “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个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从前我们觉得这只是民间的谚语,不知道它里边其实蕴藏了非常深的科学道理。随着脑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人类大脑的发展其实还存在很多我们并不了解的东西,一直到现在还不知道它有些部分的功能是什么。我们的儿童,3岁的儿童也可以提出非常尖锐的哲学问题。他是一个小小的思想家,他可以知道社会上很多事,他看见什么都会问为什么,而且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其实就是儿童认知的规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掌握?比如说我们的美术馆、博物馆非常重要的就是自我主张,所以我认为每个儿童都要从小接触博物馆。作为一个家长,你有责任在孩子还不能选择的时候帮他选择,但是进入博物馆以后,我不希望你做过多的解释,就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让他们自己去看,当然你可以和他一块儿讨论。
我们也希望家长不要规划你孩子的未来,因为你规划的并不是未来的现实,你规划好了他可能到时候反而不适应。我看到前几年有的家长一定要孩子去学什么东西,童年时期是非常短暂的时期,如果你不给予他条件他就失去了。我们希望家长陪伴孩子阅读,陪伴孩子到郊野去旅游,去公园里玩,让他去抓小鱼小虾,不要怕他弄脏,让他多和别的玩伴一块儿玩,这都是在扩大他的感受。
挪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员
个个建筑创始CEO
穆威:我一开始了解、参与建造,是因为我内心的喜好。我始终认为建筑不应该是冰冷的商品,或者是很庞大的,随着未来互联网消费和知识经济的重构,建筑和人的关系越来越像快速消费品。我认为建筑跟设计、公众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通常大家认为建筑和自然是反义词,建筑一定要消灭自然,才能形成人工的人造屋的感觉,当时我给自己的命题就是建筑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和自然融洽地相处,所以做了很多特别好玩的营地,树屋。
我在西班牙和挪威都做过幼儿园的志愿者。挪威人很疯狂,他们冬天幼儿园午休也要在室外进行,就是海盗的那种风格。零下10度,挪威的孩子穿着衣服躺在外面的雪地上睡觉,其他国家的小孩都在屋里睡觉。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好像孩子始终在接触的世界,其实是成人给他们创造的一个虚拟的、非常不真实的玩偶世界。他们会接触到刀,但是是玩具刀,会接触到枪,但是是玩具枪,感觉他们没有资格玩真的。我觉得这样挺不好,如果我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有技巧地光脚在石子路上跑步,那他也就不能够了解到重力、重量的尖锐感。当你是一个不敏感的人的时候,我认为创造力是没有地方涌现出来的。如果你要想让孩子有安全意识,你一定不能只告诉他要远离水,而是要让他溺水,让他知道重量,那么他就会出于动物的本能产生恐惧,学会自我保护。
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成都大学硕士生导师、动画系系主任
孙哲:现在你可以看到绘画技术非常差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做到不错的设计。有的时候说它做得不错,但实际它是靠整个软件才完成服务的。这一点等于什么?就是如果我把这点甩开,像过去设计专业有一个美术字的课,这个美术字必须是要画出来、写出来,才能做所有的设计的。现在不用了,现在就用理论的软件就可以把他套用了,这是一个道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这是现代人的智能退化。你要是面临真正的动画专业,就会感受到这个其实是有瓶颈的,他的创造性方面就非常的有问题。我在香港的时候常年接触华纳、迪士尼他们,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他们的确是非常的专业,这等于什么呢?对比他们,我们现在整个的经验、专业的经验都有很大的差距。
我们从小的教育是创新创意教育,这部分等于是可以在学校里边,在你的导师的引领之下,产生无穷的创造性。穆老师的建筑我觉得很好玩,包括前面几位讲博物馆的本体的,我觉得很有意思。作为我来讲,我很少进博物馆。但是我觉得今天给我的启发和思考,让我觉得我应该是要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我们四年的教育当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创意是无限的,这应该是要发挥学生创意的一个过程。给他一个想法,让他在这方面能够做得更有想法,但是作为整个专业技术本身来讲,我们仍然是有一些问题的。
张怡然、李婴宁、郑勤砚、刘莹、廖一联、胡俊(从左至右)六位嘉宾以“如何建立观察共享与评估机制——促使多元艺术教育的合作与成长”为主题,进行深入对话
李杰、肖笛、唐尚平、穆威(从左至右)四位嘉宾以“全球化与共享学习:在线教育与开放空间”为主题,进行深入对话
▼
嘉宾合影
▼
第三届iSTART儿童艺术节收藏证书颁发
▼
体验工作坊现场
由穆威老师策划开展的 “建造游戏” 工作坊
由李岩老师策划开展的 “自由戏剧” 工作坊
由胡俊老师策划开展的 “马赛克众游艺术” 工作坊
(完)
注意!注意!
麓湖·A4美术馆第三届iSTART儿童艺术节即将闭幕,主题展 “没大没小的世界” 将展至11月12日;
“日常 ‘真理’ — 2017国际艺术家驻留项目文献展” 已经开幕,展至11月12日。
再不来A4看展就没有了哈~~~
本届iSTART儿童艺术节作为A4新馆首次当代艺术+公共项目的集合体,整合了前两届的成功经验,推出“1+2+3”的丰富展演项目。
● 购票通道请戳下方二维码 ●
本届iSTART儿童艺术节是A4迁入新馆后迎来的首次iSTART儿童艺术节,在展览内容和规模上都完美升级。本届iSTART由馆长孙莉担任艺术总监,主题展由策展人李杰策展,美术馆团队共同策划完成。iSTART的辐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美术馆,联通“美术馆——学校——家庭——社会”,让iSTART在城市的多处发声!
iSTART儿童艺术节将在2017年8月2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早上10:00至下午18:00(17:30后禁止入场);节假日正常开放。
如何抵达?
咨询电话:028-857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