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索未来中国影像的可能性,“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即将开幕

A4美术馆 2023-06-04


麓湖·A4美术馆新展“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将于2017年12月23日开幕。

 

展览将A4美术馆近三年针对西南影像的创作生态调研以及个案研究串联,重新审视影像媒介的边界,以及如何回到自身文化语境回溯创造与连接的意义,探讨当代影像艺术新的可能性。展览特别邀请到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艺术家荣荣,与麓湖·A4美术馆馆长、策展人孙莉共同担任艺术总监,李杰、蔡丽媛联合策展,一质NTYPE担任展陈设计,空一禅师为展览题字,集中呈现11位来自西南并活跃于国际国内的影像艺术家(阿斗、陈萧伊、冯立、骆丹、黎晨驰、黎朗、李俊、木格、张晋、张克纯、张晓)的最新创作作品。通过本次展览,麓湖·A4美术馆也开启对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的梳理,探索影像未来的可能性,在未来几年,展开一次关于摄影以及摄影之外的持续研究与行动。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8年3月17日。

 


缘起

 

摄影常常被看作“最民主的艺术形式”,手机摄影、网络传播的无孔不入更是加速了它的图像生产力。面对“人人都可以成为摄影者”的现实,艺术家们如何重塑创造者角色,寻找新的方向,成为了他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2000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1999年是世纪末,而2000年是跨入新世纪。从我个人经验而言,就是决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特别是在当代艺术领域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2000年上海官方美术馆所举行的那一届双年展,以开放的姿态,邀请了国际策展人及艺术家。同时更重要的一个外围展“不合作方式”诞生了,两个展览,一个体制内,一个体制外,官方与民间,同时登台。开启了艺术的“新元年”。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紧接着世博会的举行,这意味着中国已融入国际社会。而要谈论“当代摄影”这一媒介,自然是在这大背景中产生的,是在整体当代艺术这一范畴中,不可分割、且非常鲜活和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是数字、互联网时代,是中国正发生激烈变革的时代,而摄影正渗透与激活这一现实,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运用摄影这一媒介,参与、对视、呈现。他们手法丰富多变,在“拍摄”这一行为与‘曝光’过程中挑战自己,在‘虚拟’与‘现实’中回归原点。” 

——荣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艺术家)

 

荣荣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艺术家


从2000年开始,活跃于中国大陆的影像艺术家,从中国西部出发,开始了区别于上世纪90年代一般的风光、纪实、人文题材的新的摄影探索。艺术家开始重新进入中国边陲地区的乡村、城镇,对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主题拍摄。其中,黎朗、阿斗等摄影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肖像以及生活空间的作品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同时,受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的影响,生活在四川的艺术家诸如骆丹、张克纯开始通过不同的行走线索完成了一次用影像书写的艺术游牧之旅。而木格、张晓等艺术家又将“返乡”作为自己拍摄的对象,一系列与“故土”、“回家”相关联的摄影作品应运而生。同时,就在日常的街头与坊间,冯立则通过系列的街拍与闪光灯将城市变成了“荒诞的剧场”……由此作为中国西部不可忽视的影像艺术创作现象被大家关注,但是鲜有集中的展示、研究与讨论。

 

2010年后,在经历了个体不同方式的创作转型,影像艺术家们开始以不同的创作维度将摄影作为更观念化或媒介化的角度加以审视。当一些工作生活在四川的摄影师或影像艺术家纷纷获得国际国内的青睐,悉数斩获大奖后,随之而来的是创作者对于摄影者与摄影对象间的关系的拷问: “摄影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摄影?” ,成为了他们各自自省且难以回避的问题。

 


“回路”的诞生

 

“‘回路’两个字,有诸多含义在里面:回家的路,旅程的归路,回到心里的路……从字形上看,‘回’字是笔画简化为一个圈,一个圈,不管怎么走,都会回到原点,即‘始’‘终’一如。经过沉淀,流转,回到以内心为基础的创作。我在写这两个字时尽量规避了尖锐的笔锋,融入自己的书写习惯,希望质朴一些,率真直接一些,更简单更平实,又不呆版,有书写性的同时又符合设计的视觉,活脱又稳定,力求古为今用。” 为本次展览题字的和堂空一禅师表达了对主题的理解和希望。

 

“A4从建馆伊始就对影像实验进行持续的关注,2009年从李俊个展 《无常时》 到陈晓云 《歇斯底里,隐喻与转喻的生活》 、Oliver Herring 《LINK 导体》 ,再到骆丹的个案 《作为时间定义的光》 ,A4美术馆从艺术家个体的创作探索影像表达的不同边界,2015年举办的‘煮茶论影’项目,开始了系统地对西南摄影艺术家创作实例及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同时开展多维度的讨论,以及由此衍发的现场创作及工作坊。通过这系列的工作,我们关注到这些艺术家他们工作生活在成都,彼此之间也有比较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个体,他们的创作面相却非常不同,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独立研究方向,他们在众多的国际国内的评选项目中获得过大奖,已经获得很高的行业关注。我们希望透过本次展览,可以使这个群体的创作得到更多关注,引发对区域性艺术生态活化的思考,同时探索在未来关于影像创作的更多可能性。麓湖·A4美术馆在2018年还将持续推动影像实验计划,在未来2-3年中逐步丰富和激发西南的影像创作及跨领域学术合作的艺术生态。”

——孙莉(麓湖·A4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孙莉  麓湖·A4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本次展览主题“回路”可以被视作一条形成思维闭环的通路,亦可以看做持续行动的过程。我们试图将生活在西南区域的部分影像艺术家的点状实验,组成一条连续的线索,呈现一段时间的切片,多向度地展开“何为摄影以及如何激活影像生产机制”的质问。

 

回路,不单单是一次西南影像实验的回望,它也涵盖对于激发这些影像艺术家实践的土壤和机制的探究与讨论。艺术家的持续实践,使我们从更多维度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与时代、对象以及影像本体的关系。这既是一次回溯,又是一次以试错的勇气而获得的展望,也是一次关于未来创作转向的开始。

 


从暗到明

 

“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聚合了11位来自西南并活跃于国际国内的影像艺术家的最新创作,在展厅入口,以艺术家们的重要作品及文献为线索回溯,主展厅分为“暗室”与“明室”两个部分,总的来说,展览“暗室”侧重对摄影本质的回溯与追问:艺术家阿斗、黎晨驰、李俊、骆丹、陈萧伊将分别通过物影、身体空间、内观、光与时间测量等方向切入;二层“明室”则注重艺术家从摄影源头的研究到对外部空间扩延的实践:艺术家张晋、张克纯、张晓、黎朗、木格、冯立通过化学、记忆、图像消费、行走、荒诞现实等角度展开实验……

 

从展厅一层进入到暗室:混沌中的影像,观者回到对摄影的本质的思考,讨论究竟什么是影像,如何连接时间、光、摄影师以及摄影主体:

 

艺术家阿斗此次将摄影的对象转向摄影对象的语言,诸如影像的书写感、质地,以及文化映射本身。将解构后的“无用胶片”通过有意无意的组合生成具有书写感的“物影”。在《何时 何地 何去》中,这些生成的物像无所谓摄影或者绘画,是艺术家认为随心而得的“片刻的灵动”。

 

阿斗,东亚,艺术微喷,61x50.8cm,2016

A Dou, East Asian, Giclee Print, 61x50.8cm, 2016

 

通过“拖影成像”原理构成平面空间雕塑?这听起来似乎和摄影没有关系,艺术家黎晨驰以身体为道具,在舞台化的空间内进行长时间重复性的行为表演。然而这些瞬时性的雕塑只存在于曝光生成的虚空里……

 

黎晨驰,adhd,平衡力,艺术微喷绢纸,80x50cm,2017

Li Chenchi, adhd, Equilibrant, Inject Print on Silk, 80x50cm, 2017

 

2009年,艺术家李俊在A4美术馆的《无常时》摄影个展中展示了用整年时间所记录的灰尘与极小的家庭使用物品所创造的景象,现在似乎回到更抽象的起点,从外部猎取图像的摄影视角转换为内观相机(母体)本身——以透射进暗箱的光影记录观察,重新思考摄影的意义。


李俊,被拆迁院子里的房东老夫妻留影纪念.河坝大树下一个眺望远方的人.夜晚发光的路灯.路面漆黑发亮,艺术微喷,120x150cm,2017

Li Jun, The Old Landlord’s Photo in the Demolished Yard. A Person Standing below the Tree and Look into the Distance. Glowing Street Lamp in the Night. The Road was Dark and Shiny, Giclee Print, 120x150cm, 2017


从前以纪实摄影为创作手法的艺术家骆丹,在2015年《何时离去》中将古老的湿版摄影作品通过延迟灯光互动装置现场制造出在黑暗中相遇的观影仪式感,而这次作品关注时间、光与虚实的主题,通过激光的曲面反射装置获得巨大极光般的幻影。

 

骆丹,回光之六,博物馆收藏级艺术微喷,伊尔福Galeria Gold Fibre Silk,133.3x200cm,2017

Luo Dan, Project No.006, Archive Pigment Printing Inkjet on Archival Paper, Ilford Galeria Gold Fibre Silk, 133.3x200cm, 2017

 

展厅一层尽头,将迎来艺术家陈萧伊诗意美学意蕴的提问“Where we met?”——作品通过对月亮原型意象的探索,用影像的方式放置了一枚永恒处于运动中的月亮,与折射的光影、弯曲的图像构建了一个凝固与永动的共时空间。

 

陈萧伊,西奈山#1,UV锌版打印,100x150cm,2017  

Chen Xiaoyi, Mount Sinai #1, UV print on Sheet Zinc, 100x150cm, 2017

 

展厅二层以艺术家张晋的作品为转折,张晋将以多年前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上的一篇科学论文作为底本,用身边日常的具象之物构建影像,试图将抽象的科学理论可视化图像化。一个关于摄影的源头(化学成像)的再实验,让一切回到艺术界定之前……艺术家的创作开始回到自身记忆、生长环境的原点:重新出发的“摄影”将观者逐渐引向“回路”展厅明亮的空间。

 

张晋,无穷,艺术微喷,100x125cm,2016

Zhang Jin,∞, Giclee Print, 100x125cm, 2016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初始点。艺术家黎朗将“1974年”作为他的记忆元年,通过365张幻灯片、文本与声音重述渺小个体生命与宏大历史之间的叠影,构建一个关于1974年图像 “档案室”。


黎朗,1974

Li Lang, 1974

 

知道如何众筹一幅摄影作品吗?此次艺术家张克纯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向来自长江沿岸43个古地名的网店卖家购买他们所在地的长江景观照片与一瓶江水,融合成21世纪的新“万里长江图”。


张克纯,长江图,一次成像相相纸,8.6x7.2x40cm,2017

Zhang Kechun, Ten Thousand Li Along the Yangzi River, Polaroid, 8.6x7.2x40cm, 2017

 

电脑软件Photoshop的“抠图”“合成”应该算得上摄影发展衍生出的“黑科技”了。艺术家张晓这次展出的作品《甜蜜的爱恋》将极具“亲切感”,这些照片源自一位乡村摄影师近十年来为村民制作的“高效合成”的婚纱照,张晓试图以此讨论程序化的图形生产所带来的关于消费意识形态与审美逻辑的“特定语言”。


张晓,甜蜜的爱恋,艺术微喷,液晶显示屏,21.5x27.5cm每个,288件

Zhang Xiao, Sweet Love, Giclee Print, LCD Screen, 21.5x27.5cm each, 288 pieces

 

艺术家木格说,他所感兴趣的那些行走之间看到的日常,是一个又一个新鲜且陈旧的城镇与乡村。于是他沿着城市与乡村之间无形的“墙”,行走了128658公里,记录下关于空间或人的活力与凋敝的“肖像”,希望透过这些“肖像”呈现复杂现实下“充满历史和记忆的土地上的裂缝与矛盾”。《沿墙而行》是他体验日常中国的一次旅程。

木格,通向村子里的新婚之路,宁夏,摄影/收藏级打印,150x120cm,2015

Mu Ge,Marriage Road, Ning Xia, lnkjet Print, 150x120cm,2015

 

作为展览的尾声,刚刚斩获“2017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艺术家冯立的《白夜》将作为“回路”的完美收官。冯立在城市中反复游走12载,锐利地猎取身边的图像:挣扎着以死相搏的人、拎着“人头”的男人、长着蝴蝶翅膀的人、施工现场的礼仪小姐、闪电照亮的婚纱……,这些混淆了白天与黑夜,现实与幻境的图像将日常生活的异化与荒诞披露无疑,同时也给予“直接摄影”以新的力量。

 

冯立,白夜,杵拐杖的兔子,艺术微喷,2015

Feng Li, White Night, A Rabbit with a Walking Stick, Giclee Print, 2015

 

 

摄影的开启,意味着凝固的时间、明暗的转化,以及承载我们观看、记忆、行走以及思考的图像的诞生。对于创造影像背后的人而言,无论是回到摄影的原初还是重新出发,都意味着一次又一次以试错的勇气而获得展望——也许这一微小群体的努力,将成为未来中国影像实验转向的开始。

 

我们希望通过一次展览,开启对于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的梳理,讨论对影像未来可能性的探索,通过几年的时间,完成一次摄影以及摄影之外的持续行动。

 

本次展览期间,麓湖·A4美术馆力邀国际国内重要的学者、专家、艺评人、藏家等作为学术支持,展开与影像有关的实验计划、展览、艺术家讲座、主题对谈、实验工作坊以及文献整理等系列学术项目,并在2018年,A4美术馆还将持续推动影像实验计划,在未来2-3年中逐步丰富和激发西南的影像创作及跨领域学术合作的艺术生态。除此以外,A4艺术品商店将以全新项目“丽丽照相馆”亮相。

 

 

展览信息

 

回路——2000年以来的西南影像实验

Loop—Photography and Video Experimen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since 2000

 

艺术总监:荣荣、孙莉

Artistic Director: Rong Rong, Sunny Sun

联合策展:李杰、蔡丽媛

Co-curatorial: Li Jie, Cai Liyuan

展陈设计:NTYPE 一质——Joao Lemos, 杨洋

Exhibition Design: NTYPE—Joao Lemos, Yang Yang

书法:和堂空一

Calligraphy:He Tang Kong Yi

 

艺术家:阿斗、陈萧伊、冯立、骆丹、黎晨驰、黎朗、李俊、木格、张晋、张克纯、张晓

Artists: A Dou, Chen Xiaoyi, Feng Li, Luo Dan, Li Chenchi, Li Lang, Li Jun, Mu Ge, Zhang Jin, Zhang Kechun, Zhang Xiao

 

主办:麓湖·A4美术馆

Organizer: LUXELAKES·A4 Art Museum

时间:2017年12月23日——2018年3月17日

Time: From December 23, 2017 to March 17, 2018

地点:麓湖·A4美术馆一层、二层展厅

Venue: Exhibition hall of first floor and second floor, LUXELAKES•A4 Art Museum

 

 

 票务信息 


早鸟票:20元/人 (售票至2017年12月23日0点)


原价:60元/人  


线上VART:40元/人 


更多票务信息请扫描二维码,前往购票链接查看。



早鸟票 购票通道①▼


▼ 早鸟票 购票通道②▼


敬请期待!



关于麓湖·A4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原A4当代艺术中心)是由成都万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创办的一间专业艺术空间,2016年迁至成都天府新区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7月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盈利美术馆。美术馆建筑由美国建筑师安托内·普雷多克(Antoine Predock)设计,美术馆内部由DesignARC设计,教育中心及图书馆等综合空间由国内新锐设计师李道德设计,由创始馆长孙莉担任馆长至今。美术馆聚焦国际国内前沿艺术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新媒介艺术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与现场实验,扩展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关注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活化及推动艺术家的实验创作,透过丰富多元的公共教育与文化活动强化与社区、城市的互动与合作。

麓湖·A4美术馆持续每年举办高品质的当代艺术展览,包括“国际当代艺术主题展”、“艺术家个案研究”、“国际驻留艺术家项目”、“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等项目,同时关注儿童艺术教育,每年举办年度项目iSTART儿童艺术节。在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同时,不间断地引入并研发各种讲座论坛、实验演出、艺术家工作坊、影像放映活动等系列公共教育项目。场馆专设三层独立展厅,公共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展演厅、儿童教育中心、驻留工作室、艺术品商店、艺术咖啡等空间,为公众提供更多元化的艺术服务。美术馆希望通过与国内国际的深度艺术合作,系统性的学术及教育建设,搭建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平台。

 

关于A4影像实验研究计划

经过两年多对西南影像的梳理、筹备,麓湖·A4美术馆将从2017年12月23日开始,展开与影像有关的实验计划、展览、学术论坛、对谈以及文献整理等系列学术项目。该项目首个展览计划从西南新锐摄影艺术家的影像实验以及工作转向出发,在展期内陆续推出国际国内影像的当代学术对话、艺术家讲座、主题论坛以及实验工作坊。2018年,A4美术馆还将持续推动影像实验计划,在未来2-3年中逐步丰富和激发西南的影像创作及跨领域学术合作的艺术生态。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早上10:00至下午18:00(17:30后禁止入场);节假日正常开放。



如何抵达?


咨询电话:028-8576126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