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艺术报/作家和谷/刘新中

黄堡书院
2024-09-24


和谷 2009


作家和谷

文/刘新中

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办了一个笔会,通知要求各地文联派人去,事后想起来,大约是以文补文之类的活动,或者是其他组织借它们的名义搞的联合创收项目。那次笔会,主办方请了《人民日报》著名的老编辑徐放、新中国第一个文学博士王富仁等人讲课;因为学员中写诗的比较多,还请了著名的“七月”派代表诗人牛汉,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王家新,颇有性格的现实主义诗人叶文福等人和大家一起座谈;其间,不知怎么搞的,还请了发表过几首诗的歌唱家郁钧剑来讲诗,郁钧剑从歌曲的节奏、旋律联系诗的创作,虽然有些附会,但也勉强算一家之言。叶文福最受欢迎,座谈会完后,几个学员把他留了下来,弄了些酒,继续聊大天。叶文福诗人气质,酒一上头,红脖子涨脸和一个东北来的小伙子拍了桌子。起因很简单,东北小伙子说叶文福这几年命运多舛,再无作品,是因为名字不好,像巴金、茅盾、孙犁等人的名字就好。小伙子似乎对陕西作家也熟悉,知道我来自陕西,就又说了路遥、子页、和谷等人的名字,以求我支持。他这种选择性的列举,惹得叶文福勃然大怒,大家当然也一致认为他是胡说八道,结果不欢而散。

第二天,余波未断,东北小伙子找我解释,说他的本意是作家们都有本名,像陕西的柳青原来叫刘蕴华,路遥原来叫王卫国,和谷原来叫和都蛮,改了名字其实是改了文运。大家却不依不饶,举例刘心武、李国文、贾平凹等人的名字并无响亮之处,但绝不妨碍本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谷是铜川籍著名作家,和我熟悉,我以和谷为例,谈了我的观点。和谷做过农民、当过工人,生活上有积累;后来又读了大学,提高了学识;毕业后做过记者,开阔了视野;和姓在他家乡属大姓,其祖上出过将军,出过参与编纂县志的文人,耕读世家是传承下来的生活理想。这种精神浸淫贯穿于血脉之中,成功有其独特之处,但绝不应是名字发挥作用。笔会见大家争论不休,以为是好事,特意从某个大学请了个教授,据说是专门从事作家姓名学研究的,就作家的名字讲了一番,结论也就是一般更名为更醒目更好记更顺口一些,或者有纪念性,或者随意一些,有些人更名后原名反而被人忘记了;有些人一生中除本名外还爱用一两个笔名,有些人笔名则一长串,像鲁迅一生中就180多个笔名,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下不愿意暴露本人身份的原因等等。总而言之,本名也好,改后的名字也好,随时更新的笔名也好,和作品自身质量的关系不大。

一晃三十年过去,这件事情早已消失在我的记忆之中,之所以旧事重拾,是因为最近翻阅《铜川市志》,发出一些感慨,这就翻腾出另一段回忆。
《铜川市志》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编纂,至1997年出版,前后十余年,所有参与人员均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出版后,却遭到一些诟病,原因就在于有些地方没有做到完全正确客观真实,如艺文志部分,就不完整,编纂人员囿于眼光的限制,该录的没录进来,譬如获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奖项的戏剧《大将王翦》,铜川第一部当代诗歌评论集《朦胧诗赏析》等等;有些入志作品是当事人自己推举自己,情感的因素太多。志书不等同开会即兴发言,编辑忌讳挑三拣四,避重就轻,随意性太强,《铜川市志》恰恰就犯了这个错误。当时征求意见时,许多人就提出,历代著述部分,既然无籍贯限制,远在北京的贺敬之写药王山的诗能收进来,那么铜川籍作家和谷的《市长张铁民》,无论是作品的影响力,还是老百姓的情感接受程度,理所当然更应该收进来,或者还应该包括和谷一些写铜川风物人情的优秀诗文。如果考虑志书的严谨,当代文艺作品著述部分,最好都放一放,“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柳青有言,文学六十年为一单元,不光说文学道路的崎岖艰辛,还包括文学作品应受时间考验。文艺作品问世后,就是一个独立客观的存在,绝不会因其他因素的介入而高大上、而不朽,也不会因其他因素而不堪、而永远遭受时间冷落。
事实证明,时间不长,《铜川市志》艺文志部分,就已显现出漏洞和不足,缺乏志书应有的权威性与品质。
志书编纂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过去都由地方上有声望有学识的文化人担纲,譬如明崇祯十三年的《同官县志》就由担任过苏州知府的铜川籍著名文人寇慎主编;清乾隆三十年的《同官县志》就由担任过同官知县的江西省崇仁文士袁文观主编;民国三十三年的《同官县志》就由当过毛泽东老师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主编。《铜川市志》是新中国成立后铜川市的第一部志书,不能说政府不重视、不认真,但一些单位却马虎,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看谁在单位似乎闲暇,或者不在一线岗位,或者快退休了,无事可做,就把谁推上去凑数。
生活行进过程中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朵浪花,由于都有和谷的存在,遂产生了交集。
岁月匆匆,太阳每天还是如约从头顶升起。1997年的《铜川市志》没有和谷《市长张铁民》的记录,并不妨碍张铁民的光辉与和谷辛勤的笔耕;1991年北京笔会关于作家名字的辩论也一样,和谷叫和都蛮也好,叫和谷也好,并不影响他的创作心情和应取得的创作成绩。
也许,三五百年后,铜川的志书会记载,有个曾经叫和都蛮的作家和谷,写过《市长张铁民》。

刘新中
刘新中,祖籍河南郑州,1954年1月3日生于陕西铜川;毕业于西北大学作家班;陕西省艺术馆研究馆员。曾任铜川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铜川文艺常务副主编、陕西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办公室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在《诗刊》《星星》《光明日报》《散文》《文学家》《中国诗学通讯》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1000余首,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五百余篇。出版各类著作十四部。作品被收入《陕西诗人四十家》《世界华人诗萃——悉尼世界诗人大会作品专号》《陕西二十二诗人作品展》等二十余种选本(刊)。先后获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颁发的二十余项创作奖励。2000年获陕西省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2001年铜川作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特授“铜川文学特别贡献奖”。
来源:文化艺术报  黄堡书院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曹谷溪:心中的图腾/《延安,延安》序
发现轶文!贾平凹1985西安文学院讲稿
发现轶文!路遥1991在国棉一厂的报告

和谷长篇小说《故里》(下)陕西文学2021第6期连载

今日华商报副刊:和谷《故里》游子归园的回报
良心作家梁晓声《人世间》
电影《薛家寨保卫战》即将开拍!期待!
文学的黄金年代!西安文学院一九八五年度学员名单(952人)
迅速围观!孟姜美散文奖获奖名单揭晓
轶文!和谷1985年在西安文学院谈散文的真情与诗意/南生桥
发现轶文!陈忠实1985年讲座记录稿/南生桥
黄堡书院这一年

文学写作的意义/和谷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