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7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柯庆施的琢磨

方海兴 世外之友 2021-04-16

1950年7月, 当曾任石家庄市长的柯庆施拟任南京市委书记时,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及华北局书记聂荣臻等曾联名致电华东局, 称他“在团结干部及履行工作任务方面是有缺点的”, 望华东局“随时注意加以帮助”。而这之前, 柯庆施的个人履历上已经有着不良记载:1933年中央派他赴满洲省委执行任务时他因畏惧敌情中途脱逃却谎称已去, 延安整风中曾给他这一问题的结论是“犯有在危险时刻动摇并欺骗组织的错误”。
按理来说, 这样一位“问题官员”不会太得重用, 然而到华东后的柯庆施却是仕途青云直上。他于1950年8月任南京市委书记, 两年后任江苏省委第一书记, 1954年接替陈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上海局 (当年大区撤销后唯一组建的中央局) 书记, 1958年八届五中全会上并非政治局候补委员的他擢升政治局委员, 同年还兼任上海市市长、华东协作区主任、南京军区第一政委, 1960年任重建的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 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升任国务院副总理。

在那个时期的共和国历史上, 柯庆施的如此官运亨通实属罕见, 个中缘由也就耐人寻味。固然这与时代氛围、党内制度有关, 但最主要者应是他坚持曲意逢迎最高领袖、窥测风向而动的为官准则。正如陈云谈《历史决议》中如何写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时所说:“毛主席的错误, 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毛主席老讲北京空气不好, 不愿呆在北京”, “他愿听意见的首先是华东的柯庆施。”

柯庆施琢磨毛泽东喜好行事者, 最早当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他对毛泽东的一次看似漫不经心的谈话, 曾经深深地打动过毛泽东, 且对当时共和国历史的某些方面不无改变。
众所周知,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夏党内开展的对所谓“小脚女人走路”批判前, 步伐一直是比较稳当的。就在这年初夏毛泽东视察南方后, 5月起, 这一工作陡然间被毛泽东加快了。近年来, 不少人探询毛泽东“五月变化”的原因。薄一波在其《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指出, 最主要者是柯庆施向南巡的毛泽东所讲的一个情况所致, “说他经过调查, 县、区、乡三级干部中, 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反映农民要‘自由’的情绪, 不愿意搞社会主义”。薄一波认为, 柯庆施的这几句话“故作危言耸听, 以打动领导”, “恰在这时, 在党外高层人士中, 替农民说话的多了, 有的还说了一些类似一九五三年梁漱溟先生讲的‘农民苦’一类的话。毛主席是不大愿意听‘农民苦’之类的话的。当时他得出这么一种印象:这些讲农民苦的人, 自以为代表农民, 其实他们并不代表农民, 只是不愿搞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因此不难想象柯庆施的这个情况汇报的高超和妙谛所在。恰如薄一波所说:“柯把毛主席的思路和喜爱琢磨透了, 他的这几句话给毛主席留下的印象很深。毛主席立即想到:这种‘不愿意搞社会主义的人’, 下面有, 省里有, 中央机关干部中也有。” (三年后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期间,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再次提及柯庆施的这次汇报, 可证薄此言不虚) 。所以, 南方视察回京后的毛泽东就带着怒气与忧虑走上前台, 开始力排众议, 大刀阔斧地推进农业合作化;不知底里、主张合作化步伐应当稳妥的邓子恢, 自然就被他斥为“小脚女人走路”。而对于所谓“小脚女人走路”的批判, 不仅带动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急速前进, 也导致了1956年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冒进。因此有论者指出:“在当代中国历史中, 这是用虚伪事实欺上瞒下, 致使党的方针误入歧途的首次记录。”

柯庆施的这次向毛泽东进言, 无疑是为自己博得了头彩。他更加事事紧跟最高领袖, 以抢得风气之先为能事。也许正是由于柯庆施的缘故, 从这时起毛泽东对华东地区格外青睐。
1958年5月, 正式发动“大跃进”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毛泽东继续号召人们“破除迷信, 解放思想”。果然, 在大会的发言中敢说敢做、敢想敢干的呼声压倒一切。而最为离奇者当数柯庆施关于文教卫生大跃进浪漫前景的发言:
———以多快好省的方针进行文化革命, 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的时间内, 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早已普及, 不但每个专区、每个县都办了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广大乡村中也都办了大学或专科学校, 人人知书识理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之理) , 个个都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 大家都能够读《资本论》, 都懂得高等数学, 什么天文学、地质学、农业学、机械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等, 都会变为普通人的常识。
———到那时, 人们将过着极为文明、卫生的生活。苍蝇、蚊子、臭虫、老鼠、麻雀等早已断子绝孙。孩子们读到书中关于这些东西的记载, 就像谈到希腊神话里的怪物一样神秘。他们听到老一辈的人说起, 几千年来人们曾忍受过这些小东西的毒害, 将视为奇谈。人们将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些东西的标本, 正如现在人们看恐龙化石一样感兴趣。

其实, 柯庆施的这番对未来社会图解式的描述并不是他的发明, 而是他对这一时期毛泽东有关未来社会设想作的具体阐发。果然, 南宁会议以来屡屡得彩的他在此次会上再次受到了毛泽东的表扬, 紧接着召开的八届五中全会上, 他便和西南局的李井泉作为地方党委负责人一同被增选为政治局委员。
自从成为政治局委员, 柯庆施与毛泽东接近的机会就更多了, 他也能更便利地从领袖的言论中领悟其意向和思路, 然后以得风气之先的果敢予以鼓吹和阐发。因而在随后的“大跃进”岁月中, 柯庆施的长于琢磨、进而逢迎更是蔚为壮观。八大二次会议后, 大跃进运动便在全国各条战线铺开。高指标和浮夸风首先空前泛起。柯庆施自然是这万马奔腾中一马当先者了。6月, 由他主政的华东协作区在农业口率先放“卫星”, 规划到1959年华东五省市 (不含山东) 钢的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薄一波说, 这对毛泽东最终下1958年炼钢“一○七○”万吨的决心有决定性的影响。
1962年后, 随着反对苏共“现代修正主义”的展开, 毛泽东的注意力从“大跃进”的挫折中重新转向了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领域首当其冲成了他审视的重点。意识到最高领袖兴奋点转移的柯庆施也立即跟进, 开始频频瞩目文坛。
这年底, 毛泽东在上海的一次谈话中首先对戏剧工作提出了批评:帝王将相, 才子佳人多起来, 有点西风压倒东风, 东风要占优势;“梁山伯”不出粮食, “采茶灯”不采茶, 旧的剧团多了些。于是, 并不熟悉文艺创作规律的柯庆施立即标新立异地提出了“大写十三年”的口号。1963年1月6日, 上海《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同时报道了柯庆施的这个讲话。“大写十三年”这一奇怪提法立即招致了文艺界的强烈批评, 但是却和当时正欲染指政坛, 却在北京无人理睬的“流动哨兵”江青的想法不谋而合。2月下旬, 江青来到上海, 欲借此地建立她的“文艺革命试验基地”。柯庆施则早已从毛泽东注意力的转移中领悟到了江青的重要性,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由于江青是打着“文化”的旗号而来, 柯庆施就把张春桥正式介绍给她。4月, 中宣部召开的文艺工作会议就柯庆施提出的“大写十三年”的口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周扬、林默涵等人都指出这个口号有极大的片面性, 不符合“双百”方针, 而上海的张春桥、姚文元则根据柯庆施的旨意, 编造了“大写十三年”的十大好处。北京和上海的对立之势由此形成。5月6日, 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由江青、柯庆施组织人写的《“有鬼无害”论》, 对昆剧《李慧娘》和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展开了政治批判, 从而拉开了60年代中期文艺界愈演愈烈的批判运动的序幕, 也标志着在上海建立“文艺革命试验基地”后, 江青与柯庆施、张春桥开始“协同作战”。几年后, 江青曾不无感激地说:“第一篇真正有分量的批评‘有鬼无害论’的文章, 是在上海柯庆施同志支持下, 由他组织人写的。”
1964年初, 柯庆施被发现患有肺癌并住院治疗和休养。延至翌年4月, 病死于成都, 终年63岁。在他死后, 中共中央的讣告中称他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 可谓哀荣备至。时至今日, 柯庆施仍然是“文革”前的20位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唯一没有个人传记传世者。
(原载《文史参考》,作者方海兴,摘自《领导文萃》2009年11期)
【精品帖推荐】1、“草包”吴法宪 2、揭秘彭总死亡真相,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3、朱学勤:一个民族需要仰望星空的人 4、红卫兵抄家“战果”,接近战争赔款 5、信力建:读什么书,怎样读书?6、刘鹤副总理的家世,及其十年前的神预测 7、聂圣哲:关东军往事 8、孙大午:启动小城市建设,把县城扩成城市 9、徐才厚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是如何走上仕途的 10、方方亲笔撰文,终于交代清楚遭受攻击的真正原因 11、解密:1985年济南军区67军换防第一仗惨败内幕 12、是不是还得来一次“平三藩”? 13、揭秘杨得志之子南阳事件,儿子被杀"炮轰"南阳 14、柴静:野夫带我看江湖  15、柴静:野夫带我看江湖  

【杂谈】1、道光年间一起震惊世界的强拆血案——从初中教科书谈起2、地域溯源-泰兴故土上消失的宁海古城 3、退休后的胡锦涛:自称“一介草民”4、11年前那位不堪骚扰愤而杀人的女服务员,如今现状咋样?5、范海辛: 令人不安的数字货币张玉环PK马云——怒斥阴暗小人!6、“抱团养老”群体散伙记,亲历者讲述现实真相,太残酷!7、五十年后,你们会后悔的!8、中国历史上唯一的黑人皇后——李陵容 9、“长江断流”不是两次,是五次!10、拉多大仇恨,要毁灭地球? 
【付费频道】【谶学故事】唐贞观十三年李世民亲历的“咒术杀人”案|【口述灵异故事】苏北小镇的“鬼叫餐”事件|【谶言故事】唐天宝六年极其诡异的“血田事件”|【谶言故事】"惨烈无比""的李唐王朝奉天保卫战,战争胜负决定魔幻一样的细节!|【谶言故事】《资治通鉴》记述的“柳谷口异象之谜”|【谶言故事】 病 已 当 立(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