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商务热点信息(第87期)

福建商务 2023-11-16



推动国际贸易投资重回正轨


5月14日晚,二十国集团(G20)举行第二次贸易部长应对新冠肺炎特别视频会议。商务部部长钟山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议认为,应继续深入落实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共识,积极开展经贸政策协调与务实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保持市场开放,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支持发展中和最不发达国家,推动国际贸易投资重回正轨。


钟山表示,习近平主席在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呼吁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倡议制定G20行动计划。G20贸易部长应在首次特别会议基础上继续落实好领导人特别峰会共识,并向各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团结合作。释放共同应对的有力信号,提振国际社会信心,要关心、支持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帮助其提高应对能力。二是维护开放环境。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采取共同措施,保持市场开放。三是深化政策协调。在宏观经济政策、便利人员必要流动、保障国际物流和跨境运输正常运转等方面加强合作,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安全和顺畅。


本次会议由主席国沙特主持召开,通过部长声明,批准《G20应对新冠肺炎、支持全球贸易投资集体行动》。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介绍,集体行动包括长期和短期两方面举措,涵盖贸易规制、贸易便利化、透明度、物流网络、中小微企业、多边贸易体制、全球供应链、国际投资等八个领域共38条具体行动,全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G20应对疫情、支持全球贸易投资的行动方案。一是加强抗疫物资国际合作,二是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三是推动贸易投资和世界经济复苏。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已给全球贸易投资带来严重影响,疫情本身及贸易投资下滑已成为全球性挑战。上述成果共识的达成有利于G20成员乃至国际社会加强政策协调与务实合作,共同采取开放经贸政策,降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冲击,保障国际贸易投资的正常流动,为世界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中方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各方一道进一步深入落实G20领导人特别峰会共识,在本次贸易部长特别会议基础上扎实做好集体行动的实施,为携手抗疫、重振国际贸易投资、稳定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促进中国高质量参与国际服务外包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了我国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时间表和路线图,对新时期中高质量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将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意见》制定一条主线,提出两个阶段性发展目标,部署六大主要任务。


一条主线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转型升级,提高接单能力和交单水平,全面提升“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两个目标即到2025年,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外包接发包中心;到2035年,我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年均产值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打造“中国服务”和“中国制造”品牌的核心竞争优势。


六大任务则是《意见》部署了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重点领域发展、构建全球服务网络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贸易便利化等六大转型升级任务。一是突出数字技术引领和创新驱动。二是突出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三是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外包企业多数属于轻资产企业,融资难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意见》提出将企业开展云计算、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范围,评估并推广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项目享受的出口信贷优惠措施,充分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服务提供商上市融资,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布局建设一批辐射全国的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这些举措不仅针对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给出真金白银,还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系统的可持续长效机制。


围绕贸易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意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培育新型重点领域、支持通过发包配置全球资源,推动中国技术与标准“走出去”,可谓亮点纷呈。


提出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年均产值理念。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截至2019年末,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大学以上学历从业人员达750万人,占三分之二,但与世界领先的服务外包企业相比,从业人员人均产值指标上还存在一些差距。随着数字化深入发展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赋能,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业务占比势必不断增加,人均产值的不断提高也是大势所趋。《意见》提出,到2035年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年均产值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体现了对服务外包高品质、高效益发展的新要求。


建设一批国家级服务设计中心。在服务外包发展起步阶段,我国对标印度,逐渐培育壮大一批信息技术外包企业,这不仅为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据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每年约15万的IT人才从服务外包企业流向互联网企业。随着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国与印度服务外包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各自发展模式的不同。中国有着印度不具备的制造业基础优势,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同步,甚至局部领先,自动驾驶、智能家电、VR/AR、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设计外包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2018年,工业设计外包执行金额达120亿美元。


有序调整示范城市数量,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创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动态调整机制的重要出发点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示范城市提升想示范、敢示范,善示范的主动作为能力,办法不仅对示范作用不理想的城市提出了退出要求,更重要的是为真正有示范动力、示范潜力、示范能力的城市提供了新的进入机会。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创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是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切实需要,这将促进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重要突破口;发挥东北地区工业体系完整的优势,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发包,支持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2019年1-9月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额652.8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设立交付中心、共享中心、研发中心、数据中心,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发包业务,这有利于带动当地就业、提高当地税收、形成更广阔的服务网络体系,有利于降低企业国内日益上升的成本、开拓国际市场渠道、促进中国技术和服务标准“走出去”。

(来源:国际商务新闻网)

移动商务新兴市场 

中国企业出海的选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社交礼仪,进而也改变了以往的商业环境。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在“隔离病毒”和“社交距离”的要求下,在线购物、社交商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增长,为大幅下挫的全球经济带来了一丝希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4月28日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10亿,2019年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同时,在2019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862.1亿元,增长了38.3%。


 “到2023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可以达到25万亿美元。”施南飞,FIS商户解决方案Worldpay中国区总经理日前接受了笔者的电话采访。2020年1月,Worldpay发布了《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报告称全球最大电子商务市场的中国,在未来三年内将具备65%的增长潜力。在接受采访时,施南飞并不认为需要修改这一疫情爆发前预测的数据,在他看来,虽然有疫情等有种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但是电子商务会保持稳健的增长,更多是因为技术的驱动——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物联网等更广泛的应用,移动支付方式的增加等,都使得在线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企业整体数字化框架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整体经济贸易形式中,占比越来越高。


而对于中国企业界来讲,持续增长的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能够带来哪些现实的商业机会?


“中国在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说明了中国是具备一定推动世界科技和技术发展的能力的。”施南飞认为,中国在从支付方式、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电商运用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实际上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打开一条通往全球的出海之路。


在施南飞看来,来自消费市场个性化、移动化的全新需求,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贸易体系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电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拓展海外市场的快速通道。“不久前的4月份,中国政府又新增了46个跨境电商的综合试验区,这使得中国的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达到了105个,这实际上已经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全球化的一个信心,以及对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强烈的支持。”


具体到海外市场的具体目标,在《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中,统计数据结果显示里一个重要结果:东南亚传统的、以农村为主的社会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变,在这个地区,人口超过6.6亿人,其中一半到2020年将在城市生活。同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这些国家,是全球互联网使用最活跃的地区,移动互联网使用方面排名在全球都居于前10位。因此《2020年全球支付报告》认为,这种彻底的转变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尤其是在电子商务领域,从2020年到2023年,该地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4.3%。


 “我们对中国企业出海的建议,是可以考虑到那些新兴的移动商务增长最快的市场去,因为中国在移动方面有自己的经验有优势,你可以把这些优势带到那些新兴的市场去,这样的话可以迅速地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施南飞认为除了东南亚市场,包括土耳其、阿根廷、智利、包括尼日利亚这些新兴市场都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目标。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四个关键词解锁实体零售新发展


日前,戴德梁行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市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有所停滞,但与疫情初期商场客流量环比下降70%的“寒冬期”相比,进入3月复工期之后,全国商场客流回升42%,消费复苏指日可待。


戴德梁行北区商业地产部主管孟祎指出,商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窗口期颇具提振的机会,零售企业可借助此次疫情暴露的隐患,实现商业业态结构的优化、管理和运营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商业的品质升级。她同时强调,转型升级、社区商业、科技赋能和国货品牌将是实体零售未来发展的四大关键词。


在商业升级方面,疫情加速了老牌商业的改造与升级,一方面体现为老旧商业物业对于硬件设施的调整与升级,全面提升物业设施设备功能及公共卫生管理水平,为零售商业空间注入绿色和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则体现为传统商业项目在定位和商业内容上的升级调整,传统商业业态尤其是传统文娱业态将面临革新乃至淘汰,社交场景下的新业态、新体验、新服务将成为改造新亮点。


在社区商业方面,非核心区商业今年将加强供应,如在北京通州、大兴、石景山等区域都将迎来商业新增供应量的增长,且类型以社区商业为主。临近非传统核心商圈功能区的社区商业,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的承接配套类消费的功能凸显,依托其交通的便利性、周边社群的聚集度以及整合营销、“最后一公里”的打通等,社区商业或者说非核心商业未来有机会在城市商业布局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在科技赋能方面,智慧购物减少了消费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非必要的接触,互联网及物流连通线上线下购物与体验平台,疫情期间大放光彩的科技手段在疫情后仍然可以继续沿用。除此之外,科技还可以运用于深入探索“人”“货”“场”之间的合理联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消费者的研究可以更深入,消费需求可以更加主动地被发现和引导,如抖音通过大数据实现消费需求的引导与商品推送。以科技修炼内功,实现用户引流,提升消费者粘性,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国货品牌方面,受国际范围内疫情的影响,今年国外品牌可能会放缓在中国开店的脚步,相应地,国货、国潮类品牌则有机会逆市提振,被摆到商场的门面位置,如国潮品牌李宁,科技类国货之光华为、大疆体验店,以及承租能力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医美健康类业态等。经过多年积累,众多优秀的国货品牌有望在今年的商业市场上大放异彩。


在这四大关键词之外,未来商业的营销将是全渠道营销,由以往线下或线上作为单一流量入口,变为完全相互交互的闭环。因此如何利用线上和线下的科技,利用全渠道的营销提高消费者粘性,是未来商业需要考虑的方向。线上直播等营销方式将走向平台化、专业化、规范化,全渠道营销是发展趋势。


此次疫情中,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品质生活类的品牌,如下厨房、喜马拉雅、京东悦舍等,并没有停止其线下拓店的步伐;一些圈层消费、黑科技产品也是如此,如戴森、乐高等仍在对市场释放出积极的信号。疫情期间,封闭式的传统业态如餐饮、电影院、KTV等弊端暴露明显,疫情结束后,实体商业业态结构将会迎来一波洗牌。社交场所、活动空间、科技体验类业态有望扩大比重,传统文娱、餐饮业态比重可能会有所下降。


(来源:国际商报)

商务部将下足功夫扩内需促消费


5月18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钟山,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长王炳南介绍了中国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钟山强调,疫情暴发期间中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基本没有断供、脱销,价格稳定。随着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党中央把扩大内需作为重大战略,商务部将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上下足功夫。


三举措保供抗疫



粮油、米面、蔬菜、水果、肉蛋奶……疫情发生以来,生活必需品保供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生活必需品的充足供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市场的供应总体充足,基本没有断供、脱销,价格基本上是稳定的。”钟山强调。


钟山进一步介绍,保障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事关民生,也事关打赢防疫防控阻击战,这项任务非常艰巨。商务部在保障全国生活必需品供应方面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确保重点地区的供应,二是加强全国市场的统筹,三是创新商业模式、配送模式。


重点地区主要是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以及北京市。为此,商务部在1月23日建立了九省联保联供机制,以及时了解供需情况,保障重点地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实现高效调配。同时,商务部派出了三批工作组驻武汉协调,落实保供各项工作。在各方努力之下,武汉市生活必需品供应基本超过一个星期,最高超过30天。


钟山还提到,疫情发生后,武汉市社区实行封闭管理,给物资配送带来挑战。为此,商务部及武汉市、湖北省、中央各部门齐心协力,组织企业开展团购,组织了“蔬菜包”,由1100多辆汽车和2万多名志愿者送到社区,保障了群众生活需要。


在做好重点地区保供的同时,商务部加强全国市场统筹,有效保障了全国市场供应。钟山介绍,商务部建立了全国日报机制,对八类重点生活必需品加强市场监测。同时,为了使全国物资供应有保障,商务部确定了包括批发商、零售商、电商等在内的500家重点保供企业。


三路并进促消费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等成为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内容。


钟山强调,下一步,商务部将从三大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消费:一是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二是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三是发展生活服务业。


 “我国有很多便利店,但总体来说水平不高。”钟山说,全国现在只有13万家连锁便利店,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且菜市场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优化布局,推动便利店连锁化发展。同时,商务部将推进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改善环境,丰富品种,提高质量。


在步行街改造方面,2018年年底,商务部在全国启动了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取得较好成效。据统计,11条步行街去年总客流量超过9亿人次,增长了22.6%;营业收入1250亿元人民币,增长17%。“下一步将启动第二批试点,努力把步行街打造成为消费升级的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对外开放的窗口。”钟山说。


在生活服务业发展方面,疫情的发生对餐饮、家政等服务业冲击很大。对此,钟山说,商务部将大力支持各地餐饮业发展,推动餐饮业更加绿色、健康、安全。此外,将在建立家政服务信用平台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家政服务业发展工作。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厦门实施“惠台26条”细则支持台商复产


今年4月中旬,为落深、落细、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26条”),厦门出台《〈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政策的申报、办理程序。


在疫情防控的“下半场”,不少厦门台企抓住经济发展机遇,在厦门“惠台26条”实施细则助力下高质量复产,业绩逆势增长。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厦门正旸物流公司已经成为一个服务多家两岸知名企业的综合性物流体。在宋可琪看来,这离不开两岸行业标准的互联互通。


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李振良介绍,2011年,厦门成为全国确立的首批“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之一。随后,厦门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厦台资企业,以及厦门市物流协会等,共同开展食品冷链物流系列标准的研制。


宋可琪是其中的台籍专家之一。2013年以来,她开始陆续引进台湾的物流技术。


“惠台26条”中规定,台资企业可同等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共同促进两岸标准互联互通。


“我既幸运又自豪,在两岸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上,从引进到标准的落地、实施、扩展,我都参与了。”宋可琪说,“在很多行业,两岸统一标准对企业来说,越多越好。这样可以让企业落地更容易,人才引进也更容易”。


在厦门海峡两岸(海沧)无人机暨智能机器人孵化基地里,台青张安昇摆弄着一套玩具,这是他的创业项目--一套人工智能儿童教具。“通过这次疫情,我看到了全球最完善的产业链,加上庞大的市场,厦门作为创业、研发的地点,是不二选择。”张安昇说。


该孵化基地负责人黄振宇说,基地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经孵化出20多家有市场前景的两岸企业。“‘惠台26条’为两岸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以及两岸青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很多台湾科技创业者前来咨询,希望来基地落地研发。”


在厦门从事现代农业的台商宋志平表示,“惠台26条”中,他最关注的是“台胞可申请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可申请符合条件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项目”。目前,他已在厦门翔安成立了两个果蔬专业合作社。


“在厦门,租农地越来越难,如果地块要大,那就更加难了。”宋志平说,“如果有好的现代农业方案和规划,村民加入进来,成为股东,可以盈利。此外,在营销推广上,合作社模式因为规模大、品类多,可以增加销售对象,对接更大的超市、商家,这是双赢。”


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厦门“惠台26条”实施细则详细、周到。


“都是干货,都是诚意。我们台商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厦门温度’。”吴家莹说,“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举措,为台湾同胞分享了发展机遇,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来源:国际商报)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往期回顾 



【瞭望】商务热点信息(第86期)

【瞭望】商务热点信息(第85期)


编辑 | 白建红

审校 | 徐  潇

供稿 |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