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瞭望】商务热点信息(第89期)

福建商务 2023-11-16



数据显示中国输美集装箱运量现复苏


美国数据服务提供商笛卡尔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4月中国发往美国的海运集装箱运输量为673851个(按20英尺标准集装箱换算),比上月增长了87.1%,时隔3个月实现正增长。


根据该中心数据,这一数字与2019年4月相比减少了8.1%,是连续15个月低于上年同期,但相比3月的数据,降幅已大大收窄。3月中国发往美国的海运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减少36.0%,接近雷曼危机后2009年2月的低值。


随着发自中国的集装箱运输(占总运输量五成以上)复苏,4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达到1254333个。这一数字虽然比上年同月减少0.7%,但与3月的减少16.6%相比可谓迅速好转。发自日本的集装箱运输量为41083个,同比减少6.9%。


伴随着货流恢复,目前的现货运费也在上涨。中国发往美国西海岸的现货运费截至最近的5月22日约为每个40英尺集装箱1678美元(1美元约合7.11元人民币),较3月上旬的1361美元相比上涨了约两成。


(来源:参考消息网)

商务部:外贸外资基本盘一定能够稳住


25日下午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会后的“部长通道”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决策部署。“相信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外贸外资这个基本盘一定能够稳住。”钟山说。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主要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稳定我国外贸外资大国地位,二是要稳住外贸外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最主要是要稳住外贸主体。“只要外贸主体能够稳住,那么我国的外贸就一定能够稳住,能够发展。”钟山说。


他介绍,现在我国各类外贸主体超过40万家,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面对疫情的冲击,这些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些困难,有一些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有一些需要政府的帮助。


从稳外资来看,钟山表示,主要是做好以下两件事:


一是要扩大外资增量。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缩短负面清单,还需要我们搭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特别是要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让外国投资者愿意来中国投资。


二是稳住外资存量。主要是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让外商放心、安心,愿意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         


(来源:人民网)

跨境电商沐浴“政策春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促进外贸基本稳定,要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至此,跨境电商已连续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业内人士指出,政府工作报告连年提及“跨境电商”体现了国家对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视和肯定,是行业发展利好信号的持续释放,更是对其发展最好的“背书”。


为外贸发展添动能


自2015年以来,“跨境电商”连续多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述从设立、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改革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扶持政策到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说明跨境电商对稳外贸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跨境电商构建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极大地拓宽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促进了多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企业间的互利共赢,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购买境外优质商品的便捷渠道。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验放的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自2015年以来,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达49.5%。2020年一季度,尽管遭受了疫情的冲击,跨境电商进出口仍实现了34.7%的增长,并发挥了其对全球供应链的整合优势。


2020年将编制“十四五”规划,未来5年,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发展将面临新基础设施建设、下沉市场潜能释放、产供销协同、构建全球大市场等重要机遇,并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妥善应对发展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全球跨境网购需求不断释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跨境贸易的服务、生产、物流和支付环节,将大幅提升跨境电商行业效率,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019年,监管、交易、支付结算和税收等跨境电商不同层面的政策陆续发布。2020年4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随着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增加,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跨境电商“政策春风”频吹,在引导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行业蓬勃发展。


但作为贸易新业态,跨境电商的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面对当前的逆全球化挑战,尤其是贸易摩擦阴云,跨境电商的发展可能不仅要面对来自商业领域的竞争,也要经历包括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大考。供应链的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甚至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导向性变化都将给跨境电商经营者带来一些颠覆性的影响,需要从业者多手准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作为新业态,跨境电商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购销合同、货物仓储、税务、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问题。出口跨境电商商家应特别注重出口市场的相关产品标准,出口商品一定要符合对应出口市场的标准,并要提前审查相关知识产权权益,避免侵权,进口商家则应着重注意税务和仓储问题。


此外,政策利好和市场发展环境的优化将带来更多入局者,加剧市场竞争。


跨境电商的发展“痛点”也蕴含商机。《报告》指出,为破除支付、物流、报关、商检和售后等环节的发展“痛点”,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应运而生,未来,专业的供应链服务也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今年服务外包平稳增长可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尤其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振信心,鼓舞士气,为各行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释放四大利好信号


  服务外包产业也不例外。政府工作报告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利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服务外包企业多属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特性,这将有效解决服务外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外包企业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快速上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这将助力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跨境交付模式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从本质上讲,服务外包归属于服务贸易跨境交付模式项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家对服务贸易,特别是跨境服务贸易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准确的判断力和前瞻性,这将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第四,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离不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网络等现代科技的支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国家对现代科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将有效推动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显成效


今年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包括服务外包在内的各行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商务部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算,1-4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3743.9亿元,同比下降6%;执行额2476.5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2309.7亿元,同比下降10.3%;执行额1491.7亿元,同比增长10.4%。以美元计算,1-4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545.8亿美元,同比下降8.6%;执行额3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35.8亿美元,同比下降13%;执行额218.1亿美元,同比增长8.9%。


对此,从数据看,前4个月,我国服务外包发展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和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出现小幅下降,但执行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体现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比较优势,仍是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谈及今年后几个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前4个月的数据看,总体上,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影响不大,预计今年后几个月将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


二是行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BPO、KPO所占比重将继续提升,数字技术、生物医药、测试研发等产业将加速发展;


三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国家政策影响,欧美国家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东盟、东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或将成为我国重点接包市场;


四是区域发展更趋均衡,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仍将保持发展优势,京津冀、中西部、东北地区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政策利好释放 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


全国两会期间,我国释放了扩大对外开放系列重磅信号。


迎难而上 以扩大开放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中国今年在困难的时候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面对困难,我们不是把开放的步伐放慢了、力度缩小了,恰恰相反,我们今年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措施。既针对外资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包括精准解决外资企业复工复产难题,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建设落地等;同时也着眼于全年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目标,提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


  政策利好正在逐步显现。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03.6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逆势增长。


  重大外资项目也在接连落地。近期,零售巨头Costco宣布在上海开设中国大陆第二家门店;4月1日沈阳宝马第三工厂项目举行开工建设仪式;4月22日惠州埃克森美孚石化综合体项目在两国三地同步举行“云开工”仪式,上海、广东、河北、山东等地还在接连传来好消息,一批批外资项目通过“云签约”陆续落地。


  商务部部长钟山在25日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表示,稳外资既要扩大增量,又要稳住存量。“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让外商放心、安心,愿意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


稳步推进 更多开放信号密集释放


  多重开放利好信号密集释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钟山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缩减负面清单,还要搭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特别是要建设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


  过去三年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从93条减到40条,今年将继续大幅压缩,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开放水平,继续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全面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不得实行单独针对外资的限制。


  分析指出,“一减”“一增”释放的是我国市场扩大开放的空间。同时,还要以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为保障,推动开放红利尽快落到实处。要进一步提高负面清单管理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加快对接国际行业分类标准,切实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规范和完善负面清单内容与形式,促进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国家科技创新计划、标准制定工作、政府采购等。


积聚力量 多方发力加紧施工


  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在绘蓝图,还在抓施工。国家发改委为了落实外商投资法,已经组织清理了一些单位和部门设立的好几十项限制。接下来,将以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为契机,完善投资促进、保护、管理的各项制度,提升外商投资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钟山表示,将贯彻落实好外商投资法,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保护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让外商放心、安心,愿意在中国投资,在中国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

山东自贸试验区发展与东盟合作 


5月29日,中国(青岛)—东盟经贸对接会召开。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与东盟合作,彰显了在全球抗疫时期中国扩大开放在行动。


在疫情严重制约贸易往来的情况下,今年1-4月份,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增长,达1931.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比重14.9%,较上年同期提升了1.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双方携手抗疫取得积极成效。增进双方经济合作是抗疫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会议的召开旨在提高当前经济合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和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青岛市商务局共同主办。


青岛一直致力于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今年5月初,东南亚—青岛冷链快线启航,该冷链快线挂靠胡志明市、马尼拉市等东南亚主要港口,东盟国家优质水果等生鲜消费品仅需5天即可抵达青岛自贸片区,全面畅通了青岛冷链快速高效物流大通道。


青岛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港有34条集装箱航线直达东南亚国家的23个港口,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搭建了高效便捷的“海上贸易大通道”, 青岛机场与新加坡、曼谷、暹粒等有直航航线。青岛产业基础良好,已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产业体系,包括海洋产业如海洋设备制造、海上运输、滨海旅游、海洋工程建筑、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在全国居重要地位,与东盟产业合作空间大。

  

会上,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负责人表示,青岛与东盟经贸往来增长态势强劲。2019年,青岛与东盟进出口总额739.13亿元,同比增长32.4%。今年一季度,双方进出口同比增长32.7%,总额达到200.39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08.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进口91.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这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青岛自贸片区内完成的,青岛市对东盟重点进口企业的前十名,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内的企业就占了7家。


(来源:环球网)


免责声明: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发表内容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往期回顾 



【瞭望】商务热点信息(第88期)

【瞭望】商务热点信息(第87期)

【瞭望】商务热点信息(第86期)


编辑 | 白建红

审校 | 徐  潇

供稿 | 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