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食材淘宝店的第 11 年,南食召终于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品牌 VI,由设计师刘治治创办的工作室「立入禁止」操刀。达成合作前,双方前后接触了快两年,按南食召的创始人杜克形容说,「他们一度觉得我们是不是嫌太贵不想做了」。
南食召的新 VI
在品牌星球找到南食召邀约采访时,杜克有些惊讶和好奇,还是头一次有人以「品牌」的角度找到他。在他看来,虽然南食召已经做了 11 年了,但在品牌化这件事上「还在上幼儿园」。
有意思的是,在自己想要做一个「品牌」之前,南食召先是在它的用户心中成为了一个品牌。
做电商运营的朋友告诉杜克,「挺奇怪的,你们店的流量都是搜索『南食召』进来的,不是搜一个产品或品类,而是被推荐点进来的。」
这让杜克有些意外,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南食召要从前八、九年个人小店的做法往前走一走了。他说,「想要做得更专业些,也要开始搭团队了」。
而品牌星球正是看到了它品牌化的动作而好奇,在普遍存在「有品类无品牌」的食材领域,南食召为什么会被用户认知为一个「品牌」,且在数据上的反馈也不错,目前,南食召在淘宝的「健康食品店铺榜」排在第一。南食召这个名字,指的是「南方食物的召唤」。
创业的契机有些突如其来,有一次,杜克带着做美食博主的朋友在温州逛吃,吃到了一款本地的特产「花菜干」,博主朋友建议杜克在淘宝上卖这款产品,她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帮忙做推广。
温州花菜干
在此之前,杜克曾当过八年的记者,还开倒闭了两家画廊。而在三十出头的年纪,一款出乎意料卖得好的花菜干像是重新抛给他的一个线头。于是,杜克串掇了两个朋友,起了「南食召」这个有些文艺腔调的名字,开始做起温州土特产的电商生意。
在店铺的经营上,杜克认为,南食召的前八年几乎都没有管理一个团队的概念。品牌带着一些过往生活的随性和情怀,在发展的节奏上也没有太多焦虑。
但唯独在产品这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随性过。
在食材这一领域,可做的范围可以很广,从土特产,到油盐酱醋,甚至是米面主食都可以涵盖。但对南食召来说,不管是卖什么产品,都有两个至今不变的产品原则。
第一是干净和简单,相比于大家现在更常谈论到的「清洁标签」和「干净配方」这样的理念,11 年前,杜克之所以选择了这个标准,主要是因为家人对于味精等食品添加剂会有过敏的反应。产品首先要自己能吃,就必须得足够干净。第二个标准则是好吃。好吃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杜克是温州瑞安人,也有个典型的温州胃,一谈起食物,便有一种来自美食之乡的底气。新荣记的创始人张勇祖籍也是温州瑞安,他曾说起温州菜和台州菜有何区别,提到,「温州菜更加原汁原味」。杜克对这个观点印象很深,在他看来,温州菜的底层逻辑是做减法的。如果诉诸源流,最早可能是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所塑造,温州地处山地丘陵,东面临海,交通不便,许多技艺传到这里便减配了。「比如说春卷这种食物,台州春卷会有十几种配料,在温州就只有三样;然后像温州的石刻,也不是精细的风格,一些比较早年的石狮子,刻出来像是卡通版的。」或许因为自小吃温州菜的影响,杜克认为食物最好吃的就是它的本味,他至今很难理解像「蒜蓉虾」这一类调味盖过原味的做法。相反,他更偏爱食材自然的好状态,不论是味道、色泽,还是质地。
开店以来,这样一种近乎执拗、没有变过的产品追求,让南食召在用户心中成为了一个记得住的品牌,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产品和品类。
若探究起南食召的发展,有一个绕不过的转折点,便是团队从选品逻辑到自己做产品开发的转变。而在品牌星球看来,这恰恰也是南食召得以品牌化的根基。此前,南食召在电商上有一款卖得很好的自研产品叫「本真梅干菜」。在江浙地区,梅干菜可以算是最日常的食材之一,在菜市场或生鲜外卖平台都可以很方便买到,但南食召发现,在当下的消费认知和场景中,像这样的食材也存在着不少改良空间。如果是日常在超市里买到的包装产品,常被诟病的问题就是吃不到传统梅干菜浓郁的酱香味。南食召团队发现,其实香味的消失,是因为工厂在清洗梅干菜的过程中通常先将原料「雪里蕻」进行切碎,这样的清洗流程会破坏梅干菜中风味因子「芥子苷」的活性,使得其在后续发酵的过程中,以产生独特的香味物质。
而若是菜市场上口味更地道的农家梅干菜,由于没有标准量化的清洁流程,有一个普遍的问题便是会存有未洗净的细沙,常常会影响整道菜的口感。团队综合结合两者存在的问题,古法今用,将梅干菜的产线进行了优化。
手工将雪里蕻整根清洗和整根晾晒,至半干后再进行切碎腌制,这样不会破坏植物的细胞,在多次脱水后,其芳香物质浓缩积累,最终成品才能沉淀出馥郁的酱香。
新年份梅干菜预计三月上旬上架
像这样一款产品,其实也代表着南食召在追寻的价值差异,通过食品工程科学的介入改良生产供应链,在现代化的生产和传统的手工质感之间找到平衡。
作为一个独立的团队做食材的开发,南食召认为,品牌的难点在于如何保持着产品的原则,不是做出一款梅干菜,而是以一致的价值标准持续做出下一款产品。
难点也往往是品牌的竞争力所在。
采访时,在杜克的办公室里,占据核心空间的是一面墙的食品书籍。从 2017 年开始尝试产品开发到现在,团队一直是边学边做。
杜克也从彼时起在微博上即时更新他此时在研究的食物话题,这个系列,逐渐衍生成南食召的品牌内容 IP「南食召Lab」。
内容的风格正如其名,主打的是实验室精神,但讨论的话题不是复杂的科学理论,而是在生活中我们日常便会遇到的问题,比如——
这些问题,看似我们可以在任意的搜索引擎上简单找到答案,但南食召所做的,不是简单的搬运书上的理论,而更像是一个实验手记。滑动解锁空心菜怎么炒绿
南食召工作室里位于二层的厨房,便是团队日常的「实验室」,在这里,团队将书上的理论结合家庭烹饪的场景进行实验,为读者提供一个在家中厨房能够精准把控的实验结果。
南食召工作室的家庭实验室
在中餐料理届,这种讲究实验流程与科学结论的研究风格,与过去强调「火候」与「时机」的师傅手艺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使得南食召Lab 从 2017 年更新至今,也慢慢成为了南食召一个颇具辨识度的内容。即使这样的内容比较难带来直接的销售转化,但在杜克看来,持续做下去,很大的意义是对于团队,它不断提醒着内部从开发的思路去做产品,用食品科学的方式去寻找解决方案。就像在南食召的工作室,玻璃墙面上写着:「科学的精神,诗意的情怀。」在品牌星球看来,「情怀」更像是南食召的基因与原点,南方食物的召唤,最开始一家土特产小店,是乡愁之情,也是传统手艺之情;而「科学」,是品牌在发展中习得且不断强化的方法,不管是在现代化与手工感之间寻找产品的平衡,还是以实验室的内容风格讲述中餐食材。
关于「家」的新叙事
这一次做视觉升级,杜克认为,对于品牌更大的意义可能不在于最终的方案,而是两年前,立入禁止抛过来一张问卷,推着他与团队把南食召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想说的观点一步步梳理出来。新 VI 最核心的元素凝集在了「食」这个字,提炼出笔画重构,会形成一间尖顶的小屋。工作室给到的设计概念是一间食材铺,但南食召认为,这更像是「家」的形状。
一个有趣的数据,从南食召目前的电商数据来看,50 岁以上的用户占比已经达到 10%以上,而 25 岁的用户,约只有 6-7%,最核心的用户群,在 30-40 岁这一区间。而对于一个品牌的发展来说,市场的趋势与增长是难以绕开的话题,当外卖与预制食品变得随处可得,在家做饭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25 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这么低,对于南食召来说是否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个问题,在与美食创作者田螺对话的播客中,杜克曾提出过一个答案。在他看来,尽管做饭的人数和频率在变低,但做饭的价值感却在变高。以前,大家招待朋友的最高礼遇是去下馆子,现在,请朋友到家里来,做一顿家宴,反而是更亲密的关系与仪式。如果从品牌的角度来看,一件事的价值感在上升,他认为,就仍然是值得做的。现在,南食召的工作室仍驻扎在杜克的家乡温州瑞安,最开始招揽的团队都来自本地,口味相似,杜克请了一位本地的阿姨,为大家准备工作餐。随着团队的扩大,逐渐有五湖四海的伙伴过来,为了照料到大家不同的口味,阿姨常在抖音上刷地方菜谱,琢磨着给大家做点家乡味道。
阿姨正在准备工作餐
「做饭其实是一种对话,一桌菜背后,更珍贵的是你花在里面的时间。从我想着你想吃什么,你的身体状况适合吃什么,你的口味习惯,为此来准备食材和烹饪,到做出来获得你的反馈,这是一种很私人的沟通。而如果买的是一份成品,它其实就没有对话这一环节,或者说是一种无差别的对话。」而选择做一个食材品牌,也是团队当下能力指向的结果。近几年,南食召也曾试错,与健身食品、预制菜等行业的「风口」擦肩,杜克逐渐意识到,南食召其实是一个慢速成长的团队,不适合跟着大家往一个地方涌,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能力所在,找到合适的成长路径。就像在没有意识要做一个品牌时,南食召先在用户心中先留下几个关键词,这便是团队能力所在的自然呈现。现在的杜克也更加坦然,他更加清晰团队的擅长之处,品牌化的运营,对于南食召来说,就像正在开发的技能。「还在上幼儿园,需要慢慢来,得给自己一些空间,一步一步往上走。」BRAND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