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单季营收增速超500%的能链智电(NAAS.US),正迎来估值逻辑的重塑

港美A经济舱 格隆汇新股 2023-11-15

作者:港美A经济舱
来源:格隆汇IPO研究院

10月4日,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简称“引进办”)同首批在港落户或扩充业务的重点企业进行签字仪式。据介绍,这20家来自海内外的企业,分别来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策略产业。其中,不乏华为、京东、美团、阿斯利康等产业巨头。


有意思的是,新能源产业的代表既不是常见的电池厂商,又非龙头新能源车企,而是一家资本市场上的新面孔——深耕充电服务产业的能链智电(NAAS.US)。


为什么引进办在该行业的众多公司中唯独选择了能链智电?不妨结合充电运营行业的发展逻辑和刚出炉的三季报,来探讨公司背后的价值。

01




 充电运营市场持续扩容,充电运营商迎来一体化整合机会

国内充电桩市场发展已经历多个阶段,从早期资本疯狂入局,到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竞争加剧,再到充电桩国标发布,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向供给侧倾斜,呈现出从“新能源汽车补贴”到“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再逐渐转变为“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充电设施运营补贴”。


目前,充电桩不足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公共车桩比为7.29:1,距工信部此前提出的“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作为加快新能源车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国家鼓励适度超前建设,因此公共充电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充电场站作为公共充电的载体,充电运营服务市场未来的成长空间依旧毋庸置疑。


另外,海外市场的车桩比矛盾更加突出,其中欧洲、美国作为全球第二、三大新能源车市场,公共车桩建设明显没有跟上新能源车增长,且公共车桩比远高于中国,且以慢充为主,占比分别为86%与81%。


(数据来源:IEA)

就国内市场格局而言,以充电模块为代表的上游核心部件与中下游运营环节相对更优,头部优势地位不断提升。而伴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增长,加之商业模式创新,不论是生态占位,还是中长期想象空间,下游运营商或许更有吸引力。


类似能链智电这样的纯第三方充电运营商,以解决用户“找桩难”为核心出发点,同时帮助区域/平台运营商提高充电桩利用率,充当着整合的角色。特别是在如今结构性布局失衡背景下,随着第三方模式市场的有效性被验证,解决行业痛点问题的优势逐渐显现,面对高度分散化的充电运营市场,能够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连接各环节的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有望迎来行业整合机遇。


回归二级市场来看,A股成为国内充电桩上市企业聚集地,且多为上游设备供应商和中游整桩及运营一体化服务商,而纯正的新能源资产运营商资产却极为稀缺。其中,上述提到的能链智电当属该赛道的核心资产之一。

02




 能源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达81%意味着什么?

再从最近能链智电披露的三季报来看,翻阅这份财报后的总体观感,可以归结为“向新能源资产运营商转型,快步奔向盈利”。


不论是订单量和充电量,还是营收视角,能链智电都依旧保持着倍增的高成长态势。财报显示,2023年Q3,能链智电营收达到创纪录的1.7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同比增长536%;同期,该公司完成订单5920万单,充电量13.83亿度,分别同比增长58%和66%,占中国共用充电量的21.8%。与此同时,公司该季度毛利率同比由6.1%大幅增长至27.4%,亏损率同比大幅收窄256%。


显然,能链智电多项核心数据都保持着高速增长,说明国内充电桩市场仍处于高成长阶段。当然,这离不开公司背后一张持续扩大的“网”。截至9月30日,能链智电累计覆盖充电枪77.66万把,充电站7.37万座,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76%和65%,也依旧保持着较快的扩张节奏。


相比于短期盈利数据的优化,笔者认为有一个数据更加值得关注。报告期内,能链智电收入构成出现重大变化,EPC、储能等能源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达到81%。财报指出,这主要受益于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管理和储存解决方案等能源解决方案项目的持续交付。


这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此时的能链智电相比较2022年登陆纳斯达克之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视作两家公司。如果说彼时的能链智电只是一家线上充电聚合平台,那么现在的能链智电,正在朝能源资产运营商加速转型。


从业务结构的转变上来看,公司业务从上市初期以面对C端的聚合服务为起点,逐渐向To B+To C、线上+线下服务场景协同发展的全链路新能源资产运营商进行转变,摆脱公司“单腿走路”的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强客户粘性,吃透整个链条,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加深公司的护城河,从而吃到更多的利润。


从当前的中国充电市场来看,受场地、电力、服务、充电桩设备等四重要素影响,呈现出分散化趋势。而建桩具备典型的重资产、长周期回报属性,在此情况下,以自建为代表的重资产运营型业务并不是能链智电的最优解。


相比之下,针对B端运营商面临的提高充电桩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优化运营效率、增加收入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可类比“商业地产+物业服务”模式的充电服务运营模式,成为能链智电更好的选择。


能链智电并不想做一个充电桩“大业主”,而是新能源行业的“卖水人”。


事实上,这虽然是门“好生意”,但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不仅需要长时间数据和经验的积累,还需要运营、检测认证、充电桩建设与经营等多领域进行协同,因此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


但这也正是能链智电的优势所在。


与同行相比,能链智电的一大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下的数字化能力,持续提升行业效率。即凭借庞大的聚合平台业务数据,通过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链智电可以帮助业主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提升运营收益。这为其通过EPC模式介入线下充电站的投建,并实现对于全流程的深度把控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此外,能链智电的另一大核心优势在于其内生资源的高效整合和业务协同能力。能链智电背靠的能链集团,服务于上万企业客户、上亿汽车用户,通过构建能源物联网数字化中台,将加油、充电服务预装入国内80%的主机厂的智慧驾舱。能链智电作为能链集团的子公司之一,一方面,能够依托集团加油站资源,高效推动地方国企合作,构建城市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服务体系,加速新旧动能替换。另一方面,能链智电现有的终端用户中超70%由能链集团的用户群转换而来,依托能链集团平台的渠道资源,能链智电在初期显著降低获客成本的同时,在后期还能够协同强化获客能力,持续赋能业务拓展。此外,鉴于能链集团围绕能源产业链上、中、下游,在智慧能源补给、能源数字化升级、危化品供应链、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级能源服务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布局,形成能链智电、中能链、能程科技、能企科技等业务矩阵,构建起智慧能源生态体系。在能链集团多家子公司和合资公司的协同效应之下,可以充分吃到项目全周期的红利,当然这其中也决定着未来通过运维服务产生持续现金流的潜力。


今年以来,能链智电与多家企业围绕储能设施采购、配储能源管理系统、EMS能源管理平台以及智能选址服务、督导调试服务等签订总额2.04亿人民币订单,合作覆盖380余座充电场站,部储规模达到130.088MWh。此外,EPC业务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标的安吉鞍山重卡光充储换一体站项目,集“光伏、储能、充电、换电”于一体,共430个充电车位, 36台233KWH储能一体柜总容量8388KWH,分布式光伏系统总装机容量4205.4KW,预计年发电量432.8万千瓦时。


所以,照此逻辑不难判断,能源解决方案服务收入的体量及比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链智电未来的商业价值。

03




 尾声

当前,能链智电当前在国内已经逐渐形成覆盖线上及线下业务服务场景,聚合与解决方案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另外,公司还前瞻性的布局虚拟电厂和自动充电机器人,锚定未来能源系统数字化和无人驾驶下的智慧补能和储能蓝海市场。


但对于公司来说,并不止于此。通过观察能链智电近几个季度以来的战略举动,就会发现其背后一张全球化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6月,公司宣布收购香港光电89.99%的股权,切入香港分布式太阳能电站领域。由此观之,公司在海外通过多种形式高效整合外部产业资源,利用在国内积累起丰富的充电服务行业经验,协同构建海外充电桩建设运营、分布式光伏铺设、储能设施配建等资产运营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国际化充电服务市场布局。


鉴于上述,能链智电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以充电聚合业务为主的企业,收入结构的变化标志着公司在充电服务产业链上的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充电服务和能源解决方案双轮驱动的运营逻辑和经营壁垒,同时收入规模和增速也同步走上快车道。对于能链智电来说,这既是公司成长过程中的里程碑,也将带来对公司商业模式的重新认知和估值体系的重塑。


总的来说,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产能阶段性过剩矛盾突出,市场对于行业格局担忧加剧,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表现疲软的重要原因。但在汽车从油到电切换长期趋势不可逆的市场共识下,部分相关领域,例如充电服务行业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发展增速,也就不难理解了。能链智电今年以来的财报其实也反映出了这些变化,成为投资者洞察充电服务行业发展趋势的一扇窗口。


热门新股




80后海归博士创业,获巨额融资,上海走出一匹半导体“黑马”!
大A放缓IPO,港股打新迎“金九”高峰,有新股涨超580%!
“中国芯之父”带领公司再闯IPO!押注AI芯片?
老乡鸡IPO主动“踩刹车”,大A难出“中式快餐第一股”?

本文为格隆汇新股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