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叫不醒的猪,和悲惨的吹哨人

良叔 视角学社 2020-08-18

作者:良叔

来源:良大师(ID:liang_da_shi)


一个多月以来,良叔一直在深圳,基本没出门。

空闲的时间里,看了很多电影。

都说电影是人类最为写实的艺术,此话不假。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电影就是对现实的提炼,以及真空化的展现。

推荐三部有意思的电影,分别为:

《致命感冒》、《危楼愚夫》、《切尔诺贝利》。
 
都体现了灾难中,那些被放大的人之本性。
 
欺瞒、愚昧、吹哨人的悲剧、灾后的难愈,在三部电影中交叉穿梭,既魔幻,又现实。


1

《致命感冒》:

“只要能守护我们的国家,

我们能接受某种程度的牺牲”


2013年上映的韩国电影《致命感冒》,挺写实。
 
电影中,主要有4种角色:病原体、未知患者、自知但故意传播者、撒谎者。
 
 
影片开头,是一群穷苦的泰国人,为了生计,走投无路后,挤进集装箱,漂洋过海去韩国打工。
 
他们之中,有个人剧烈咳嗽,老大问他:“你生病了吗?”
 
他连忙矢口否认:我没事。
 
他就是那个最初的病原体。
 
因为他的这个谎言,才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悲剧。
 
 
历经千辛万苦,在一个凄冷的雨夜,这群偷渡者终于抵达韩国。
 
一对韩国兄弟负责“接头”,弟弟叫朱秉宇,哥哥叫朱秉基。
 
结果,一打开集装箱,刺鼻的恶臭味扑面而来,眼前堆满了鲜血淋漓的尸体。
 
 
然而,还有一个幸存者。
 
除了他,集装箱里所有的人,都死了。
 
他也是患者,于是连带着,朱秉宇和朱秉基哥俩也患病了。
 
 
他们三人既不敢报警,也不敢叫救护车。
 
受到了极度惊吓后,最终仓皇逃离现场。
 
弟弟比较严重,就去药店买感冒药,并且不由自主地剧烈咳嗽,病毒通过飞沫传给了药店其他人。
 
他,就是那个“未知患者”。
 
对于新型致命感冒,他们当时并不知情,都误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而已。
 
 
恰恰是在这种未知中,病毒悄无声息地通过飞沫,迅速传播出去。
 
公交车,教室里,商场中,街道上......到处蔓延。
 
 
弟弟朱秉宇,吃药以后仍未好转,且病情急速恶化,只好去医院。
 
医生很快诊断出结果,也在他手机里发现了集装箱的秘密,并报警处理。
 
即便如此,哥哥朱秉基仍在撒谎。
 
他说:
病毒?什么啊?不知道啊?电脑病毒吗?
他本来就经常吃药,总是咳嗽。


 
可恶的是,他不仅撒谎,还大闹医院,殴打医生。
 
并且擅自冲进病房,拥抱已死的弟弟后,强行扒掉医生们的口罩,导致医护人员也患病了。
 
他,就是“自知但故意传播者”。
 
这种人毫无良心,知错不改,可恶至极。
 
 
然而,还有比他更“可恶”的人。
 
那就是,主管盆塘地区的议员。
 
新闻发布会上,当专业医生团给出紧急“闭锁盆塘”的建议时,议员未经思索,就立刻略带戏谑地反驳:
盆塘至少有46万人啊,又不是小乡村,说闭就闭?
你怎么可以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
就你,你能负起责任吗?”
 
旁边助手紧急补刀:是47万人,不是46万。
 
连自己辖区内的总人数,都不知道的人,如何做出快速而正确的决策?
 
 
即使遭受反驳,医生依然据理力争:
 
“如果这真是致命感冒的话,我们将会付出超越想象的巨大代价!”
 
议员极度不屑:
上次也弄得那么大动静,最终死亡人数还不是跟普通感冒差不多!
我们先吃个饭,待会儿扩大会议时再说!


殊不知,在他吃饭的那一个小时里,将会有多少无辜的人受伤害。
 
然而,他还是觉得,自己吃饱饭比别人的生命,重要得多。
 
 
医生当然不服,继续请求闭锁,采取紧急措施。
 
议员终于失去耐心,大发雷霆:
你好像分不清自己是做什么的,有本事别在这里闹,先去拿到特许。
到时候你想闭锁盆塘,随你便!
 
 
正在争论间,楼下由于疫情,爆发群体性慌乱,事态严重。
 
议员吓傻了,急忙下令闭锁盆塘,并慌不择路地飞奔去向领导汇报。
 
 
也许你认为是他良心发现,终于开始为民众着想。
 
非也,非也。
 
他最先想到的,仅仅只是甩锅而已。
 
他管辖的区域出了问题,所以要在事情扩大之前,赶紧交出决策权,让领导去宣布。
 
“以后再出任何问题,那就与我无关了。”
 
 
层层报告,存在信息差,以及信任和决策时间问题。
 
旁边的领导不信:“你不要把事情说得这么夸张!”
 
最后大 Boss发话了:
人类在危机面前是绝对无法冷静的。
如果宣布了结果,人们都闹翻天了,那个比病毒本身更加可怕。

意思就是,暂时先捂住真实情况,不要宣布出来。
 
 
这还不算可怕。
 
最可怕的是,大 Boss在会议上作出了3点指示:
1. 彻底闭锁盆塘地区,并将患者与健康者都统一放在同一个区域;

2. 先处理后,延迟宣布结果;

3. 关闭盆塘地区通信网络。 


这分明是不顾严重的后果,以及不透露情况,且不让打电话和上网,阻止信息流通。
 
被反驳后,他却反问:“是整个韩国5000万人重要,还是盆塘这47万人重要?”
 
因此,最终电视上出现了下面这样的新闻:
 
“在韩国还未出现过此类特殊报告。”
 
 
这样的错误决策,将情况推向高潮。
 
而背后,是无数倒下的生命。
 
最终遭殃的,是所有无辜的普通人。
 
而电影中的韩国大Boss却还说:
只要能守护我们的国家,我们能接受某种程度的牺牲。


这句话引申出一个讨论:以多数人的利益为理由 ,是否可以剥夺少数人的利益?

 
也许,你会信誓旦旦地回答,两害相权取其轻,当然可以。
 
那么,如果你恰巧就是那些少数人,你是否还会持这样的观点?
 
良叔觉得,能引发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才是这部电影最有意义的地方。


2《危楼愚夫》:

“我们像猪一样地生活,

也会像猪一样地死!”


如果说电影《致命感冒》中的大Boss铁石心肠。
 
那么,电影《危楼愚夫》里的领导,就是丧尽天良。
 
但有邪必有正,每一场灾难中,几乎都有善良的“吹哨人”。
 
《危楼愚夫》里的吹哨人,就是迪马。
 
 
男主角迪马是一个基层水管工,和父亲伊万一样忠厚老实。
 
因此每日饱受母亲责难:

因为你们充满正直,所以我们全家都生活在尘埃里。
 
 
由于领导喝酒3天找不到人,迪马被抽调去检查维修危房管道。
 
在这个过程中,他有个惊人的发现:
 
墙裂了,整栋楼将在24小时内倒塌,里面820人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
 
是捂住事实?还是如实上报?
 
 
他知道主管,“顺”走了这栋危楼的巨额维修款,所以只能绕过他,向市长尼娜汇报。
 
恰好那天是尼娜的生日。
 
秘书正在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讲:

这个地方20年前像猪圈一样,因为尼娜,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繁荣。
 
 
在众目睽睽之下,管道工迪马,鼓足勇气向尼娜汇报危楼即将倒塌的消息。
 
于是凌晨两点,市长尼娜紧急召开会议,一群喝醉酒的领导认为迪马在散布谣言。
 
无奈之下,迪马只好带领卫生长和建设长,去现场勘查。
 
 
勘查回来后,大家一致认为危楼确实快要倒塌了。
 
但会议的首要主题却是互相抱怨和甩锅,而不是如何疏散人们和解决问题。
 
毕竟,谁也承担不起后果,所以谁也不敢下决定。
 
争论中抖露了很多“猛料”: 
卫生长在新建的医院中“捞水”;
消防长每年申请数额不菲的预算,却十几年没有换一根水管;
秘书与房地产商有关系;
而尼娜,也不老实......
 
 
更重要的问题是:

市府吃紧,不仅没钱了,而且欠款高达一亿两千万之巨。
 
而安置这820人,需要花费两亿多,最终尼娜决定铤而走险。
 
从此,电影中的各方人物,分化成以下4种派别:
 
首先是尼娜为代表的“心狠手辣派”。
 
尼娜是贫困农村出身,有6个兄弟姐妹,父亲英年早逝,小时候家里穷得只剩下一头牛。
 
她靠着顽强的意志和狠辣的手段,从贫民区一步一步爬到高处。
 
没钱的她,只能接受现实,佯装不知。
 
 
还有人极力劝说尼娜应该更狠心一点才对。
 
 
还有以卫生长和建设长为代表的“墙头草派”。
 
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

坐等其他人的决策。

伺机随风而动。
 
 
再就是以迪马和父亲为代表的基层普通“吹哨人”。
 
他们一生正直无私,不偷不欺骗,不信传闻,只信事实。
 
父亲活了60年,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敌人。
 
因为他从不屈服。
 
 
最后是以危楼里的人为代表的“与我无关派”。
 
那栋危楼里的820人,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
 
“如果这个楼塌了,我同样不关心,反正我也活不了几天了,对吧?”
 
 
所以,心狠手辣派,墙头草派,吹哨人,与我无关派,当你把这4种派别放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不用想就知道,结局一定是这样的:
 
市长尼娜联合秘书和警察长,连夜找出所有相关“见不得光”的秘密文件,并就地烧毁。
 
与此同时,下令捕杀三个知情人:卫生长、建筑长和水管工迪马。
 

他们三人成了背锅侠和替罪羊,被押送到一个高架桥下面,就地处决。

临死之前,无作为的建筑长,突然良心发现,请求警察放迪马走。

这也许是整部影片中,不可多得的、仅存10秒的善良与光明。

最终,“墙头草”被拔了。


“吹哨人”迪马,虎口脱险,夺命而逃。

他被命令要立刻滚出这个城市,永不得再回来。

否则被发现后,就没命了。

回家收拾行李后,黎明时分,迪马带着妻儿开车连夜出城。

结果路过那栋危楼时,他发现820民群众居然没有被疏散,对危险一无所知。

于是迪马决定不再求助任何人,亲自去吹响哨声。

他说:“我们像猪一样地生活,也会像猪一样地死!”


天渐渐亮了,但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被点亮。

最终,所有人都被疏散到了楼下空地上。

但迪马换来的,却是众人的围攻。

他被殴打得满身伤痕,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与我无关派”随后散去,重新回到危楼里,管它楼塌与否。

“吹哨人”迪马,蜷缩在地上。

打败他的不是领导,而是乌合之众的愚昧。


3

《切尔诺贝利》: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

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吹哨人”的结局,一般都不太好。

电影《切尔诺贝利》中,也有一个吹哨人。

作为技术员,在一次测试中,他发现了问题,并向领导请求终止测试。

但领导对这位“吹哨人”破口大骂,下令继续测试。

于是在测试过程中,核电站爆了,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悲剧。

而那位“吹哨人”也受到了核辐射困扰,下落不明。

最终,切尔诺贝利彻底被毁,至今仍然寸草不生。

毕竟,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这场闹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20万人受伤或者死亡;
3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至今无法返回;
有2600平方公里作为核污染区;
超过60万人被征召,进入危险区工作,因辐射导致的后果,无法准确估量。
 

也许这些数字冰冷,让我们无法感同身受。

但是,切尔诺贝利,这不仅是电影,也是真实存在的事件。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灾难后的幸存者们,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他们的“灾难后遗症”,可以用3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个词是:肉体的痛苦。

一个消防员的妻子,回忆起丈夫当时遭遇的痛苦:
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从嘴里跑出来,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到。
我用绷带包着手,伸进他的嘴里,拿出那些东西……

对切尔诺贝利人而言,死亡似乎是解脱。

因为活着的人,还要经受更多的折磨。

比如:
脑子里长肿瘤;
女孩天生没有肛门;
健壮如牛的人变得全身瘫痪......


而比肉体痛苦更可怕的,是精神的恐惧。

他们害怕不知哪天,死亡就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有人精神失常,选择自杀;
有人常做噩梦;
有人发疯地呐喊。

他们本已失去故土,却还要遭人排斥。

一个小男孩,随家人去了新城市,但是新同学们拒绝与他同桌,还给他起外号“亮闪闪”。

还有个姑娘,在结婚前,未来婆婆质问她:“你能生孩子吗?”

他们能做什么呢?

有人无奈地说:“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活下去,没了,就这些。”


除了恐惧,还有喷薄而出的愤恨。

一个化学工程师,当年被骗说要去25天,最后却在切尔诺贝利当了6个月的清理人。

另一个人生气地说,他当时就像个牲口似的,被押解到车上去救援。

还有人成了二等残废,被工厂开除后,去找厂长说,我在切尔诺贝利工作过,是我救了你们。

厂长却冷冷地回答,派你去那里的人又不是我......


这场轰动全球的事件,同样充满了谎言与欺骗、恐慌与逃难、愤怒与悔恨。

人性的弱点,就是灾难的起点。

对任何国家和个人来说,人性的弱点刮起的大风,必然会导致一场惨痛的灾难。

只要那些弱点没有被克服,人类的灾难就不可避免会重复发生。

即使时间倒流,悲剧依然不能被逆转。


也许我们从未在灾难中真正地反思过。

正如黑格尔曾说: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然而,我却由衷庆幸这三部电影能够诞生。

它们如同一个冷静的旁白者,诉说着人类丑陋与渺小,照亮了人类前行路上的暗礁。

据说,三部电影,都遭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波三折,才能面世。

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向这三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致敬,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人性斑斑点点的光辉。

也许,这就是所有艺术、文字、媒体工作者都要坚持的事情。

就像有个主持人所说: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

我会说:我转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站在一起。 


相关阅读:

与美高女儿聊这一场疫情

伟大的批评者,也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北大教授专访:疫情演化至今,是制度不足还是人的问题?



作者:良叔,公众号良大师主笔,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转载:良大师(ID:liang_da_shi)。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