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耶鲁大学校长2020开学演讲:慈悯之心与合作之道,才是改变世界的“正解”(附视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耶鲁北京中心 Author Peter Salovey
作者:Peter Salovey
转载:耶鲁北京中心
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2020开学演讲视频
大家好!
所有大一新生们、转校生、Eli Whitney项目的学生们:欢迎来到耶鲁!也欢迎各位耶鲁家属和朋友的加入,与我一起见证你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
新学年始于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冲突和疫情让一切发生了改变。如今,许多人期望我们的社会实现进一步的变革,我们对此也不感到惊讶。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双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和种族不平等、不公正的问题。种族问题起源于美国奴隶制的历史,却依旧延续至今。我们所有人都受到了这些挑战的影响,特别是黑色和棕色人种群体承受最多。
在这些严峻的社会问题面前,大学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这是我近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虽然许多问题仍难找寻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耶鲁大学的核心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我相信你们每一位都研读过耶鲁的使命宣言:
通过卓越的研究、学术、教育、保护与实践,耶鲁致力于改善世界,为今天也为后人。耶鲁以为社会各界和全球各地区培养领袖为己任。在一个崇尚道德、相互依存、丰富多元的集体中,教职员工、学生和校友自由交流,以践行我们的使命。
学术研究、教育、保护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我们理解过去,让我们基于前人得来不易的成果,找到自己仍需要做的事,从而带来改变。对此你其实早有了解,因为这是你之所以选择耶鲁的原因。
你们将跟随教授学习。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改善着这个世界。耶鲁教职工与政府官员和其他人紧密合作,努力遏制疫情的扩散,缩小健康卫生方面存在的差距,改变治安执法状况,改革刑事司法体系。
面对诸如此类的挑战,你会跟随老师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批判性思考,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希望你可以关注自身。无论应战的是全球疫情,还是种族矛盾,是全球气候变化,或是经济衰退,我们都必须坦诚对待自己的动机,开放思想,迎接改变。想要有效地解决这些紧迫的难题,就要跟随正确的领导者,不能跟随那些毫无慈悯之心、不懂得合作的人,也不能跟随那些试图通过操纵、胁迫和暴力手段实现变革的人。
耶鲁教职工深知这一点。最近,我和社会学斯特林讲席教授Elijah Anderson就“慈悯心”展开了探讨。他对于种族不平等问题,尤其在城市环境领域颇有研究,同时作为白宫和国会的顾问,他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我问他,他是如何教导那些想要改善世界的学生的。
耶鲁大学社会学斯特林讲席教授Elijah Anderson
他告诉我,他会教学生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如何怀揣一颗同理心。这一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学者或学生,更敏锐地观察人类的处境,也能让我们更有自知之明。当我们出于同理之情、慈悯之心和合作之道去做事,我们就可以连接不同、理解他人,从而带来有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改变。
同理心和慈悯心,指的是我们与那些素未谋面之人沟通的愿望,对那些遭遇不幸之人的担忧,这是合作的前提条件。而合作指的是大家一起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一己之力难以办到的情况下。这需要我们友好地倾听彼此,尊重对方的见解,抛开我们一开始会认为难以共事的偏见。
慈悯与合作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和愤怒。我不是说,面对这样一种新型致命性的病毒引发的大流行病,不应该心生恐惧。我也不是说,面对George Floyd遭到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察的杀害,愤慨和暴怒是不对的。实际上,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我深陷焦虑,那些曾誓言要保护公众的警察也让我感到愤怒。这种恐惧和愤怒虽然激励着我们采取行动,但我不能让这些情绪阻止我与其他善良之人找寻共通之处,尽管在种种社会挑战面前,我们采取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所以,我必须让他们参与进来,想要实现一些有现实意义和长久影响的事情,就不能缄默别人的声音。
我想举个政治方面的例子。曾经,如果女性怀孕,或者男性想要请假回家照料婴儿,他们都面临着被开除的风险。但是在1993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家庭与医疗休假法案》,从此保证了那些因为家中有新生儿要照料,有孩子要抚养或是有生病的家人要照看而请假的人,他们享有无薪加长假期,不用再冒着失业的风险。
这种在当时看来具有革命性的法案是如何通过的呢?其实就是因为两位参议员的合作,一方是极具自由精神的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另一方是保守派的代表奥林·哈奇(Orrin Hatch)。他们曾在许多政策的制定上意见相左,但在这项法案上,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出发点——支持这些家庭成员。两人都对可能因家中添丁而失去工作的人抱有慈悯心,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彼此尊重,相互倾听,将国家利益置于党派分歧之前。他们的合作最终也为社会带来重大变革。
左:奥林·哈奇;右:泰德·肯尼迪
关于慈悯与合作的重要性,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你们中的大多数人,2024届的同学们,是生于千禧年之后的Z世代。至于我,属于婴儿潮一代。也许正像你们听到的这样,你我全然不同。的确,你们是第一批“数字原住民”,你们的世界充斥着智能手机、短信和社交媒体,在其他很多方面也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你们也是美国历史上民族和种族最为多样化的一代,并享受着最好的教育。
但有时,我们之间的不同不只是这些,还有别人口中所谓的不同。有人说我们对政治、音乐和工作有不同的看法,相信你一定对这样的说法并不陌生。可是这些刻板印象实则夸大了我们之间的差异,成为了慈悯与合作的另一个绊脚石。
比如,你们会将当今时代的问题之源归罪于我们,而我们这一代人也缺乏对你们的了解。当我们在路上看见你们,常常搞不懂你们的新潮耳机和奇装异服。我们告诉你们要成熟一些,远离社交媒体,培养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对技能,别窝在家里依赖父母,赶紧去找一份工作。这时候你们会回答道,“好吧,老人家。”我从《华尔街日报》(印刷版)上读过一篇文章,称其为“世代间的唇枪舌战”。
尽管这些不同年代人之间的刻板成见成为网络上一大热点,涌现出很多表情包,让我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被视为“代际战争”,但是这根本不是一场战争。这些固化的想法让你我变得疏远,难以携手克服前方的困难,也阻碍我们走向共同的明天。
“好吧,老人家,”这句话背后的核心意思是一种成见,认为是我们这一代人给你们将要迈入和引领的世界造成了严峻、关乎人类存亡的问题。你们的确见证了许多挑战:气候变化、疾病、暴力执法、贫穷。你们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可是我们这一代也看到了。与其不顾别人的看法,只关注我们之间种种的差异,倒不如直奔主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改变今天也造福明天。而想要做到这点,我们就要怀揣慈悯之心,懂得互助合作。
在耶鲁大学,我们能够互相学习。这就是为什么像我这样的学者愿意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一生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你选择来到耶鲁大学的原因。将知识一代代传承下去,用它们助力美好的事情发生,这是耶鲁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实现它需要付出艰辛。
所以请你们务必把握好在耶鲁的时间。让我们互相学习,在求知中完成自我蜕变。利用大学时光改变自己,成为更具慈悯心的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应对现存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挑战,共创所愿世界。
欢迎来到耶鲁!
苏必德(Peter Salovey)
耶鲁大学校长
心理学Chris Argyris讲席教授
相关阅读:
哥大校长开学演讲 2019:当世界面临分崩离析,我们更应敬畏知识、追寻真理
作者:Peter Salovey,原载:耶鲁北京中心。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