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申请故事:历经万水千山,只为与你相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 Author 认识韦尔斯利
作者:认识韦尔斯利
转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
大U vs. 文理学院
我的选校过程是放弃偏见,了解不同学校的特色,也更深入了解我自己的一段时间。在申请季之前我几乎对文理学院毫无了解,认为上文理学院之后会找不到工作,学习很没用的专业,回国也没人知道。那时我的家人们都想让我去一个说起来很好听的大U。但是通过德明(注:AcadeMe德明教育体验)的选校工作坊和核心课期间一节叫aims of education(教育的意义)的课程,我对于上大学的意义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也让我慢慢发现其实我一直以来忽略的文理学院可能恰恰是最适合我的。
从小到大我就一直想成为一个博学的人,这就导致我在高中阶段做的所有活动都很随意,绝对是所有老师眼中的反面教材。我没有活动规划,也没有按照老师所说的那样安排一条清晰的主线,有时可能只是因为一时兴起,就决定去尝试一下。申请季中我最纠结的事情之一就是选择专业,因为我好像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而博雅教育崇尚的就是多元的探索和不断的自我提升。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是一个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人,文理学院紧密温暖的社区让我心驰神往。与其和几百人一起上课,一学期下来谁也不认识,我更希望可以只和十几个人坐在一起进行学术讨论,并且将这种连接延续到课堂之外。
这些原因让我开始慢慢把兴趣转向了文理学院。
历经万水千山,只为与你相遇
可是要选哪一所文理学院呢?刚开始,一直憧憬美好爱情的我根本没把女校放在眼里。所以说来惭愧,我并不像很多接触到的校友们一样,从小学,初中或高一就梦想着能被Wellesley录取。Wellesley并不是我的first choice,她当初甚至都不在我的ED备选中。
虽然我很痛恨拿排名说事或及其注重排名的行为,但我必须承认,在了解Wellesley时,我很功利:我看中的是榜单上的那个数字和录取率。但是在做了school research之后,我开始喜欢数字之外的,关于Wellesley的一切。我从来没有去访过校,但是却对Wellesley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里很安静,优雅,又充满了积极的力量和热情。
我至今都清晰的记得在看完This is the place那个宣传片之后,我默默啜泣了很久都无法平复自己的心情。
在Wellesley女性身上,我看到了我想要成为的样子:知性,自信,但不张扬,并且心系这个我们所处的社会,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一个培养独立自信女性的学校更适合我去自由地探索,而不必担心周围的人或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和质疑。回想我的整个成长经历,我一直很在意周围人对于我的看法,会刻意隐藏自己真实的想法,只是因为害怕别人会因为我与他们意见不同而孤立我。但我觉得Wellesley是一个可以激励我的地方,这里没有来自另一性别的压力,没有偏见,没有只属于女生或只属于男生的事业。我可以在这里尽情的做自己,表达自己,去做那些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不属于“我的事情。于是我就开始产生了许多很不切实际的幻想,像一边在慰冰湖划船一边摸摸小鹅,开一个电台并成为人气DJ等等。
“决定了吗?那就Wellesley了啊。”
确定了选校之后,我却又开始担心我不属于那种典型的领导力女生。我比较内向,安静,有时相比热闹的聚会更加喜欢独处。我具备那种可以真正做出改变的力量么?在向学校老师阐明了我的选择之后,他们也以我“不是那种比较强势的女生”为由劝退我(可能我实在太温柔了哈哈)。正好那时德明请了几位往届的学长学姐来做分享,其中的Rita姐姐就是Wellesley的校友。她告诉我说她也不属于很强势的领导者,W校的女孩子们性格都很不一样,她们都在自己擅长且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没有什么样的人更会被学校偏爱。很感谢Rita学姐,激发了我心中那小小的不服输的火苗,让我更加坚定了ED Wellesley的决心。
Rita学姐的分享
事实证明无论是什么性格的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大可不必为了迎合别人的口味而去硬凹人设,只要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就好。&其实在Wellesley,我也可以通过和MIT(麻省理工)的dual program继续工程方面的学习。
我的坎坷文书路
我自认为我的主文书写作属于德明所有学生中非常坎坷的,至少得写过6-7个不同的主题,每一个主题都写过很多篇。第一次审核完还被老师当着我家长的面批评了一顿(苦涩)。我是一个性格很多变的人,不知道怎样把我所有的个性都融合在一篇文章中,不想把自己放进某些特定的标签中,又或者说我其实无法找出我身上任何的闪光点。这种矛盾的“平庸感”一直困扰着我,但是周围的导师们都一直在鼓励我,让我从不停写文书的状态中跳脱出来,去想清我真正在意的东西是什么,以及where I am going to。我申请季的第一篇主文书写的是我如何通过重新看待自己的体毛学会拥抱自己和别人独特的地方,在这之后,我还写了关于不确定性,天马行空的幻想,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反复跳跃等等。最后我的主文书是和Kay在会议室的小白板上敲定的,写的是我如何成为连接现实和幻想,工程和艺术之间的橙色桥梁。
最让我感到庆幸的一点是,德明从来没有为了让我赶紧完成主文书而催促我选择某个主题,反而还在不断的推翻我的想法,让我从各种方面和视角书写我自己的故事。这些文字中的我都是最真实的我自己,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不断引导我走向那个最闪耀的美好的我,拼出最后的拼图。
我是一个什么事情都倾向于往最坏的结果看的人,申请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一路走来在不停问自己为什么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虽说主文书的创作过程十分痛苦,但是我给W校的补充文书却完成的十分顺利。记得有一天下午,我花了好几个小时把Wellesley100里的每一条都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当点开WZLY 91.5FM的时候,电台里正好在播一首我很喜欢的歌曲,是Frank Ocean的Crack Rock。在我的补充文书里,我写下这首歌带给我的感受:“A soothing yet unsteady tune flowed into my ears, suffusing the channel with orange breathiness.” 从Frank Ocean,我提到Wellesley里极其supportive的环境,她能够包容所有人小小的quirks,可以让我在一个多元和自由的地方生活学习。At Wellesley, true liberation awaits me. 这篇200字的Supp也成为了我申请季最喜欢的一篇文书之一。
感到庇护与激励的申请季
我申请季最想感谢的就是我的中介了,对我的帮助不仅仅是表面上profile的美化,更多是对我的内在和思想的提升。现在想一想,这些都是我申请季中最为宝贵的收获。我在德明接受到的人文教育也更加促成了我日后选择文理学院。德明的荷马计划课程带给我的很多我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培养了我的独立思维,这使得我时时刻刻都在重新审视这个我以前认为一切都理所应当的世界,也让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核心课的时候我选的是Benjamin Morgan教授的课,让我这个艺术史小白第一次惊叹于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细节和哲思。
德明就像一个小型的文理学院,像这样沉浸式的seminar课堂很可能就是我未来大学课堂的一个缩影。我相信我会在Wellesley参与到很多类似的课堂中,陶醉在纯粹的文学,哲学阅读和艺术欣赏当中,享受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还有和教授之间紧密的联系。
另一个我体会很深的事情就是申请季绝不仅仅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而是应该既有输入又有输出。我在德明读到的很多文本,无论是名家的个人叙述,还是周围同学创作的文章,都在激发我对于我自己文字的反思。在申请季期间我自己也进行了一些阅读,它们让我和作者进行共情的同时也在让我思考我的主文书如何让招生官与我产生共鸣。
德明对我来说是一个可以感受到庇护但是又能够激励我前进的地方。很感谢我的导师Kay,她跟我的性格很相配,我们mbti的人格一样,生日也一模一样,有一种遇见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的感觉。她每次都非常温柔的提醒我要写文书,写不出来的话可以随时找她聊,一下就给我减轻了许多负担。Kay在我的申请过程中也一直在鼓励我对于我所认为的“美”的挖掘,最后我的整个package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我自己小小的artsy灵魂,以及为什么我想要去追求艺术的生活,这是我在申请季之前完全想象不到自己会做的,但却是我身上很重要的一部分。
录取了,然后呢?
Wellesley出结果的时候是晚上11点,我其实并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因为ED交完之后Kay把我的文书给宁忆(一个曾经在德明当顾问的Wellesley学姐)看,感觉我的主文书和补充文书都有一些问题,所以当时就觉得自己凉了,于是写了特别多RD文书。我想与其坐在桌前panic,不如去洗一个澡吧!洗完澡之后发现很多老师同学来询问我结果,我穿衣服墨迹了好久才登上portal。打开之后看到绿色的confetti才发现自己被录了,立马告诉了Kay,同时开始伤心自己为啥没赶上class of purple(我最喜欢紫色)。Kay十分可爱的给我发来很多消息说她在床上大声嚎哭,本来趴在床上都跳起来了。我呢,我本来也想大哭一场,但是就落了一滴眼泪,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值得吧(?)。
一周过后,我收到了很多的祝贺,写了一篇推送,写了第一篇知乎回答,被很多人询问了申请心得,但是对于成为卫校的一员这件事我一直都没有实感。然后我加了很多很多的微信群,美女的微信,facebook,groupme等等,在ins上发了自己的bio,参加了一次Wellesley北京的下午茶。
不夸张地说,这场下午茶的经历一定会让我终生难忘。我坐在Aria学姐家的软软的椅子上,吃着我17年来吃过的最好吃的brownie cheesecake,喝着暖暖的热红酒,和学姐们还有同届的姐妹们聊后申请季,聊Wellesley,聊自己的passion。或许就是那些美好的时刻,那一句句最真诚的话语和鼓励的眼神让我知道,选择Wellesley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啦。我也终于做好了准备,去成为这个温暖的sisterhood中的一员。
最后祝还在努力奋斗的文书人们加油,你们一定都会收获最好的结果:)
相关阅读:
作者:Zoey,刚刚获得韦尔斯利ED offer,目前就读于北京实验中学国际部。图片由作者提供,原载:认识韦尔斯利Wellesley,深度了解韦尔斯利,广度探讨文理教育及女性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