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哥大学子的眼中,生活的意义感究竟何在?

视角学社 2022-08-21

转载:GCCcolumbia


有人说,生活是无尽的斗争;

有人说,生活是蕴蓄的责任。


有人说,生活是黑暗中的蹒跚;

也有人说,生活是趋向光明的坚定。


莎士比亚曾道,“生活是迅速掠过的阴影。”


我们在刹那中寻找永恒,

在浮光掠影中探索生命的含义。


可我们到底为何而活?

生活的意义感又究竟从何而来?


这次 GCC Colloquium 将带领你走进哥大学子的内心深处,探寻“生活之意义”。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也可能是你的,有关生活的注解。


访谈问题


1. 你认为当代人生活的意义感来自于什么

2. 为了实现意义感,你是否经历多很多压力

3.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什么是你的阻力和动力

4. 在哥大最有意义的时刻


1

CC’23

关键词:心态,选择,自由


大家应该都有干货;容我皮一下。


对于意义感的来源,不敢妄言,只想说:花果山啃桃子的猴头,佛祖手心施肥的大圣,功德圆满的胜佛——猴哥都挺潇洒的。谁都可以被镇压,但若是连做梦都不自由,哪来一锅炖不下两个烧烤架的鲲鹏?那多无趣。


所以压力自然是有的,但是心态是自己的选择。穷则绿蚁,富也一醉。对比那些负重前行的英雄,考试拿个C有啥输不起:是动力还是阻力,我说了算。要是天气好,看到low steps上横七竖八地晒着那么多海豹——想不傻笑都难。所以管他十年二十年,拍马逐鹿天下守护所爱之人的同时,好像也不妨碍意义感在这些思绪中的实现?


2

Barnard’22

关键词:生存,链接,跨越


如茨威格先在昨日世界中书写的维也纳基本准则,我认为当代人生活的意义是,“活着以及让人活着”。人的动物性的生存本能存在于前半句,“活着”,而神圣性存在于后半句,“让人活着”。


为了达到生存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地给自己的个人价值增值,比如去很好的学校,获得很好的工作,从而保持或者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个人价值是生命的另一个别称,哪怕我们构建的文明里书写着每个生命同等珍贵的誓言,不同的社会阶层就是让一些人的命比其他人的更有“价值”。 拿这次疫情举例,基本所有在哥大上学的人,已经到了足够的社会阶层让他们得病的几率远低于大多数人,或者得了病也会有相对良好的医疗条件。在我们决定要去哪个地方”逃亡“的时候,我们所拥有的全部选择都是经济条件带给我们的特权。所有”上层建筑“中保持自我的宣言或是寻求浪漫的幻想都是独属于我们这群中产及中产阶级以上的人们自导自演的狂欢。在这场疫情中,真正需要担忧的是前台工作的大叔,是街边毫无庇护的流浪汉,是离我们十几条街远命运却迥然不同的Harlem人群….所以,在深谙生而不同的本质后,不断给自己的生命增值,来成为那个“活着”的人,或者“最有价值活着”的那个人,是人类天性使然的生存需求。


但我无法接受只用社会阶级来衡量个人意义。我希望自己人生的意义可以也遵循后半句,“让人活着”——我个人的意义超脱于我所制造的经济效应,而存活于我与他人的精神链接。社会需要个体做千篇一律的螺丝钉来追求效率,但在我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时,我于他们的情感意义是不可以被替代的。无数当代人认为只有变成“有价值的人”才是值得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他们无法与他人建立情感羁绊,似乎这样就把构建自我价值的决定权交到了他人手里。但这种切实被某个人需要的存在感便是“让人活着”的意义的体现。我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到底需要多少勇气才可以用情感链接,而不是社会规则。我希望自己的意义感的来源是现在立刻可以拥抱的情感,而不是某个冰冷的经济收益指标。在与身边的人建立情感羁绊之外,我也希望自己可以与超出自己生活物理范围之外的人建立精神链接。在读书时,我可以跨越时间与地理空间与前人对话。他们的个人意义在我身上延续。我也喜欢书写,人生究极的目标就是个人意义成为时代的一部分吧。


3

CC’21

关键词:追求,目标,当下


不是经历这次疫情,我可能对意义感都没有这些体会。


之前的人生中,对意义感都有一种理想化的追求。高中时代想要成绩好、上好大学;后来想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未来能推动这个世界往前走一点点。但到了疫情来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并不是我理所当然的追求。在宿舍隔离,生活被减到了最低水平。我很少再去想两个月以后的安排、而只是盘算着怎样不被感染、一日三餐、什么时候能出门散个步。生活的意义感从高远理想变成了柴米油盐。


然而,在经历了最初的不知所措后,我慢慢找回了原本的生活节奏和目标理想。在今天吃了顿好的、明天出门散了步的小确幸上,我开始照常读书、健身运动、甚至有了更多时间思考今后的目标。在这段慌乱且不确定的生活中,这些长远目标仿佛一盏盏灯,让我觉得无比安心。


这段过了今天不知明天的日子里,我发现生活的意义感不只是一个固定的目标。相反,它可以来自当下的生活,是一些琐碎而平凡的小细节。但同时我也认识到,有长远目标是多么重要,它让我在崩塌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把自己拉起来,拼凑起一个方向,再重新休整出发。


愿之后的自己有坚定而长远的目标,又敢于在生活的每一刻寻找新的意义感。


4

CC’22 

关键词:人性,了解,共通


第一次进监狱跟里面的犯人面对面交谈的的时候,我十九岁,美国南方一家 public defender 实习。


当时的心情是非常惶恐的,因为通过各种电视和综艺的耳濡目染,我之前对监狱里的犯人是有很多偏见的:满身纹身、动不动就动暴力。我想,他们是不是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会不会受到危险?


可我看到的是一位母亲,因为不能照料儿子的生计感到心急如焚;看到的是一名老兵,因为以前创伤的经历染上了毒瘾,但却尽自己所有的意志力去与其抗争;甚至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虽然被囚禁却一直想怎么可以继续读书……


一个个震撼的故事让我深刻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共同的、纯粹的人性 — 是不分种族、社会地位的。也许有些处在社会角落的人的声音不曾被听到,但对我来说,生活的意义也就取决于深刻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并传播人性中的共同点而不是分歧。所以现在我在哥大创立了一个司法正义的学生社团,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去看到更多人生活的状态和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时候感受到的是无意义感。毕竟,个体能改变社会的或许太微小了。但从个人的角度,只要我知道我在无时不刻的去了解更多人的生活并且分享这些故事,那就够了


5

CC’22 

关键词:接受,坦然,取舍


波德莱尔的笔下有这么一种人,叫“flâneur,”可以大致的翻译为无意义的漫步者。他们闲庭信步的游晃在19世纪巴黎的大街小巷,欣然接受世人的质疑与赞赏。生活的意义感对于我来说,就是全盘接受这些看似毫无意义的时刻。在哥大这个所有人都在奋力奔跑的田径场,我似乎越跑越快,却依旧在原点逗留。人们常说:一步错,步步错。生活的意义感在大学这个阶段其实很多时候是被量化的:特定的职业导向,与此相关的社团,甚至连所谓的“spark”都可能只是精心包装的赝品。但现在的我才渐渐的懂得,跟风的每一步,不论模仿的多完美,都是荒唐而可悲的。


生活的意义感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兑现的,一种是我们认为在将来会兑现的。而最难找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取舍。生活的意义感当然可以是需要一定积累才能兑现的精神食粮。但对于我来说,如果生活的意义感只停留在久别重逢的喜悦,在concert里的狂欢,在重温Xavier Dolan的电影时还会痛哭流涕的确幸,在一切独处的时光 –– 这些极度肤浅却又极度真实的时刻,那也就够了吧。愿我们都做一个坦然自得的“flâneur” – to see the world, to be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and yet to remain hidden from the world。


6

CC’22 

关键词:寻找,动力,坚持


活着有意义感这件事,对我来说,应该是个奢侈品。因为在我的记忆里,我从未成功地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你问我你活着有没有意义,那当然是有的;但若你问我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就会像一个被老师叫起来答不出问题的孩子一样,面红耳赤,手足无措。这么大个人了,还在寻找自己的生活意义,确实有点难为情了。


在这寻找的过程中,压力自然地随之而来,四面八方。它来自家里人的期待,同龄人的进步,岁月时间的催促,自己的孤立无援等等。你能做的,免不了那句俗话,把压力变为动力,努力地挣扎向前,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感。或许你就会像我一样,在寻找的路上不时能看见前方终点闪烁出的光:她们可能会是来自同伴的鼓励,与教授的一次长谈,在学生社团里的一次活动,在Dodge的篮球场里投进一个三分,在college walk的人流里听见好朋友呼喊你的名字,又或许是那次在Butler学习时抬头看见的Ta……


总而言之,不论十年二十年,如果你还没找到,都不应放弃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


7

CC’23

关键词:意识,力量,体会


我觉得生活的意义感来源于意识到你身边事物的力量(recognize the power of things around you or the things you’re been through)。比如,赚钱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代表了能在社会上体面生活的资本;获取知识是有意义的,因为知识就是力量;逛博物馆看电影是有意义的,因为这能让你看见平凡生活中的美与伟大。当你通过某些事物拥有了力量之后,这些事情对你就会产生意义。


于我而言,如果我有多十年的时光/或者接下来的十年时光,我想做一名独立记者。走访不同的地区,倾听不同人的故事,和各种各样的人建立连结。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待个三年五载,体会每片土地上所孕育出的生活哲学。


8

CC’22

关键词:服务,使命,改变


我没法代表所有哥大学子,仅就我个人而言,驱动我行动的意义感,来源于为他人服务的使命感。每当我得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为别人的生活带来正向改变的时候,我就会倍感光荣、动力十足。欠发达地区学子免费参加我们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给我写来了感谢信。向扫地大爷、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简单地道一声“谢谢”、“您幸苦了”,他们以温暖的眼神看向我、回复我。比起挣钱,这些瞬间才是让我真正感觉,我还活着。钱很重要,但有时在追求高薪和个人享受的道路上,我们却放弃了一些可能更珍贵的东西。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木心《素履之往》


也许生活本就无意义一说。意义本身皆为人为所赋予,我们或许可以选择“自由地活着”而非“有意义地活着”。我们不被意义本身所束缚,也不盲目随波逐流,为自己觉得值得的生活而活。在大大的宇宙中,我们也可以拥有小小的理想,一步一步地实践并完成。


相关阅读:

抗击疫情vs.保卫经济:生命的价值能用金钱来衡量吗?

追求幸福并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完全掌控人生是神话,接受人生的意外才明智



转载:GCCcolumbia。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