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疫情时代,中国孩子还要出国读高中吗?

视角学社 2021-06-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美高学长帮 Author David H


按:


2021申请季,一项由FindingSchool主办,面向50所美国中学(其中95%为寄宿高中,其余为寄宿初中)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申请季仅有15%的受访学校表示来自中国的申请人数与往年持平,其余85%受访学校表示中国申请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超过42%的学校称中国学生申请人数减少一半,更有4所学校表示降幅超过70%。申请量这种断崖式下跌反映了中国家庭对于低龄留学的疑虑和反思:让孩子出国读高中还是一个正确的教育选择吗?让我们看看一位具有美高亲身经历的小留学生是怎么说的。



过去一年,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充满魔幻现实的一年。


似乎一夜之间,关于留学的讨论从往常的“去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变成了“你能去上学吗?”


我们在很长时间以来所享受的国家间通勤的自由,如今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却成为了最难解决的问题。签证被搁置,买不到机票,欧美国家的旅行限制,每一个留学生都无法独善其身。


而在众多留学生中,在国外高中就读的低龄留学生和家长无疑是最焦虑的群体之一。高中阶段的留学生们普遍处在留学生涯的开端,年龄较小,心理上的未成熟无疑会让他们在这段混乱的时间里受到更大的影响。而站在更宏观的角度,中美关系的持续恶化、疫情带来的骂战使两种文化之间隔阂加深,似乎越来越无法互相理解。


低龄留学在种种因素之下,似乎成为了一个不那么讨喜的选择。


近日,QS发布了一个名为《新冠疫情如何影响全球留学生》的报告,里面指出48%的中国家庭决定推迟留学计划,例如本来准备高中出国的家庭决定等到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再考虑出国,印证了现在家长对低龄留学的普遍担忧。在国内出国留学产业愈发成熟的今天,高中阶段的国际教育有多样的选择,从公立高中国际部、民办双语学校到完全的国际学校,到国外去读高中并不是大学阶段留学的必需品。家长以前选择海外高中的理由,比如大学申请的优势、文化的浸润、锻炼外语能力等等,都可以被全球疫情带来的风险和国内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所抵消。



既然如此,我们还有选择高中留学的理由吗?或者说,高中留学还有不可被取代的意义吗?作为一个经历过美高留学的学生,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留学这件事情,抛开情怀和理想等思想上的因素,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即 —  留学带来的回报和收益是否有可能大于家庭付出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这篇文章并不能提供当下应急的建议(比如今年中国学生是否应该申请美高?),也不是想去宣扬留学会带来多大的实质性回报和名利上的光环。我想从我个人仅有的经历和对身边人的观察,来展示低龄留学给一个个体带来的巨大影响,并以此来分析我认为的留学的意义。


出国之前,我大概是家长眼中典型的“优秀学生”:小学毕业时拿着奖学金进入了我所在初中的重点班,成绩还不错,也偶尔在艺术节上表演一下。按照正常的剧本走向,我应该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然后继续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


然而我的心里总是有一点不满足、不安分。我觉得中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太死板,六年时间仿佛一眼能望到头,而且我也没有机会去选择自己想学的东西。再者,中考和高考的单一评价标准也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尽管我成绩不错,但我不是一个愿意为了分数特别拼命的人,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只是一个分数,我想去挖掘自己更多的潜能。


所以,在一次美国西岸的旅行后,我接触到了“美国高中”这个概念,最后也走上了这条路。



不得不说,现在回头看,当年的这个决定非常冒险。因为我身居小城市,身边没有人走过美高这条路,我对美高的了解仅限于访校时得到的信息。即使我拿到了offer,我对未来四年的生活仍然一头雾水。而且去美高也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选择,去了就意味着自动放弃国内的学业和升学机会。尽管我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偶尔我也会问自己,万一读不下去怎么办?我唯一能想到的回答是,因为没有退路了,所以我要杜绝这个可能性。


于是,15岁的我,带着一种“壮士赴死”的心态,踏上了一去无回的留学路。我还记得爸妈送我到美国之后,跟我说再见,我一个人坐在住家空荡荡的房间里的场景。我那时候在想,从今以后,我只能一个人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未知,只能一个人去把握自己的未来了。


转眼间四年过去,出国前的担心并没有发生。我完成了美高的学业,习惯了地球两端来回奔波的生活,进入了很满意的大学,得以学习自己最喜欢的专业。现在的自己,和如今我获得的机会,是四年前的我想都不敢想的。用一句很cliche的话来说,美高的经历的确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具体是什么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美高的四年对我而言的意义又是什么,是我接下来想讲述的内容。


出国留学之前,我对美高留学的期待是什么?四年过去之后,我的期待都有被实现吗?


01

我出国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的中学教育系统给予学生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而我希望能在高中阶段,就对自己喜欢的领域有所了解。美国的高中教育系统会给学生自由选课的空间,因此我能够有机会选择想学的东西。


但是我的经历并没有被充分实现这一点。美国高中的教育确实给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但由于我的学校必修课程要求太多,而且在社科方面能选的课程不多,我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的机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02

我从初中开始就想要学习国际关系。既然是国际关系,就要有国际视野,我认为在美国上学可以锻炼我的国际视野。


在这四年中我确实修炼了“国际视野”,但我认为国际视野不只是出了一趟国然后学到了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更是一种对不同思想、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包容和理解,并且跳出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自己的观点,练就独立、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我认为并不是每一个出国留学的人都能得到真正的“国际视野”,因为它需要你去经历一个漫长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推翻重建(可能会很痛苦)的过程。


03

(我当时觉得)在国内学政治相关专业的话对不同观点的容忍度较小,在美国大学我可以接触更多样的思想,而去美国读高中可以在语言写作、文化适应上为大学做准备。


在美国上高中的确很好地锻炼了英语能力,让我可以有能力在大学里学习文科相关专业。我也比较全面地了解并适应了美国文化,使我和美国人交流、合作基本无障碍。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系统性地学习国际关系,在美国多元化的环境里,我也接触到了各种政治思想及观点。但我也意识到,我身处的环境并不能代表美国。我身处的费城城郊的私立学校整体政治观念偏左(也就是国人口中的“白左”),而我对偏保守的政治观、少数族裔的诉求等等的了解都仅限于媒体,因此我在大学阶段的努力方向之一就是真正地去了解美国社会的不同面,去了解这个世界的不同面。



如果单纯地从我出国前的期待来看,我可能可以给这四年打80分,也就是基本符合我的预期,但没有超出预期。


那么,我是否能得出一个结论,认为高中留学也不过如此呢?绝对不是。因为在这四年间,我对留学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也收获了太多意料之外的东西。正是这些收获,让我坚定不移地认为,高中留学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下面我想说说这些意料之外的收获。


一、出国留学让我真正成为了一个思想上的“独立个体”(之所以是思想上,是因为现在还需要父母的经济支持,离经济独立还有一段距离)。可能有人会对我说的“独立个体”有点诧异,毕竟每个人对自己的大脑都有绝对的控制,都可以独立地思考。但我想说的是,在出国之前,我习惯在我被赋予的框架里思考:因为我是个学生,所以我要xxx;因为我是个女性,所以我觉得xxx;因为我是个中国人,所以我认为xxx。在所有我被客观赋予的身份之下,我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我自己(仅仅是我自己)想要什么。我不是说自己的各种身份不重要,出国也没有改变我的任何一个身份,只是远离了国内学校惯用的宏大语境,我开始花很多时间思考“我”究竟是谁,“我”究竟想做什么。


现在的我,更倾向于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于所有标签的个体,这些标签仍然对我很重要,但是它们只是我的一部分。



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我也开始学会不以标签去衡量他人。尽管我不得不承认,某些刻板印象是有根源的,但我更愿意把每一个人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更愿意去了解每一个个体。我能感觉到在这几年里我的共情能力变强了。同时,我也更加讨厌给他人贴标签、把部分人的特点放大到一个群体的行为。


三、还有就是显而易见的,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于每一个14、5岁的孩子,离开家人和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都是生理和心理上极大的挑战。我虽然有住家照料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还是有种种问题诸如如何与美国家庭相处、如何开办银行账户、如何在住家外出的时候不饿死自己等等。尽管我还不能说“把我丢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都能生存”这种话,但是在美国的生活经历确实打开了我未来的可能性。我不会惧怕新环境,不会惧怕改变,以后在任何国家任何城市生活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中美这么大的文化差异都克服了,还有什么是不行的呢?


四、抵抗压力、孤独的能力。我觉得这个不是出国留学独有的,但是留学可以快速地把你推进一个充满孤独和压力的环境。与家人隔着12个小时的时差,周围是陌生的文化和环境。尤其是在美国高中,因为学校学生人数普遍较少,国际学生更少,会导致小留学生的社交面较窄。而且在美国高中多元的评价体系下,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面对的压力也不一样。在我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感觉一个人在孤军奋战的时刻、认为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时刻。但最大的成长往往都来自于深刻的痛苦和体会。很多人在孤独的状态下都会开始怀疑自己,怀疑是不是只有自己很孤独,怀疑这种状态是不是正常的。在无数的挣扎和思考过后,我最终学会了与孤独和解,与自己和解。我尝试不去过多地思考自己生活的状态应该是什么,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当下认为最舒服的方式。



至于压力,至少在美国高中,想冲击顶尖大学对大部分人都是一件压力极大的事情。了解美国大学申请的人都知道,我们不仅要学习好,要自己找课外活动,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以写出有深度的文书。如果说高考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情,美国大学申请就是一场大混战。当我刷标化的时候会想着学校的GPA,当我潜心学习的时候也会焦虑自己未竟的活动。而且美本申请从来都不是看学生在某个时刻的产出,而是要纵观四年的积累,因此我不敢有一刻的松懈,就算再累,也只能一直推着自己往前走。


五、另一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是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用美国来举例子,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地了解美国的特点,比如美国政治分为两个党派、美国人喜欢party、吃饭要给小费等等,而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特点背后的逻辑。因为中美两国的文化实在差异太大,我曾经陷入过一个误区,会把所有在我的思维里无法理解的东西归为“不好的”,而拒绝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是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是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美国文化。但是我后来意识到,我没有必要去给自己的内心加上一堵墙,否则我的留学只不过是上了美国学校的课,跟不出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我既然来了,不说是否能够融入,我至少要试图理解文化背后的逻辑。而在做到这点之后,我发现这种理解的能力给我打开了新的世界,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思想,而是能够尽量辩证、客观地了解和看待世界上多样的美。至于未来,我也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出于对中东政治的兴趣,我希望自己能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来走进中东不同民族的文化,尽管起初它们似乎与我并无关系。



留学的意义是什么?在人生的起始阶段,离开家人和舒适圈前往地球的另一端,又是为了什么?固然,低龄留学可以有无数个功利的目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利益衡量来决定是否要承担留学的风险,但是留学给人带来的成长和蜕变,是经历之前难以参透的,是疫情无法改变的,是无论国际关系如何飘忽不定也无法撼动的。我始终认为,挑战越大的时候往往机会越大。当疫情成为了国家之间关系的“照妖镜”,当世界面临着“逆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连结和理解正在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无论你是正在留学,准备留学,还是仍然犹豫不决,请相信留学的价值并不止于大学和职业,更是一种能颠覆既有世界观的独特体验。而这,就是我从不后悔选择留学的原因吧。


美高学生升学数据:


想了解美高小留学生升学情况,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美本录取榜,第一时间获悉录取数据动态更新。

请点击以下链接关注本号


相关阅读:

观点 | 全球疫情下的留学—困境、挑战及趋势

一个美国高中女生的困惑和家长的思考

解密顶尖美高申请:牛娃竞争池中,如何稳中求胜?



作者:Vicky,美高2020届毕业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生,国际关系专业,原载:美高学长帮,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置顶/点赞/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