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PeerBang留学
对于本科想去美国留学的同学要知道,美国大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被大家所熟知的综合性大学(Research University),简称大U。主要指提供4年制本科教育,及研究生、博士教育的大学。
另一类,就是许多中国家长和学生还不太熟悉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简称LAC。
因为学校类型的不同,《美国新闻网》(US.News)每年也都会有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两份不同的榜单。
综合大学排名
文理学院排名
相比综合大学,文理学院只提供本科教育,更多地强调博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在美国,文理学院院被誉为小而精的本科教育典范,是许多美国贵族和中上层阶级家庭的首选。比如:
等名人就都曾就读文理学院。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文理学院为何会成为许多美国中上层家庭的首选?
01文理学院在美国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首先,在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文理学院一直占有崇高的地位。
事实上,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在内的美国名校,都是在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直至今天,哈佛大学的本科部其实也都叫Harvard College。只有连带上研究生等其他部门,才叫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文理学院的英文是Liberal Arts College,这里的“Liberal Arts”可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文科教育”,而应该是素质、能力和思想这样的软性的能力,也就是博雅教育。所谓的“博雅教育”,是相对于具体的职业教育而言的,其目标不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掌握职业技能可以谋生的专才,而是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高尚的价值追求,为人类进步谋福祉的通才。使其成为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文化人。博雅教育(liberal arts)最初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等希腊著名哲学家都是“博雅教育”的倡导者。当时是指针对城邦公民的教育,以让公民们能够参政议政。所以当时的 liberal arts 包括:grammar, rhetoric, logic, 即语法、雄辩术、逻辑学。可以看出,这些学科的设定完全是为了让公民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辩论。等欧洲到了中世纪,liberal arts 也随着社会变迁而增加了四门学科:算数、几何、音乐、天文学。可以看出,到了此时,数学和科学在社会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四门学科,加上原来的三门,统称为 the seven liberal arts, 翻译成中文可作 “七艺”,地位仿佛孔子的 “六艺”,构成了欧洲教育系统的基础。后来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和殖民地的开拓,便把这样的人文教育模式带到了美洲,这也就成了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雏形。在19世纪60年代,文理学院就已是主导美国高等教育的机构之一。在1850年至1899年之间,美国就建立了约212所小型文理学院。截至1987年,美国大约有540所文理学院。因此在美国,许多著名的文理学院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比如全美第一的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就始建于1793年。事实上,哈佛大学和威廉玛丽学院,这两所美国数一数二的大学,也都是在文理学院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壮大起来的。尽管现在的哈佛是一所研究型大学,但校内仍然保留了一所文理学院。其实,在除了康奈尔大学外的其他常春藤联盟名校中,也都设有文理学院,并强调“liberal arts”教育。由于文理学院侧重于对“通才”的培养,所以早期的文理学院所接受的多是些有钱的白人子弟和贵族后裔,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领袖人物。他们不需要担心就业压力,他们所关注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因此,在许多美国人眼里,文理学院或多或少会带有某种贵族特权的色彩。而这也是文理学院在如今还依旧是美国中上层阶级家庭的选择的原因。试想,穷人的孩子考虑的首先是如何谋得一份差事以糊口,他们对会计学这样实用技术的兴趣肯定要大于对古希腊哲学思想史的兴趣。此外,文理学院独有的特点也为其教育地位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01
文理学院只占美国大学院校的3%,前身基本全部是贵族学院。学校一般是1,000-2,000左右学生的规模,小型的文理学院甚至只有几百个学生。另外,大多数文理学院都坐落在小镇或者乡村,不仅风景优美,环山靠湖,远离城嚣,而且安全性都极好。从学生到教授,都可以沉浸在象牙塔的学习氛围中。比如全美第一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西临纽约州,离纽约市4个小时车程还有排第6的鲍登学院(Bowdoin College),位于美国北端的缅因州Brunswick镇上,想去波特兰(Portland)市区大概要半小时,去波士顿都要大巴两个小时。但也有少数例外,比如像隶属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女子文理学院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就是在熙熙攘攘的纽约市区。
02
因为文理学院只关注本科教育,文理学院的教授没有科研压力,因此教授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实验、搞科研以及发表论文,一般会以教学为重心 ,特别注重教学质量和与学生的互动。另外,在文理学院,基本不会有研究生代替教授上课的情况——因为大部分的文理学院里通常是没有研究生课程的。文理学院授课的教授们会对持续保持着自己对学科的热爱和对教学的执着,一定程度上让文理学院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03
由于文理学院学生不多,师生比通常在1:15或以下 ,有的学校能达到1:7。每个班级平均十几到二十人。这样的话,教授将有更多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每个学生也都有充足的机会与教授沟通,探讨学术问题、寻求实习与推荐机会。
另外,由于课堂常常是以Seminar(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因此课上留给每位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特别多。不会说有学生上课走神或不参与课堂讨论和发言的情况。所以,即使本来不是特别积极主动的学生,在文理学院也会“被迫”积极主动,没有得偷懒和被动。而研讨会的教学方式,让大家不再仅局限于上课只跟着老师记笔记的这种单向“填鸭式”接收知识的教育模式。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能力会在课堂中的不断思考和辩论博弈中获得突飞猛进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文理学院的高教学质量还体现在毕业生的荣誉上。据统计,产出世界著名的学术荣誉——富布莱特奖的最多生源校的前20所学校中,80%都出自文理学院。
大多数文理学院只提供本科教育,极少数提供研究生学位 。而美国本科教育的实质是强调通识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由于学校重视基础教育,一般文理学院在大一大二时都不分专业,学生要学的课可能涉及:艺术、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等领域,并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 ,而职业导向性的专业如工程、医学、法学等专业开设较少。在通识教育要求的大量阅读、写作、辩论中,学生在逻辑思维、沟通表达和团结写作的能力上都将得到锻炼。根据美国《2020年最新职场趋势》的分析,文理学院培养的这些通用能力对雇主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另外,面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市场,“通才”的毕业生实际上不会容易被限制在单一的职业领域,反而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职业道路。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文理学院学费普遍较高 ,一年5-6万美金很常见,甚至有些学校能到7万美金。但是为了让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财力雄厚的文理学院在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发放上也更慷慨,国际生拿到奖学金的概率也不低。根据2019年《美国新闻网》(U.S.News)的统计,全美为国际学生提供最多经济资助的10所学校中,文理学院就占6所。比如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全美文理学院排第2),对国际学生实行的就是申请不影响录取的Need-blind(基于经济需求的助学金),平均资助有6.6万美元!超级大方!另外,像:威廉姆斯学院(Wailliams),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维思大学(Wesleyan),史密斯学院(Smith),曼荷莲学院(Mount Holyoke),瓦萨学院(Vassar),也都有非常丰富的奖学金,不过这些学校对国际学生基本都是need-aware(申请影响录取)。但只要你足够优秀,学校就会满足你的需求的。比如像威廉姆斯学院,就有近60%的国际学生都能从学院获得财政补助,平均每年有6.5万美金。
06
文理学院的小型授课决定了文理学院的校友紧密的关系。 想象一下,每天一起上课,一起讨论,一起做Project(项目),大家之间相互认识就很深,有感情,一旦感情密切,以后毕业之后的感情就依然很好。再说了,几乎所有的文理学院,都有很好玩的欢迎新生和指导新生的活动,像女子文理学院布林茅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的Lantern Night,Hell week,Night Dance都是促进学姐和学妹之间关系的很亲密的活动。一起玩过一起疯过,姐妹们关系自然更铁。也正是这种紧密的社群联系,让许多从文理学院毕业的学生,在日后就业上能早早就与教授、校友建立了更强的关系纽带。因为校友们对母校感情更深,所以身为“同门师兄弟”的你被推荐的几率也会更大,更有可能转介到实习和工作岗位。总之,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精英文理学院开始进入到大家的视野。它有利有弊,希望大家考虑清楚自己到底希望从大学中获得什么、什么更重要,从而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环境。写在最后
值此美国大学招生变革的紧要关头,招生数据展示的美本录取大趋势尤为重要。本号将联手FindingSchool在深圳主办“2021美本录取大复盘”活动,为大家奉上最全面详尽的美本录取数据,诚邀各位读者光临参与!届时我们将会同当地顶级专业人士,把控各种不定因素、解读美本招生动态、分享名校录取之道。报名请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相关阅读:
是谁说美国文理学院都在深山老林的大农村里的?
“你上了文理学院,找工作可怎么办?”
工作找到与否,美丽的教育依然任性:思考文理学院的“精英”教育
转载:PeerBang留学。本文经授权发表,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