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疫情偷走的这两年,如何改变我们的年轻人?

视角学社 2022-08-2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滩教育 Author 郑钢

作者:郑钢

转载:外滩教育


看点


在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面前,人们面临着各种突如其来的考验。在长达2年的疫情影响下,年轻人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上海市进才中学东校校长、外滩教育特约作者郑钢,根据培生公司的调研结果,从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以及职业能力等多重视角,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在他看来,尽管疫情带来了乌云,但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职业的新方向,推动社会化学习浪潮的到来。


新冠疫情是一场人类的集体磨难经历。这场经历尚没有变成记忆,疫情的拐点依然遥遥无期,依然是人们生活中的无法回避和挣脱的困境。


两年时间,全球累计确诊新冠病例2.7亿多人,目前还有确诊病例2千多万,德尔塔、奥米克隆变异病毒让人感到“黑暗的隧道尽头遥遥无期。”


这两年时间,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无论是工作、社交的方式,还是生活和家庭模式等等。


正如有部电影名《乌云背后总有一丝亮光》一样,尽管这一世纪流行病在情感上对所有年龄的学生都造成了伤害,但是还是有好消息,使人振奋和欣慰。



培生公司,著名的全球调查公司,针对世界各地6000多名大学生和学龄青少年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疫情之中的年轻人尽管在疫情中挣扎和困惑,但是在艰难和变革中学习了很多,培养了适应力、同情心和调适力。


该调查还显示,年轻人正在经历疫情时代的挫折和痛苦,也在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正在痛苦和挣扎中成长,并显得更加强大,或许这是疫情带来想不到的收获和影响。


01

年轻人更多地学习了共情


疫情导致了日常生活几乎所有方面的广泛变化和混乱,日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平常的工作模式不再维继,甚至还要遭遇疾病和亲人或朋友死亡带来的创伤。


正因为每个人被席卷,被裹挟,无人能够幸免,所以,我们都意识到疫情对于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这种意识转化为对他人和自己更多的共情。


共情与同情只有一字之差,听上去也差不多,但是有着很大的差异。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亚瑟.乔拉米卡利历时23年写成的《共情的力量》里说,同情是为了安慰别人,共情是为了理解他人。


共情的人是一种理解和分享他人感情的能力,更能从别人的角度体验和理解,而不是仅仅表达善意。共同的疫情,共同的经历,共同的磨难为年轻人共情能力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种共情,是对共同人性的理解,是对于疫情带来的伤痛深刻的理解。



专门研究同理心的社会认知神经学专家,内华达大学助理教授巴恩斯博士说,一般来说,人类对群体中的人更有同情心,比如在种族、国籍、社会阶层、能力或性别认同上与我们相似的人,或者是那些有着相似过去经历的人。


毫无疑问,疫情使得全世界的人集合成为一个群体,因为疫情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她还说:“当涉及到同理心时,人们的大脑在看到一个小组外成员疼痛时的反应往往较少,而当他们看到一个组内成员在疼痛中时,他们的反应则会较为强烈。”这种反应可能源于一种自然的心理欲望,希望看到我们的“团队”表现良好,或者是由于我们团队中的人展示更“整体”和更独特的个人倾向。


在培生这一调查中,近四分之三的家长和大学生一致认为,这一流行病让人们更加关心和相互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83%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比以往更了解别人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85%的大学生对他人的努力奋斗有了新的认识。91%的父母说,他们计划在疫情后会继续更多地参与孩子教育和养育。


父母对于学校的重要性有了更大的认识。学校一停课,当教育的责任部分转移到家长身上时,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校为孩子提供教育和照顾以及心理慰籍不可或缺的作用。



疫情给人们上了一堂全球共情课。这场疫情的不确定性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没有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创伤和损失,没有感受到黑暗,而共情这束光,能穿透痛苦和恐惧的漫漫黑暗。


除却疫情,在工作和生活的人际交往中,共情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苦难,更能以设身处地为对方或者他人着想,也是今后孩子获得人生幸福重要的要素。


02

对社会的问题更感兴趣


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在疫情发生后对社会问题更感兴趣,67%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因为亲身的经历而对社会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医疗、科学、政治、文化等问题,都是孩子关心的话题。


疫情还打破了大学静态学习和现实世界间的界限,更多赋予了关于知识和学习现实的视角,改变了大学生们对于学习的认识。


譬如科学专业的学生明白没有健全的公共政策,科学是无能为力的。学习医学的学生看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生物学之间的实时互动。


再譬如:诗人、画家、摄影师和小说家看到他们关于疫情的话语、图像和想法被分享,而焦虑的公众既寻求慰藉,也寻求理解日常生活的复杂性。


正因为疫情的复杂性,学习者和公众更好地理解学术之外的世界复杂性,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和学科不仅相互重叠,而且在实质上相互影响、塑造和重塑彼此。


学习的任务探索这些相互关系,分析因果关系,揭示数据是如何影响诗歌的,以及诗歌如何塑造我们赋予数据意义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学习知识。事实上,如果我们设计一门课程来解决与新冠有关的问题的话,它将涉及大学里的每一个领域,从生物学到经济学,再从电影到健康。


当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时候,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的课程,我们的项目作业,我们的日常讲座和课堂上的对话,以确保我们的学生理解这个专业是一个历史性的结构。


此外,专业对他们的生活、他们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小,他们需要以建设性、合乎道德和公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疫情之中,也有更多的年轻人到社区去承担志愿者工作,以实际的行动去参与社会。


03

培养多种可能的自我


疫情的爆发和持续带来了隔离和封锁,社交、旅游等活动得到了极大的限制,人们无法外出,留在家中的时间比以往多得多,这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很多人错过了有意义的、与他人联系、大大小小的时刻;也有人因为互动减少而产生了好多身心的问题。


美国布朗大学儿科研究副教授一项研究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出生的儿童,与疫情前出生的孩子相比,无论在言语、运动和整体认知等方面能力都有显著下降,智商下降21%。


法国的一项研究也认为,疫情的封闭政策也对孩子产生了影响,参与测试儿童的认知能力有的降低了40%,增加了成年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但是,这一切并非只有坏事,积极的影响好像并不少。更积极的方面是,这一疫情帮助我们欣赏和珍视我们所爱的人,家人关系中的更高程度的情感亲密会对我们的幸福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增加我们在私人关系上投入更多的意愿。


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年轻人报告说,他们能够利用新释放的时间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重新发现了自我。76%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养成了新的爱好、兴趣和特长。三分之二的大学生有着同样的爱好,这个年龄段的前三名的新爱好是烹饪、游戏和阅读。


来自Brandwatch网站的调查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一名来自约旦的学生报告说:“我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所以我离家人更近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弹钢琴、买照片、提高我的广告制作技能、提高英语水平”。一位来自印尼的女学生说:“这让我发现了新的爱好和思维方式,我也发现在家里的学习效率特别高。”


人类有着惊人的适应、繁荣和自适应的能力,尤其是我们的年轻人。在这一点在调查里可以看到。


超过四分之三的父母和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乐观地认为,这一疫情已经使得这一代人的抗灾能力增强;


还有十分之七的家长和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相信:大多数年轻人会很快地从挫折中恢复过来;


同样有十分之七的大学生表示他们已经长大了,认为自我激励、适应能力和情绪弹性是他们获得最重要的技能。
百分之六十四左右的家长说他们的孩子具有适应能力,学会了更多的数字技能以及对于他人的关心。


04

学习和职业的新视角


一场世纪疫情到底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据研究,疫情的影响可以被设计成四个同心圆,如同扔进池塘的石头带来的涟漪。


最内部的循环是病毒本身的直接影响、感染的后果,如疾病和死亡。这已经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并仍在世界各地回响。然而,它可能被证明是四个圆中最小的。


其次,第二个更大的循环是间接健康影响。对所有其他疾病的连环影响,如其他疾病的检查、筛选、治疗以及和常规疫苗接种,或者新冠病毒加重了其他的疾病。


第三圈是更大的,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人们失业、经济萎缩、贸易中断、学校关闭等等。


第四种政治后果可能是严重的,地缘政治。一些政府因未能保护人民而受到其公民的批评时,本能总是指责他人,推诿他人。


第三种影响的范围最广、对普通公众的冲击最大的,影响到人们的教育和就业以及日常生活。



学习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变革力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疫情的一出现,使得线上学习、混合学习、在线教育等终身学习形态加速出现,并成为人们学习方式的重要选择,这也推动了社会化学习浪潮的到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且终身学而有获”的学习型社会初具轮廓。


腾讯课堂发布的《2021全国青年终身学习指数报告》显示, 在线化学习方式的普及、人们主动学习意愿的提高,全国学习人数持续提升,每12个中国人就有1个访问了在线终身学习平台,是疫情前的2倍。同时,中西部学习人数持续增长,小镇青年占比提升至41.7%。


培生公司的调查也显示,父母和大学生对教育和职业有了不同的看法,对于学习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几乎所有人都表示,比起以往,他们对科学有了可前所未有的关注,原因在于无论是病毒的起源、疫情的防控、疾病的治疗,还是健康的护理都与科学有关,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疫情也是一次全民的科学普及课。


调查显示,56%的大学生正在重新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45%的大学生受到这一疾病的影响,开始考虑从事医疗或者科学方面的工作。一半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孩子对医疗和科学事业更感兴趣;而且,还有53%的大学生表示有兴趣创业,更多地人认为创业比找到一份工作更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感。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职业能力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蒙克莱尔州立大学学术顾问乔哈依拉表示,当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时,或者当你认为自己所走的道路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额转变时,就要去考虑追求各种各样的能力组合,而不是一心一意地坚持一种选择,或者学习某一个专业,培养某一种能力。


这也是很多人在疫情之下通过学习跨行业知识转换职业赛道的原因,在线终身学习平台的普及也使得得人力资本跨行业流动、上升成为新常态。


参考资料:《培生全球学习者调查:疫情造就更强大的一代年轻人》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疫情下海外中国留学生的社交困境:要朋友,还是要性命

2025届哈佛新生画像:疫情下的多变时代,强烈的目标感让他们坚定向前

哈佛校长开学演讲:疫情之下如何寻求生活的意义和幸福



作者:郑钢,转载:外滩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所有。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