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归“厂二代”接班时刻:一场迷茫、痛苦、不甘的“自救”

视角学社 2023-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外滩教育 Author 庄晓

作者:庄晓
转载:外滩教育

【写在开头】

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别忘了给视角学社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看点

最近,社交网络上有不少“厂二代”发布了自己的“扶厂”日常。从海外留学生活转入人生地不熟的家族工厂,巨大的反差都让“厂二代”们都遇到了不小的冲击。他们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学习运营工厂,多年留学的经历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助力?还是干脆换条职业路线?下文的几位“厂二代”有自己的感悟。

“如果不好好努力,就得回家接班。”

预防失联,请关注视角备用号:


这句话可不是简单的“凡尔赛”。五年前,在美本读商科的Simon还想着毕业后能在华尔街“大杀四方”;可五年后,他早已褪下了“海归”光环,回到了当初供他读书的“小破厂”,学着和陌生的机械设备好好相处。

从梦想中精致的“金融男”,变成了每天脚踩回力鞋的“小厂哥”,现实中的巨大落差让Simon一度难以适应:

接班前,他还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全家宠儿;
接班后,他素面朝天、全年无休,可月薪大多还没过万。
如今,拿到和Simon相似剧本的“厂二代”们正越来越多。“新财富500富人榜”数据显示,近七成的民营企业家年龄都超过50岁,这也意味着中国民营企业寻找接班人的问题正迫在眉睫。

然而不同于当时“一代”厂长们诞生的那个充满机遇的年代,这群自由成长、教育背景优秀的年轻人,刚出社会却被迫在贸易冲突、经济增速减缓、国际局势动荡中,接受着制造业转型的挑战。

小红书“厂二代”话题

虽然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更高的学历背景以及更开阔的视野,但当他们面对拥挤的竞争氛围、低沉的市场环境、以及不再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老工厂时,总是不免感叹自嘲,自己的“扶厂”日常,远比公司上班还要艰难。

理想和现实的严重割裂,迫使这些刚走出海外“象牙塔”的二代们迅速成长。生活磨砺下,这些海归“厂二代”们,在“踉跄”的接班之余也竭尽所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扶厂自救。

01
不是每个二代都能接好一代的班

接班还是不接班,Simon曾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大多数人眼中,“厂二代”早早就平步青云、实现了财富自由。不过,拿到命运赐予美差的只是少数一部分。更多的“厂二代”们,则来自于全年无休、在价格竞争中摇摇欲坠的小微企业。

简陋、黑暗,是Simon进厂后的最初印象。没有明亮宽敞的厂房、高度智能化的流水线,Simon家里的小厂,租用的是他人厂房,里头也是最原始的机加工设备。到了晚上加班的时候,厂房吊灯总是难以照亮黑黢黢的厂房,鼻腔中也弥漫着机油特有的味道。

这个供养自己一路读书的小厂,本质上更像是一个小小的作坊。但得益于Simon父辈的敢拼敢干,看似摇摇欲坠的“小作坊”,也已经营了20年,目前主要为周边的其他工厂提供配套服务。


由于父辈忙于创业,从小到大都很少受到父母关注、一路“野蛮”生长的Simon,也从未有过接厂的念头。他曾想过到外面闯一闯,但疫情之下,要想在美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属不易。

屡次碰壁后,他接到了父亲的跨洋电话。电话那头,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可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比不过互联网,但我爸觉得工厂再小也是一份基业。就像一只蜗牛,虽然它很小、爬得慢,可也总是一直向前爬。”

然而接手之后,Simon却总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误闯入黑森林的小白兔,被这个“金饭碗”压得喘不过气。

工业制造业的一切知识,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机器调试、图纸绘制、产品质量监管……这些专业领域知识,都让Simon一时间难以下手,而订单跟踪、拉业务做财务又让他时常感到脑子都不够用。

厂里的人际关系是单纯的,但也可以更加复杂。Simon发现,客气委婉的语气,在这群平均年龄达四十多岁的员工耳中,就像空气。作为全厂年龄最小的“厂哥”,他必须用简单甚至粗暴的语言,才能得到老员工的理解和信服。

让Simon着急上火的,还有小厂的财务问题。他难以置信地发现,直到现在,自己所在的小厂还依靠手动记账,厂里多少库存还要人工清点,而产品质量好坏,全靠厂里工人们的良心。


商科出生的Simon也曾想着大展拳脚,来一场全新变革。但他沮丧地发现,因为“生杀大权”都掌握在父亲手中,自己不仅使唤不动这些员工们,而且他所设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在这个人情编织的小厂中,迟迟无法落地。

“工人看不懂报表,甚至对他们来说,工艺流程上多出的那些东西,反而是种负担。”

Simon有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在海外所学的知识,并不适用于这个在工业现代化上还刚刚起步的小厂。可他也分明感到了经济下行的凄凉寒意。

去年下半年,他们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没有就接到任何的订单,更让Simon上火的是,他家工厂还存在着一个比较尴尬的情况——留存老客户,压低单价损失利润,新客户难拉,因为他们不是有固定供应商就是嫌单价高。

除此之外,工厂转型也比较艰难——作为机械加工制造工厂,他们没有最终的统一产品,无法做电商,更做不了外贸。

当年,父辈们还能依靠胆识和灵活的处事风格,每年赚得盆满钵满,但直到接手后,Simon才发现他将背负着一群日益老龄化得员工、面临更加激烈的商海竞争。


最近,Simon邻居家的工厂破产了,刚刚装修好、还未入住的别墅,也被法院贴了封条,即将进入法拍环节。

“这是一家81年就成立的企业,只是想不到在二十多年后,以这样不体面的方式告终,说实在的,给我的触动还是非常大的。”

他不想看到父辈白手起家的心血付之东流,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制造业的“苦”,不是一般“厂二代”就能扛的。

02
在有限的选择中,寻找机会

相较于Simon拿到的地狱难度的剧本,Sherry面临的接厂状况要好上很多。

改革之初,Sherry刚退休的爷爷就在祖籍广东,开创了小型机床设备制造生产工厂。如今四十三年风风雨雨走来,她家在广东、山东和上海都设有分厂,集团规模也是越做越大。

从小就读国际学校的Sherry,在读完美高、美本的工商管理后,又跑到巴黎,读了自己感兴趣的奢侈品管理专业。在咨询公司上班一年后,她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家族企业。

“这毕竟是爷爷和爸爸一辈子的心血,虽然我们不一定能为企业找到突破口,但起码我们在一年,工厂就有可能多生存一年。”


也许正是看中了Sherry身上初生牛犊的闯劲,Sherry爸爸特意将工厂工业物联网的项目,交给了她和哥哥。

“我爸爸应该是09年就有构建工业物联网的设想了,不过市场不成熟,这个项目一直没能落地。可这个项目又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总厂实现智能制造的转型发展。”

必须从零起步的Sherry,开始在机械加工领域不断学习、摸索前进。在园区孵化器租用了几个卡座后,Sherry和哥哥开始了厂内再创业。但如何将创意变成实实在在的落地项目,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刚开始,合作工厂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工业物联网,看我们年轻就觉得是小孩过家家,反而给他们日常工作带来了麻烦。直到19年的一次展会上,我们展出的数字智能化设备引起了轰动,大家一下就看到了新的希望。”

和哥哥一起参展

至此,Sherry参与创建的这家新型工业物联网公司,才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五年创业,公司也从最初的只有三人,慢慢发展到目前三十人的公司规模。

可最初接班的时候,Sherry还是会感到不适应。她所在的重工业领域,女性化角色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当我成了全场唯一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性后,大家都默认也许明天我就不在这个行当里了,所以也不需要再和我打交道,我有种被这个圈子抛弃的感觉。”

为了强化自己的存在感,Sherry刻意穿上职业装,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专业,不过她也明白,真正能让自己被大家接受和认可的,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

大半年的时间,Sherry都会跟在厂长身后,学习如何处理技术难题、如何接待客户、如何助推新产品的诞生。

“早期的时候,工厂里的东西学不懂、看不懂,大家聊的东西我压根也不感兴趣,但坚持下来,就发现自己慢慢能听懂了。这样大家看到一年两年、到了第三年我还在这个行业里冒来冒去的时候,也都适应了我的存在。”


迷茫的时候,Sherry转头经营起了一家艺术馆。不过一年后,她还是将全部精力“all in”在了这个重工业行当,以示自己的决心和魄力。但不用再刻意穿起职业装的她,还有着不少困惑。

新时代下,如何才能带领工厂在新的市场环境,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何才能带着更多转型后的制造工厂,一起来做大做强中国的工业物联网?

“你不做又不行,做又很为难,但是你还是要做,因为你没有其他选择。”

有时,Sherry也会感到孤单。工厂地处偏远,每天上下班她都要开车来回近四个小时,周边的朋友,也很少有和她相似的“厂二代”背景,自己的烦恼、苦闷无处倾诉。

但有时,她又常能感到温暖。在厂里大龄员工们的尊重和善意照顾下,大家一起抱团,向着工厂继续“存活”的目标而前进努力。

疫情影响下,Sherry刚有起色的工业物联网公司,又陷入了停滞期,日常只能依靠其他订单维持运转,但她还是庆幸自己这家代表着未来智能制造的公司,还在顽强地挺着,静静等待着下一个风口。

“未来,我希望自己的工厂活着,看到其他人也还活着,然后我们就去合作,一起携手再去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03
不要轻易创业,创业没有那么高大上

当Sherry在自家工厂兜兜转转的时候,Harris正忙着找合伙人再创业。

早在高中时起,Harris就立下了从商的志愿。三年半就提前读完美本市场专业的他,也从未动过接厂的念头。
为了继续深入了解消费市场运作模式,他在美国工作了一年半,在爱奇艺干了半年后,又跑到英国,继续攻读研究生。
毕业后Harris顺利以管培生的身份,入职某一上市企业,负责该厂品牌的全国推广。
职场上,Harris干得风生水起,但他家的工厂近年来却并未取得亮眼的表现。Harris的父母是白手起家的创一代。他们从农村走来,考上了大学,创办了化工厂,真正实现了以知识改变命运。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环保政策影响、利润日趋透明等因素影响,Harris家的化工厂不论上下游,都出现了业务萎缩。

恰好此时,从上市企业辞职的Harris,准备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

“我想创业有几个必备因素:第一资金,第二资源,第三合伙人。很幸运我找到了合适的合伙人,资金也是之前工作的积累,但如何来解决创业资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同时,在和父辈客户的交流中,Harris发现他们话里话外都表达了自家工厂没人接受的遗憾。为此,Harris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业计划,准备将自家工厂资源,引入目前的创投项目,开启“两腿并行”的扶厂计划。

“家里行业需要精通应用化学及工程器械的理论知识to B (企业客户)的,这有一定门槛,所以我就想着从日用化工品to C端(普通用户)这些快消产品做起。”

Harris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无论是从研发、还是OEM来说,自家总有一些关系可以够到;另一方面,我也能更快了解化工产业的知识,大致了解家里的业务。”

一边创业,一边正式入厂的Harris,慢慢学会了开叉车、塑料焊接、原材料采购、CAD绘图制作。他认为,只有自己从生产到供应全流程都干过一遍,才能知道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小到工人用什么样的工具,能用得更加顺手、增加生产效率;大到了解市场动态,不时推出备受欢迎的新产品,都是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的新知。

Harris时常忙不过来,几乎所有人的眼睛和期望都在盯着他,手机信息必需秒回,休息日也彻底无缘,甚至不时还要遭受一些皮肉之苦。在一次设备维修的时候,因为不小心看了十几秒的光氧灯,Harris整晚眼睛都疼得睁不开,上医院治疗痊愈后,整张脸也脱皮了。

工作中的Harris

越是努力,Harris也越加感到了严冬的寒意。化工企业产能与市场供给的矛盾、难招的技术工人、波动的原材料价格以及收不上来的应收款,都让他感到压力重重。

不过Harris从未退缩过。他告诉外滩君,美本毕业后,他在美国还干起了上门销售,决心自己养活自己。

每次上门时,Harris都会绕着住户房子周围转上一圈,如果这家花草比较多,他就会和主人聊些花草的话题;
如果开门是位妇女,他需要和对方聊些热门的电视剧;
开门若是男生,他又会根据门口停下的车辆或运动器材,聊皮卡、聊橄榄球。
当然,Harris也曾经历过被人放狗咬,甚至被枪指着,让他迅速离开。
没有销售就没有提成。为了业绩,Harris顶着当时夏天四五十度的高温,天天向外跑。为了省钱,他靠切片面包加白水,就这么挺了过来。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切片面包2块3毛4,一周不到,两条面包就不够吃了。”

被穷怕了的Harris,开始在第二份工作中拼命赚钱。凭借着之前积累的经验,他连续10个月成了公司当时的销冠,不仅作为第一个亚洲人入选了公司的白金俱乐部,还破了当时公司的销售记录。但他很快遇到了职场天花板。因为若隐若无的种族歧视,他的上级总给他挖墙脚。

因此,不再考虑移民的他,也将重心转回国内。不过,内心深处Harris仍然感谢那段灰暗的岁月,磨砺出他更加平和的心态。


如今,不管是成交的喜悦,还是挨骂的沮丧,都很难引动他现在的情绪波澜。平稳的心态,也让他更能和工人共情,并能快速厘清目前工厂的困境。

今年,他计划将合伙人模式引入工厂运作,方便各部门的独立核算,也希望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争取用三到四年的时间,让厂里员工的收入翻一翻。

“未来,我们还打算重视研发和销售,看看未来有没有可能去做一个增长。”

04
“富”二代,当好不容易

在投资、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还是有不少“厂二代”们,或是为了家族传承、或是为了自身发展,愿意接过父辈接力棒,坚守传统制造业。

然而,麦肯锡曾统计过一组数据:

全球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仅有约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
能够传到第三代者不足总量的13%;
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可以说,“富不过三代”不仅仅是一句戏谑。

对于这些接班的“厂二代”们而言,他们不仅要实现家族企业的有序传承,更要完成传统行业在新兴行业冲击下的革新和突围。在接厂这些日子中,三位身负重任的海归厂二代们,也给出了自己在当下的学习和思考。

1. 学无止境更要终生学习

最近,Sherry将攻读机械工程课程的计划提上日程。因为疫情,她朋友工厂的厂长,忽然离世,这给她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刚开始,有人和我说只要会操作器械就可以了,这确实给到了我安慰。但现在,我觉得我要认真了解这个行业的话,还需要更加基础和专业的知识,这是旁人都无法取代的。”

要想在制造业突围,必须不断加深专业的学习。这样终生学习的理念,也体现在她的父辈身上。

“很多人说父辈创业的年代很简单,但是客观来说,再简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企业家。像我爸爸每天都会看行业动态、看新闻,一直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边际,愿意付费去了解新事物,几乎每天都保持打鸡血的状态。”

Sherry有时也很感谢出国留学的这段经历。从如何提出问题,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落实和解决,海外留学培养出的这种思维模式,帮她从0开始,将自己创办的工业物联网这个“宝宝公司”,推入全面成长的快车道。


在招人选人的时候,她发现这套思维模式,同样也能极快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是国内毕业的学生,我需要承担导师的职责,告诉他们每一步的步骤。最后可能一个留过学的员工的效率,能抵得上三个本地的员工。”

同在扶厂道路上摸索的Simon,也在留美学习中受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熟门熟路地找到业内相关国内外的学习资料,并通过身边留学朋友的人脉网,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

很快,在他的主持下,工厂优化了几个工艺流程,也稳定了产品质量,平稳度过了疫情期间的煎熬。

“知识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无论放在那个年代,永远都不会出错。”

2.多去交流和合作,做有意义的事情

相较于“厂一代”,这些“厂二代”们,有着更广阔的视野和海外留学的背景。回归制造业,他们不仅要边学习边管理,还要用年轻的思维和视野,带领着一群中年员工们,拼命向前跑。

在Harris看来,新一代的“厂二代”们压力很大,但幸运的是,信息化时代能让更多像他这样的“二代们”,抱团取暖,相互交流和合作。

“要跟不同的行业去聊一聊,看看不同行业的市场方案、产品规格,同时我们将来也要开展更多企业之间的合作,真正来打开我们的视野。”

Sherry也在小红书上,建立了一个“厂二代”的交流群,希望有着相同经历的“二代”们,能一起守望相助,共同把国内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做强。


不过,和在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浪潮中孤注一掷建起家业的“厂一代”不同,这群成长在优渥环境中、看过更多风景的“厂二代”,也有着自己的坚持。

用Simon的话说,他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情感和体验。不问前途,Simon觉得只要去做,就不会后悔。被父辈光环所笼罩的Sherry,也对结果看得更加淡然。无关最终是否能干出一翻事业,但自己都会享受努力前行的过程。

“最重要是你内心觉得好,你去做就行了。”

曾在大学做过义工的Harris也坦言,自己早已过了奢侈品买买买的阶段,如今,他更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你真的给一个身处绝望的人带来一丝希望,或者是改善他当下生活的时候,他眼里会出现的那一束光,而这一瞬间帮助他人的快乐,不是用钱能衡量的。”

这样的思考,也融入了Harris的日化用品创业中。相比于营销,他更愿意在产品上下“慢功夫”。看好“国潮崛起”的他,计划将中国香道和芳香疗法相结合,推陈出新融入到日化用品中,以更环保、更清洁的创新产品,让大家了解并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创业中,Harris更理解了美本老师所传递的理念:

学什么东西不重要,学的怎么样也不重要,选择什么行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你自己的天赋和热爱,最终目的还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一辈子。

美本录取大数据发布峰会:


本号携手翠鹿升学榜、FindingSchool联合举办《美本申请大数据及申请策略峰会》全国系列巡讲活动。届时将于4月16日—4月29日期间在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分别举办四场讲座,每场线下活动历时3.5小时,分为数据解读、专家宣讲、圆桌讨论、咨询&答疑等环节,诚邀各位读者光临参与。


↓↓↓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备注“城市”,即可报名相应场次(日期可能有微调)。




相关阅读:
突发!IB课程首次公开允许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
美国高等教育界如何看待ChatGPT?
我们问了ChatGPT几个高考相关问题,答复如下:


作者:庄晓,转载:外滩教育。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


喜欢本文?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加入留学家长公益交流社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